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收下這份女性作家書單,文學的未來屬於她們

2021-01-10 澎湃新聞

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這份書單收錄了十位世界各國女作家的作品,她們大部分都只有40歲左右,文學的未來屬於她們。祝各位女同胞節日快樂,歡迎轉發送給身邊的她和他。

一:阿迪契(奈及利亞)《半輪黃日》

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1977年出生於奈及利亞南部城市埃努古,起初在奈及利亞大學學習醫藥學,後在美國東康乃狄克州立大學學習傳媒學和政治學,之後在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創意寫作的文學碩士學位。

2003年,她的首部長篇小說《紫木槿》獲得2004年橘子小說獎的提名,該小說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奈及利亞的政治騷亂和一個被信仰裹挾的家庭的悲劇,最終獲得2005年大英國協圖書獎最佳新人小說獎。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半輪黃日》窺探了奈及利亞的內戰傷痛,小說獲2007年橘子小說獎,併入選BBC評選的「21世紀最偉大的12部小說」。2009年,她的小說《繞頸之物》獲得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提名。

《半輪黃日》中,13歲的烏古家境貧寒,去恩蘇卡大學的教授奧登尼博家擔任男僕,主人給予他的學習機會讓他逐漸擺脫了蒙昧和迷信;伊博族的酋長千金奧蘭娜是奧登尼博的女朋友,她的家族在內戰前有顯赫的聲勢財富,崇尚自由的奧蘭娜卻一直與勢利投機的家人保持距離;奧蘭娜的孿生姐姐凱內內一直照料著家族的生意,她和旅居奈及利亞的英國記者理察之間產生了愛情,對後殖民主義的虛偽深惡痛絕的理察一直試圖公正客觀地記錄這個國家經歷的一切。

當那場極端殘暴的戰爭爆發,當奈及利亞的北部和南部為後殖民主義的詛咒所驅使並走向自相殘殺的結局,這幾個主人公的命運隨之遽然改變,他們對自我、友誼和愛情的忠誠也面臨嚴峻考驗……在一場勢必要剝除所有人的尊嚴的戰爭中,我們在多大程度上還能維持人性?

二:裘帕·拉希莉(美國) 《解說疾病的人》

裘帕·拉希莉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以出道處女作《解說疾病的人》創造普利茲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得獎者紀錄,並保持至今。

拉希莉著有短篇小說集兩部《解說疾病的人》(1999)與《不適之地》(2008)、長篇小說兩部《同名人》(2003)與《低地》(2013)及隨筆集兩部《另行言之》(2015)與《書之衣》(2016)。她在短篇小說領域展現了極高的寫作技藝,三度入選《美國最佳短篇小說年鑑》,小說集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更獲得諸多文學獎項。

世上本沒有說不明白的痛苦,說得久了,只剩聽不懂的孤獨。小說集《解說疾病的人》收錄了九個獨特的故事,講述了那些在襲以成俗的祖先傳統與令人迷惑的新世界之間,被時代忽視的喁喁私語。拉希莉在情緒刻畫中所展現的極致細膩的方式讓人折服,精確的人物刻畫與略帶諷刺的強調,再融合豐盈細節,拉希莉在這本小說集中,每個故事都展示出了自己的色彩、味道、氣息和質感。很少有小說集的每個單篇都非常出色,而這一本做到了。

三:埃萊娜·費蘭特(義大利)《那不勒斯四部曲》

埃萊娜·費蘭特是目前義大利最受歡迎也最神秘的作家。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埃萊娜·費蘭特」是一個筆名,其真實身份至今是謎。

埃萊娜·費蘭特1992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討厭的愛》,很快引起關注,1995年就被義大利導演馬裡奧·馬爾託內拍攝為同名影片;此後她相繼出版小說《被拋棄的日子》(2002)、《迷失的女兒》(2006)、《夜晚的沙灘》(2007)和散文、訪談集《不確定的碎片》(2003)。

2011年至2014年,埃萊娜·費蘭特以每年一本的頻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和《失蹤的孩子》這四部情節相關的小說,被稱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們以史詩般的體例,描述了兩個在那不勒斯窮困社區出生的女孩持續半個世紀的友誼。

