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進餐之後,自身血糖的變化表現為先升後降。如果真的可以把進餐之後每一時刻的血糖值相連,則可以匯成一波狀曲線,波峰位於餐後的一個小時,餐前與餐後3小時血糖則處於基線的水平。
餐後2個小時的血糖則處于波狀曲線的下降階段,那麼,餐後2小時自身血糖多少正常呢?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
我們自身正常的血糖值應該是,空腹血糖小於6.1左右,餐後兩個小時的血糖應該小於7.8左右的時候。
如果空腹血糖大於6.1,小於7,就需要考慮空腹血糖的受損,餐後血糖大於7.8,那麼就有可能是糖耐量的異常。如果真的想要確定是不是糖尿病,一次檢查也不足為證。
那麼應該如何診斷糖尿病哪?
對於有比較明顯症狀的:其實就是有明顯的糖尿病「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而且還瘦)等相關症狀的,只要空腹血糖大於7或者是餐後大於11,或許就可以診斷是糖尿病了;
對於沒有明顯症狀的:如果患者沒有比較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就需要選擇不同的日子多測一變,如果發現數據或者還是超標,這其實也就是糖尿病了;
不過需要注意,判斷是否是因為其他原因從而導致的血糖升高,比如:急性的感染、高燒、嚴重創傷等;
糖友控制餐後的血糖,注意吃飯時間以及吃飯的順序:
吃飯的時間:需要做到定時定量,即使不餓也需要少吃一點,這樣才可以養成少食多餐的這一習慣,避免由於暴飲暴食帶來的血糖突然的升高。
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範圍為4.4-7.8mmol/L;餐後2個小時自身的血糖位於7.8-11.0mmol/L,為糖耐量的異常,也被稱為糖尿病的早期;餐後2小時血糖達到11.1mmol/L以上,應該診斷為糖尿病。
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可以安心的吃飯;如果餐後2個小時血糖的不正常,吃飯的時候或許都會提心掉膽。發現餐後血糖升高之後,不要太過的緊張,餐後血糖升高多與胰島細胞分泌功能減退有一定的關係,不可以分泌足夠的胰島素降低餐後血糖。
此時應該注意控制自身的飲食,少數患者可以逆轉餐後的高血糖。餐後高血糖患者在制定飲食計劃的時候主要還是以滿足生理需求為基本原則,嚴格控制每日食物的攝入總量,合理的分配至三餐。
吃飯的順序:根據相關的研究數據證明,主食配合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一起食用,先吃菜後吃飯,更有利於自身血糖的穩定。
比如:可以先在餐前半個小時左右喝上一大杯水,然後吃飯的時候先吃少油的綠葉蔬菜,然後再吃主食。
餐後高血糖的患者,應該嚴格按照糖尿病的飲食,即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50-55%左右,蛋白質佔總熱量的15-20%左右,脂肪佔總熱量的30%左右。
主要是以標準體重60kg、從事輕度體力勞動人群為例,他們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飯)需求大約為225g,脂肪(比如:動植物油脂)大約為60g,蛋白質(比:如肉類、蛋類食品)大約為90g。
將這些食物以1/3,1/3,1/3的比例分配至三餐,或者是1/5,2/5,2/5分配至三餐。肥胖的患者在上述標準適當的減少入量,消瘦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面適當之中增加入量。
其次,在飲食上面,建議少食多餐,減少每一次進食引起的餐後血糖急劇的升高,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或許可以延遲胃的排空,延遲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利於降低餐後血糖;
其次,飲食順序上面,建議先吃菜,飯與菜混合進食,或許可以延緩餐後血糖的升高。
此外,肥胖的患者還應注意減輕自身的體重,因為肥胖者容易發生胰島素的抵抗,或許也會升高自身餐後的血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測量餐後2小時血糖,計時應該從進食第一口飯開始算,滿2小時所測血糖才可以作為餐後2小時血糖,部分患者是從吃完飯才開始計時。
由於餐後1小時開始,自身的血糖逐漸地降低,餐後3小時恢復至餐前的水平,所以這樣測出來的血糖低於實際水平,不利於指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