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鳳凰網房產
星期五的13:30分,重慶北-成都東G8786,一等座246.5元,挑個靠窗的座位,車一啟動,風景向重慶那邊,心向青城山。
這是重慶人老張1年365天裡,重複過無數次的旅行。單程近400公裡,只為在山下的民宿住一晚,走一遍布滿青苔的石階,看一眼鑲嵌在青山間的月城湖。
「所有的民宿,我都熟悉。」老張說。
很多人問他,「不累啊?」
老張笑一笑,「到了那裡,就不累了。」
2個多小時的路程猶如一根線, 一頭連著重慶城、一頭連著青城山,一頭是全副武裝上陣重慶城,一頭是解甲歸田問道青城山。
在老張的心目中,青城山、都江堰,是他未來要養老的地方,當所有民宿都住過一次,新鮮過一次,有個想法在老張心裡生根、發芽,越來越強烈:
不再當青城山的過客和遊客。周末的旅程,不是「去」青城山「問」道,而是「回」青城山悟「道」,得浮生半日閒。
青城山
圖片來源:攝圖網,已獲授權
問道:為什麼,願意花3個小時到青城山?
問道,首先問的是「道骨」。
西南諸多道教名山,青城山底蘊深厚,它是「問道第一山」。
葛洪《神仙傳》中的記載,東漢時期的張陵先在四川鶴鳴山隱居修行,遇上太上老君而得道。
而鶴鳴山與青城山相接,張陵便來到青城山傳道,道教也由此創立。張道陵在此羽化之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
隋唐時期,統治者對於道教極為推崇,青城山上宮觀遍布,不少高能之士都曾遊歷隱居在此。
青城山道觀
圖片來源:攝圖網,已獲授權
背靠千裡岷江,俯瞰成都平原,全山有36座山峰,諸峰環繞狀如城廓。
2000年,青城山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4年,央視美女導演樊馨蔓寫了一篇《世界上有沒有神仙》,寫的是重慶縉雲山的道,老張由此生發「何為仙山之道、何為內心之道」的探尋:
縉雲山道教興於明代,當然有靈氣,但道之真意,不在於一個道長,也不在於網紅一把,而在於文化底蘊。
2007年,「青城山一都江堰旅遊景區」被正式批准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青城山初冬
圖片來源:青城山景區官微
問道,問的還是「仙風」。
岷江裡川西雪山而來的清冽的水、青城山下絲絲甘甜的空氣,老張很羨慕這樣的「青城山的喉和肺」。
2008年的國慶節,他第一次站在都江堰市的城區,一句「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貼滿了整個都江堰市,那一年,成都在依然美麗,青城山上的索道,等待時間依然需要2個小時。
除了未開放的後山,他踏遍八百裡青城前山,隨後,上癮似的,每年來、每季度來、每月來。
像老張這樣的「心歸青城山」的人很多,近年來,青城山每年有超2300萬人次慕名前來觀景遊玩,成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2017年全國旅遊城市排名,都江堰-青城山景區,遊客數量位列全國前三。
青城山腳
圖片來源:青城山景區官微
這幾年,都江堰市的發展越來越好。
為打造都江堰市經濟發展新高地,結合「兩心兩區」(都江堰主城、青城山鎮)政策,都江堰市構建三大功能區產業生態圈(李冰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功能區、青城山旅遊裝備產業功能區、都江堰精華灌區康養產業功能區),助推都江堰產業經濟發展。
周末下班,無論是重慶北、沙坪垻、重慶西,到成都東站的動都車頻次密集,1個半小時到成都,招個網約車,上高速再1個小時到都江堰市、青城山下。
每年四月,雪山上的水流到岷江,穿都江堰城而過再到青城山,這裡的水特別清甜,買上1斤明前茶「青城雪芽」,一口入魂,神仙也不如。
直男老張,第一次懂得了《紅樓夢》裡妙玉泡茶的水,為什麼要用「五年梅花雪」。
老張測了一下,動車到成都,成都市區的負氧離子為100個/ cm3,到了青城山,空氣負氧離子高達25000-28000個/cm3。
還有「青城山的胃」。岷江穿都江堰市而過,夜晚坐在岷江邊,燈影閃爍,來一碟「尤兔頭」,尤其對味。
青城山月城湖
圖片來源:青城山景區官微
問道,問的還是內心。
老張在朋友圈裡寫到:
「人這輩子,除了生死,不外乎是『偏要勉強』和『自在放下』」。「偏要勉強」是做事,盡力極致做到最好。「自在放下」是做人,學會給自己空間「逃離」。
所以,看山是山,看山也不是山,青城山是老張「放下自在」的一個夢。
沒有PPT、沒有「夜總會」,沒有KPI、也沒有籤字到手軟,甚至還沒有充電寶和催命的釘釘,一碟兔頭,一泡明前茶,三五好友,吹吹牛、爬爬山,這樣的日子,慢得恰到好處。
老張倒也沒看淡生死,這輩子只活一次,活長一點,多點精彩不好麼?他估摸著,自己在青城山腳下安個家,重慶-都江堰這麼5+2的生活,還真能多活幾年。
悟道,從「去」青城山到「回」青城山
「青城山下,大隱於山」的念頭一起,怎麼按捺得住?