「那不勒斯四部曲」也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費蘭特熱」,千萬讀者為書中對女性友誼極度真實、尖銳、毫不粉飾的描述所打動。雖然作者從未公開其性別,但媒體和評論家從其「自傳性」色彩強烈的寫作中判斷其為女性。2015年,埃萊娜·費蘭特被《金融時報》評為「年度女性」。2016年,《時代》周刊將埃萊娜·費蘭特選入「最具影響力的100位藝術家」。

四:伊彌爾·麥克布萊德 《女孩是個半成品》(暫無中文版)

伊彌爾·麥克布萊德1976年出生於北愛爾蘭,由於從小參加戲劇課,麥克布萊德對戲劇有著較深的感情和體驗,17歲時前往倫敦學習戲劇。麥克布萊德的一位哥哥在她完成學業後罹患絕症,她也因此返回愛爾蘭,這段經歷也隨後被她寫進作品裡。

《女孩是個半成品》是麥克布萊德花九年時間完成的處女作,作品一經面世就廣受好評,並獲得百利女性小說獎、愛爾蘭凱利年度小說獎、金匠獎等多項文學大獎。她的短篇小說也多次被搬上百老匯等舞臺。

《女孩是個半成品》可以算作一本意識流小說,麥克布萊德用「粗蠻、虛構、似曾相識」的敘事語言,作為她首創的敘述形式,被諸多書評人評論為創造了一種新的散文形式。小說中的女孩熱愛戲劇表演,並與一位年長演員有著親密關係,女孩有著初到大城市的天真和興奮,而年長演員卻被惡魔困擾著。小說同時刻畫了她與殘疾的兄弟、宗教徒母親的糾葛。

五:薩莉·魯尼(愛爾蘭)《與朋友們對話》(中文版即將出版)

薩莉·魯尼是位90後,2017年憑藉處女作《與朋友們對話》在文學界獲得矚目,好評如潮。《與朋友們對話》中,魯尼描繪了千禧一代的生活狀態,千禧一代泛指1984年-2000年出生的人,這一代人的成長几乎和網際網路形成、發展時期相吻合,他們的生活方式、交友觀念與過去時代的人有了很大不同。這也許是一本網際網路時代的《麥田守望者》,年輕人的虛無主義和迷茫被刻畫得淋漓盡致。

六:韓江(韓國) 《素食主義者》

韓江1970年出生,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韓國「裡箱文學獎」、「近日年輕藝術家獎」、「韓國小說文學獎」等大獎得主,目前是韓國有名的實力派作家。已出版《我女人的果實》、《玄鹿》、《他那冰冷的手》《愛情和圍繞愛情的》《輕聲哼唱的歌》等作品。

《素食主義者》大膽直接地呈現了精神障礙者的感官世界,獲得了韓國「李箱文學獎」獲獎作品。小說主人公英慧的夢中充滿了殺戮和鮮血,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忍受肉的味道,成為了「素食主義者」,然而,這只是她妄想症發病的開端。英慧的姐夫民浩身為影像製作人,正陷入創作的低潮期。他從妻子那裡聽說小姨子英慧的臀部至今還留著胎斑,突然產生了久違的靈感,想要在女人的裸體上彩繪並拍攝成視頻。伴隨著靈感而來的,還有他對小姨子隱秘而瘋狂的欲望。掙扎在惡夢邊緣的英慧,在姐姐的救贖中踏上艱難的旅程。

七:扎迪·史密斯(英國)《美》《籤名收藏家》

扎迪·史密斯1975年生於英國倫敦西北,1994年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1998年獲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她迄今創作的三部長篇三次入圍布克獎,並分別斬獲諸多文學獎項,作品《美》於2006年奪得柑橘獎:作為英國青年一代作家的代表,她被推舉為「種族、年輕、女性」的代言人。

