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平臺,不管是從經典流行到小眾獨立,還是從明星藝人到行業「萌新」,都能使其獲得被看見的機會,那麼它一定有過人的內容宣發能力。
「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多少次瘋狂,多少天真,一起做過夢,有一天我們會重逢故裡……」2020年初,一首溫暖治癒的《世界這麼大還是遇見你》一經發布,就在短視頻上迅速掀起傳播熱,這首歌在快手一年的使用量甚至高達1100萬,堪稱2020年當之無愧的國民金曲。但誰是該曲的原唱?程響在2021年第一期《原唱來了》的直播裡,告訴了全網聽眾。另一邊,以騰格爾、霍尊、伊能靜為代表的主流藝人,也將自己的一些經典代表作進行了全新的改編,讓經典音樂在改編中彰顯了屬於這個時代的生命力,也讓自己的「原唱」身份被看一次看見。讓金曲背後的原唱走到流量的中心,被所有人關注,快手老鐵們熟悉的《原唱來了》在2月8日晚上回歸了。2020年,快手推出了一檔年度音樂品牌孵化項目——《原唱來了》。
這是一檔以定製欄目的形式,探索音樂人的展示呈現、運營及孵化的直播節目。針對市場上的一些流行文化和趨勢,去年的《原唱來了》就推出了港樂、夏日歌會等多個主題專場表演。通過一年的嘗試證明,這檔節目具備的強話題度、強宣發性是足以掀起一個音樂現象的。比如「港樂專場」,快手邀請了英皇旗下的6位港樂明星:容祖兒、李克勤、蔡卓妍、關智斌、許靖韻集體入駐快手,並與快手音樂人連麥,帶來了各自的原唱經典,讓曾經紅極一時的經典粵語歌曲再度煥發光彩,也使得一些被淹沒在大眾記憶裡的原唱能夠再次回到舞臺中央。最終,這一場直播的單場觀看人數高達3800萬+,像《紅日》、《下一站天后》這樣的經典作品在又一次走紅,港樂熱又一次席捲了短視頻平臺。
作為一檔全年持續運營和傳播的直播IP,今年的《原唱來了》也如期而至。1月份,一條來自騰格爾「我想搞場大的」的短視頻預告就吊足了快手老鐵的胃口。2月8日,新一年的《原唱來了》正式亮相,明星藝人騰格爾、霍尊、伊能靜、硬糖少女303、黃齡,攜手快手音樂人陳逗逗、宋小睿、溜溜蛋、麥小兜、孫快快、巴哥、千藝、小禮物、海來阿木、山水組合、程響等帶來了多首經典曲目的表演,騰格爾的《天堂》、霍尊的《卷珠簾》、硬糖少女303的《你最最最重要》等都在此列。與去年不同的是,在去年的成熟運作經驗之後,今年的《原唱來了》顯示出了更有品質,也更加真實有趣的品牌面貌。據官方介紹,
以《原唱來了》新春專場為首發,2021年,快手音樂《原唱來了》IP也將進行全新的品牌升級。其中,
第一個升級就是將會引入更多的主流音樂人和藝人。這樣做的好處是,主流藝人和快手達人能互為流量的「補給站」。尤其是對主流藝人來說,在快手達人上千萬的粉絲量面前,這樣的合作能讓自己的經典作品得到一波有效的傳播。第二個升級在於,今年的《原唱來了》
將會拓展更豐富的音樂品類,包括國風、搖滾在內的較為小眾的音樂品類,在今年都會得到更優質、更完整的呈現。音樂類型百花齊放,是《原唱來了》能夠儘可能地觸達更多人群的保證,更重要的是,快手很了解他們的用戶,知道用戶喜歡什麼類型的音樂,在後期的算法分發中,既能保證各個圈層的用戶需求,也儘可能地為原唱打開了知名度。第三個升級在於,《原唱來了》將會
持續深挖「溫暖、真實、有趣」的IP價值。比如草原漢子騰格爾和清新甜美的麥小兜帶來了一首耳目一新的《下山》,古典韻味十足的霍尊能和「歪果仁」巴哥帶來一首「中西結合」的《酒醉的蝴蝶》,這些奇妙的搭配讓這檔節目擁有了有更高的可看性和趣味性。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一個欄目?從昨天老鐵們感嘆伊能靜居然是歌手出身就可窺探到快手如此布局的目的。1985年,17歲的伊能靜從日本回到臺灣,籤約唱片公司,以一名歌手的身份正式出道。在伊能靜20歲生日的當天,她發行了人生的第二張專輯《十九歲的最後一天》,再度徵服無數少女的心。專輯製作人,已故搖滾歌手薛嶽,曾點名伊能靜未來會在樂壇大放光芒。昨晚伊能靜和小禮物一起演唱的《十九歲的最後一天》,正是這張專輯的同名主打歌。但在近十年,隨著伊能靜不再發布新專輯,隨著更年輕的網民湧入網際網路,她的歌手身份逐漸被遺忘,取而代之的是秦昊妻子、小作文天才……這些更容易引起年輕群體熱議的標籤。越來越少的人記得伊能靜是專業歌手出身,也越來越少人記得她在20歲生日的時候憑藉一首《十九歲的最後一天》擁有了無數的讚譽。而《原唱來了》試圖把這個即將要丟失的記憶,以新的方式和渠道重新找回。另一方面,
