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標周末版-第三十四期:評《火鍋英雄》
《火鍋英雄》得分6.2分
1. 胡續冬:8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作為一個多年沒有回過重慶的前重慶人,我覺得自己有必要把本來想打的7分拔高到8分。別的不說,這部片子有兩點沒糟蹋重慶的地方:1.區別於各種打著方言旗號然而毫無語言誠意的偽方言電影,這部片子裡的重慶話對白的確是「騎龍騎虎」不是「騎個抱雞母」的,幾個非重慶籍演員現學的重慶話也都感覺下了很大的工夫。2.在近些年來所有以重慶為拍攝地的影片裡,這部片子對重慶那種獨特的「異託邦」式的空間感處理得最好。當然這一切可能都與導演楊慶是重慶人有關,但我認為更合理的解釋不是楊慶的籍貫,而是他作為一個創造性迷影青年的出色表現力。影片是有一些「凹情節」的囧動機,但總體上它在和杜琪峯、三池崇史、諾蘭、蓋·裡奇的適度互文中,把中式青春懷舊片和中式loser勵志片的「中二症」風險降到了最低。
2. 劉宇清:7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劇本紮實,與之前楊慶導演的《夜·店》相似,都是多線條敘事,但是本片的導演已經不再是之前的一味改編韓國電影《加油站襲擊事件》,電影元素更多元化,也充斥著更多的黑色幽默。
強搶銀行這類劇情的電影都上了院線,尺度不可謂不大。重慶的各類標籤在本片中出現,地域性文化得以彰顯。全程重慶方言、地標、火鍋,各元素齊全且地道,重慶出身的演員陳坤演技也值得認可。
片中動作戲碼設計真實且凌厲,械鬥一段戲碼掌控好,不少動作設計借鑑韓國動作電影,片尾字幕出現韓方動作設計也證明這一點。
另外,除了洞子火鍋之外,重慶好吃的火鍋多如天上的星星,遍布大街小巷。
3. 王昕:7分
電影研究者。
洞子火鍋(防空洞火鍋)將火鍋代言的火爆的重慶性格與高低錯落的重慶空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配合將人物心理外化的低照度用光與雨水,為「錯有錯著」的暴力敘事建立了恰當的影像系統。而懦弱沙僧、浮誇八戒與被壓抑的悟空,在女同學的點化下重新凝聚的副線,也在輕軌穿越時間隧道等鏡頭(既在利用小清新程式,也是對時間的剪輯)中獲得了三分可信。不過失敗者的現實困境畢竟不同於失戀者的青春傷痛,影片的結尾仍有太強的人為設置痕跡,沒能像從頭至尾直面時代洪流的《瘋狂的石頭》那樣,眾聲喧譁後自然過渡為溫暖明達。
4. 大旗虎皮:7分
北京大學教授。
影片充分挖掘了重慶的地緣特徵,把社會失敗中的青春情誼植入蓋·裡奇式依靠巧合的犯罪類型片中。影片與《老炮兒》有一個相似之處:一夥落魄的有道德疑點的人,在另一群更加野蠻、沒有原則的人面前,依靠固守某些情懷而獲得了觀眾的同情。部分情節的邏輯可信度太弱,是為了展現犯罪故事和青春情誼而假定成立的背景,但因情緒飽滿,場面調度用心,還可以接受。
5. magasa:7分
《虹膜》電影雜誌主編,「虹膜」微信公眾號(IrisMagazine)運營者。
重慶成為越來越多電影的取景地,大概是這座城市奇特地將世俗草根生活和超現實魔幻感融在了一起。《火鍋英雄》的劇作無疑是很用心的,人物性格和敘事結構都沒有大的毛病,風格上似乎有模仿《瘋狂的石頭》、銀河映像及韓國優秀犯罪片的地方,但呈現出來大體準確。有些缺點,但瑕不掩瑜,是近期電影院裡最值得看的一部。
6. U兔:7分
電影類書籍譯者。
攝影和美術非常有風格,看得出創作者的設計和心思,好幾處借重慶這個城市的特殊性拍出了一種都市美感。結尾一場高潮戲拍得很冷峻,氛圍悲愴,最後竟有點感動了。喜歡交代了身份有工作有家庭的角色,感覺這四人演得都自然流暢,演這樣的電影就像一群相熟已久的好友一起做了一件事一樣,讓人有种放心的舒服。
7. howie:7分
資深影評人,《華語電影》系列叢書統籌。
《火鍋英雄》讓人想起句老話,行百裡而半九十——問題是大部分國產片能到六十就不錯了。影片中段的巧合(或曰扯淡)、後段的拖沓都是無法迴避的問題,但導演對演員表演的掌控、城市和生活質感的呈現,同樣是無法忽視的亮點。整部電影有杜琪峯混搭韓國商業片的質感,在國產商業電影中值得一看。
8. 西帕克:7分
影評人,電影媒體從業者,藍光收藏愛好者。
國內新一代導演,開始模仿昆汀,以巧合、血腥和黑色幽默揉成了一部漂亮的犯罪電影。可惜審查要求電影必須有英雄,如果可以一黑到底,重新架構一下劇本,這部電影應該還可以更好。其實相較於「火鍋英雄」,我想觀眾也許更想看的是「火鍋惡人」。
9. 汽車大師:7分
電影撰稿人。
