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因網課氣到拉孩子投海,警醒:父母與小孩應該怎麼相處?

2021-01-17 騰訊網

送娃上學途中,走在後面的爸媽忍不住蹦蹦跳跳;

女孩背著書包拉杆箱上學,陪同的媽媽時不時手舞足蹈;

男孩剛關上車門走進校門,爸爸扭頭就在車裡自嗨起來;

還有的家長,在孩子返校之後,開心地下館子慶祝;

這一幕幕毫不掩飾,詮釋了「有一種幸福叫孩子開學了」!

自從當了爸媽,多少次在深夜撫摸熟睡的小臉蛋,心生歉意,咬牙切齒對自己說:有空一定要多陪陪孩子。沒想到這個願望,在2020輕而易舉就實現了。

掐指一算,孩子宅在家裡都四個月了啊,引無數家長感慨:24小時陪伴孩子的滋味猶如吃了那老壇酸菜,除了酸爽還是酸爽!

孩子已然不再是孩子,而是被喚作「神獸」的新物種。被刺激出強烈求生欲的爸媽哀嚎:神獸再不歸山,我怕就要歸西……

截至5月10日,全國3個省份均明確了各級各類學校的開學時間。對於這屆爸媽,還有什麼比孩子返校複課更欣喜激動的呢?

◎ 聽聞神獸要開學,家長的心情隨著配文溢出屏幕,有的直言」喜極而泣」,連標點符號都透著歡呼雀躍,大有」普天同慶」之勢。/ 朋友圈截圖

PART.1

為什麼說現在的孩子是神獸?

神獸,原本是一種存在於古代民間神話傳說的兇猛生物,神力通天、難以管教,發起威來翻江倒海,扭轉乾坤。為什麼將之與可愛的孩子聯繫在一起?一切都源於爸媽帶娃的深切體會,是一種痛的領悟。

現在養孩子早已不像過去粗放、簡單,孩子從受精卵形成就開始花錢,出生後更是堪比一部「燒錢機器」。據調查,一線城市養孩子的成本超過200萬,娃兒們妥妥坐實了「四腳吞金獸」的稱號。

◎ 把一個孩子養到大學畢業,需要花費80-255萬元。(數據僅代表廣州部分家庭養娃情況)。/ 21世紀經濟報導

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經歷了史上最長寒假之後,爸媽突然明白過來,用錢能解決的事,其實那都不是個事兒。

朝夕相對,兩看生厭,和諧親子日常變成鬥智鬥勇的燒腦劇。比起養娃費錢,孩子花樣百出的作妖顯然更加讓廣大家長吃不消。戲稱自己的孩子為「神獸」,即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無可奈何的表現。

網上紛紛調侃,開學的時候父母有多激動,就暗示著親子共處的日子有多慘烈!

每天一睜開眼,就要扮演多重角色,老母親=廚子+保姆+故事機+打卡機+各科老師+網絡故障排除者,還不領工資。

◎ 在寒假時間一次又一次地「充值」後,廣州某小區兩位「神獸」在小區車庫掰斷14輛豪車車標,其中,一款豪車的車頭立標如若更換至少需要15萬元。/ 網絡圖片

說起神獸們在家的各種作妖,苦不堪言的家長們打開話匣子,猶如竹筒倒豆子——

「剛剛累斷老腰收拾好家裡的衛生,僅需幾分鐘,就被孩子弄成入室盜竊現場,枕頭衣服扔了一地,床上到處是玩具、摺紙,還有零食餅乾碎。」

「三個娃學電視上自製肥皂泡泡玩,剛買兩天的洗髮水、沐浴露全倒到水桶、臉盆,連牙膏也不放過,搞得渾身都是泡泡、溼噠噠,衛生間地板也滑得要命,差點摔死他們的老母親,我清理了快一個小時。」

「說女孩溫柔聽話的,實在是天大的誤解,樓下鄰居經常投訴孩子太吵。電視課堂,80%的時間她都沒認真看,屁股像扎針了一樣坐不住,一會躺到沙發上裝睡,一會擺弄玩具、咚咚拍球,一會摳腳咬手指,呵斥一下老實不過三分鐘,還狡辯說都會都懂了……」

……

「孩子在家時間太長,耐心都快磨完了!」85後全職媽媽李冰表示,這段時間宅家照顧兩隻神獸,天天搏鬥,追貓攆狗,每天都在暴躁的媽媽和講道理的媽媽之間徘徊。

「美股只熔斷過5次,我是天天熔斷」、「神獸在家的四個月,有一百次手撕他的衝動「……諸如此類的泣血控訴在育兒圈引發強烈共鳴。

畢竟,每一個父母的崩潰,沒有一隻神獸是無辜的!

