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韜資本智駕基金合伙人蕭伊婷:港口自動駕駛天花板低,但有望2022...

2021-01-20 36氪

在自動駕駛諸多細分賽道裡,港口是商業化落地最快的場景之一,但其市場規模也最小。

辰韜資本在近日發布的港口自動駕駛研究報告中提到,國內港口貨櫃水平運輸市場自動化滲透率不到 2%,絕大多數傳統碼頭均使用有人駕駛集卡方式。以水平運輸 20 元/TEU 計,每年港口水平運輸市場約為 50 億元。

天花板太低,導致一些投資機構對這個賽道並不看好,一些自動駕駛公司為了撐起高估值,也放棄了港口的嘗試。

但辰韜資本智駕基金專門投資低速載物的L4級自動駕駛,正在布局港口場景,此前已投資環衛、礦山、短途物流、ADAS等領域的多家公司,包括極目智能、易控智駕、白犀牛無人車、易咖智車、踏歌智行、於萬智駕。

辰韜資本智駕基金合伙人蕭伊婷(Iris)告訴36氪,他們現在看港口的原因有二:第一,最快落地、有收入、商業模式很清晰;第二,港口做好之後,可以延伸到幹線物流。二者共用商用車底盤等硬體,在車規工程化方面也可以共通。但轉換難點在於算法,幹線物流的算法難度比港口高得多。假如港口自動駕駛公司可以在2022年有規模化落地的收入、在2023年有利潤,那可以從2024年發力幹線物流。

蕭伊婷認為,只有港口、礦山、農機、環衛四個自動駕駛賽道有可能在2023年實現規模化商業落地。幹線物流還需要5-8年,開放道路的RoboTaxi可能需要10年以上。

當然,蕭伊婷也提到,港口賽道的天花板低,意味著,最好去投第一名或第二名,因為第三名可能活不下去。與之相比,礦區無人化運輸大概有200億的市場規模,是港口的4倍,可以生存5-6家公司。

辰韜資本在報告中提到,目前,港口水平運輸自動化有三種解決方案,包括自動導引運輸AGV、無人跨運車ASC、無人駕駛集卡。

雖然AGV在國內港口應用普遍,但其缺點也比較明顯。比如,AGV的成本太高,一臺車可能要300萬-500萬,而無人駕駛集卡只要120萬-180萬。如果使用AGV,港口需要在碼頭建設中預先鋪設非常多的磁釘,但磁釘導航技術很容易受到附近金屬物體幹擾,因此,碼頭土建不能使用常規的鋼筋澆築混凝土結構,只能替換為玻璃纖維,這對土建技術和成本造成很大挑戰。同時,碼頭不可避免會發生沉降。當磁釘位置偏移一定程度後,就要對現有碼頭進行維修,否則AGV將不能按照既定軌道運行,而維修工作將嚴重影響港口繁忙的作業和吞吐量要求。

綜合來看,無人駕駛集卡將會成為國內港口智能化改造的主要方向。

當然,無人集卡要想落地,至少有三大難點:

第一,商務談判。比如,如何說服港口用無人集卡替換掉原來的有人駕駛集卡?畢竟港口需要編列預算去買自動駕駛服務或產品,要觸動既有的利益團體;第二,現在大多數港口的岸橋、場橋都沒有自動化,完成這些區域的自動化需要很多預算支持,如果不做自動化,用人工對接無人駕駛,會遇到很大障礙;

第三,缺乏相關政策和法律規範。港口的集卡有兩種管理模式,一種是把集卡視為港口特種設備,這樣就不用上牌,保險費也比較低,不用滿足車規。但特種設備的問題是,一旦出事故,就是生產事故,港口要付很大責任,而如果是車,那就屬於安全事故,與港口無關。目前,在事故責任歸屬、設備歸類、測試牌照等方面都沒有統一法律規範。

