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復仇》倒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爆米花電影,導演的拍攝意圖頗有點舞文弄墨的意味。道格·強森飾演起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壯漢猛男,那絕對是信手拈來的。剽悍的體魄外形,強勁有力的大塊肌肉,都是貨真價實的厚底子。再加上一張表情豐富且百變的臉,如虎添翼。他的戲路寬泛得令眾星妒忌。個人覺得他在《重振球風》裡的表現最為出彩,駕馭起勵志片來,感召力十足。
首先,影片所塑造的幾個人物形象十分鮮明,幾乎每個角色都被賦予了罪惡與救贖的兩面性。雖因此拖累了整體的節奏,無止盡的說教、講道撼動了「復仇」這一最血氣方剛,最義無反顧的主旨。但不得不說,這同時也極大地豐滿了人物性格的刻畫,給了他們廣闊的演技發揮空間。而且,也更為真實,符合一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歷練過程。這與《劫匪》中,失敗的人物塑造,空洞而沒有依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其二,置入「一美元殺手」的形象,讓一部快餐電影,有了一絲文藝的咀嚼勁。固然留於表面,異常粗淺,至少展現了導演包羅萬象的野心。能夠想像,在未來,不論是捉襟見肋的小片,還是砸鍋賣鐵的大片,其元素的配搭都將日益豐富,文中有武,武中有文——「寧濫勿缺」。
強森總是呼吸急促一副愣頭青的樣子,缺乏陰沉感的強森怎麼也感覺不像是蓄謀隱忍了十年的復仇者,就像是昨天才被人黑吃黑,今天就衝動復仇的入行不久的小混混。復仇者的智商有點讓人懷疑,十年了,你就沒好好想想告密的女人該不該殺?你就沒好好想想剛從第二個被殺的復仇對象就開始說的:"是他逼我這麼做的......"這句很明顯指向幕後黑手的臺詞?殺完了嘍嘍,就覺得大功告成了?男主角模板的不死功能讓我嚴重懷疑強森是潛伏最深的米國春哥粉絲,兩次爆頭都不死,這個模板也太好用了吧......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妨礙這部片子的痛快殺戮,快意恩仇,豆瓣評分也太低了吧,那麼較真強森的表演,較真劇情,這種片子的定位就是讓觀眾發洩一把.大呼過癮的R級片,就像彎刀之類的血腥屠殺片,導演就沒打算跟你認真玩,你再認真就沒勁了,豆瓣上裝逼的人越來越多了,給個四星,為強森平反!!!
這部電影總是讓我不禁聯想到黃金三鏢客,不僅僅是因為電影裡面出現的黃金三鏢客的音樂,以及司機、警察、殺手登場的subtitle,都像極了the good、the bad、the ugly。但是我似乎也懂這部電影遠達不到黃金三鏢客的高度,且不說巨石強森肯定比不上伊斯特伍德,他在整部電影裡面的臺詞真的少之又少,僅僅餘留下來的是極速的復仇。殺手很帥,但是他在整部電影中只能扮演司機與警察間的線索人物。我可以很良苦用心的看出導演在可以去製造炮製一種內涵,或者說是這裡性質的內在。但往往看上去都很蹩腳。司機執意復仇,殺人不眨眼,但是司機又是善良的,警察愛著自己的妻兒,然而卻逃脫不了吸毒的囹圄以及罪惡的過去。又呈現了善惡邊緣的灰色地帶。只是電影給人一種矯揉造作之感,司機和布道者的對手戲幾乎是跳著看完的,因為很明顯的我知道司機不會殺他。如果結局是警察殺了司機,而不是司機反殺警察,我會覺得結局會好一點,因為正常人都想到了另一個結局。
當然,要成就《極速復仇》,光靠「人」是遠遠不夠的。男主角雷聲大,雨點更大,攪得滿城風雨,卻能安然出入夜店、旅社,如入無人之境。這對《越獄》中的那對難兄難弟來說,著實不公平;二次爆頭,卻依然生龍活虎,這讓那些喪屍片的主演們情何以堪;「復仇」之路可謂是一片坦途,仇人們紛紛改邪歸正,還發揚紳士風度,以理服人者有之,以情動人者也有之,這又得叫《殺死比爾》的女主角淚流滿面了。由此可見,事成不成,還得看「天」。復仇,是一個亙古不變的永恆話題。常言道,有愛就有恨,有恨就有仇,有仇就得報。「化幹戈為玉帛」,只是卻懦者膜拜的金玉良言;「睚眥必報」,才是純爺們恪守的人生信條。一旦選擇了復仇,正如片中德雷沃所說的,「這將是一條不歸路」。
影片有兩處情景,留給我深刻印象。一處是主角復仇後與被復仇者兒子的一段手機對話,另一處是在比鄰宗教傳道場所的湖畔岸邊,男主角經過內心激烈的掙扎,終於放棄復仇,寬恕了已成為傳道牧師的罪人。《極速復仇》在俗套的復仇劇中,也適當的加了點人文情懷,量不多卻恰到好處。想要復仇的人,即便是血海深仇,跟施暴者誓不兩立,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應該要學會寬恕。原諒對手不意味著無原則的仁慈,而是該放手時就應該放手,該饒人處且饒人。衝動是魔鬼!過於強烈的復仇感,時常會讓復仇者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其結果就是造成無辜者被波及,被捲入從而釀成新的悲劇。《極速復仇》在其廉價的商業元素裡,添加有關復仇與寬恕的糾結內容,這就無形中增加了影片的自身價值。這些交織著復仇和寬恕的糾結,也使這部商業小片在擁有小驚險和小暴力的娛樂價值之餘,也有些溫馨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