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家一直喊我傻子,我很難過,但是我很不服氣。
」
「他就是傻子」「我養一條狗都比他強」「離他遠一點」……
類似的話,在陸鴻成長過程中,不知道聽了多少。
一個曾被嘲笑、被孤立的殘疾人,憑藉自己的力量開公司、辦廠,成為了年入千萬的老闆。
2020年12月13日,在央視《面對面》欄目裡,陸鴻講述了自己有點像小說情節卻又真實的人生。
「我養一條狗都比他強」
41歲的陸鴻,是吳江平望人,不到一歲時,一次高燒引發中毒性腦炎,導致小腦指揮神經失常,俗稱「腦癱」。
直到今天,他說話也還是不流暢,走路也並不穩當。
「人家一直喊我傻子,我很難過,但是我很不服氣。」從小陸鴻沒少被同伴嘲笑。因為腦癱後遺症,他從職校鍋爐專業畢業後,求職總是一次次被拒。
好不容易在一個廠裡找到活幹,廠裡的人直接當著陸鴻媽媽的面嘲諷他:「你看看你兒子這幅樣子,他能幹什麼,我養一條狗都比他強。」
「那個時候是夏天,我第一次感覺到,夏天這麼冷,渾身發抖。」 陸鴻說,半年的時間裡,他意志消沉。
陸鴻的父親得了嚴重的氣管炎,久治不愈,家裡的經濟狀況也越發窘迫。考慮到兒子身有殘疾,父親提出看病的錢留下一部分給兒子。可這個決定,卻遭到了母親的反對,她說:「你才是家裡的頂梁柱。」
「頂梁柱」這三個字,深深刺痛了陸鴻。從此,陸鴻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支撐起這個家。
父親病危,他從兜裡掏出一把零散的鈔票
陸鴻開始為了工作四處奔波,希望能分擔家裡的負擔。
在叔叔的帶動下,他開始學習敲白鐵。無論多苦多累,手敲破了流血了,他也從來沒有放棄。
2005年,陸鴻的父親病危,母親無法離開病床前,可身上又沒有了錢,只能打電話給兒子。當陸鴻趕到醫院時,從褲兜裡掏出一把零零散散的鈔票,那都是他打鐵積攢的辛苦錢,那樣的場景讓母親至今仍然無法忘懷。
遺憾的是,父親還是因為病重,離開了人世。而父親的臨終囑託,也讓陸鴻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照顧好母親。
兩年後,因為叔叔的生意不景氣,陸鴻主動提出離職,開始創業。
首次創業,最大的收穫是遇到愛人
陸鴻的創業從擺攤開始,對他來說,這次創業最大的收穫是遇到了愛人沈春妹。
當時,沈春妹的攤位在陸鴻攤位的旁邊,陸鴻的老實、實在打動了沈春妹。一年之後,他們結婚了。
從此,陸鴻的人生目標不再只是證明自己有用,他要承擔起支撐家庭的責任,水店、報攤、電話亭、網吧……陸鴻一連開了6家店鋪。
「無論我幹什麼事情,她永遠不反對,永遠都在支持我。」 陸鴻說。
開店之餘,陸鴻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影視後期,又在街邊開了一家照相館。「我有一顆創造美的心,我自己長得很尷尬,我想把美帶給別人。」
不管幹什麼,陸鴻從不敷衍,憑藉精湛的後期技術,得到了顧客的信任,生意也越來越好。一年下來,陸鴻掙了10多萬元。
銷售過程中,總有顧客跟他要和照片配套的相冊。於是,陸鴻和妻子商量,決定開始製作相冊。
2017年,陸鴻學習了設計之後,開始自主研發產品,創辦了紙製品工廠製作相冊。
然而好景不長,陸鴻投入的幾十萬元打了水漂,他與合伙人也一拍兩散,但陸鴻沒有埋怨對方。
陸鴻說:「他是我的恩人,讓我懂得了怎麼去面對對手、面對困難。」
我的第一個名字是「傻子」……
為了渡過難關,妻子拿出十萬元私房錢,嶽母騰出自己的房子,陸鴻從家庭作坊開始重新做起。
如今,陸鴻的作坊發展成為擁有42名員工的正式企業,他也成了名副其實的陸老闆。
在他的工廠裡,殘疾人優先入職。42名員工裡,有30位是殘疾人。陸鴻說,殘疾人即使能找到工作,也很難找到非常滿意的,所以自己儘可能地為他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
2020年年初,工廠因為疫情一度停工,訂單取消,工人全部在家隔離,獨守空廠的陸鴻堅持給工人們發工資。
復工之後,工廠在「6·18」翻了身——當月銷售額達到200萬元,是疫情前的兩倍,今年全年營業額預估會達到1000萬元。陸鴻說,這其中有900萬元都屬於廠裡的小夥伴兒。「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他們是我的寶貝。」
「我第一個稱號,是傻子,慢慢到後來,人家會叫我小陸,經過我再三努力,人家會喊我陸師傅,到現在,基本上他們都叫我老闆了。經過一步步的努力,我真的相信,人生會越變越好。」如今的他談起未來,自信滿滿。
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門
他為自己打開了一扇窗
人生,會改變嗎?
陸鴻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來源 |中國好故事綜合央視新聞、中國經濟網、澎湃新聞、蘇州日報等相關報導
文案 |焦 倉
編輯 |張豔紅
校對 |徐驍驍
監製 |郎薦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