談及幹線物流、RoboTaxi公司是否可能進入港口、對既有公司進行「降維打擊」,蕭伊婷表示,「降維打擊」的可行性比想像中要小,因為港口環境有其特殊性,比如,碼頭要求精準至2釐米的停位精度,以配合吊具精準裝卸貨櫃,而幹線物流的定位精度一般是10-20釐米;港區貨櫃裝卸靈活,貨櫃堆放形態、集卡行駛軌跡和作業環境經常發生高度變化,與開放道路差異較大;港區內有各種不同的大型、中型、小型作業設備,自動駕駛系統必須要能準確識別;船舶靠岸、岸橋設備和金屬貨櫃都會對港區無線信號傳輸形成幹擾,使得衛星導航系統無法完成精確定位。

正因為港口場景的特殊性,辰韜資本更傾向於投資在港口有2年以上經驗的團隊。

在商業模式方面,無人集卡水平運輸主要有三種方式:重資產、輕資產、合資重資產。現在大部分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傾向於「輕資產」,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收取技術服務費。

但辰韜資本主要投「重資產」模式、提供運營服務的公司,即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直接採購車輛,完成車輛無人化改造和系統部署,為碼頭提供自動駕駛運輸服務。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港口接受程度高,因為前期投入資金少、試錯成本較低。其次,港口擔心創業公司容易倒閉,不想冒險購買後者的技術解決方案和產品。而對自動駕駛公司來說,重資產是一個很好的壁壘,因為它需要很強的資金實力、技術能力和運營能力。

在選擇投資標的時,蕭伊婷稱,很多自動駕駛公司都出現了幾個「大牛」互相不服和排擠的情況,所以,大牛多不一定是好事,最重要的是分工合作。同時,他們很看重團隊的管理能力和聚焦能力,如果創業初期就廣撒網、不聚焦,會有較大風險。此外,供應鏈是自動駕駛發展的掣肘,所以,他們會看重公司在上下遊供應鏈的商務拓展和資源管理能力。

「從今年12月到明年12月,港口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的公司可以把安全員去掉;2022年12月底前,第二梯隊的公司也可以去掉安全員;到2023年,剩餘的公司也可以做到。所以,提前一兩年布局這個賽道,對我們是最合適的。」蕭伊婷表示。

相關閱讀:

36氪新風向 | 礦區無人化運輸的「千億級」市場,能誕生百億級自動駕駛公司嗎?

