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兩歲還沒和尿布拜拜,如廁訓練不能急

2020-12-22 騰訊網

夏天的時候,我嘗試著給孩子進行過一次如廁訓練。頭兩天進行的非常順利,有尿意的時候,孩子會主動和我說,媽媽,我想尿尿。

兩天之後,孩子有點發燒,如廁訓練也就擱置了,再想起的時候,技能就慢慢退化了,天冷了索性就順其自然吧!今天,這篇就專門就如廁訓練寫一下自己的感受。

焦慮的來源

豌豆一歲半的時候,小區裡的奶奶就問,豌豆還穿尿不溼嗎?我說穿著呢,還沒有自主小便的那個意識。奶奶就指著她家的孩子說,我們的孩子比豌豆小,早就不穿了。

豌豆兩歲的時候,小區裡另外一個奶奶就問,豌豆還穿尿不溼嗎?我說還穿著呢!奶奶說,你給他脫了吧,穿開檔褲吧,男孩子不能捂。

和豌豆姥姥視頻的時候,總是問,孩子還穿尿不溼呢,那捂著多難受啊!想當年,你侄子就沒穿過尿不溼,也長大了。一論當年事,我就沒法聊。

焦慮的根本來源,就是過度關注外界的聲音,而忽視自家孩子的身體發育進程。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不同,學習育兒知識,是為了更好的養育孩子,而不是給自己在育兒路上製造焦慮。

一旦產生焦慮的話,就要學會自我對話,哪有身體健康的孩子學不會上廁所,一旦如廁訓練失敗的話,那就緩一緩,讓孩子順其自然慢慢適應。

放棄速成的心態

每個人的初衷都一樣,都想讓孩子儘快脫掉尿不溼邁上獨立自主的門檻兒。可是如廁訓練這件事著急也沒什麼用,就好像當年豌豆九個多月還不會爬的時候,王先生不停的教孩子學習爬的姿勢,教的人累,學的人更累。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自己的節奏。豌豆九個月長第一個牙,現在二十顆牙也長齊了。十個月第一次學著自己爬,爬的姿勢還不太對。十三個月邁開人生歷程的第一步,一小步慢慢走,一邊走一邊哭,也不知道是因為害怕哭還是喜極而泣。

前一段時間喜歡一個人玩,小區裡一個媽媽在我耳邊提醒,說她的一個朋友的孩子也是沒有社會化活動,最後檢查是自閉症。回家路上,我內心一直很忐忑,和王先生念叨,爸爸說你是不是傻呀,看豌豆的機靈勁兒哪裡像自閉症。

過度關注別人的言論,反而想找一條速成的方法,儘快解決。網上的育兒碎片信息那麼多,不要總是把文章提到的關鍵點,往自家孩子身上套。在心理學上這種效應叫巴納姆效應。

尤其是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有很多新手媽媽遇到孩子大哭大鬧的問題,就上網求助各種育兒專家,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注。

當專家籠統的描述一些特點,我們總是覺得他們說的很對。這其實和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有相似之處,在言語中有暗示的特點,聽者容易信服。

回歸如廁訓練這件事,我們要放棄速成的心態,慢慢陪伴孩子輕鬆度過脫掉尿不溼的時光。

只要孩子能夠分辨上廁所的感覺,並且理解其中的含義,可以和父母表達自己上廁所的意願,那我們就可以開啟如廁訓練的模式。

如廁訓練的八個指標

美國兒科學會列出來八個指標,新手爸媽可以參考書上說的內容,和自家孩子進行對照。一旦孩子滿足這幾個條件,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上廁所的意願,那就可以開啟如廁訓練啦!

