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兇日,不宜外出。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中國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衝犯赤狗,帶來貧窮。民間故事中國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至於。「老鼠娶親」故事的來源,可能是因為初三是赤狗日,諸事不宜,為了避兇,所以為提早就寢所找的藉口;再者,從過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陣了,若不早些休息,恐會體力不繼,無法辦完其它的行事;至於過年謠中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就是說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連幾天的忙碌,到了初三,總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補補前兩天的睡眠,長保健康。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穀子生日中國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小年朝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典故由來仙遊有個與別地不同的做壽風俗,這就是老人年齡滿「十」那一年,不管是哪月哪日出生的,做(祝)壽的日子一般都在當年的正月初三舉行,其由來起因說是與九鯉湖仙夢有關。據說,一位秀才的母親,因病眼睛突然失明,秀才是個出名的孝子,為醫治母親的眼疾,放棄了上京赴考,四處求醫。尋求多年,就是不能見效。聽人說,九鯉湖仙夢甚是靈驗,便特地到九鯉湖祈求眼藥。當夜,秀才夢見仙公說:「人進山來尋白水,治癒原在祠後喜。」第二天,秀才醒來,細推夢中仙公的言語含意,便到祠後找藥。他見祠後有口泉眼,泉水清沏透明,許多人都來這裡取水。聽旁人說,這是一口仙泉,可治好多種病,而且不管天氣如何乾旱,它都不乾涸。秀才聽了,心中不免大喜,原來他聽到「仙泉」兩字,馬上就想到昨夜夢中仙公所說的「人進山來尋白水」這一句話。「人進山」應是「仙」字,「白水」即為「泉」字,兩字合則為「仙泉」。他祈求的是眼藥,仙公指點他到祠後來尋找,顯然仙泉就是眼藥,因此大喜。他即刻裝了一瓶,趕回家去。秀才回家這天正是正月初三,今 年他母親剛滿七十歲,「人生七十古來稀」,村裡有個俗例,凡滿古稀之年,正月裡全村人都要到他家賀喜。今天聽說秀才從老遠的九鯉湖取回了仙泉為老母治眼,村裡人都來到了秀才家中,一則賀喜,二則看仙泉。誰知,秀才用泉水來抹洗母親的眼睛,卻不見好。正當大家焦急之際,聽得有人從門外說「我遲賀喜來了。」大家一看,原來是村裡老醫生。他聽說秀才取回了仙泉,邊說邊進來了。老醫生見秀才直接用泉水來抹他母親的眼睛,趕快說:「不對,不對!」說完,就吩咐端出空碗來,把剛好帶來的一包麵粉倒進碗裡,再把泉水倒入攪拌,弄成溼麵團後,敷在老太太眼上,然後又吩咐把泉水煎茶喝下。過了幾個時辰,老太太的眼睛果然痊癒如初,大家不禁為神奇的仙泉歡呼了起來。剛才秀才聽老醫生說「遲賀喜」時,心裡不禁一愣,現今見母親眼已復明了,才想起仙公在夢中告訴的另一句話;「治癒原在祠(遲)後(賀)喜。」原來仙公這句話是雙重含意,前一句意思是指點他尋得仙泉的位置,後一句意思是暗指治癒母親眼病的是應在「遲來賀喜」的老醫生身上。秀才感謝九鯉湖仙公指點眼藥外,還感謝老醫生治眼有方,才治好了母親的眼睛。於是,他就隆重地向老醫生送了重禮,當時鄉村中最貴重的禮物就是豬腳。因老醫生進門賀喜時是帶著麵粉來,而秀才回送的是豬腳,所以人們就以「送面回豬腳」這句話來表示禮尚往來,在長久的流傳中,就形成了仙遊地方上的一句俗語。秀才感謝鄉鄰因關心母親的眼疾老早趕來賀喜,所以中午欲留眾鄉鄰吃飯。大家哪肯,在互相推讓之中,秀才突然靈機一動,便說:「家母七十大壽是在三月,今日為了慶賀她老人家眼愈,特把祝壽之日一起提前到今日,作為雙喜臨門之慶。請諸位鄉老鄰居賞個面子,吃頓便飯,以示祝壽如何?」秀才所提的正當之禮,眾人卻是推辭不得,盛情之下,也就答應留下一起吃壽酒。熱熱鬧鬧地吃過祝壽喜酒之後,秀才覺得,剛才向老醫生送了禮,對鄉鄰們也應送禮才對。恰好今 年柑桔豐收,自家山地桔園收了幾大籮,於是,客人臨出門時每人送給一雙桔子,以示出門大吉。以後,仙遊人做壽時,不管生辰是在哪個月,都是在當年的正月初三這一天舉行祝壽,而且祝壽的人都帶著麵粉(後來改為掛麵)作為賀禮,做壽的主人還要回送桔子,以示吉利,這樣就成了當地人的一種風俗,一直延續至今。節日起源西方節日2月14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45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320天(閏年則還有321天)。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傳統的情人節。