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在網上偶獲一段魔音,據說35歲以後就聽不到了。小編剛開始是拒絕的,怎麼可能有這種聲音,於是抱著質疑的態度試聽了一下,「茲——茲——茲——」的電流聲不絕於耳,久久不散。鑑於小編芳齡23,只好拿著手機請今年36歲的上司聽,結果被狠狠的批了一頓,因為他什麼都聽不見,還以為我在戲弄他。小編信了,真神了,實乃魔音啊!
現在奉上這段音頻,讓大家測聽一下,看看你是青少年還是中老年人!
神奇之處大家見識到了,可是這是否有違科學呢?小編做了回好奇寶寶,到處查閱資料得到一些專業解釋,讓我們一起揭秘魔音何以如此神秘?
實際上,測齡魔音是一段高頻電流聲,至少在8000赫茲以上,一般來說,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範圍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可分為高頻、中頻、低頻三個頻帶。這段音頻至少在8000赫茲以上。之所以有的人能聽到而有的人聽不到,是因為人耳的靈敏性有所不同。當人年齡越來越大時,耳朵對高頻音就會越來越遲鈍,甚至完全聽不到。
同時,專家提醒廣大青少年,像這種高頻率的聲音已經達到人類聽力的極限,長期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另外專家們也補充道,即便是年輕人,長期受噪音侵擾,以及保持熬夜煲電話粥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提早損傷自己的高頻聽力,所以聽得見的孩子們也不要高興的太早,從細節處保護聽力,我們才能長久聆聽世界的精彩,不要做「少壯太放縱,老大徒耳障」的事情哦!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聽力呢?小編整理了幾點日常注意事項分享給大家:
1. 避免使用60分貝耳機半小時以上
儘量不要長時間使用耳機聽音樂,如果要戴耳機,請儘量使用對耳朵傷害最小的耳機聽音樂。此舉一定程度上可部分減輕對內耳毛細胞和聽神經的損害。小編特地在網上搜索了下究竟有沒有能保護聽力的耳機呢,沒想到還真有:
來自寶島臺灣的TOPlay聽不累耳機,內側設計有導音管和OGS開放導音式結構,佩戴不用塞入耳道,通過耳廓反射聲音,耳內音壓得以自然釋放,不會在耳道內產生過度共鳴,從而降低對聽力絨毛的過度刺激,避免聽力受損而導致聽力提前老化。
2.少煲「電話粥」
「煲電話粥」也是一個年輕人很喜歡但是很傷聽力的問題。打電話和聽耳機一樣,「煲」太久也會造成內耳損傷,半個小時以上的通話就易引起耳部的明顯不適,敏感的人可能會出現高頻聽力下降,因此建議通話內容簡短,如若必須,可用兩邊耳朵交互接聽。
3.少泡吧
「泡吧」也是聽力殺手之一。酒吧內高強度的音樂長時間地輪番轟炸,會讓耳朵不堪重負。不僅可能造成噪音性聽力減退,有些聽力神經敏感的人群在酒吧「轟炸」過一次,就可能會引發神經性耳聾。因此為了聽力健康,酒吧等吵鬧的環境儘量少去。
4.少加班熬夜,自我減壓
加班熬夜、情緒不穩定、壓力大和精神緊張等也會造成神經性耳聾。工作節奏緊張、缺乏足夠的睡眠會引起耳鳴,精神長期緊張會引起前庭功能紊亂或者內耳積水,導致眩暈發生。因此建議上班族注意把握好生活節奏,飲食上清淡為主。
魔音出現的時候,我們抱著好玩的心態在測試,其實它從側面反映出我們聽力保護的強烈需求。聽力正常需要正確預防,聽力受損了則要及時的護理防止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