模仿也好,致敬也罷,這是大陸現階段最需要的院線類型片:人物精簡,劇本緊湊,細節鋪設到位;格局不一味求大,卻又能凸顯地域特色。唯一可惜的是故事不合理處略多。
10. 本南丹蒂:7分
上海國際電影節策展人。
的確像火鍋,一鍋高濃度湯料,和各種來源的食材。紅湯部分雖然食材都似曾相識,但反正辣味一蓋渾然天成;白湯部分難能可貴的不拖泥帶水,涮了就吃。
11. 奇愛博士:6分
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文慧園路三號」微信公眾號(CFA1958)運營者。
可以看出,《火鍋英雄》是一部楊慶投注了相當大心血和情感的影片。影片在地景選擇、暴力尺度、人物設置(全片無一好人)等方面做得頗有新意。同時,影片也有大量對影史經典文本的借用和在地化。尤其影片高潮對決的時候,是三股勢力的交織,如同萊昂內《黃金三鏢客》一樣,為打破傳統類型片正邪的二元對立,創造了新的可能性。這是影片最讓人驚喜的地方。不足之處,則包括敘事視點的選擇,節奏的把握,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白百何)缺乏亮點,還是可以推薦觀看的。
12. 桃桃林林:6分
影視自媒體人,運營微信公眾號「桃桃淘電影」、微博「桃桃淘電影」、優酷視頻「桃淘好萊塢」和「本周院線新片」。
吸引人的主要是青春往事與迷影情結,包括確實試圖將劇情融入重慶這座城市。同時,花哨的劇作以及熟悉的影像風格,也能獲得加分。只是,太過草率的劇作處理,讓這片子的劇情完全沒法細想。原本應該壓縮到一天的故事拖得太長,也拖出了太多漏洞。只是,仍想鼓勵下楊慶導演,畢竟,他有想做出自己的風格。
13. 風間隼:6分
影評人。
要不是說重慶話我還以為是個南朝鮮電影。比起《夜·店》有了長足進步,南朝鮮動作指導設計的兩場橫移鏡頭打戲在華語片中少見,但無非也就是人家電影中的二流水準。最後的三男一女搭檔怎麼看怎麼像是要「亂我兄弟」的組合,續集是打算抄《刺馬》麼?
14. 獨孤島主:6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相當有銳氣的電影,逢劫亂而志不在推出人民英雄,有戀舊但並不過分自我陶醉,以英雄之名回省現實,對於四個人的關係鋪陳比較粗放,角色之間產生張力的動機不足,效仿熱血韓片痕跡較重。火鍋萬歲。
15. 大奇特:6分
歐美老電影愛好者,DVD收藏發燒友。
楊慶是個迷影青年,這次地域色彩濃厚,用犯罪題材包裝了一部感懷青春的傷感電影,充滿了對成年之後的自嘲和調侃。那些巧合都是服務於那條感情線的,得與失都在這條線。
16. 徐元:6分
電影媒體人,曾任《電影世界》主編、時光網及《大眾電影》副主編,現為《人間電影大炮》製作人。
又是一部在「工業」上讓人覺得中國電影在進步的影片,製作得認真,表演得用力,不過這種主打情節的類型,一旦情節本身難以令人信服,就事倍而功半了。
17. 王曉光:6分
筆名 cbvivi,影評人,前《外灘畫報》編輯,UP 主。
火鍋裡什麼都有,可惜味道不夠濃。
18. 李宏宇:5分
《南方周末》文化版編輯。
勾人的開場之後,突然進入了拖沓的敘事,一部90分鐘的影片,到40分鐘時還在不停對話而不見場面戲,作為商業電影非常危險。把人物推向極端處境的過程很努力很耐心,但故事過於封閉,與外部社會大環境沒有明顯關聯,幫助觀眾代入角色的努力於是事倍功半。交代的細緻變成囉嗦,人物仍難令人同情。用車禍解決匪首的方式缺乏誠意。故事收場,而主人公的狀況與開始時相比竟沒有本質改變,一切就只是為橋段而橋段,完全失去了故事的力量。青春和愛情的部分基本不奏效。涉及犯罪,影片所受束縛很明顯:銀行金庫不能搶,得改成理財公司錢庫;匪首最終一定要強調一句「那些槍都是假的」,明眼的觀眾都知道這是時代的笑柄。
19. 葉航:5分
電影學者。
製作得很用心,重慶的氣味和角色的義氣、匪氣、霸氣也都有。青年導演模仿、致敬他人精華本身不是問題,但在一部片子裡學得太多太雜,還能一二三四五地劃線對應起來,這就有點問題。
20. 吳李冰:4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虹膜》電影雜誌編輯總監。
徹底玩砸了的黑色喜劇,整個故事完全是失序的,怎麼都拼湊不起來最基本的合理性。
21. 賽人:3分
影評人,CCTV6《電影報導》(前身為《中國電影報導》)策劃。
真怕中國人在電影裡講故事,與之相匹配的是那些虛火過盛的影像構成,外加一個仿佛靈丹妙藥式的同學情,跟大力丸般,一旦服用,就包治百病。這個電影也算是齊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