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1日(周六)上午10點,移民幫《我們移民的理由》系列分享第七期如期舉行。澳洲老移民Apple女士分享了自己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為什麼要移民?移民澳洲四年的生活感受,女兒在黃金海岸最好的私立學校上學的情況,想回國卻又留在澳洲的原因等。
以下為本次直播的部分精彩內容。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我為什麼要移民?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我其實沒有想過要離開自己的家鄉,成我們全家移促民的主要原因其實還是我先生,他出生於安徽的一個小村莊,母親從小就告訴他:人有本事就得往外闖,哪兒好就去哪兒。
所以在他剛提出要移民的時候,我是非常反對的,當時我還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地球待不下」,但最後還是夫唱婦隨,跟他一起移民了。
我們的移民方式是457,即澳洲的僱主擔保籤證(不過這種籤證方式今年已經被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TSS,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對英語的要求越來越高)。
我們移民的確切時間是2014年的11月底,當時正值澳大利亞藍花楹盛開的時節。當時剛來澳洲,看到到處都是這樣的風景,我就覺得這裡是值得我留下來的地方。
我們一家人為什麼要移民呢?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也有很多人直接把我移民的原因歸結為:為了孩子,其實我並不認同。我和老公想移民的主要原因很樸素,就是「生理需求」。
在2014年之前,我跟老公陸續去了歐洲、澳洲和美國,出去之後才發現其實並不是像之前以為的那樣,哪裡都有霧霾,霧霾好像是中國獨有的。
到了澳洲以後,我們才發現藍天白雲不應該是奢侈品,不應該是大家拿來在朋友圈曬的,而應該是生活必需品。
所以綜合考慮空氣、水的質量和食品安全等因素,我們決定去一個更加宜居的地方,這才是我們移民的最大因素。當然孩子的教育,追求內心的生活平靜與富足感,社會保障、對自然和自由的追求等,也是我們選擇移民的原因。
早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就來過澳洲,當時了解最多的是墨爾本,所以最先考慮的定居城市是墨爾本,但當我們2012年7月份去墨爾本的時候,發現墨爾本有點陰冷,而且因為我在北京生活了三十多年,有點厭倦大城市的生活,還是想選一個比較宜人的小城市,同時這個城市又有海有山有鄉村,本身也有一定的現代化特徵。
於是,最終我們選擇了黃金海岸。
以前移民簡單現在移民難
我現在移民四年了,其實也不能算是老移民,但應該也算是新移民裡面出去的相對偏早一些的。有句話叫「出名要趁早」,其實以我和周邊朋友的經歷來看,移民也是一樣要趁早。
我們當時最早提交的是技術移民,因為技術移民費用低一些,但是提交了技術移民之後一直沒有進展,包括到現在也沒有下文。
後來在朋友的提示下,我們做了僱主擔保457轉186,幸運的是我們在2017年4月之前提交了PR申請,很順利的拿到了PR。聽說在6-8月份提交457申請的很多朋友,到現在也沒有獲批,也沒有原因。
在澳洲,我可以一年不買衣服
澳洲的生活環境就不需要多說了,一直被評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國家,同時澳大利亞又有著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社會包容度,這是來澳洲四年裡最直觀的感受。
接下來就以我們一家人的日常花銷為例,來講一講澳洲的生活成本。
大家都喜歡稱澳大利亞為「土澳」,顧名思義,就是土的意思。黃金海岸這個城市人口大概是60多萬,但每年來旅遊的人就有兩千多萬,所以奢侈品店都開在旅遊區的大商場裡,澳洲本地人一般很少買。
澳洲的「土」最大的體現就是人與人之間不攀比,日常生活中著裝都比較隨意。平時出門恨不得拎個菜籃子就出門,不會刻意換衣服打扮,入鄉隨俗,我也漸漸開始享受這邊的隨意與舒適,購衣成本因此大大縮減。
剛來澳洲時我們是一家三口,現在是四口,以前在國內的時候,平均每人每月買衣服的支出差不多是1-2K,如果買個好點的包包或鞋子的話,就更多了。到這邊以後,我們很少買衣服,甚至一年不買衣服也不覺得會怎麼樣。
很多人都說澳洲的食物貴,網上很多文章裡寫著澳洲的姜、蒜等都是天價,但是其實來了以後會發現,如果對比同等質量的食品,澳洲並不比國內貴。
澳洲超市裡的食材都非常的乾淨,很多當地人直接買回家,不洗就直接吃。而且在這兒住的比較久的人都知道,這裡有一些印度人或者巴基斯坦人開的露天集市,菜都很便宜,有時候一個很大的西瓜才99分。
澳洲的大櫻桃,在國內賣100多人民幣一斤,在澳洲都吃應季水果,水果新鮮又便宜,櫻桃便宜的時候可能也就幾塊錢一盒。
我們一家四口用於超市每周採購的錢,大概在200澳幣,而且現在更少了,因為我們在澳洲收購了精品肉店,主要以牛肉為主。
歷經迷茫,我迎來了新的事業
很多人問我土澳的特色是什麼?我想了半天,覺得土澳的特色就是沙灘、啤酒、BBQ,歸納起來就是一種閒適的生活方式。
在這裡你不需要考慮掙大錢,我和老公放棄了國內的發展和高薪,目標就是回歸家庭,享受生活。還有孩子的自由、健康、快樂的成長。這也是澳洲吸引我們的原因。
同時,作為主流的西方發達國家,保證人的正常生活,機會總是有的。
其實剛來澳洲的時候,我也經過了一段非常迷茫和蹉跎的時期,那個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甚至對自己前十幾年的工作經驗都產生過懷疑,很多次都問自己是否來對了,是否應該移民。