公元270年——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此日被後人定為「情人節」。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族節日。此節日的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通。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Valentine's Day,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5]據說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倫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這一奇蹟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倫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倫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后,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2月15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情人節。來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Lupercalia Festival)。這個說法是基督教會慶祝這一天是為了把古羅馬的牧神節(每年的2月15日慶祝,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產力)基督教化。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那時的日曆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Faunus)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Pan),主管畜牧和農業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Valentine's Day),並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繡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傳說以前在英國,所有雀鳥都會在2月14日交配求偶,如黑鳥、山鶉等,皆在2月間求偶。所以,人類也認為每年的2月14日是春天萬物初生的佳日,代表著青春生命的開始,也仿效雀鳥於每年的2月14日選伴侶。 [2] [5]節日發展情人節是個需要謹慎小心的日子——對於單身的人和浪漫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情人節」清早一起床你就該從鑰匙孔向外窺探。據傳說記載,如果你所看到的第一個人是在獨行,那麼你當年就會獨身;如果你看到兩個或更多的人同行,那麼你當年肯定會覓得情人;如果你看到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的話,那你就會在「聖誕節」以前結婚。可如今各家的庭院已絕少有公雞母雞出沒,城區空地上也不會有雞的蹤影,所以若能看見一對鴿子或一對麻雀也有同工之妙。從古羅馬至維多利亞時代,人們用兩株半開的花來預測婚後狀況。未婚男女栽種兩株半開的花,花名的第一個字母要與各自名字的第一個字母相同。如果兩花交相開放,則預示著夫妻終身美滿;如果兩花相背而開,則預示著夫妻將會分道揚鑣;如果鮮花怒放,則表示未來的家庭人丁興旺;若出現一朵花凋謝或死亡的情況,則意味著夫妻中有一方會先於另一方而早逝。不同時代,過情人節的習俗有所不同。其中從1837-190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情人節習俗最為獨特:2月14日這一天,一對對情人,將一株生有兩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製的盆內。花名的第一個字母必須與這對情人一姓名的第一個字母吻合。幾天後,如果這春枝上的雙蕾怒放,交相輝映,便預示這對情人白首偕老。如果雙蕾各分西東,相北吐蕊,這對情、人終將勞燕分飛;如果花開得碩大、燦爛,表示以後子孫滿堂,合家歡樂;倘若一花枯萎凋謝,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險。在白金漢郡還曾盛行在情人節之夜祈禱的風習:點燃一支蠟燭,插入兩枚細針,從燭底插到燭心,默念自己的愛人的名字,祈禱相愛始終,待蠟燭燃至針尖,據說所愛之人便會及時叩扉而至。還有個情人節的習俗:在情人節前一周內,連續7夜,將左腳上襪子脫下穿到右腳上,反覆祝願:「願我的心愛人兒能進入今宵夢境。」據說,這時月老就會拋下一根吉利的大紅絲線。