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澳洲,天堂地獄一念之間!聽聽來自其他國家的人怎麼說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4360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閱讀導航

前言

「想清楚你為什麼要移民就不會後悔」

「直到三年後我才能說,吃過的苦都值得」

「在澳洲受到的文化衝擊,比從歐洲移民到中東更激烈」

「這個國家有兩種地方」

「離世界其他地方都非常非常遠,但是個小天堂」

結語

前言

「移民澳洲後,你後悔了嗎?」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問題或許需要酒過三巡之後才能分享藏在內心深處的真實答案。

而這個問題的背後,是有人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移民澳洲,也有人興致勃勃地來了最後卻又意興闌珊地走了。

據澳洲統計局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

「澳大利亞約有29.7%的人出生在海外國家,其中前三大出生地依次為英國(3.9%)、中國(2.7%)與印度(2.6%);

在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過去一年中,有53.8萬人來到澳大利亞學習、工作或生活;

但與此同時,也有29.8萬人在此期間離開了澳大利亞。」

其實關於移民的話題,之前已經和大家聊過很多澳洲華人的故事,那麼這一次,來聽一聽來自其他國家的人怎麼說。

1

「想清楚你為什麼要移民就不會後悔」

——Muhammd,巴基斯坦,2008年移民澳洲

我其實本來想說,「別瞎琢磨了,趕緊搬過來吧!」 但這樣一來就太不嚴肅了。為什麼呢?

因為「移民澳洲」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難道不是嗎?

你的條件怎麼樣?你究竟為什麼想移民?當你移民了以後,有沒有什麼東西或什麼人留在原地會讓你覺得後悔的?

但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

別去相信你在某些媒體上看到關於澳大利亞人都是種族主義者的報導。

他們不是。

我來自巴基斯坦,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在2008年移民澳大利亞。從那時起,有太多的澳大利亞人向我伸出了援手,太多次了,我都數不清了。而且他們都是「金髮碧眼」的澳大利亞人,也沒有什麼必須得幫助我的理由,除了「你是一個好人,這是我至少能為你做的」以外。

這些人包括我的上級,下級,陌生人,市長,市政廳成員…名單太長了,我肯定會漏掉一些人。

只是你真的得想清楚,你為什麼要移民到這裡,因為這才是會決定你移民後是否會「後悔」的關鍵因素。

在我個人的例子中,「後悔」的因素不在於是否因為澳大利亞或澳大利亞人,而是因為這迫使我在移民與離開故鄉、告別父母之間做出選擇。我從來沒想過如此。我從前一直都希望生活在巴基斯坦。

我想,許多類似文化背景的人們都能夠理解這種想法:「我一直希望我能待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到老、到他們沒有自理能力的時候,就像他們當時照顧我一樣」。作為家中長子,這是我應有的道德責任感。雖然我在這裡也可以做到,但我仍然非常想要陪伴他們。

這也是我唯一後悔的地方。

我也知道,如果在移民時我已經35歲-40歲左右了,那麼我可能也就不會移民了。

但是單單就澳大利亞來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也很美好。他們很簡單直接,當你表示出足夠善意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給你更多的善意。但當你挑釁生事的時候——好吧,你真的不應該選澳大利亞人作為對象。他們會比你能想像的愛你多得多得多,但當你無理取鬧的時候,他們也會把你整的很慘很慘。

有些人說,在澳大利亞有一個「無形社會階級體系」,好吧,但我想說的是:

第一,它不是隱形的;

第二,「社會階級體系」也並不是澳洲獨有;

第三,這一點不像在巴基斯坦、印度或其他國家,至少在澳大利亞有法律保護你不會被其他人利用——當然,你得知道如何避免自己被別人利用,這一點是你自己的責任。

第四,社會階級體系其實符合人類生物學原理;

第五,我們往往試圖在自己的工作、事業、教育、衣著、車輛等等中確認自己在社會階級體系中的地位。這是我們的本性,也促使著我們更加努力工作。但智慧會告訴我們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第六,我的建議是,當你移民來到澳洲後,丟掉你的「心理負擔」吧,尤其是那些媒體成天渲染澳大利亞充滿「種族主義」的念頭——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澳大利亞就沒有種族歧視者」。但你告訴我,在你自己的國家,那裡有沒有種族歧視?