PART.2

神獸逼瘋一個又一個中年人

過往,神獸們白天大多待在幼兒園、學校活動,回家與爸媽的親子時光僅僅晚上外加周末假期,父母對神獸的調皮搗蛋尚覺活潑可愛。如今因為疫情,神獸24小時全天候在家,徹底逼瘋了一個又一個負重前行的中年人。

◎ 放寒假前,微博上某老師留言。/ 微博截圖

孩子是八九點鐘的太陽,精力正旺盛,卻悶在家中無處釋放。而步入中年的寶爸寶媽,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壓力大,家庭事務多,身體悄然在走下坡路,精力遠不如年輕時候。

這種強烈的對比,正如喬通的漫畫筆下描繪的那樣:大人睡一宿充的那點電,像奧特曼一樣一會就放光;而小孩只要睡上一小會,就仿佛吸收了天地日月之精華,醒來之後像狂犬疫苗失效了,上躥下跳,什麼都敢玩。

◎ 郭濤吐槽帶孩子精力跟不上,熱盼開學。/ 微博截圖

「我知道不能隨便打孩子,要跟他講道理,但是你講到第3遍的時候,他還在哇哇亂叫,巨大的聲浪蓋過你的,你整個人就崩潰了。」李冰嘆了一口氣說,上班是辛苦,但帶娃是另一種累。在崩潰的時候,就特別想做一些很暴力的事情,想砸了什麼東西發洩。

身處職場的爸媽們,既要為家裡的神獸傷神操心,又要忙於處理沒完沒了的工作、應付奇思妙想的各種領導、挑剔的客戶。

「在家辦公那段時間甭提有多狼狽,現在還好一點,但神獸還沒開學,老人管不住,每天回到家聽到的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吃完晚飯九點多還要輔導他功課,檢查作業,加上自己的工作,沒有十二點根本睡不了。」旋旋媽是某銀行的財務主管,34歲的她置身於平衡事業與生活的漩渦中,很羨慕那些有時間在群裡聊天的媽媽。

從春節至今,她每天都焦慮,對孩子發脾氣的次數是以前的三倍,睡眠也不好,半夜易醒,經常頭痛、胸悶、心慌,大姨媽也不準時了,臉上的黃褐斑又多了幾顆。

根據研究顯示,生氣、憤怒等不良情緒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容易造成血壓驟升,引發心梗、腦梗。對於媽媽們,因教育孩子容易生氣,還可能引發乳腺增生和分泌失調等疾病。

當父母的精力耗竭,情緒崩潰,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隨時可能傷及神獸。

3月30日,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組隊發布了疫情期間中小學生調研報告的小學篇。數據顯示,三成左右家長明確表示,在陪伴孩子學習過程,存在消極態度。28.2%的家長有打罵衝動,而不滿意的佔到22.1%,感到厭煩的佔7.3%。

而在4月1日公布的初中篇調研顯示,在陪伴孩子學習時,存在負面情緒的家長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未有16%的家長有打罵衝動,而不滿意的佔19%,感到厭煩的佔4.6%。

◎ 疫情以來,打罵孩子的家庭有所增加。/ 微博截圖

近期,寧波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徐憲斌副教授調查了來自長三角城市的2315位幼兒家長。數據顯示,近三成家長感受居家帶娃壓力,5.53%的家長反映親子衝突明顯增多。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接診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該院最近收治的意外傷害病例中,不乏因家庭親子衝突導致的兒童意外傷害,有孩子被家長打到顱內出血,也有孩子因家長危險使用刀具受傷搶救。

就在上個月(4月15日),遼寧葫蘆島一位年輕媽媽因十多歲的女兒上網課打遊戲,在說教無效之下,氣得拽孩子投海要「同歸於盡「,所幸被及時發現。

◎ 一位媽媽因網課氣到拉孩子投海。/ 視頻截圖

漫長的居家隔離時期,神獸在家鬧騰,因為管教孩子,也導致夫妻關係緊張。爸爸不管孩子不幫忙,甚至幫倒忙,哪個媽媽不曾想拋夫棄子;爸爸一管孩子就生氣,出手不知輕重,媽媽同樣很抓狂。

◎ 在家抗疫的日常。/ 網絡圖片

PART.3

開學,是父母唯一的救命稻草?