《美》圍繞著兩個同樣來自學術界卻秉持截然相反的價值觀的家庭展開,小說通過貝爾西家和基普斯家之間發生在大洋兩岸的一系列文化戰爭與情感糾葛,聯結起從家庭生活、政治立場到個人、學術與政治領域的諸多方面激烈的觀念碰撞,將低劣的道德行為置於崇高的理想主義之中,以及生活可能對其產生的種種影響,隨著貝爾西一家的解體,折射出我們這個不安定的時代的惶惑,直指家庭的核心。

面對自由主義的廢墟和右翼保守主義的偽善,兩家的女主人琪琪·貝爾西和卡琳·基普斯之間的友情所體現的愛與美成為小說的又一重要主題。儘管她們的丈夫在學術領域互相爭鬥,但她們的友誼卻超越了階層、政治和宗教觀念的差異,成為「唯一的聯結」。

《籤名收藏家》這個故事描述了一種很不尋常的職業——以搜集販賣名人籤名與物品為生的籤名收藏家,男主人公亞歷克斯這樣的職業絕對是在我們這個時代始能大發利市的。亞歷克斯的工作就是搜羅名人的籤名,賣給另一些人,有時候自己也負責偽造。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追名逐利的人,而他的內心世界卻沒有人能參得透。

小說第一卷以猶太教卡巴拉生命樹的各個分支為標題,交代有一半華人血統的亞歷克斯的身分與人生處境。第二卷以禪宗《十牛圖》的每句詩為標題,描述他千裡迢迢來到美國,真的找到了傳奇影星凱蒂,一位嘉寶式的尤物。他把偶像帶回英國,卻誤傳出凱蒂以死的消息,這麼一來,世上獨一無二,宣布已死其實還活著的「活生生的傳奇」就掌握在他手中了……

八:蕾拉·斯利尼(法國) 《食人魔花園》

蕾拉·斯利瑪尼於1981年出生於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是摩洛哥與法國雙國籍作家,2016年憑藉《溫柔之歌》一舉拿下龔古爾獎,小說出版一年內在法國銷量超過60萬冊,被《紐約客》稱為是「一部徵服了法國的小說」,榮登歐美各大暢銷書榜榜首。

《食人魔花園》是斯利瑪尼的小說處女作,講述了一位當代的包法利夫人,在婚姻內外、在欲望與虛空之間遊走的故事。女主人公阿黛爾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女記者,在職場中她野心勃勃,但很快心生厭倦;在生活中,阿黛爾厭倦於周圍人的庸俗瑣碎與虛偽表演,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她和丈夫理查從相戀到結婚,再到擁有可愛的孩子,一切看似順利而美滿,但婚姻背後是阿黛爾的厭倦、冷漠和疏離,她隱瞞著丈夫,遊走於一個個偶然邂逅的男人身邊,在欲望的重複中確認著自身的存在,在努力的遺忘中,童年冰冷的記憶卻一次次甦醒。最終,無盡的逃避和重複可能並沒有衍生出生活的意義或真相,卻豁然驚醒了阿黛爾睡夢中的丈夫……

《食人魔花園》又不僅僅是一個巴黎都市女性在欲望中沉迷和掙扎的故事,也不僅僅是關於當代人脆弱婚姻的箴言,該小說的創作靈感來源於2011年在全球沸沸揚揚的DSK事件(多米尼克·史特勞斯卡恩性侵事件)。

該書譯者袁筱一評價,斯利瑪尼聰明地摒棄了一切過於戲劇化的因素和政治陰謀的橋段,摒棄了可能使女性書寫更政治正確的立場與主題,只保留了一個「癮」。而在「癮」的背後,斯利瑪尼這位米蘭·昆德拉的追隨者,觸碰到了一個女性內心深處的「不能承受之輕」,觸碰到「我們身下那片空虛裡發出的聲音」。

九:瓦萊裡婭·路易塞利(墨西哥)《我牙齒的故事》

墨西哥作家瓦萊裡婭·路易塞利被譽為當代拉美文學最具潛力的新星,她於1983年生於墨西哥,長於美國、哥斯大黎加、韓國、南非等多個國家,父親外交官的身份讓她在童年就有了做世界公民的機會。