還有將襪子脫下繞在頸項祈愛的。單身漢們對「情人節」早晨所遇到的第一個人格外關注,因為如果你未婚而且正在尋覓伴侶,你註定要與2月14日所見到的第一個人結婚,至少這個人會在你的生命裡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你不怕羞,你可以一大早給你的意中人打電話,要求搭乘對方的車上班。或者閉門不出,到中午再出去,也是一個不錯的對策。未婚女子相信如果把鞋擺成T字型放在床下,而且開著窗的話,就一定會夢見自己的心上人或者發現他站在床前。這在農村的成功率更高,因為她的追求者可以從窗口窺見特地擺放的鞋子。義大利的情侶們相信,在情人節的那一天在朱麗葉愛牆上互相發送表達愛意的小紙條,會得到愛神的青睞和眷顧。唱情歌是情人們表達愛意的一種形式,有時男性會籍著唱情歌向愛人求婚,尤其在情人節這種有意義的日子更為常見。地區差異中國中國一般把傳統節日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一個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的節日。後來賦予了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係。當然還有把元宵作為情人節的,元宵亦稱「上元節」,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高掛的夜晚,還是一個快被遺忘的「中國情人節」。元宵節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舊時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除此之外還有把上巳節作為情人節的。上巳節是漢族古時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遊春等內容。上巳節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男女相會,即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情人節」。宋代以後,上巳節逐漸銷聲匿跡。
改革開放後,不少年輕男女也開始慶祝這個西方情人節節日,年輕人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已經可以與春節、中秋節相比一般是男生送女生禮物比較正式,女生也要有所表示。除此之外的重要活動內容是到比較浪漫的地點共進晚餐。互相在網絡愛牆發送祝福也成為新的時尚,表示愛情的承諾與永恆。對於正在追求女孩的男生來說,如果這一天女孩接受了他的情人節禮物或者表示接受邀請,就意味著戀愛關係的確定。由於對「情人」一詞的不同理解(在大陸用語中,「情人」有時包含「情婦」、「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關係的意味),遭到一些非議。另一方面,由於擔心西方節日不斷湧入中國,衝淡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這一節日經常遭到部分人士的反對。 [6-10]
也慶祝這個節日,未有交往對象年輕男女常在這天向心上人告白,情侶亦會在這天約會。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長期影響下,慶祝情人節已有多年歷史。男女會互贈禮物,男送女的標準禮物通常是鮮花、巧克力、首飾等,女送男的一般是手錶、領帶等男士服飾用品,並且常會到餐廳享用燭光晚餐。在情人節日,男女情侶都非常重視這天的節日。男送女鮮花,女則會送給男朱古力(巧克力)。美國男性在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說「情人節快樂」已經沒有特別的感情關係,而逐漸演變為有如公開場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較少在公開場合對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雖然在美國情人節不是公共假日,但注重節日氣氛的美國上班族們大多會通過休假、請假或者提前下班的方式,擠出時間來和戀人、家人共度節日。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也就是所謂上層社會的富裕家庭,他們非常注重節日的家庭氛圍。 [11]英國從17世紀開始,情人節變得普遍。義大利情侶會在朱麗葉愛牆上發送表達愛意的小紙條。在英國,情人節的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而且與開朗外向的美國人相比,比較內斂的英國人更加看重利用節日來宣洩自己的情感,好好慶祝一番。與美國或者中國的情況類似,英國情人節禮物也多是鮮花、巧克力、毛絨玩具泰迪熊等等,偶爾也會有男士送給女士比較貴重的禮品如珠寶等等,但並不普遍,鮮花和巧克力仍是人們首選的禮物。義大利愛的坦白日,並不一定是禮物日。未婚女性最特別,她們在情人節當天早早起床,默默地站在窗前,期待她們所見第一位經過的男士出現。