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頭寶寶有福氣?科學家表示無稽之談,別把嬰兒頭型睡歪了!
北宋時期,裹小腳文化開始在宮廷興起,以當時的審美來看,即便把自己的腳包裹到變形,女子能擁有一雙小巧玲瓏的腳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畸形的審美往往會帶來身體上的傷害,而如今中國北方的部分地區仍保有一種陋習——將剛出生的寶寶睡扁頭。在老一輩人看來,扁頭寶寶代表有福氣,圓頭寶寶會低一個檔次。
滿族搖籃
這種觀念起源於清朝的滿族人,滿人會將剛出生的寶寶懸掛在這種搖籃內,以面朝上仰臥的方式躺著,睡在用稻穀做成的硬枕頭上,富人家則用書代替枕頭,為了防止寶寶翻轉對頭型有影響,還會用繩子束縛手腳。長此以往,嬰兒的後腦勺會變得扁平突出。
扁頭VS圓頭
嬰兒的頭骨在出生後其實並未發育完全,具有較高的可塑性。
許多動物的幼崽在剛出生時就可以單獨活動,唯獨人類嬰兒剛出生時非常脆弱。這是因為人類的祖先古猿在進化過程中,為直立行走付出的代價之一就是產道變窄,產道變窄導致生育更加困難。為了對衝這種風險,嬰兒的顱骨並未完全閉合,之間存在縫隙,這樣分娩時就有收縮空間,嬰兒可以更好地離開產道,避免頭骨受損。
一般出生的24個月內,顱骨片之間的縫隙逐漸閉合變硬,頭型開始定型。
枕骨發育不足形成扁頭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將嬰兒睡成扁頭存在一定風險。
20世紀90年代,美國發現嬰兒採用俯臥姿勢睡覺會增加猝死概率,因此開始提倡仰臥睡覺,10年時間裡,嬰兒的猝死概率直接降低了50%。但仰臥睡覺姿勢卻讓嬰兒的扁頭症候群概率增加了0.6%。
扁頭症候群分為先天和後天,後天性的扁頭症候群就是睡成扁頭的嬰兒,這些嬰兒的頭顱畸形可能導致認知能力和智力發育遲緩,運動能力較弱,嚴重時還會導致視覺神經受損。
右上角的扁頭是最常見的類型,有時扁頭還會發育不均勻,變成另外三種畸形的頭型,這幾種均是由後天性的外力引起的。
有科學家發現,孩子3歲後,輕度扁頭對智力的影響逐漸消失,大多數扁頭對智力其實不會有顯著的影響。只要不是明顯畸形都不會有太大問題。現代科學不提倡睡扁頭,自然生長的圓頭才是最好最健康的。
除了健康,扁頭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外貌。
原圖:扁頭
經過PS後:圓頭
圓頭好看還是扁頭好看,高下立判。
從正面看,上圖第一個嬰兒是正常頭型的臉,右邊三個嬰兒是不同扁頭類型的臉。可以發現,扁頭嬰兒的額頭往往會更高更寬。
頭腦的發育有自己的規律,不需要刻意幹涉,但如果無意間發展成扁頭寶寶,國外的整形機構發明了一款頭型矯正器,用物理方式防止扁頭形成,把頭型塑造地更完美。
非洲的某些古老部落,現在依舊奉行著奇怪的陋習,孩子出生時用繩子把頭勒緊,長大後頭型變成了圓錐狀。這種將頭型變尖的技術被稱為「頭骨修飾」,部落文化認為這種圓錐頭才是最美的。
這要沒看過真人,還以為是外星人已經造訪過地球了。
現代人或許難以理解這種畸形的審美,不過想像一下各種社交媒體上流水般的網紅臉,或許每一種文化都有它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