白鹿原電視劇被禁原因曝光,22天後復播口碑炸裂。白鹿原電視劇經過重重坎坷,終於在今晚復播了,相當不容易,談及白鹿原電視劇之前被禁,到底是什麼原因在作祟呢?而今復播,又是為什麼?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白鹿原這部電視劇!
今天《白鹿原》終於復播,這部堪稱中國版的《百年孤獨》為什麼值得看?
《白鹿原》電視劇自4月17日開播一集之後遭遇停播,時隔22天總算在今天得以復播。算上作者兩年準備、四年寫作和劇組10年立項、兩年拍攝,這個過程跟作品本身一樣曲折艱辛。
小說《白鹿原》發表已有20多年,銷量超過150萬冊,得到了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算得上是文學界的明星。最近15年以來它已經被改編成、話劇、舞劇、秦腔,尤其是在2012年被拍成電影以後被大眾所熟知。
但無論有沒有讀過原作,對這個電影的感覺都不好,所以才得了6.2分。也是,對於一個人物眾多、情節豐富、主題宏大的作品,2小時電影根本就裝不下嘛,只能看到一個「大綱」。
所以,只有電視劇的節奏才能配得上對這個作品的完美呈現。這一次,《白鹿原》被拍攝為85集電視劇——這個「持久度」應該是可以讓觀眾滿意了。
然而之所以被停播,有人猜測原因是因為性描寫的「尺度過大」,按說是沒有道理的。實際上1997年茅盾文學獎評獎的時候,評委會就說比較直露的性描寫應當做刪節。陳忠實也做了適當的妥協,他自己刪掉了一些。
但眾多從文學本身出發的人士認為是情節發展的需要,也是人物塑造的需要,應該保留。所以個人認為在中國這個影視審查嚴格的地方,導演應該會自覺照顧到這一點。
《白鹿原》以白嘉軒為敘事核心,以白鹿兩家矛盾糾葛組織情節,主題是精神和心靈的尋根,通過文本中人物的個性描寫,來宣傳中國文化的深刻本質,表達自己「尋根」理念。
《白鹿原》在以半個世紀關中人生存為大的文化背景下,粗野樸實的鄉村習俗、慎獨隱忍的儒家精神透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體現出來,深刻的揭示出傳統文化所展現的人之生存的悲劇性。
該片集結了張嘉譯、秦海璐、劉佩琦等觀眾耳熟能詳的實力派演員,以踏實細膩的演技還原白、鹿兩家數十年的變遷與過往。
這些主演們更是甘願自降片酬,只為了完成這部史詩大作,讓我們看到了為了還原精品文學的「萬眾一心」,與當下小鮮肉的片酬佔據影視70%以上成本的畸形影視生態形成鮮明對比。
《白鹿原》劇組甚至「奢侈」地花費小一個月時間讓演員體驗生活,在眾多大場面的拍攝投入上也是極大手筆。在演員進組之前,美術、攝影等工作人員已經工作了10個月,前後動員了四萬人次的群眾演員」。
我想我們終於在我們的國家看到了影視行業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