我是36氪記者王藝瑾,業務交流可添加微信catherineyijin,請備註公司+姓名+職務+來意。

相關焦點

  • 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滴滴自動駕駛公司也於2020年完成了自成立後的首次對外融資,該輪投資由軟銀願景基金 2 期領投,總額超 5 億美元,計劃用於加大自動駕駛研發測試投入,推進滴滴在國內外特定區域開展自動駕駛載人應用。同時,滴滴還於2020年5月在北京註冊成立了一家新的自動駕駛公司,並緊接著在上海開放了Robotaxi試運營,以驗證同時更好地優化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 宏景智駕攜多家合作夥伴共建開放式自動駕駛生態圈
    雙方將加快在自動駕駛幹線物流重卡解決方案的研發及落地應用,助推自動駕駛重卡產品的商業化進程,提升物流行業的安全性和服務品質,打造科技和數據驅動的高技術、高質量、低風險、低成本的幹線物流服務。 根據計劃,2021年宏景智駕的前裝產品裝車量將達到5萬輛以上,L3級自動駕駛重卡方案也預計在2022年裝車量產。
  • 智加科技:讓自動駕駛的輪子轉起來
    不同的是,這一輛是由人工智慧驅動的自動駕駛重型卡車,來自於自動駕駛創業公司智加科技。 必須承認,過去幾年間,卡車並不是自動駕駛賽道上的絕對主角。像智加科技這樣的公司,儘管已成長為行業準獨角獸,大多時候仍處在「不露鋒芒」的低調狀態。形成對比的,是乘用自動駕駛的熱潮,在其因商業化困境踩下急剎車後,人們則將對自動駕駛落地的期待轉移到了園區、接駁等低速場景中。
  • 紛紛發布L4、L5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車企頻發自動駕駛「高射炮」
    同樣是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談及長安汽車自動駕駛規劃時指出,長安汽車將在2022年前逐步實現L4、L5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就在今年,總投資10億元的長安汽車L4自動駕駛運營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計劃2025年完成,建成後可生產超過50萬輛L1~L4自動駕駛車型。
  • 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送快遞了
    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車隊由10輛改裝後的現代電動科納SUV組成,每輛車內會配備一位安全員。該公司預計,每輛車一次能處理10-20單,每輛車每天預計能處理100單。這一貨運服務將會持續到仲夏。小馬智行CEO彭軍表示,「很高興我們能夠幫助當地社區,把急需的食物和包裹送到居民門前。」這一合作是這家自動駕駛公司第一次嘗試送貨,而非運輸乘客。為了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包括Waymo、Cruise、Uber和Zoox在內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已經暫停了涉及安全員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
  • 智己汽車首度官宣兩大「合伙人」
    同時,智己汽車現場官宣英國著名設計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和國際數字交互藝術團隊teamLab,成為首個官方「品牌合伙人」與「藝術合伙人」,正式開啟智能出行生態的全新共創模式,為用戶打造精緻、豐富、有趣的AI智能出行新體驗。
  • 〡水木資本原創
    作為上汽集團的"一號工程",智己汽車肩負上汽機制改革創新、品牌向上突圍的重任,由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親自掛帥,總裁王曉秋任總指揮,其目標是打造」中國特斯拉」。 近日、智己汽車正式發布,同時亮相的還有旗下的兩款概念車。首款車型將於4月車展開啟預定,年底正式上市,第二款將於2022年正式上市。
  • 2022年要讓你的車變得更牛X!
    近日,中國汽車行業的領跑者長城汽車召開智能駕駛戰略升級發布會,正式發布全新咖啡智駕「331戰略」,並豪氣地表示,長城汽車將在2021年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餘L3級自動駕駛系統。全新咖啡智駕「331戰略」著眼於未來和全球化,即利用三年時間實現用戶規模行業第一、用戶體驗評價最好、場景功能覆蓋最多三個領先,繼續領跑智能時代,打造智能時代自動駕駛的領導者。
  • 風潮之下,百度自動駕駛的野心擴張_易車網
    Catherine Wood(女版巴菲特)所操盤的ARK基金,也連續加倉百度。目前,ARK旗下基金持有百度98.3萬股,價值超18,000萬美元;同時,國外投行Arete也給出百度「買入」評級,目標價為250美元。
  • 光大證券:海爾智家私有化塵埃落地,歸母淨利有望達到150億元
    12月23日上午,海爾智家H股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私有化項目圓滿收官。海爾智家成為首家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構建起了「A+D+H」全球資本市場布局,同時也成為第一家物聯網化的上市公司。
  • 對話樓天城|小馬智行眼中的自動駕駛仰望與現實