此外,羅馬流行一種特別的情人節儀式,即在情人節這天,情侶們要到羅馬的米爾維奧橋上,將一把象徵著心心相印的鎖掛在橋上的路燈柱上。之後,情侶們把鑰匙丟到橋下的河裡,以示二人一生永不分離。 日本在日本,2月14日情人節有兩大特點:一是通常只送巧克力;二是只是女性給男性送禮物。日本的情人節內涵早已擴大,除了最主要的情人禮物中的「言情」成分外,更有不少「言謝」成分,感謝這些男性對自己的關照。當然,「言情」和「言謝」的不同心意通過巧克力的品種或包裝可以輕易區分。也就是說,情人節是男人收禮的一天。 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人們最注重的節日是新年和勞動節,情人節和聖誕節的重要程度要略次於前兩個節日,不過,澳洲人生活節奏緩慢,喜歡享受生活,所以,不管什麼節日,歡慶聚餐開party是少不了的。而且,情人節當天凡是上班的人都以2倍工資付費,但多數澳洲人不會為了加班費而放棄享受生活。 [11]節日禮物玫瑰在情人節的習俗中,鮮花和巧克力是慶祝時必不可少的。這是男性送女性最經典的禮物,表明專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代表愛情是眾所周知的,但不同顏色、朵數的玫瑰還另有吉意。在古希臘神話中,玫瑰就是美神的化身。在世界範圍內。玫瑰是用來表達愛情的通用語言。玫瑰頗色豐富,不同顏色有著不同的寓意。寓意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 ONLY YOU!100朵玫瑰象徵——百分之百的愛 100% LOVE!巧克力情人節的巧克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巧克力自它誕生以來就於情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相愛的人們用甜蜜的巧克力表達對愛人的濃濃情誼。愛是巧克力,愛是熔化的心。巧克力在情人節禮物中與玫瑰花相比是不分伯仲的巧克力在瑪雅與阿茲特克文化,被視為具有神秘與催情的特質。其他鮮花手寫情書手寫情書,就像戒指見證婚姻一樣,戀愛中不能沒有它。如今時代,人們已經習慣於用手機簡訊、電子郵件、QQ、視頻等方式來表達彼此的愛慕之情,手寫情書的時代似乎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不能逝去的,是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海誓山盟、愛意纏綿,是人們永遠都在追求的至純至真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恆關注的主題,而電影作為抒寫生活的最佳工具,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描摹著愛情的種種:初戀、熱戀、狂戀、單戀……在情人節的這天帶她去看一場見證你們愛情的電影,進入電影的世界中去尋找你們渴求的愛情。玫瑰花是情人節的開場,巧克力是情人節的溫存,作為情人節壓軸的則一定就是晚餐。不論你是想給你的她一份怎樣大的情人節晚餐,不論你們的晚餐是在幽幽的燭光裡,是在漫天星光的廣場上,還是在叫賣聲起伏的路邊小攤,對於晚餐的內容,也都只有一個,就是愛。2月14日,日本人滿世界尋找自己的初戀情人;埃及人在開羅公園悄悄地勾了勾手;美國人捧著玫瑰和鑽石「我們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人,因為誰也不如我們風流和富有」;法國人擦擦嘴邊的唇印:「浪漫有的在精神,有的在身體。我們幻想一個熱吻天長地久。」情人節的親密接觸不是強行的,一切水到渠成。無論是親吻還是牽手、擁抱都會因為節日的氛圍變得彌足珍貴與難忘。按照她/他最喜歡的形象去設計自己,擦一點她/他最喜歡的香水,把自己打包送給對方,要相信自己是上天賜給她/他的最好禮物。祝福語1、每一朵雪花,都是你迷人的微笑,每一陣冬風,都吹不散我對你的思念,每一條簡訊,都包羅了我對你的愛意。今天是情人節,願你快樂!2、今天情人節,我問你愛不愛我?我夢你那麼多,想你那麼多,你的名字滲透我血液,今天請你做個表決。要愛我,要愛我,你別無選擇,愛我你才能有快樂!3、初戀的人,期待著情人節的到來;熱戀的人,每天過著都是情人節!但願天下的有情人,天天都是情人節!4、二月春風拂柳楊,情人節裡結情網。時間雖緊張,工作尤繁忙,今天一定陪在愛人旁,情人節給心愛的人煲個愛情湯——必須的。情人節快樂!5、時間給的機會總在浪費,浪漫給的機會我總沒有消費,情人節再不說出我愛你,我的愛一定會作廢,所以不能再頹廢,情人節快樂,我愛你。6、不要在寂寞的時候唱情歌,不要在冬夜無盡的自我折磨,不要在節日裡傷心難過,不要在收到我的簡訊後感動的淚落,記得請我就哦了!9、誰說單身的人只能唱情歌?誰說單身的人只能面對寂寞?誰說單身的人不會在情人節裡收到祝福嗑?你收到了,你是幸運的,你要笑笑的,情人節一樣要快樂!10、緣分的天空與你尋尋覓覓,感情的接力陪你山山水水,生活中點點滴滴,與你共同採集,過去的一切皆成美好記憶。送虎迎兔,歲月更迭,浪漫情路,你知我心!情人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