八個指標分別是:

1、尿布可以保持至少2小時不小便,或者午睡醒來後尿布還是幹的

2、當尿布髒了後,孩子會覺得不舒服,想要換尿布

3、對坐便器產生興趣

4、大便時間逐漸變得規律

5、主動要求穿內褲

6、孩子可以遵守簡單的指令

7、會用臉部表情、姿勢、或者語言會來表達自己正在大小便

8、孩子可以自己或者在幫助下穿脫褲

豌豆現階段完成符合這八個指標,可是現在正逢大冬天,如廁訓練就暫停吧!聽小區裡一個奶奶說,孩子兩歲半自然而然就不想穿尿不溼了。

我希望豌豆可以以一種輕鬆的心態學會這項基本的技能,走向獨立的重要裡程碑。

如廁訓練的準備工作

一旦天時地利人和都準備好的時候,那我們就可以提前給孩子購買合適的坐便器,讓孩子提前建立和坐便器的聯繫。

一歲半~兩歲左右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上廁所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衛生間,可以告訴孩子媽媽在上廁所,下次如果你想要上廁所的時候,要告訴爸爸媽媽。

記錄孩子每次便便的時間,這樣我們就可以找到孩子便便的規律,更好進行如廁訓練。

在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可以買幾個訓練褲,讓孩子從尿不溼過度到訓練褲,訓練褲如果適應了,可以直接穿小內褲。當然豌豆那會兒如廁訓練的時候,買了九條拉比的小內褲。

在訓練前期,總是會有尿褲子的時候。我們要表揚孩子做的好的行為,不指責孩子尿褲子,不給孩子壓力和負面情緒。

在如廁訓練之前,要藉助繪本的力量,教會孩子怎樣上廁所。小熊寶寶那套書裡面有一本,《拉粑粑》,上廁所從坐馬桶到洗手一個流程都講的很全面。

作為父母,我們要以輕鬆的心態,讓孩子輕鬆學會如廁。在最初幾周,讓孩子在固定時間穿著衣服坐在馬桶上,告訴孩子馬桶是幹嘛用的,等孩子適應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可以試著取下尿不溼,讓孩子慢慢適應坐在馬桶的感覺。

就這樣,循序漸進的讓孩子慢慢接受。當然,尿褲子的時候肯定少不了。小熊寶寶那套書上有一本《誰尿了》,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尿床的經歷,不必感到羞愧。