我想這應該是每一個剛剛移民的人的通病。
我先生在來澳洲之前,本來就計劃好了要和朋友合開一家酒店式公寓,這邊交物業管理權。但是當時因為身份問題等,一直不順利。
禍不單行,2015年初,我的父親查出癌症晚期,醫生說他僅剩一年的時光。這個時候我真的是萬念俱灰,在這之後的一年半時間裡,我只能在兩個大洲,兩個家之間來回奔波。後來,我又有了二寶。二寶四個月的時候,父親永遠地離開了。
父親的去世是我在澳洲生活的一個轉折點,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也讓我重新思考人生。我深刻的意識到生命只有一次,也許我可以這樣相夫教子過完後半生,但是如果有一天我要離開這個世界,我會不會後悔?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事業。
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幫澳洲當地非常有名的一家華人地產公司拓展北京市場,後來他們就邀請我加入他們的團隊,於是我就加盟了。
我先生後來也找到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做澳洲有機生鮮,現在我們在澳洲有兩家實體店和一個專門做有機生鮮和有機食品的網站,我現在也在幫我先生拓展中國市場,比如各種渠道的梳理等。我們也打算在國內開這種非常有澳洲特色的精品肉店。
另外,我還跟兩個非常好的朋友一起在做澳洲留學的業務,希望能夠幫助很多有舞蹈、音樂等特長的小朋友拓展在澳洲的藝術道路。
總之,雖然我現在每天都非常繁忙,但生活很充實。當然,這也得益於澳洲良好的教育環境對我的支持。
澳洲教育有這些好處
我有兩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大女兒今年10歲,就讀於黃金海岸最好的一所私立學校,今年五年級。
她是在國內一年級最後一個學期到的澳大利亞,在公校讀了三年,四年級的時候上了私校。來澳洲讀好的私校是需要提前預排的,我女兒排了三年的時間才排到這個學校。
澳洲的學校分為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兩種,從4歲開始就可以上私校,一直到18歲,如果有當地身份公校是可以免費就讀的,有工作籤證也可以。
只有為數不多的公校會招收一些國際學生,我問過一個讀公校的國際生的媽媽,大概一年的花費是十幾萬人民幣。
私校的費用相對較高一些,我們有澳洲身份,所以一年的學費大概是一萬五澳幣,合人民幣七八萬左右,國際生的費用基本上是翻倍的,一年不足20萬人民幣。其實20萬在國內想上國際學校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早點出國,澳洲是一個性價比還不錯的選擇。
除了費用的問題,我們更多還是考慮社會治安的問題,澳洲是不可以持槍的,社會治安比較穩定,即便有個別不安全的事情發生,到時候也會全民搜捕,所以在澳洲還是很有安全感的。
同時我女兒不算是特別外向的孩子,有一點內向,但是大多數的澳洲小朋友都是非常友好的,同學之間也很平等,女兒有很多國內外的朋友。
在澳大利亞,我所接觸的學校基本上沒有什麼校園暴力事件,特別是私校會對民族融合等比較重視,我女兒的學校9月20號就有一個亞洲節。他們希望在學校裡,孩子無論什麼種族,什麼膚色都能感受一個大家庭的感覺。
澳洲有一個非常好的籤證:陪讀籤證,從小學一年級大概六七歲的時候就可以申請陪讀,14歲以上是可以住寄宿家庭的。
澳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假期非常多,一年有四個假期,第一個假期是聖誕節,私校一般從12月中旬放到1月下旬,第二個假期是復活節,從4月初開始,大概兩到三周,然後澳洲的寒假大概兩到三周,九、十月份還有兩到三周的假。
不像美、加等國家,每年只有兩個假期,還有時差問題。如果你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不要求必須去美國和加拿大,澳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移民澳洲,我有沒有後悔
來澳洲四年了,在前面我也介紹了自己這些年的經歷,有初到澳洲的迷茫,也有父親的去世和小女兒的出生,最後我克服了事業上的困難重啟了自己的人生,找到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我很肯定的告訴大家,我後悔過,畢竟我的母親還在國內,在中國我還有很多朋友,還有太多太多割捨不掉的東西。所以,現在我的事業重心還在中國,每年都會回國呆2-3個月的時間。
但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我最終還是決定留在這裡,因為中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學內容等都很不一樣,而且語言文化也不同,孩子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很難再回去。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當過兵,所以我不懼怕任何發生的事情,任何時候我都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但是在這裡提醒一下準備移民的朋友們,如果你要移民,你一定要在移民之前就儘可能地規劃好今後的生活。
本文為移民幫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