隨著娛樂方式的日漸豐富,多樣化演繹和再創作讓原唱的身份更難分辨。單就騰格爾的《天堂》來說,先有謝娜在「快本」舞臺的各種綜藝化呈現,後又在多次綜藝和晚會舞臺被翻唱,目前為止已經出現了胡海泉&魏大勳、華晨宇,蘭雪,張韶涵、降央卓瑪、烏蘭亞託等多個版本的演繹。儘管再創作讓音樂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但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是大眾的注意力會被分散,會忘記《天堂》的原唱是誰,原唱的身份就會因此「失焦」,所以如今的音樂人多了一些關於「原唱身份危機」的焦慮。
有的是歌手身份的逐漸丟失,有的是自己曾經大熱的金曲逐漸被人遺忘,有的是原唱身份的「失焦」……而快手要做的是幫助他們重新以原唱音樂人的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就像伊能靜在表演之後,快手老鐵們也開始去查閱關於她的更多信息,去音樂平臺收聽那些曾經大熱的歌曲。快手原唱來了,通過直播、連麥、互動等多維度的關係重組
,讓作品在傳播的同時重新回溯到原唱身上,建構出一個音樂宣發的新有機體,為作品的再次傳播拓展足夠大的空間,讓歌曲的價值能夠儘可能地釋放出去。那麼,為什麼優秀的原唱、好的音樂總是能在快手上脫穎而出?為什麼從經典流行到小眾獨立,從明星藝人到行業「萌新」都能在快手收穫關注?這其實都是內容宣發能力的體現。當池子裡的大魚越來越多時,小魚的活動空間可能會越來越小。但快手通過特殊的去中心化的算法機制,則可以為中腰部用戶賦能:用戶看短視頻時被推薦的不一定是最熱內容,而是最可能喜歡的內容,這就讓很多在中心化渠道難以被發現的音樂人,有了觸達自己粉絲的機會,逐漸從中腰部走向頭部,而這個過程就解決了「小魚」活動空間小的問題。在普惠的價值觀之下,快手近兩年有了對「人」的關注和扶持越來越多,縱觀整個2020年,快手一直在對音樂市場進行廣泛布局:「12號唱片」、原創國風音樂IP「仙樂」、音樂現場直播項目,以及多項音樂人扶持計劃……快手能夠不斷挖掘出音樂新人和被遺忘的原唱,藉助這些節目、扶持計劃來幫助他們走向更大的音樂市場,並為市場輸送新鮮的歌曲與創作者,正也彌補了當下數位音樂行業在新血挖掘力能力上的不足。
這些項目背後所傳遞出的價值共鳴,也是一次次對音樂人的正名。快手不僅有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還擁有良好的內容生態,包容、開放,能夠喚醒音樂人的創作欲和表演欲,讓他們能在一個不斷發展的時代找到自己「發聲」位置。去年,快手和迷笛合作推出了一場主題為「迷笛音樂節20年生日派對」的線上搖滾演出,痛仰、舌頭、聲音玩具悉數到場,搖滾樂最真實樸素力量與快手文化竟然不謀而合,對於快手老鐵來說這樣的搖滾文化並不陌生,他們甚至非常歡迎這些小眾文化能給他們帶去一些新的刺激和體驗,最終這場生日派對在快手單天的累計觀眾人數就高達上百萬。而快手這些出人意料的小眾基因、普惠價值觀、包容性……不僅升級了音樂宣發觸達更多應用場景和消費場景的可能性,依託多元化的音樂渠道幫助整個行業提升效率,也為音樂人挖掘受眾群體、小眾音樂突破圈層,創造了更多想像空間。
得益於快手內容生態的特徵——足夠年輕,也有足夠的包容性和多樣性,不管是什麼樣的音樂人,只要足夠優秀就能在快手找到一片天地。隨著《原唱來了》這樣的IP項目不斷破圈崛起,以快手為起點的音樂文化,也將不斷引領行業進行迭代升級。
▼
THE END
*本文部分內容(圖文)轉自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道略音樂產業立場,文章和圖片內容僅供參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投稿/轉載:185 1323 2270(阿道)
道略音樂產業ID:miresearch專注音樂產業研究,監測音樂市場動態
微信/手機:185 1323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