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些成就的人,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獨有的那種優越感。但這不單單是浮在表面上,還體現在一個人生活態度和生活模式上。」
《自卑與超越》
如果陌生人要求插一腳參與你家的晚飯,而且還得你親自下廚做給他吃,願意嗎?
和陌生人吃飯,你願意嗎?
我相信100%的人肯定搖頭,私人時間請勿打攪。
那如果來的是明星呢?比如,嶽雲鵬,王祖藍呢?
一個是看臉就能讓人噴飯的小嶽嶽,一個是嘴甜機靈逗人發笑的王祖藍,走入普通人家要求飯來張口,會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想想就很讓人期待。
這兩位自帶笑點的明星,分別主持了兩檔類似的綜藝《未知的餐桌》和《親愛的,來吃飯》。
通過邀請明星走入普通人家,經過一系列的約飯,吃飯,在晚餐中展現人們生活的情感百態,記錄中國家庭的幸福群像。
對於中國人來講,晚飯是一天中最放鬆最溫馨,也是內心最柔軟的重要時刻,一家人聚攏在一起,白天勞作的辛苦和煩惱,瞬間就能被親情化解。
節目組能夠抓住這兩個點的確非常優秀。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兩檔節目開播後,《親愛的,來吃飯》被觀眾罵上了天際,豆瓣評分更是斷崖式下跌,只有悲催的2.5分,真的算是近年來最慘的綜藝了。
2.5分的超低分
而《未知的餐桌》則恰恰相反,好評如潮,豆瓣評分也有6.1分,足足是前者的一倍以上。
同類的節目, 而且一個在先一個在後,為什麼後來者反而居上呢?
當看到明星們在節目中的表現後,就不難發現,兩者的風評差距為什麼這麼大。
在一期《親愛的,來吃飯》中,明星範湉湉和主持人王祖藍走進一個小區準備約飯。卻沒想到,遇到的住戶,不但沒有認出他們,反而表現出滿臉的警惕和冷漠。
此時的王祖藍不但沒有抖機靈自我介紹緩和氣氛,反倒是一臉震驚,表示居然還有人會不認識自己!
接下去的行為更是迷惑,直接按響一戶人家的門鈴,一點不客氣地說:
「我是我是王祖藍,範湉湉,想到你家來吃飯行嗎?」
對方一聽聲音是陌生男性,立刻說:「我們家裡都沒人,就我一個。」
結果,一個非常正常的拒絕,王祖藍反而懟上了:
「家裡沒人,那你呢?」
一句話體現情商
一副我的要求,你不能拒絕的態度。拜託,女性一個人在家,遇到陌生男性敲門還要求進門吃飯,這麼回答有錯嗎?
接下去王祖藍一行人的行為更是令人厭惡,明明是客人,一副你欠我的模樣,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都快噴出屏幕。
不是嫌棄主人家菜不好,就是嫌鍋子太差。這哪裡是來做節目,簡直就是來找茬。
再看看《未知的餐桌》。
在節目一開始,嶽雲鵬就提出:「我們要做一個溫暖的客人,不要給人帶來麻煩,不要給人添堵,不要給人家裡弄髒。」
一出場就定位準點的小嶽嶽
接下去也是敲門,嶽雲鵬並沒有覺得,自己是明星有什麼特別的優勢,反而覺得很不好意思,打攪人家的聚餐,小心翼翼地解釋錄製要求,為了打消對方的顧慮,特地展示了自己的綠碼和核酸檢測。
在約飯期間,主人熱情邀請他們上主座,嶽雲鵬立刻回答:「我們怎麼能上主座呢?您是主人,我們是客人。」
和小嶽嶽吃飯更開心
吃飯期間,一邊聊著家常,一邊用公筷給主人夾菜,連主人都跟著變得輕鬆自在,彼此就像朋友來家吃飯一樣自然。
小嶽嶽的這一系列親和的舉動,實在是太討人喜歡了,他紅得不是沒有道理。
王祖藍在節目中表現出來的優越感,是讓節目直接崩的原因之一,而小嶽嶽的舉動則讓人倍感親近。
優越感是一種自我感覺強於別人的心理狀態。
它的來源很多,可以是職業,可以是文化層次,還有最常見的自財富。
恰當的優越感是人生的財富
恰當的優越感是一種很好的安慰劑,讓人們覺得,自己在某些能力很強,給人以自信心。
然而,過度的優越感則恰恰相反,反而體現了一個人的自卑感,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越喜歡炫耀什麼,就越缺乏什麼。
因為只有讓自己渴求卻缺乏的東西,被更多的人看見,才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通常,擁有過度優越感的人,有以下幾種表現:
1.目中無人
覺得自己才是最靚的仔,誰都比不上自己,鄙視,輕蔑,看不起別人。
2.自我為中心
總是認為自己才是唯一正確的,不聽也不願意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和觀點,甚至認為其他人統統都是白痴。
3.自我膨脹
吹牛就是最常見的一種狀態,就像孔雀一樣, 到處張揚。
4.容易敏感,緊張
因為過度的優越感,其實是自卑感的替代補償性行為,外表的優越,是無法抹平內心的自卑。所以,一方面要維持自己的自尊,另一方面又害怕被人拆穿。
這種優越感帶來的後果不僅僅是別人對你敬而遠之,影響到人際關係,甚至會因為這樣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