2

「直到三年後我才能說,吃過的苦都值得」

——Mario,斯洛伐克,2015年移民澳洲

我來自斯洛伐克,三年前移民澳洲。這是一段完全改變我人生的經歷。

雖然剛開始很難,但我一點兒也不後悔。

記得當我剛來澳大利亞的時候,我的英語水平很糟糕。我會一些基本用語,但是理解澳洲口音太難了。這也是我移民後最先遇到的一個障礙。但在我一開始住的那個地方,哪怕英語好也很難找工作。

在我出國以前,我與父母達成了一筆協議:他們把所有的積蓄借給我,能讓我在澳大利亞開啟新生活。我有三個星期去找到新的工作,因為這筆錢只夠支撐我三個星期——除了房租以外,我還得付學費(這是我當時來到澳洲的唯一方式)。

但我還是做到了。我找到了一份工作。這份工作並不光鮮——我甚至從未想過自己會從事這樣的工作。我成為了一個清潔工。有些人覺得這是最難的地方,因為他們不得不放棄在國內的教育與學歷背景,而從最底層做起。但我那時候覺得挺開心的,因為找了生活開銷的收入來源。

我那時候真的不管不顧了,只想著不能讓自己和父母失望。一開始真的很難。我甚至說不出有多少次我在臥室裡用頭撞牆,埋怨自己有多蠢,我應該呆在家裡和親人朋友一起過著舒適的生活。但我從未接受過任何失敗,即使當我感到特別孤獨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把親朋好友都拋在了身後,也可能是因為高負荷的學習與工作而錯過了社會活動。

直到三年以後,我才能說:這一切都值得。

我仍然在這裡,我交到了許多我同樣珍視的朋友,就像我留在祖國的朋友一樣。我在一個豪華度假村工作,住在海灘上,從臥室可以看到海景;

我掙了足夠的錢給我的家人買禮物,如果他們需要的話,我也能夠負擔他們的生活;

如果我想要一輛車,我明天就可以買一輛。

當我回顧過去,記得我剛來到澳洲的時候,我只是一個對世界和人們有著荒謬觀點的孩子。

我最好的朋友曾經告訴過我,如果你一開始就不努力奮鬥,那麼直到最後也不會那麼出色。你必須奮鬥,這樣你才能欣賞你所贏得的一切!所以我什麼也不後悔,因為移民澳洲使我成為了一個更強大的人!

3

「在澳洲受到的文化衝擊,比從歐洲移民到中東更激烈」

——Pavel,捷克,2017年移民澳洲

澳大利亞與歐洲有太多不同了。

我正經歷著「文化衝擊」的階段。其中有一些澳大利亞令我覺得討厭的地方,或許有一天回想起這些可能會心一笑吧:

1. 無形的社會階級。比如在雪梨當有人問你住在哪兒,當你說你住在外西郊的時候,他們對待你的態度就變了。我常常在內城區找工作見人。

2. 我在出國前有一份很成功的事業,有自己的公司,也有海外工作經歷。但在澳洲,不管你多麼出色,絕大多數的澳洲公司仍然會選擇聘用一個能力欠佳的澳大利亞人,而不是外國人。我投出了200多份簡歷,只收到3份回復。

3. 這裡的警察經常濫用職權、隨意罰款。這也造成了恐怖的澳洲開車文化,因為警察創造了太多只是盲目遵守交通規則、盯著測速攝像頭的「無腦司機」。

4. 這裡仍然是個殖民地。你能感覺到你周圍的文化與歷史的存在感是如此稀薄,這對於在歐洲生活了很久的人們來說更加痛苦。

其實我之前在位於中東的卡達住過四年多,但在那兒受到的文化衝擊仍然比不上來到澳大利亞的激烈。

但既然做出了這個決定,就得無怨無悔堅持到底。

至少這裡的人們非常友善熱情,天氣很好,經濟穩定,而且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能讓你在下班後就可以去個海灘、搞個燒烤、開罐啤酒與朋友放鬆一下?

