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已經迎來大結局,齊衡也終將與我告別。整部劇的齊衡,無論是他的翩翩君子的形象,至純至善的心性,美好又短暫的初戀;還是擔負家族重擔的無奈奈何,或是朝堂上言辭鑿鑿的齊大人,這一切都深深的打動我。為他在劇中傻笑,為他流淚,也曾為他唏噓,憤恨,終歸於平和。細細思索一下,發覺我最愛著的,依然是齊衡的一顆赤子之心。」
【帶來春天的少年】
多年前曾讀過原著,貫穿書中的齊衡寥寥數筆,著墨不多。但他的出場描寫著實令人印象深刻。「那少年似從外頭剛進來,肩上還落著些許粉紅色桃花瓣,一頭鴉羽般的烏髮用玉冠松松扣住」,走入劇中,原著裡少年齊衡與年僅十歲的六妹妹,那美如初春光景般的描寫一下子跳躍到了少男少女心事、欲說還休的年紀。
劇中齊衡,長身玉立,君子端方;雖一雙眼睛時時追隨著明蘭,可眼神澄淨光彩,隨時流露出既傾慕又珍重,既喜歡又不敢魯莽的少年君子做派。馬車中的兩段戲,一段被明蘭婉拒後自嘲,一段惦念六妹妹窘態笑出聲來,生動有趣的演繹,齊衡之少年感呼之欲出。
【初戀純潔如雪】
攔住明蘭贈筆、贈菱角,很帥氣的想要撥開菱角被刺到手。
他收到小桃送來糕點,被婉拒之後賭氣自嘲,將嘴巴塞的鼓鼓囊囊。
他為探究明蘭真正的心意,在私塾裡聲東擊西,圍堵明蘭。滿心捧著的都是對明蘭的愛護和珍視,他自言自語:別把我當麻煩;我會護著你的,不要怕;將來,將來」 他計劃了將來.
收到明蘭贈予的護膝,他視之若珍寶,「她心裡有我」,滿心歡喜。
為見到明蘭,他攛掇著梁府吳大娘子開馬球賽;賽場裡,見明蘭孤身奮戰,為其出頭,意氣風發。
最厲害的,還是道觀裡私會明蘭,在明蘭生母靈前發誓,並許諾終身。
遭受父母阻撓之後,齊衡也未曾退縮。他贈予明蘭阿福,寬慰她不必擔心,希冀她叫他一聲「元若」,哪怕得到一絲回應,他也心滿意足,他愛得小心翼翼。
他以絕食抗爭。在竹林相見明蘭,仍惦記著為她帶去家鄉的千層糕,只輕輕觸碰明蘭的髮髻,急切縮回手來。他絕食多日,步履蹣跚,反而要明蘭保重自己,他愛的義無反顧,毫無保留。
這樣的齊衡,有著一貫是「不懂世俗」的純情,一樁只顧著「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嗎」的心事,一腔理想主義的熱忱,他的感情純潔如雪,無關風月。
【少年世界觀的坍塌】
齊衡首次受挫,是求親一事受阻。他本是坦坦蕩蕩,懷揣著對明蘭的承諾和理想的追求。可他最敬重的母親,將他架在盛家老小和明蘭面前,命他認妹,斷絕了所有人的念想。齊衡此刻才明白,再追求理想的路上,他沒有自由。
更遞進一層的打擊,是不為的慘死。依然是最愛他的母親,將他自小一塊兒長大的夥伴活活打死。他萬萬沒想到母親如此絕情,以致於施救不及。不為的慘死也撥開了迷霧,這始作俑者恰是因為他自己。他已有死志,寧玉碎絕不瓦全。
第三層遞進是邕王妃逼婚。邕王妃囂張,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軟禁齊衡父親,見齊衡,戳其要害,以六妹妹命甚至盛家滿門要挾。齊衡舉刀引頸,卻發覺死也不能。
