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桂傑)《脫貧大決戰》第五季日前在河南廣播電視臺衛星頻道(以下簡稱河南衛視)以周播的形式進行播出,截至目前已播出五期。《脫貧大決戰》第五季圍繞脫貧攻堅這一主題,以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黃河灘「三山一灘」等重點貧困地區的脫貧成果為表現點,用細節展現了脫貧攻堅戰的河南答卷;從普通人入手,通過他們的脫貧故事講述中原河南的發展變化。
播出的第一期節目《足跡》,沒有演播室、沒有主持人、沒有社會知名人士,編輯記者通過「在一線、在基層、在現場、在身邊、在心裡、在一起」挖掘出的《我為光山代言》《巾幗綻芳華》《琴聲遠揚》三個故事,分別選取自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過的光山縣、新縣和蘭考縣。在節目採取了「合併同類項」的做法,將三個故事串聯成一期推出。
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和黃河灘區統稱「三山一灘」,是河南省4個貧困集中區的總稱,也是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集中了河南70%的貧困人口,是全省脫貧攻堅的「硬骨頭」,也是扶貧開發的主戰場。第三期節目《奔流》共選取了《河邊新生活》《村裡的甜蜜》《石榴紅了》《大山裡的種夢人》四個題材。這四個題材,全部是圍繞黃河灘區脫貧攻堅帶頭人的日常工作展開的。他們有的把黃河鯉魚等農產品做成村品牌和產業,讓左鄰右舍從脫貧到致富;有的種植蜜瓜,小產業帶動大脫貧,成就「甜蜜的事業」;有的種植石榴,帶動鄉親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讓更多的人增收致富;有的綠化荒山,成為了造林先鋒和大山裡的種夢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了現實。這些題材離群眾生活很近,離脫貧攻堅很近。
該節目總導演秦峰表示,《脫貧大決戰》第五季節目的開篇以關於脫貧攻堅的講話切入,在所有的節目板塊或故事講述中,摒棄了常見的「解說詞+同期聲」模式,採用了單一的「同期聲」語言模式,以真切自然的狀態向觀眾傳遞「榜樣就在身邊,你我同樣能做」的鼓舞和激勵。
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牛衛紅指出,河南衛視第五季 《脫貧大決戰》節目,從形態、形式到題材內容,從人物到故事都實現了「煥然一新」的表達,有著蓬勃的、向陽而生的力量,是又一次以媒體力量促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成功實踐,是一次以線上線下聯動、大屏小屏互動開啟的助農、興農新模式。(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