4

「這個國家有兩種地方」

——Matt,英國,2019年移民澳洲

我覺得這個國家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其中一半是缺少安全感、不滿現狀與緊張的,但另一半則是輕鬆、有趣與愉快的。雪梨與墨爾本屬於第一種,而珀斯與布裡斯班是第二種。

我住在墨爾本,在澳洲七大名校之一工作。但這裡的人們有時候會有點無聊,充滿壓力與困難,而且工作場合往往變成一團糟:我得向其他「惡霸」(Bullies)報告某些「惡霸」的存在?

我是說真的。有時候我寧願自己當時接受了在珀斯的工作。我現在真的很想搬離這裡。欺負別人的人永遠處理不好那些能站起來維護自己權益的人,因為他們並不相信真的有人會站起來反抗。

澳洲的就業市場也不好,很多公司都關門了,甚至是Holden。誰都喜歡Holden,包括我。

這裡也沒有什麼錢可以賺。你可能只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工作,而且入職前還得培訓。

我想,你可能會不喜歡在澳洲的某些人與他們的行為。你會後悔來到澳洲的。

在這裡,「胖子」們假裝自己是一個看起來有點蠢的硬漢,「老女人」們則喜歡編造八卦與故事,但這卻暴露了你們的不安全感!

霸凌幾乎已經成為了這個國家的民族自豪感。

5

「離世界其他地方都非常非常遠,但是個小天堂」

——Harsha,印度,2015年移民澳洲

我來自印度,並在2015年獲得永居後移民澳洲。我是在2013年申請的永居,那時候申請限制比較寬鬆,申請人也比較少。

當我到達澳大利亞的時候,我說服了自己將終身定居於此,並已經做好了相應準備。如今回首,我可以說選擇移民澳洲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佳決定!

雖然我所在的地方珀斯離世界其他地方都非常非常遠,但這仍然不妨礙它本身是一個小天堂。

我喜歡這裡沒多少人,空氣很清新。在珀斯,你可以享受舒適的地中海氣候與充足的陽光。

我也喜歡這裡友善的當地人。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從未覺得自己像個「外地人」。大多數澳大利亞人還是非常友善、親和和熱情的。如果你來澳洲的時候懷揣著正常的想法,也有動力去學習新的知識,並願意融入當地社會,那麼你會很快熱愛上當地的文化。

這裡很自由。從個人選擇到宗教信仰到職業選擇——你可以無所畏懼地選擇任何你想要的自由。

不過我最愛澳洲的一個原因,還是在於生活質量,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美妙平衡。

但澳大利亞也不是完美的。

與印度相比,澳大利亞貴多了!當我剛搬來澳洲的時候,我的腦海中總是把澳元換算成盧比,然後為自己花了這麼多錢而感到害怕。澳大利亞真的很貴,尤其是房子。不過當你在當地找到工作之後,你也會慢慢習慣這裡的高消費。

而且澳大利亞離世界上其他地方太遙遠了——或許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使澳大利亞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有些脫節。這包括落後的基建與技術水平,比如在澳洲很多地區,甚至還在用ADSL網絡連接。

除此之外,在澳洲城鄉發展失衡也非常嚴重。高達32%的澳洲人口集中在雪梨與墨爾本,這也為當地房價、公共運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當然,「缺少當地工作經驗」對於移民來說往往也是一個無法避開的門檻。但也總會有辦法克服吧。