越是想在別人身上找優越感的人,自己越是貧乏
同時,因為過度的優越感,排斥他人的意見,失去了對危機感的預見性,從而失去上升的機會。
所以,保持正確的優越感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
那麼,如何掌握優越感的尺度呢?既能讓自己保持自信,又不能讓自己過度膨脹。
1.把注意力轉移到自我成長上來
香港著名作家李碧華,創作了電影《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的原版小說。以她的名望,在任何場合都能成為人們的焦點,這些作品讓她有足夠的資本炫耀。
但是,她卻很少拋頭露面,也不接受採訪,幾乎沒有人知道她長什麼樣子,甚至可以用「神秘」兩個字來形容。
神秘作家李碧華
有人好奇, 為什麼要特意隱藏自己呢?
她回答說:
「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對我來說是好的,不老記掛著自己的影響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寫的文字,不至於動不動就把自己當成苦海明燈,方才真可以瀟瀟灑灑地寫。」
如果把關注點總是放在自己過去的成就上,就只能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只有把注意力關注在自己的成長上,才能不斷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2.強化自我效能感
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指的是對自己未來有可能行為的預判,也就是我們自我判斷,是不是能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工作的自信度。
如果自我效能感低,那麼,工作的積極性和完成度會大打折扣,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對接下去要做的工作充滿積極性,即使遇到困難也會勇往直前。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工作充滿積極性
那麼怎麼才能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呢?
我們可以從難到易選擇工作,而不是一開始就選擇難度較大的工作。
這樣每次的成功,都能幫助我們積累一種信念,那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當然,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一旦遇到失敗,就會產生挫敗感,我們一定要告訴自己:失敗是人之常情,也只有失敗才能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裡,這樣才能走上更高一個臺階。
當然,我們還需要把自己的工作成長記錄下來,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就,記錄下來,定時回顧復盤,這樣可以時刻提醒自己,當初是如何獲得成就或者戰勝困難的。
3.提高自我尊重水平
演員王寶強曾提到自己和偶像劉德華的一段往事。
那時,剛出名的他出席了某電影獎項頒獎典禮。
王寶強和劉德華
他在期間去洗手間排隊時,發現自己的偶像劉德華居然排在自己後面。憨厚的王寶強立刻換到了劉德華後,謙遜地要讓偶像先用。
劉德華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前輩,王寶強是新手而自傲,反而更謙讓王寶強。
初來初來初來乍到初來乍到的王寶強,沒用過自動感應水龍頭,無論他怎麼按了水龍頭,都沒法出水。
就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劉德華主動過來,把王寶強的雙手託到了水龍頭下,解了圍。
這樣的人懂得自重,更懂得尊重別人,從來不怕怕別人說自己不好,處處要強。
當遇到問題時,自重水平高的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決問題解決,認為成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的, 而不是通過他人的認可。
他們會考慮大家的感受,不會在別人沒有的情況下,炫耀自己擁有的一切,反而通過自嘲主動幫別人找臺階下,避免尷尬。
就像網上說的,「縱慾是人類的本性,但人生就是克服本性的不斷前行。」
我們只有真正的認識到自己,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成為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