關於學生的上課與放假,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

Q:為什麼有寒暑假?

A:因為再不放假老師就要瘋了。

Q:那為什麼還要開學?

A:因為再不開學家長就要瘋了。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跟神獸的相處都需要一個緩衝的空間,適當保持距離,才能產生美。

◎ 孩子開學,爸媽朋友圈致謝學校老師把家長救活了。/ 朋友圈截圖

為什麼疫情期間的親子衝突頻率會增高?原因在於家長角色的增多,時空的轉變以及家長、孩子雙方的心理特點,都增加了疫情下親子關係的複雜性。

「應當正確看待疫情下看似嚴重的親子問題。」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表示,並非疫情來了,親子之間才出現這些矛盾,只不過是在一個比較極端的情況下,這些問題得到了激化。

情緒、行為是傷害親子關係的「終極殺手」。在專家看來,讀懂孩子、化解親子矛盾和衝突的關鍵技能,是有效的溝通。中山大學特聘副研究員曾光建議家長,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一要避免說教,二要重視傾聽而不馬上評判,三要注意管理自身的情緒。

◎ 醫生發圈提醒家長,不要打孩子!/ 朋友圈截圖

家長是家庭和孩子情緒的穩壓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心理學博士劉歡歡稱,媽媽的情緒穩定對家庭尤其重要。當家長的壓力大,出現睡不好,焦慮、抑鬱等問題,通過運動、聽音樂、找親朋好友傾訴等自我調節收效甚微,應該尋求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進行心理幹預。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生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正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家長要學會從忙碌的育兒工作中抽身休息,分一點兒時間給自己。如果覺得內心壓抑得透不過氣了,一定要尋求專業幫助。

現在終於可以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不少家長都鬆了一口氣。但如果只是覺得終於熬過去了,而不總結和反思,那麼下一次面對類似危機時,可能會把曾犯過的錯誤在親子關係上重演。因此,在「後疫情時代」,要重視重塑親子關係。

◎ 各省區市各級各類學校返校時間表一覽。/ 人民網

中小學生家長是要解脫了,但是大部分幼兒園不知何時開學。目前,只有青海、海南、江蘇、山西這幾個少數省份公布了幼兒園的開園時間,其他省份依然未定。多數爸媽估計幼兒園怕是要下學期9月份了。

神獸宅在家,則繼續鬥智鬥勇!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家有「神獸」爸媽崩潰紀實.青春北京公眾號,2020-3-7.