2010年她的首部作品《假證件》出版。2011年小說《人群中的面孔》出版,並為她贏得了2014年由《洛杉磯時報》評選的「阿特·賽登鮑姆新人首作獎」。同年入選了美國國家圖書基會評選的5名35歲以下年輕作家之一。2015年《我牙齒的故事》出版,被列為《紐約時報》《衛報》年度選書,併入選2017年IMPAC都柏林國際文學獎短名單。同年,路易塞利入選「波哥大39」青年作家名單。

《我牙齒的故事》是個古怪、荒誕十足的喜劇作品,也是一場直抵藝術內核的盛大冒險。小說講述了世界上最好的拍賣師古斯塔沃·高速路和他牙齒的故事,當然也就是他的人生故事:一個與兒子分隔兩地的離異父親,一個暴躁的妻子,一些古怪的收藏品,一條從銀行保安到退休拍賣師的職業發展規劃。高速路堅信拍賣這門學問的至高藝術便在於賦予藏品一個脫離真實的故事。他以「幾何學原理」來論述他的講故事方法:「拋物線比喻式」、「雙曲線誇張式」,直到有一天,他的兒子奪走了他最珍愛的夢露牙齒,並把他囚禁在一個藝術館的展廳中……

如果你喜歡真實與虛構的交織、喜歡符號學的論述、喜歡思考敘事技巧和藝術關係,那你可能會迷上路易塞利捉摸不定的文字。

十:薩曼塔·施維伯林(阿根廷)——《吃鳥的女孩》 《營救距離》

薩曼塔·施維伯林,阿根廷短篇小說家,1978年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畢業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電影系。

2001年,她憑藉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騷動的心》榮獲阿根廷國家藝術基金會獎和哈羅德·孔蒂全國文學大賽一等獎。2008年,她獲得墨西哥國家文化藝術委員會資助,在墨西哥瓦哈卡擔任駐市作家,同年她的第二部短篇小說集《吃鳥的女孩》獲得美洲之家獎。該書現已在十多個國家出版。2011年,薩曼塔·施維伯林入選《格蘭塔》雜誌「最佳西班牙語青年作家」榜單,2012年其短篇小說《不幸的男人》獲胡安·魯爾福國際短篇小說獎。

《吃鳥的女孩》共收錄14則短篇小說。這些故事短小、精悍,極具爆發力。一聲短促的尖叫,然後是水流聲,離異的父親多麼希望聽不到他十多歲的女兒吃鳥的聲音;一群家長在學校門口等待孩子放學,一個父親捏死了一隻蝴蝶,然後從學校裡飛出一大群蝴蝶;一個男人接受指令在廣場上殺死了一條狗,然而最後他發現自己要面對一群狗……薩曼塔·施維伯林善於將令人匪夷所思的幻想融入日常生活細節中,用開放式結尾讓讀者在驚愕中回味言外之意。

《營救距離》在追問這樣的問題:如果災難降臨,每個人都難以逃脫,我們如何知曉事後會追悔莫及?