老張有朋友在都江堰市做民宿,倒也了解他,最近就約他來,陪他去看環球融創青城溪村,一個青城山下的道風藝韻度假小鎮。
在老張和他朋友看來,這裡的意義不在於「問道」,那是急迫的、由下而上的獵奇似的仰視,問完就是過客;而是「悟道」,我就在青城山,山和人合一,心和道同歸,悟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講究融入和無界。
青城溪村意境圖
「悟道」,融創先悟了這盤「回青城山」的文旅之道。
近6300畝的青城溪村,位於天府新城康養旅遊度假區裡,離青城山山門直線距離最近也就約2.5公裡,肉眼可望老君閣,真正意義上的「青城山下」。
一眼瞰去,如意山水的布局灑落於山湖竹海之間,呈現極宏大、極隱逸的旅居樣本。
其中4000畝產業配套,打造民宿及相關服務產業集群,依託青城山,融合田園體驗、文化休閒、生態康養、親子娛樂, 打造「月影灣、田園裡、茶香谷、童樂村」四大主題產業功能區,構建「1+4」 產業生態圈,打造世界級一站全齡心靈療愈度假目的地。
青城溪村規劃圖
作為融創「青城雙星」之一,在成都文旅城順利開城後,它將為西部文旅市場提供一個集主題精品民宿、田園體驗、文化休閒、親子娛樂、生態康養、特色餐飲等生活方式於一體的高品質心靈旅居度假體驗地。
這不是上山苦修,布衣粗茶才是境界,人始終是社會人,隱居生活,和便捷並不矛盾。
預計2020年底,千裡走單騎六悅酒店、咖啡廳、茶室、餐廳陸續開業;
2021年8月後,中心商業體驗區複合書店、美術館、茶館、精品餐飲、憶恫、西米谷、巴國布衣精品民宿等業態相繼開放,打造青城山精品商業樣板。
最難將息,便是這世外桃源裡的人間煙火氣。
青城溪村實景圖
悟道,老張們還悟了在此的隱逸閒適之道。
荷蘭西北方Overijssel省,De Wieden自然保護區內有個小村叫羊角村,像童話裡描述的那樣,藍天綠草,涓涓溪流,一派安靜祥和的樣子。
青城溪村裡,就有中國的「羊角村」,它是青城山唯一一個新式引水入園的島居生活項目,欸乃一聲山水綠,搖一葉扁舟,回自己的住所。
青城溪村實景圖
老張喜歡喝茶,每次去青城山度假,帶的茶具都頗為講究,所以他對自己隱居之地,是不是有「茶道」要求頗高。
青城溪村裡,融創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運營平臺打造茶主題創意體驗商業街區——茶雅文化小鎮。
老張的孩子可不喜歡這麼坐著喝茶,或者岷江邊一壺酒的快意人生,孩子太小,懂不起。
稻田中的泥水塘和無憂農場,才是孩子們的最愛。
建築面積約 2000 ㎡的童念主題民宿,將成為面向大成都區域親子家庭的首選度假酒店,融創旗下的動漫設計工作室和創客工廠將入駐近2萬㎡的童心街,以「趣玩」為主題打造情景體驗式商業街。
青城溪村意境圖
老張的朋友也對青城溪村感興趣,但他的興趣點在於民宿,買上三五套,這裡有頂級民宿運營公司搭建專業平臺公司護航。
到現在,千裡走單騎、布衣客棧、憶棧美宿、西米谷、花間堂、攜程麗呈等多家品牌民宿已經進入,形成矩陣效應。
「老張們」尤其喜歡的是,一套青城山下的島居民宿,時時在松濤雲海間觀日出日落,煮茶吟誦,品茶之真味,明澈清冽、苦中帶甘,猶如生活,越辨越明。
青城溪村意境圖
馮唐說生活真味是:
「在花樹下支張桌子,擺簡單的酒菜,開順口的酒,看繁花在風裡、在暮色裡、在月光裡動,值了。」
問道也罷,悟道也罷,歸一之後,始終要無相,在青城山,在青城溪村,看紅塵最清冽的水、觀青城山最幽靜的松,雲海之間,山水之間,也是值了。
凰家觀察》》》》》
一個問道、一個悟道,頗有真意,它反映的不僅是老張的生活真意,青城溪村的文旅真意,順著這條路逕往下讀,還能看見融創在西南布局文旅的真意。
文旅看融創,融創看西南,從重慶、貴州、雲南、四川……所有關於旅居生活的美好和嚮往,都以文旅為字,凝結成詩。
青城溪村,「嚮往向西南」融創打造的西南新文旅目的地代表之作之一,也是融創在西南布局的文旅策略之一。
在四川天府新區,融創依託成渝都市圈,通過青城溪村、江口水鎮等,形成5+2度假市場為主導的文旅布局。
外延再大一點,在西南,融創已經完成5省20個城市的文旅布局,以「嚮往向西南」為精神內核,建立起「微度假」和「旅遊目的地」雙核發展的新文旅體系。
融創有句話,叫「城市共建」,以「地產+文旅」的布局,深入探索城市發展模式,浸潤文化、氣質和力量,助力更多中國城市實現產業發展、經濟轉型和城市升級。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走進融創西南的文旅圖畫裡,陶淵明在那邊,你在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