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蘭獲獎名單公布以後著實讓大批人驚訝,因為這次獲獎人員的年齡可以說是一洗我們的認知,年輕不再是演員的優勢。
縱觀國內的電視劇還是很重視少女感的,因為國人推崇少女文化,所以在看劇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劇情的走向,而是聚焦在演員的長相,狀態以及穿搭。雖然「顏值即正義」這句話本身就是錯誤的,但是放在娛樂圈顏值和年齡就是優勢,因此偶像劇總是經久不衰。
然而大量粗製濫造的偶像劇消磨了觀眾的熱情,生搬硬套的劇情,以及表演生澀的演員讓人對國內的電視劇逐漸失望,但是國內真的拍不出優秀的電視劇嗎?
並不是!相反優秀的電視劇比比皆是,就像今年的《隱秘的角落》之所以受人關注就是因為劇本和角色塑造雙成功;《慶餘年》以優秀的劇情贏得了觀眾的歡心,《小歡喜》把教育觀念的矛盾再次推向高潮......
任素汐曾經在節目中說過,希望各位觀眾把目光放在他們這些長相平平的演員身上,他們熱愛演戲,卻因為外表不夠出色,所以沒有人願意找他們拍戲,可正是因為他們長相普通才能演好普通人。這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什麼時候華麗的長相成為一個演員的必備條件?
30+對於男演員來說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但是對於女演員來說已經步入中年危機,因為年輕漂亮的女演員在娛樂圈一抓一大把,誰會願意看一個30+的女演員裝嫩呢?就像大s在綜藝裡說過,她才30多歲,來找她演戲的就已經是媽媽的角色了,只能說演藝圈對於女演員過於苛刻了。
或許正是因為年輕市場的飽和,所以才顯得這些老戲骨有多麼珍貴。《三十而已》和《乘風破浪的姐姐》之所以獲得這麼高的關注度就是因為這些30+的藝人引起了共鳴,原來這些光鮮亮麗的藝人和普通人一樣,年齡是她們的硬傷,但是年齡也可以只是數字,正是因為這種積極向上的觀念傳播才讓我們看到了中年藝人的存在。
少女感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就像楊冪雖然30+,但是少女感依然爆棚。我們只是希望影視圈的選角和選題別只是局限在某一個年齡階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