小說中年輕的母親阿曼達帶著女兒妮娜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郊的度假屋度假,母女倆結識了好客的鄰居卡拉。卡拉比阿曼達年長許多,可她看起來卻那麼美麗優雅,也神秘莫測。阿曼達躺在醫院裡,女兒已不在身邊,到底發生了什麼?她的記憶可靠嗎?田野在我們眼前發生變化,卻無人注意到;也許不僅僅是乾旱或除草劑,也許還關涉我們與孩子之間系連的那根生命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英美文學中的女性作家與女性意識
    通過她們的作品,讀者不僅領略了她們的實力和魅力,也看到了她們實現自身價值和人生理想的努力。而她們所反映出的獨立自主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群體思考了自己的人生選擇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 這份書單值得參考嗎?
    當年的暢銷書落榜了新版的書單,有什麼變化呢?名次上升的是中國古典、歐美經典。名次下跌的是中國當代、日本當代。一大批當年的暢銷書都落榜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書。青春文學是重災區,《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薔薇島嶼》《蓮花》《可愛的洪水猛獸》《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紛紛下線。
  • 綠書籤·護苗行動 | 這份少年兒童愛國主義主題書單請收好!
    5、紅星照耀中國(少年版)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所著的《紅星照耀中國》是家喻戶曉的紀實文學作品,無數人通過這本書了解中國革命,了解紅軍和「紅色中國」,了解中國共產黨的信念與成長。這部經典作品多方位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們樂觀向上、甘於奉獻,在艱苦卓絕的困境中奮力拼搏,勇敢地探尋著中國前進的方向。
  • 這份定位於女性閱讀的書單裡都有些什麼
    【編者按】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由市新聞出版局新媒體「書香上海」和市教委新媒體「上海教育」「教師博雅」聯合推出的書香「三八」節·滬上知名女性在讀書單新鮮出爐。書單由上海教育、創作、出版界16位知名女性聯袂推薦。她們來自上海教育、創作或出版一線,且均為各自工作領域翹楚。
  • 書單|女性作家書寫的女性故事:世界一半人口過著怎樣的生活
    房思琪、金智英近年走進大眾視野的、由女性作家書寫的女性形象,把常常被無名化、客體化的女性變為主角。女性作家書寫的女性故事,不僅僅是我手寫我心的自我表達,更是要書寫傳播佔人類一半人口的女性體驗。原來那些在文學史上被作者走過場的女人們,那些情婦、房東、主婦、瘋女人都有這樣豐富、殘酷,卻都統統不為人知的生活。
  • 吐槽蔡英文,這份書單專業!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前氣象主播李富城近來「轉型」成政治評論員,多次針對時下熱門的政治話題發表意見。臺灣前氣象主播李富城,資料圖這份吐槽版的「蔡英文精選推薦書單」共有11本,分為4大類,包括「管理書籍」類:《第一次與老闆抗爭就上手》、《拍桌談判學》、《新時代用人學:內舉不避親》等;「產業經濟」類
  • 這份書單請收下
    科幻「大神」的書單 劉慈欣會讀什麼書?  在劉慈欣的科幻作品中,既有豐富的技術細節,又蘊含著深切的現實觀照與人文情懷。與此相應,劉慈欣的思想既具有驚世駭俗的前衛性,同時他本人又是一個深具浪漫氣質的古典主義者。  劉慈欣對科學、技術有很深的推崇。
  • 阿乙:一種對文學高度的尊敬 | 作家書單·第1期
    作家書單 · 第一期阿乙作家阿乙(攝影:遲迅)阿乙,江西瑞昌人,生於1976年,《人民文學》中篇獎、蒲松齡短篇獎、林斤瀾短篇獎得主。面對他的(編者註:「作家書單」欄目)約稿,我想儘量地予以尊重。我也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我作為一個過來者的真誠。+  卡夫卡和拉美文學一樣,因為某種新意,而容易被視為捷徑。現在,走巴爾扎克、託爾斯泰這樣的路,被視為畏途。幾乎和挑戰風車一樣,又滑稽又悲壯。而師法卡夫卡不會出現這種問題。每當讀卡夫卡時,作者總會想:「我也能玩這個。」或者,「小說原來可以這麼寫。」
  • 這份權威指南請收下!
    這份權威指南請收下! 財訊網 | 2020-12-14 20:08:44 在12月10日舉行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單元——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下稱「研討會」)上,多名文藝評論家、文學改編影視劇理論專家、編劇等共同就即將發布的《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報告》(下稱《報告》)展開了熱烈研討。