這三層遞進,將一個如春天般的少年拖進了冰窟。作為觀眾,眼睜睜看著一顆至純至善,赤誠之心,被命運之輪生生的碾成碎片。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竟為齊衡感同身受,被虐到不能繼續追劇。一邊痛呼編劇是個狠人,一邊又為朱一龍的演技深深折服。
【少年的成長】
知否待齊衡,沒有最狠只有更狠。經歷過這一切的齊衡,本來是還有個機會的。他決心考取功名之後再次去盛家提親。這次,最令他擔憂的父母,為他打開了大門。可最終卻是他心心念念的六妹妹,不願回頭,嫁給了曾為他籌謀、知他心事的顧二叔。背叛和失戀的雙重打擊,終令齊衡一病不起。
再次站起來的齊衡似乎真正成為了齊家的齊小公爺,承擔起成家立業綿延子嗣,光耀門楣的責任。一顆真心散的像沙。
【義正言辭齊大人】
齊衡當上諫院御史之後有三參。
第一參,參逆王府餘黨,將帳冊書信往來密切之人一一嚴查,肅清重判,震懾眾人。為此,齊大人殫精竭慮,不惜「冷落」新婚妻子。
第二參,參顧廷燁私德不潔,敗壞官威。這一參,竟惹明蘭生怒,二人橋上相會,在明蘭面前,他始終都是少年元若。他險些情緒失控,他忍不住第一次說出他的愧疚和他的不得已,結果得到的回覆的是,明蘭不恨他不怨他,也從未為他痛苦流淚;為難二叔就是為難她。
嘆齊衡,他曾經用生命維護的那個人,終於撕開了那層薄紗,這一切不過是他的一廂情願。
第三參,朝堂「先舒王之爭」,齊衡探明太后被「誘騙」,他言到,「若不義,子不可以不爭與父,臣不可以不爭與君」。齊衡是要做一個錚臣純臣,果然當庭被貶。
這三參,被各種解讀。有說齊衡存私心,有說齊衡被太后利用,我看齊衡,他磊落且坦蕩,一顆赤子之心;承襲聖人之教,一身文人筋骨。
【釋然】
齊衡與申氏,僅僅幾個畫面就流露出,最初的「相敬如賓」,逐漸到現在的歲月靜好。
感謝編劇設計劇情。當齊衡暗夜奔去顧府救火,瞧見明蘭與二叔相擁而泣,他竟也微笑離去。他的釋懷是見到了明蘭的真心。因此,第二日顧侯探訪道謝並道歉時,「二叔」二字雖有些艱難,仍喚出了口。元若和明蘭,以及二叔,兜兜轉轉,似又回到了少年時代。而齊衡,在這三人中間,受的傷最重,付出也最多,得到的卻是最少。齊衡選擇放下,就是放過自己。
當他瞧見申氏手無縛雞之力,仍拿著短劍想要保護他時。他也一定體會到了被人珍惜和被人愛護的滋味,於是他小心翼翼的取走短劍攙扶妻子坐下,決心坦白曾經與明蘭的過往。申氏一句「前塵往事不必再提」,我看見齊衡眼中似有淚花,眼眶發紅,只輕微地點點頭。他漸漸就要打開心扉,交出真心。他不再只看著明蘭,他也看見了了身邊人。
知否已經完結,齊衡的故事已經講完。撇開朱老師的粉絲濾鏡,不談論演員,看劇情故事,各家族內宅爭鬥衍生至朝堂,每個人物幾乎都有獨立的人格,這其實很了不起。
反觀劇中齊衡的支線脈絡,雖零落瑣碎,卻如抽絲剝繭般,延續著看,一位至純至善,溫潤如玉的君子,一位胸懷赤子之心的少年,始終沒變。
最後,用一段話結束齊衡的故事。
我們跋山涉水穿越紅塵,抵達的不是遠方,而是內心最初出發的地方。飽經的風霜,歷練的人事,都是生命裡溫柔的灌溉。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感謝朱老師,讀懂齊衡,給了劇中齊衡以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