[2].家長角色增多,與孩子共處時間增長——面對疫情如何重塑親子關係.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20-05-09.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源於父母的無知,父母還不警醒嗎?
    說到青春期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頭疼,原本聽話、乖巧的孩子,怎麼到了十幾歲時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不但拒絕和父母溝通,還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比如小到跟父母頂嘴、吵架,大道早戀、逃學甚至犯罪,父母的說教和打罵都完全沒有用。
  • 虎媽因網課拉孩子跳海,被「逼」瘋的家長熟讀十本書,告別無能
    虎媽因孩子上網課不好好寫作業,一時想不開拉著10歲的孩子跳海輕生,還好民警及時趕到,避免了悲劇的發生。不由得又想起來一個新聞,一個爸爸陪兒子寫作業被氣到心梗住院。如今,出現了一種普遍現象,不談學習母慈子孝,談學習雞飛狗跳。
  • 「銀背大猩猩」因小孩翻入園區而遭射殺,小孩媽媽的回應令人心寒......
    兩次雌猩猩離小孩子掉落的地方比較遠,很快就成功地被工作人員引導到了別的地方。而雄猩猩Harambe,則剛好就在小男孩的身邊!這個時候,小孩的爸爸差點衝動也跳進去救孩子,幸好被媽媽及時拉住。岸上一片驚恐的尖叫,孩子媽媽也在顫抖著安慰孩子,猩猩盯著小男孩看了良久,突然拽起他的一條腿,迅速將他拖到水溝的另一邊。
  • 親家之間應該怎麼相處?
    親家是結婚後男女雙方父母的互稱。親家之間的相處也是極其微妙。親家關係對各自兒女的家庭來說非常重要。結婚不僅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的融合。 親家間,有的親密無間、有的敬而遠之、有的從不來往、有的鬧得不可開交……兩家人能否相處融洽,是兒女婚姻幸福美滿的重要保證。那親家之間應該怎麼相處?
  • 阿姨幫自己姐姐帶小孩是應該的
    曹穎,她曾和汪涵何炅在湖南衛視稱為「三隻小老虎」,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對她應該都不陌生,有了孩子後也是慢慢淡出螢屏了。今天下雨閒來無事,翻視頻看時,剛好刷到她在《育兒大作戰》裡的片段,然後就順手的看了視頻。我不知道這裡面被邀來的家庭到底是真的還是只是客串來的。
  • 《婆婆與媽媽》:看秦昊父母相處模式,就知道伊能靜為何嫁給秦昊
    01伊能靜最近處於風口浪尖上,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不恰當的言行舉止,槽點很多,讓人吐槽到不行,人設崩塌。這時,大家都開始紛紛心疼秦昊,說他和他媽媽在《婆婆與媽媽》裡面好不容易攥起來的人氣都被伊能靜敗壞了,而秦昊作為伊能靜的老公,天天要忍受伊能靜這樣一個公主病嚴重的女生,如何受得了,應該是要崩潰了。
  • 小孩不喜歡說話,是好事還是壞事?父母應該注意到這些方面
    小孩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小孩就喜歡說話、打鬧,似乎能在任何環境裡過得自在,無論什麼人群,他們都能融入其中。但有的孩子卻是不同的,即使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裡,沒有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傷害,他們仍然默默無聞,選擇了安靜的生活,這是一種性格所致,即使父母想要改變,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 《無人知曉》不盡到責任的父母真的不應該生下孩子
    剛開始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影片給我一種細水長流的感覺,但是隨著電影的節奏走,電影裡平靜的敘述與殘酷的情形成對比,會激起人內心的矛盾感,當我知道這部電影竟然是取材於日本的真實事件時內心非常複雜,1988年一月,日本東京西巢鴨地區一名母親為了與男友同居,拋棄了四名子女,14歲的長子獨自撫養分別七歲的長女京子,三歲的次子茂以及兩歲的小女兒小雪,小孩白天不上學四處流蕩,三歲的妹妹因偷吃了長子朋友的泡麵被毒打致死
  • 父母必備!小孩記憶力差是什麼原因?孩子的記憶力怎麼提升?
    小孩記憶力差究竟是什麼原因?孩子的記憶力到底應該怎麼提升呢?引起小孩記憶力差的原因很多,有一些是先天的因素也有一些是後天的因素,像先天性的疾病、先天的腦損傷以及後天的腦損傷都可以引起寶寶的記憶力差。小孩記憶力差究竟是什麼原因?孩子的記憶力到底應該怎麼提升呢?要避免這種引起孩子腦功能的損傷因素,可以及時的給孩子來進行調理,並且給孩子適當的吃一些牛肉或者是瘦肉之類的。合理休息、合理營養以及積極訓練,都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記憶力。RSHWHO 記憶增強劑改善大腦健康:尤其是γ-氨基丁酸,茶氨酸,酪蛋白水解肽有助於記憶力的健康。(父母必備教程!小孩記憶力差是什麼原因?