    颱風天氣裡,樓天城坐上了自家的無人車,在暴雨中感受自動駕駛。不過他表示,自動駕駛在雨天的挑戰,其實已經是小馬智行內部一年前的話題了。樓天城剛從國外回來,結束將近半個月的酒店隔離。他比想像中的更加慢條斯理,但有著工科男生慣有的停頓語氣和縝密邏輯。
  • 百度智駕地圖佘黨恩:智能駕駛如何定義高精地圖?(附演講全文)
    近日,雷鋒網新智駕邀請了百度智駕地圖佘黨恩作為本期【高精度地圖的上車元年】雲峰會的主講嘉賓,作分享高精度地圖在上車過程中的實踐、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商業發展模式。以下為佘黨恩的演講全文,新智駕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我是來自百度智駕地圖業務部,我叫佘黨恩,主要負責高精地圖和高精定位業務。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智能駕駛定義高精地圖》。這裡說的智能駕駛的範疇比較寬泛,包括無人駕駛和輔助駕駛。
  • AutoX推出全無人車隊 探索無安全員自動駕駛
    在近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發起的「觸摸智造——2019中國製造業價值發現之旅」活動中,AutoX創始人及CEO肖健雄談道:「RoboTaxi並不是一個商業模式創新,關鍵要看企業的技術指標,比如加州的核心駕駛牌照是否有拿到、加州政府DMV的MPI排名情況如何、積累到多少裡程、是否能將RoboTaxi能力複製到多個城市等等,還有許多更專業的技術性指標但是,沒有一種指標是完美的
  • 酒後坐副駕開啟自動駕駛算不算酒駕?看交規怎麼說
    真實案例的處理:酒後啟動車就算醉駕近日,一位特斯拉司機在網上吐槽:自己酒後坐副駕開啟自動駕駛回家,被交警攔截並視為酒駕行為。自己沒有開車,法規規定的是「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行為,所以該司機認為交警的處罰並不合理!
  • 小馬智行獲得廣東第一張自動駕駛卡車牌照
    雷鋒網按, 12 月 17 日,國內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Pony.ai)宣布獲得由廣州市頒發的首張自動駕駛卡車測試牌照,獲準開展公開道路測試。據雷鋒網了解,這是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頒布的第一張自動駕駛卡車牌照。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今年上市的雷射雷達企業有Velodyne、Luminar,快要上市的Aeva,雷射雷達市場由於巨大的潛力,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也是雷射雷達興起的元年。今天我們談談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行業顛覆者---Luminar(LAZR.US),我們不是指雷射雷達行業,而是專指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行業,這個是雷射雷達行業最大的市場,可以養出雷射雷達市場最大的魚。
  • 多家上市公司參投火山石二期基金 管理人章蘇陽為IDG資本前合伙人
    當天稍晚,盈趣科技(002925.SZ)公告披露出資5000萬元,參與設立火山石二期基金。一位買方市場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看好該基金的前景,並表示,業內普遍認可該基金管理人的背景與能力。據他介紹,火山石資本創始人章蘇陽,具有TMT的專業背景,曾在IDG資本從事投資工作20餘年。資料顯示,章蘇陽是IDG資本的首位榮譽退休合伙人,也是中國VC史上首位榮譽退休合伙人。
  • 智東西晚報:南京銀隆新能源被解封 蘋果擴大自動駕駛車隊
    2、泰坦計劃加磅 蘋果擴大自動駕駛車隊蘋果公司的秘密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仍在持續擴大規模。據外媒報導,蘋果公司近日又為其加利福尼亞州的自動駕駛車隊新增了11輛測試車,總數從5月的55輛增至66輛。目前共有5000名員工在為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工作。從最新的消息來看,蘋果目前已將精力集中在了開發供員工使用的自動駕駛通勤車,將利用大眾T6進行改裝,他們已同大眾達成了協議。自從2017年4月從加州DMV 獲得許可後,蘋果一直在擴大其自動駕駛車輛測試,使其能夠在加州公共道路上測試先進技術。
  • 自動駕駛已經無法滿足百度
    面對急速變化的電動汽車市場,百度也準備在自動駕駛之外探索造車的可能。10月份在北京全面開放自動駕駛計程車業務,並在隨後成功向上海、重慶拓展,12月初又拿到北京的首張全無人駕駛測試牌照,在Robotaxi業務上一直保持著領先。
  • 智東西晚報:華為手機明年將全面支持鴻蒙OS 2.0 北京開放自動駕駛...
    「智東西」晚報第1558期2020.9.10 周四#今日要聞#1、華為手機明年將全面支持鴻蒙OS 2.09月10日,華為發布了鴻蒙OS 2.0。2、北京開放自動駕駛載人測試 預約可體驗車東西9月10日消息,今天上午10點,北京市開放自動駕駛載人測試啟動儀式在百度Apollo自動駕駛亦莊基地舉行。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總經理李震宇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百度共40輛自動駕駛汽車獲得北京市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