  • 勃朗特三姐妹文學思想探析:男權社會下的女性意識覺醒
    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作家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女性作家群體,這些女性作家用她們特有的女性視角,從女性經歷和體驗出發,一反男性作家書寫男性體驗和男性視角下的女性人物的寫作傳統,描寫了一群文學史上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開啟了女性文學的先河。這一時期的女性作家有簡奧斯汀、勃朗特三姐妹、喬治艾略特等,而其中以勃朗特姐妹最為奪目,吸引了最多的關注。
  • 你該讀讀這份書單
    說到底,文藝應當是一種態度,一種能在水泥縫隙裡開花生草的從容——哪怕這份從容只能保持片刻,但也足夠支撐起庸常生活之外的一方獨立精神空間。今天我們要推薦的,是冬日閱讀計劃的第二份書單:文藝書單。讓我們一起理直氣壯地文藝,真誠、豐富地生活。
  • 後女性主義語境下的女性文學研究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英美文學界出現了一種名為琪客文學(Chick Lit)的新型女性文學,其開山之作是克裡斯·瑪薩等人在1995年結集出版的《琪客文學:後女性主義小說》。此類文學由年輕女性作家所寫,定位於年輕女性讀者,常以女性婚戀、生活和工作為內容,甘蒂絲·布希奈爾的《色慾都市》及海倫·菲爾丁的《BJ單身日記》是典型代表。
  • 成為女性,忘記女性:性別觀念裂隙中的文學書寫是否可能?
    女性意識的覺醒建築了屬於女性的文學房間,即使父權依舊不停地試圖把它拆得七零八散,傳統已然形成,更大的危險來自於內部——作為反思視角的性別意識在拆解過往文學之時,也在拆解自身,這是一場不斷建造與拆除、記錄與塗改的遊戲,而男性往往不覺得自己需要參與。
  • 新年薦讀臺港女性主題書單
    而後,想看中文書就請慶明去他們學校圖書館幫我找,時下流行的書是少的,但一些經典倒很讓我欣喜,於是乎,重讀張愛玲、白先勇,發現十幾二十歲時候讀過的《流言》、《惘然記》、《臺北人》竟然像是沒有讀過一樣。準備在新的一年裡,慢慢讀完張愛玲全集(我最愛的皇冠版)、白先勇作品集,然後再是三毛、老舍全集。
  • 請收下!68位名師研製了這份小學生暑期分級閱讀書目
    這份書目是由語文名師張祖慶的微信推廣平臺「祖慶說」和在線閱讀推廣機構「全國百班千人讀寫計劃」聯合研製,共有68位名師參與選書。童書的質量問題近來屢屢引發廣泛關注。在這個童書浩如煙海的時代,如何讓兒童讀到更多一流的好書,這不只是兒童自己的事,也是成人責無旁貸的重任。
  • 《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女性必讀,伍爾夫筆下「女性與小說」
    我希望,大家無論通過什麼方法,都能掙到足夠的錢,去旅行,去閒著,去思考世界的過去和未來,去看書做夢,去街角閒逛,讓思緒的釣線深深沉入街流之中。」——伍爾夫《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是由伍爾夫的兩篇演講改編而成,在書中,伍爾夫圍繞「女性與小說」的主題展開思緒。
  • 西方文學史上十大最具影響力女性作家,簡奧斯汀、JK羅琳上榜
    女性作家,  是文壇上一抹引人注目的亮色,  是一群遺世獨立的精神貴族。  她們通過自己的文字影響著讀者,  她們的作品講述了逆境中的生存與勝利,  她們以諷刺的筆調評論社會風氣,  成功地吸引了全世界的讀者,  使他們完全沉浸其中。  今天給大家介紹西方文學史上  十大最具影響力女性作家  也許某天當你驀然回首之時,  她們正遺世獨立般走來。
  • 一份關於女性與生育的書單
    在此次爭議之後,楊麗萍對該網友的評論做出了回覆:「……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謝謝理解和愛,望我們都能自在,如我!」「生兒育女」為什麼要成為女性背負的壓力?我們該如何尊重他人的人生選擇?我們整理了這份書單,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
  • 想乘風破浪,卻一地雞毛:身為女性,從來都別無選擇?
    拿到了李菁老師這份「獨立女性必讀書」清單,想跟各位讀者玩個小遊戲。我們打算藉助「盲盒」這一古老又新鮮的形式,把這份有意義的禮物送給你。 我們會將這20本好書隨機組合搭配,每5~6本組成一套盲盒。 除此之外,李菁的書單裡還包含文學(小說、傳記)、社會學、心理學等各領域好書,討論女性成長的不同方面
  • 這份節目單請收好!77所高校首次雲相見一起唱響畢業歌
    這份節目單請收好! 這個有些特殊的2020畢業季來不及好好告別就要分離離別在即,不妨高歌一起奔向人生的下一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