  • 父母養育孩子長大,孩子引領父母成長
    當了父母之後,許多人以為,把孩子養大成人,教育孩子懂事明禮,是我們的權利和責任。實際上,很多時候,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被孩子帶動成長,孩子就象上天派來督促我們成長的最佳使者。人的成長,應該是一生的功課。並不是當了父母,就可以按下暫停鍵的。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父母不妨試試這樣做,讓孩子開心交朋友
    就拿我們小區鄰居家來說,他們的小孩性格是比較內向的,前不久剛上幼兒園,非常不適應,第二天就不肯去學校了。 於是媽媽就帶著他去學校了,在那裡觀察他很久了,發現他總是喜歡一個人待在,別的小朋友下課了,在那裡玩遊戲玩的別提多開心了,可是他卻一個人在座位上坐著。
  • 家有暴力小孩,應該如何教育
    暴力小孩他怎麼了家有暴力小孩,應該怎麼教育,才能避免他未來惹大禍?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Kalina Michalska有一次被歹徒襲擊,這次經歷讓她對人為什麼要使用暴力、甚至會因此走向犯罪的原因產生了興趣。
  • 《媽媽是超人3》開播就投大炸彈,可以說很扎心了!
    1上周四全網火爆的親子節目《媽媽是超人3》終於回歸啦!童媽為了看賈靜雯的大眼妞咘咘和霍思燕的嗯哼大王,提前20分鐘就坐到了屏幕前面等更新了!明明才6歲,卻表現出了超出同齡小孩的成熟和理性,當被問到害怕爸爸媽媽變老嗎時,安迪的答案讓黃聖依非常驚訝,他說:「想爸爸媽媽變老
  • 《愛麗絲夢遊仙境》:孩子成反派,皆因父母手中兩把刀
    日子久了,孩子有天大進步也不願與父母分享,將快樂封閉起來。 (2)親子間產生隔閡 父母不信任孩子,孩子也不願溝通,時間長了便會產生隔閡,到最後孩子若有改變,父母卻只會抱怨孩子不及時溝通。 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就有這麼一對隔閡嚴重的母女。
  • 【專家對談】鄧惠文 X 黃瑽寧:父母的緊張關係如果沒有解決,小孩的身體就不能好起來
    Q:請兩位談談在診間,你們觀察到的現代夫妻分工有哪些類型?因分工不同所產生的互動,跟過去有哪些不同?黃瑽寧(以下簡稱黃):夫妻帶小孩來看病,有許多不同的組合。鄧惠文(以下簡稱鄧):當年我實習到小兒科跟診時,發現醫師交待事情都自動轉去對著媽媽講,藥粉泡多少水、怎麼吃、吃剩要放冰箱。後來研究所念性別研究,我還寫出」小兒科醫師助長了父母分工的不均」論點,現在有像黃醫師這樣細心觀察的醫生,也許情況會好很多。
  • 廣東單親媽媽因壓力大勒斃小孩,知名律師:很看不起這種家長
    一名廣東單親媽媽今年2月殺害兩名子女,透露因7年來獨自照顧小孩,又求職不順,完全沒有自由,才萌生跟小孩一起離開世界的念頭,後來該名單親媽媽被趕到的前夫救回,近日法院判決該女死刑,引來社會眾人討論,知名律師「鄉民女神」潔哥稍早發文說,自己其實很討厭這種自己活不下去拖著小孩一起死的家長
  • 被吼叫的孩子,大腦「受損」嚴重:背後原因警醒千萬父母
    回家路上,小男孩走累了,嚷嚷著讓媽媽抱,媽媽瞬間怒了,對著兒子吼道: 我拎著東西怎麼抱你?好不容易到家了,孩子開始玩玩具車,發出了刺耳難聽的聲音。媽媽又忍不住了,再次怒吼: 吵不吵,天天早上這樣子!幾個場景之後,這位媽媽需要去體驗一下孩子被吼叫時的感受。
  • 「3歲小孩能懂啥!」父母忽視孩子早期教育,錯過大腦發育黃金期
    此時的孩子雖然行動能力上還是有所欠缺的狀態,但在從時常接觸的大人身上已經學習到了一套未成系統的行為模板。所以在寶寶的早期階段,他們除了在益智類的繪本、遊戲上獲得大腦的開發以外,還會從家裡人身上潛移默化地學習到很多行為舉止和偏好。
  • 孩子和寵物該怎麼相處?
    那麼,怎麼能適當解決一下這個問題呢?在前期準備方面,可以看看用其他方式替代寵物,孩子能不能接受,如果可以,那麼即使不在家裡養小貓小狗,孩子也能得到相應的鍛鍊:父母在自己和小動物相處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平和對待小動物,為孩子示範正確的相處方式,更能保證孩子和小動物友好的相處。
  • 該警醒了!多少父母用報復性懲罰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孩子不是我們發怒的源頭,根源在於父母本身的負面情緒。父母在報復性懲罰中宣洩著情緒,把家視為戰場,將孩子狠狠推向了對立面。「即使十幾年過去了,童年的回憶仍讓我無法向母親敞開心扉」,網友南南這樣寫道。南南回憶說,小時候每每惹了母親生氣,母親便會用她最在乎的東西做威脅。這種懲罰使南南開始習慣戴著面具和母親相處,害怕向母親暴露出自己的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