相關焦點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那天跟師父們聊到了恐懼這個話題,有一位師父分享了一個故事,他說:「以前我是一個很膽小的人,不敢聽鬼故事,甚至不敢聽到有人談論屍體、殭屍、墳墓等。後來發現自己越是怕就越會無意想到那些東西。」在全國智慧棧群內有人問到這個問題:「請問七哥和師父們,如何理解『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善惡一念,三思而後行,生而為人,務必良善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知道來自佛語。出自佛經,是佛經被禪宗跟其他宗派的禪口語化,成為這樣的詞語。後來被佛學的人作為參禪的偈語。《法華玄義·一》:「釋論云: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
  • 《北京人在紐約》 置於天堂地獄之間 只在一念
    國家給力,百姓給力,萬眾一心,共戰疫情,快速的控制了疫情的發展,全民回歸常態的生活。再看看每天國際新聞版上的美國,慘不忍睹,不忍直視。人生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需一念就是天堂,轉身一念竟是地獄。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
  • 常聽人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何謂天堂?何謂地獄?
    常聽人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句話到底該如何理解呢?其實這句話完整的說法是:「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下面就來看一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 西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短短一兩年時間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到處塵土飛揚,汙水直接排入海裡,遠遠的就能聞到海水發出的惡臭,小孩在發黑的海水裡嬉戲,就像那些麻木的人一樣,對周遭環境的危險毫無察覺。近年來,柬埔寨在中國火了起來,這個原本名不經傳的小國家,迅速的進入人們的視野。很多人想從這個發展的浪潮中分一杯羹。有人甚至打出了「沒有夢想,何必西港」的口號,大批的中國人湧入西港。
  • 「讀與賞」《蜘蛛之絲》: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只需一念,便是天堂轉身一念,竟是地獄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生活既非天堂更非地獄置於天堂地獄之間只在一念一念善意即是天堂一念惡意就是地獄善惡之念就在一瞬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獄天堂地獄到底是什麼樣子,且看國際版畫大師周東申先生如何用版畫描述的。
  • 「李健篇」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念一生》
    -《慶餘年》電視劇主題曲04:36來自寂靜說禪先欣賞李健老師的歌聲是去年還是前年,看了一部名為《慶餘年》的電視劇,片頭曲剛響起來,頓時激動,這不是李健的聲音嗎?越聽這首歌,越是深深明了,為何「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你可曾聽說過雪山懸崖,曾讓人魂繞夢牽。傳說中有寶藏在上面,也藏著萬丈深淵。多少人為了他就此長眠。——李健《一念一生》人性貪婪,面對誘惑,卻也能戰勝恐懼。可惜這份勇氣,很多時候只是用喪失了一份理智來換取的。險峻之地,往往是寶藏之地,無數人將會為之探尋。
  • 《守望者:罪惡迷途》:左手天堂,右手地獄,善惡本是一念之間
    生死,善惡,愛恨皆在一念間,往東四十裡,有個地方叫孟樓,如果他最初在分岔路口就選擇這個方向就好了。這部電影對人性的拷問到達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滿分。在很多分叉路口,或許就是左手天堂,右手地獄的選擇,而善惡本是一念之間。
  • 《看不見的客人》影評: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看不見的客人》影評: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心理諮詢師:錯誤發生的時刻,善與惡往往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電影是微觀的世界,是濃縮的人生,是展露的人性。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通過懸疑的劇情、精妙的設置,將人性中無法拒絕卻難以逃脫的罪惡,通過不斷的推理一層層展現出來,讓人在欣賞電影精彩設置的同時,更感受到人性中的罪惡,以及最終擊垮罪惡的愛之光芒。從心理學的角度去欣賞影片,會發現影片在準確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同時,更用一束良善之光引領著我們穿過罪惡的重重迷霧,完整呈現出不同的生命故事,以及每個人為此付出的巨大代價。
  •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今年倫敦的碳排放已達標