葉子碎碎念

小區裡的早教班去不了了,人數湊不齊,人家把錢退回來了。可能大家覺得太便宜了,不敢盲目的報班,報名的人數太少了,湊不齊一個班,只好作罷。

豌豆豆還想著上課呢,我在想怎麼回復娃的疑問。

—END—

相關焦點

  • 育兒小知識:嬰兒如廁訓練這樣做,向尿布說拜拜
    而您教過孩子一次,並不表示他立即就會了,您可能還需要教他許多次,直到他能成為一種習慣為止。家長的態度不要過於嚴格,也不要太隨性,要知道很多事情需要適當的時機才能做,而如廁訓練就是讓孩子發展自我控制的好時機。何時是訓練的時機?一般來說,孩子會用語言或指著自己下腹部來表示自己的需求時,就可以開始訓練了。
  • 如廁訓練就這幾步,整個過程可以很愉悅
    然而,我們聽過身邊失敗的如廁訓練也不少,很多媽媽在孩子一歲零幾個月時開始訓練,訓練方法就是每天讓孩子尿在褲子上,以為她會覺得不舒服慢慢地就知道憋尿,但實際卻沒啥卵用,一天洗十多條褲子一夏天下來,照樣沒學會。夏天因為衣量少穿脫方便確實是如廁訓練的好時機,但如廁和學會走路一樣,既需要訓練,也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把自主權放在孩子手裡。
  • 寶寶如廁訓練幾歲開始最好?
    3歲還穿紙尿褲不正常? 正常! 很多寶寶3歲還穿著紙尿褲,媽媽們就急得發愁。其實,3歲穿紙尿褲是正常現象,畢竟自主如廁是一個「複雜」的技能。
  • 寶寶出現這3種信號,說明該進行如廁訓練,與尿不溼說「拜拜」了
    一般來說,孩子在18個月開始進行如廁訓練,而在寶寶配合的情況下,2歲就可以徹底告別尿不溼了。那麼家長們到底該如何從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來判定其到了脫離尿不溼的時刻了呢?寶寶什麼時候才能與尿不溼說「拜拜」了呢?利亞的寶貝到現在已經2歲了,是一個特別可愛的白胖男孩,聰明的很,十分得家裡人的喜歡。
  • 把屎把尿害處多,寶寶什麼時候如廁訓練,他自己說了算
    ,過多的把屎把尿,會讓寶寶出現只有家長把屎把尿的時候才會出現反射性排尿,而不是根據自己身體出現的便意排尿,並不利於寶寶形成肚子大小便的習慣。這個時間一般是在寶寶兩歲左右開始進行,太早或者太晚對寶寶成長發育都有弊端。如廁訓練過早當寶寶到了一歲半的時候,他就有自己排便的意識了,媽媽就需要開始培養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對寶寶如廁訓練的時間太早,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無法控制大腸、膀胱、括約肌等組織活動,失敗率是很高的。
  • 科學如廁訓練,滿足一個前提,準備三樣東西
    說真的,紙尿褲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避免了父母換洗尿布之累,也讓寶寶的生活環境更加清潔衛生,還能讓寶寶睡得更安穩。但是,孩子慢慢長大,他們不可能一直用紙尿褲如廁,戒紙尿褲是早晚要面對的問題。寶寶怎麼戒紙尿褲?需要滿足一個前提網上搜「寶寶怎麼戒紙尿褲?」會有很多關聯搜索,比如:兩歲半寶寶怎麼戒紙尿褲?一歲寶寶怎麼戒紙尿褲?
  • 把屎把尿影響大,如何訓練寶寶自主如廁能力 包含我給孩子訓練的全...
    既然不能把屎把尿,那孩子什麼時候能脫掉紙尿褲呢?什麼時候能進行如廁訓練呢?又該如何進行呢?接下來將結合讀過的幾本育兒書,以及自身經驗,整理一下如廁訓練過程中用到的一些小知識。1.可以進行如廁訓練的線索有哪些?生理的準備、情感的準備和環境條件,會有助於孩子如廁訓練的成功。當孩子們在生理上準備好開始如廁訓練時,他們會給我們很多線索的。 這些線索的出現表明孩子的膀胱容量在增大以及孩子意識到了,並且意味著孩子變得越來越能將自己的身體感覺和使用馬桶的需要聯繫起來。
  • 何時讓娃跟紙尿褲說拜拜?出現這四種信號,父母要進行如廁訓練啦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讓寶寶們過上了高品質的生活,比如說使用紙尿褲。 ,只要堅持並且成功,對家長和寶寶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等寶寶慢慢適應了坐便器,就可以開始訓練寶寶如廁了,儘量讓寶寶每天都坐一會兒坐便器,方便寶寶快速學會使用坐便器來上廁所。 讓寶寶習慣穿內褲 等寶寶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如廁意識,使都好,家長也能夠判斷出寶寶確實能夠如廁了。
  • 2歲寶寶如廁訓練,先把馬桶選對!再配合8個如廁原則更有效果
    導語:很多家長比較著急,可能寶寶一歲會走路的時候,就開始把屎把尿,訓練寶寶如廁。有的時候急於求成,反而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如果了解寶寶的成長規律,家長才不會著急。一歲的寶寶太小,膀胱發育和神經系統發育還沒有成熟,從生理上來說還不具備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而寶寶到了兩歲左右才開始自主控制排便,這個時候在訓練寶寶的如廁意識效果會更好。
  • 如何進行如廁訓練,看這篇
    一、按生長規律來訓練寶寶有自己的如廁自理時間表,當寶寶的生理和心理都準備好了,進行訓練才會事半功倍。在寶寶未準備好之前進行如廁訓練毫無意義。研究表明,18月齡甚至更早開始如廁訓練的寶寶,通常4歲時才能完全脫離尿布,而2歲左右開始如廁訓練的寶寶,通常3歲左右都能完全脫離尿布。不過建議晚上還是可以讓寶寶穿紙尿褲的,這樣大人、寶寶都可以睡得安穩點。