    我們在前一篇推送中介紹了一些英國人周六夜晚趁「禁足令」生效前逃離倫敦的情節(閱讀倫敦已成地獄,只有幾千人逃了出去)。 聽上去很緊張?莫慌。 所謂一念地獄,一念天堂,街道空無一人的倫敦,到底是地獄還是天堂呢?生活在這裡的小編覺得,是地獄也是天堂。
  • 人生,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今天我想給你分享:人生啊,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很多時候我們成敗就在一念之間!如果李總當初沒有加入新項目,因為他身邊朋友都說:你快別做了,你那個金老師就是在割韭菜。如果李總當初沒有勇敢的走出去;如果李總當初被拒絕以後放棄了;那他就會錯失這個絕好機會!所以人生的每一次決策我們都應該去重視,因為一步錯,以後步步都錯!
  • 留根與瀝乾,白茶煮茶和衝泡界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地藏經》告訴普羅眾生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而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事在生活中更是數不勝數的存在著,彌爾頓告訴大眾:「心靈有它自己的地盤,在那裡可以把地獄變天堂,也可以把天堂變地獄。」天堂或是地獄只在於一念之間。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沉睡魔咒
    「一念天堂」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命由己造
    陰晴不定 ,可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原本情緒還好好的,下一秒就開始煩躁不安,想發火 。自己也不知道發火不好 ,一定要控制好情緒,不能隨意發火,傷人傷己。控制好情緒 ,前提是知道自己的狀況,處於情緒的哪種表現, 比如悲傷,生氣,憤怒,怨恨,壓力,羞恥,驚喜,愉悅,快樂,喜愛等情緒。了解情緒以後,接納情緒 。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原來是這麼來的!
    然而,即便是六道中最好的「天道」,也仍不免陷於生死流轉,未得究竟解脫;更何況在輪迴中,多時墮於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其所受苦要比人間慘重、長久百千萬倍。如果不能脫離輪迴,一切眾生便在六道中生死流轉,受苦無量,永無止息。這在佛教看來是一件極為可悲的事情。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詩 23:6)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時間留不住,每天在流逝青春留不住,容顏逐漸老食物留不住,天天要更新金錢留不住,不時換主人>聖經說,人算什麼,神竟顧念他                              與神比起來,人渺小如蛆如蟲若不是神顧念,若不是神賜予無人能存活
  • 上覺下海法師:天堂地獄一念間
    ——上宣下聖法師天堂地獄一念間我們很多人都是「百變神龍」,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的心呀,一會兒一個樣,一會兒想個善事,一會兒想個惡事,妄想紛飛。 過去佛不是說嘛,「一心天堂,一心地獄。」因為我們的念頭一會兒生出個善念,種個天堂因;一會兒生出個惡念,種個地獄因。
  • 《我們與惡的距離》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劇中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故而看待問題自然也是截然不同的,而律師作為本部劇的關聯人物,猶如珍珠項鍊上的線,把每個人都緊密地連在一起。同時因為這三個家庭牽扯的又有李大支的房東家的故事,及應喬安妹妹的家庭,故事圍繞著這五個家庭,而每個人都是主角,把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同事間、家人間用愛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講訴了一個善與惡的故事。同時編劇也給我們留下這人生未知的課後作業,倘若:「這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的事故,我們又會選擇如何面對呢」?釋論云:「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
  •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五大最危險極限運動介紹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五大最危險極限運動介紹 運動,健康。
  • 《好兆頭》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都不如人間有趣
    ,等待他長大後毀滅世界,於是撒旦之子降臨人間,末日審判將近,天堂和地獄之戰一觸即發。命運交錯的撒旦之子,天堂和地獄的爭鬥,所以地球的命運將何去何從? 兩個人站在人類的角度對抗天堂和地獄。 所有人都希望世界毀滅,天堂陣營和地獄陣營的任務就是來完成這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