  • 把屎把尿=如廁訓練?多大可以把屎把尿?伊媽有話說!
    悶著容易長疹子」 「用尿布又洗又擦多麻煩,還省紙尿褲的錢」 如果反對,他們還會說:「你小時候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越早把尿越好,可以從小養成定時排尿的好習慣。」 錯誤,倒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容易排尿的時間,圖自己省事。※多大可以把屎把尿?把屎把尿=如廁訓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把屎把尿的問題!
  • 婆婆給娃粗暴戒尿布——看媽媽如何避坑,3個步驟3天順利完成
    01寶寶兩歲了,還不戒尿不溼?寶寶一周多的時候,公婆就開始囔著讓我給孩子戒尿布,我當時覺得可以再等一等,所以一直沒行動。關於戒尿布有沒有一個標準的時間?美國兒科學會(AAP)的研究:「大多數孩子在18~24個月的時候,會出現自主排便意識。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消化系統和膀胱基本也成熟到自己可以控制排便和排尿了。因此,建議家長在孩子2歲左右,開始進行如廁訓練。」
  • 寶寶多大可以進行如廁訓練?寶媽要明白
    朋友的孩子今年剛剛兩歲,孩子的奶奶就一直不斷的催促朋友讓他把孩子的尿不溼摘掉,快點教他怎麼去上廁所。朋友覺得現在還為時過早,孩子不一定能夠學會,但是孩子的奶奶實在是太能夠嘮叨了,朋友沒有辦法就順了孩子奶奶的意,把兒童坐便器買了回來,然後又買了幾條兒童內褲,在家裡不斷的訓練孩子該怎麼上廁所,但是兩歲的孩子有的時候根本就不懂,不願意被家長安排,即使紙尿褲摘掉了。
  • 孩子明明都學會如廁了,怎麼又開始尿褲子?多半是出現了如廁倒退
    很多新手爸媽對養孩子沒經驗,認為教會孩子怎么正確如廁之後,就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尿床、尿褲子的問題了。事實證明,還是這些新手父母太"嫩"了,家長的這一美好想法,往往隨著孩子出現如廁退到而慘遭幻滅。所以很多寶爸寶媽都非常納悶,明明已經訓練過孩子如何正確如廁,怎麼還是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 寶寶獨立上廁所並不難,學會這幾招,從此跟尿片說拜拜
    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紙尿褲運用的越來越頻繁,寶寶獨立如廁的時間也逐漸延遲。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因為獨立如廁並不是通過強制訓練就能夠獲得的,需要複雜的神經系統和肌肉的協調作用。不過,延遲排便排尿訓練不代表放任孩子自行發展。
  • 寶寶什麼時候做如廁訓練?自主如廁注意哪些事項?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尊重孩子的時間表,在孩子準備好了以後再進行如廁訓練,會非常順利,孩子一般3歲之前就會掌握。如果和這個原則背道而馳,就不免經歷極其漫長和痛苦的訓練期,孩子有可能到了4歲還沒有完全學會。
  • 如廁訓練是第一要務,要多加訓練
    沒想到在寶寶自主如廁上就栽了跟頭,開始焦急的翻閱各種育兒經,尋求解決方法。 自主如廁是寶寶入園需要訓練的第一要務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指出: 「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孩子只要1年的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訓練完成的平均年齡為2歲半左右。」
  • 如廁訓練黃金期,脫掉紙尿褲,這幾招就夠啦
    如果3歲以後才開始訓練,寶寶對排尿和排便就失去了敏感性,排尿和排便的條件反射很難建立。而且這個時期的寶寶,自我意識逐漸發展,害羞的情緒開始產生,如果家長還再給寶寶使用紙尿褲和尿布,寶寶很可能會為此感到羞恥,容易產生自卑感、孤獨、焦慮、膽怯等心理。
  • 孩子兩歲要開始便盆訓練?別一概而論,男孩女孩時間和方法不同
    本來是一副疼愛孫子的有愛場面,但現在卻是孫子尿了,弄得地鐵座位上還有旁邊人的身上都是,這可把奶奶急壞了,不知道怎麼辦是好。只見奶奶一個勁得和周圍人道歉"不好意思,對不起,今天出門忘記給孫子帶尿布了。"雖然大家能夠理解孩子憋不住,但是還是有一些不悅。有位剛才被小孩的尿濺到的女士開口了"阿姨,你家孫子都看起來三四歲了,還沒學會上廁所,這可是一個麻煩啊。"
  • 新手爸媽必看,18-36個月寶寶的獨立如廁洗漱穿衣服全攻略
    23個月傑西的早上相信看過愛迪生的一天都會對僅僅只有兩歲的愛迪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驚嘆不已。僅僅兩歲的他從早上刷牙洗臉開始,自己選衣服,自己穿外套,自己吃早餐,雖然只有兩歲,但已經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僅僅有條,這當然離不開他的媽媽同時也是一位蒙氏老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