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2021-01-12 蓋世汽車資訊速遞

2020年,自動駕駛持續釋放著其魅力,吸引大批玩家的關注和加入。據企查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去年國內共計新增816家自動駕駛領域相關企業,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內新增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達379家,整體規模再度擴大。

但另一方面,去年新玩家雖然仍在密集湧入自動駕駛賽道,增速相較於前兩年卻有所放緩。其中2020年國內新增自動駕駛領域相關企業數量相較於2019年下降了26%,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內新增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數量下降了31%。不僅如此,由於疫情的衝擊,一批早幾年入局的玩家去年也紛紛在自動駕駛戰略上進行調整,或直接退出自動駕駛賽道,或調整戰略的優先級,自動駕駛領域再度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發展態勢。

新老玩家密集加持,自動駕駛再顯吸金魅力

作為主宰汽車產業甚至城市交通未來的關鍵技術之一,自動駕駛自出現就自帶吸金光環,即使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也未能阻止追逐者的前進步伐。尤其是Waymo、滴滴等頭部玩家,去年首次開啟外部融資,就獲得了亮眼的成績。

為更好地支持Waymo Driver在世界各地的部署,以及Waymo Via貨運服務的運營,去年Waymo啟動了首輪外部融資。之後通過銀湖資本、Alphabet、麥格納、T.Rowe Price、Perry Creek Capital等新老投資者,短短數月Waymo就完成了30億美元的融資,用於員工團隊、產品開發、Waymo One打車服務,以及Waymo Via貨運服務的運營。

滴滴自動駕駛公司也於2020年完成了自成立後的首次對外融資,該輪投資由軟銀願景基金 2 期領投,總額超 5 億美元,計劃用於加大自動駕駛研發測試投入,推進滴滴在國內外特定區域開展自動駕駛載人應用。同時,滴滴還於2020年5月在北京註冊成立了一家新的自動駕駛公司,並緊接著在上海開放了Robotaxi試運營,以驗證同時更好地優化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另外諸如小馬智行、圖森未來、嬴徹科技、智加科技、馭勢科技、縱目科技、Nuro等自動駕駛創企去年在融資方面也均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其中小馬智行繼年初獲得豐田4億美元投資,11月初又宣布獲得五源資本、鍇明投資、斯道資本等參投的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此使得小馬智行總融資額超過10億美元,投後估值超53億美元。

圖森未來、嬴徹科技、智加科技和Nuro作為無人配送領域的主要玩家,同樣在11月完成了新一輪融資,分別獲得了3.5億美元、1.2億美元、1億美元和5億美元的投資,用於推進自動駕駛研發和商業化。其中嬴徹科技在此之前還於2020年4月實現了1億美元股權融資,完成自成立以來完成的首筆融資,資本市場對該領域的青睞可見一斑。

為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自動駕駛這樣的前沿技術研發,理想、小鵬和蔚來三家新造車品牌甚至還於2020年底先後宣布增發ADS,規模分別為4700萬ADS、4000萬ADS、6000萬ADS。據了解,一旦達到預期增發效果,三家公司有望分別融資18.4億美元、22.3億美元和26.5億美元,作新一代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之用。

斯年智駕自動駕駛集卡,圖片來源:斯年智駕

除了老玩家的密集加持,去年還有大量慕名而來的新玩家陸續湧現賽道。比如不久前獲得辰韜資本數千萬人民幣種子輪融資的斯年智駕,2020年4月剛剛成立就開始在寧波大榭招商國際碼頭進行單車和多車實船作業測試,並與比亞迪合作前裝研發,從11月開始試運營4輛無人電動集卡。斯年智駕預計,最遲2021年年底,可以在技術上滿足撤掉安全員的需求,未來2-3年內,將在國內2-3個碼頭運營300-500臺無人集卡。

智梭無人車作為一家專注於L4級無人車設計、製造及銷售運營的企業,在2020年3月正式入局自動駕駛賽道後,僅用了9個月,就成功量產下線了L4級無人物流車「RCONE」,並陸續在六安、上海、蘇州等多地開展運營。據了解,目前RCONE已有500輛車完成裝配,計劃於2021年在上述地區完成部署,在大學校園、旅遊景區、商務園區、大型社區等場景展開商業化運營。

安徽海博智能也是一家新入局的自動駕駛創企,該公司專注於礦區自動駕駛設備的研發與改裝,於2020年01月17日正式成立。8月底,海博智能與華為籤約合作,以共同推動露天礦用無人駕駛平臺的標準化和產業化。華為MDC產品總裁李振亞表示,華為將全力支持海博無人駕駛項目,以實現無人礦山解決方案順利落地。

伴隨著新玩家的爭相入局,自動駕駛發展態勢也在繼續向好。特別是被視為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分水嶺的L3自動駕駛,在2020年正式拉開量產大幕,技術難度更高的L4、L5自動駕駛,也開始以Robotaxi、Robobus等產品形態進入規模化的示範運營階段。

L3+量產提上日程,自動駕駛馳向「無人區」

如果說前幾年在自動駕駛商業化方面,入局者們討論更多的是如何實現儘可能多的L1、L2駕駛輔助應用上車,那麼從2020年開始,推動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量產,成了行業的共同目標。為此,去年眾多企業紛紛將L3量產提升日程,並針對L4的應用開始大規模的示範部署。另外,在基於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路線,業界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長城咖啡智駕戰略,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比如長安和廣汽新能源,已經於2020年分別在UNI-T和埃安V上實現了可量產的L3功能驗證,但由於目前國內法規還沒有放開,暫時無法在量產車上搭載銷售。紅旗也在去年推出了旗下首款搭載L3+級智能駕駛技術車型——「紅旗E-HS9」,據悉這套自動駕駛系統主要由交通擁堵自動駕駛系統(TJP)和代客泊車系統(AVP)兩個系統組成,可以實現120km/h的高速代駕,以及L4級自動駕駛的代客泊車。長城則在12月30日發布咖啡智駕「331戰略」時透露,最快2021年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餘的L3級能力自動駕駛,以及具有NOH 高速自動領航輔助駕駛能力的自動駕駛,並於2022年進一步實現複合場景下的L4智能駕駛。

外資車企陣營,不少企業也在加速向L3量產衝刺。像本田就於去年11月宣布將在2021年3月底前銷售配備新批准的自動駕駛設備的豪華轎車Legend,本田指出這項技術被稱為TrafficJamPilot,在獲批生產和銷售後,將使本田成為全球首家量產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製造商。寶馬和奔馳也放言將於今年銷售具備L3功能的新車,其中寶馬預計在 2021 年推出具有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的 BMW Vision iNEXT,梅賽德斯-奔馳首款 L3 級自動駕駛系統則計劃在新款 S級車型上推出。沃爾沃稍微晚一點,預計在 2022 年推出配備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量產車型,實現沒有人工幹預情況下的高速行駛。

而在更高級別的L4方面,通過Robotaxi、Robobus等的示範運營,也在逐步照進現實。繼百度Robotaxi 2019年率先在長沙和滄州開跑,去年滴滴、AutoX等在上海,百度Apollo在北京也相繼開放了Robotaxi體驗項目。據百度在12月初發布的Robotaxi服務報告,自開啟Apollo GO以來,通過Robotaxi與Robobus兩項服務,百度Apollo累計接待乘客超過21萬名,累計在13個城市部署了300輛測試車輛。

文遠知行亦發布了類似的運營數據。據悉在對外開放Robotaxi服務後,短短一年的時間裡文遠知行安全完成14.7128萬次出行,服務用戶數超6萬。車隊規模方面,據悉文遠知行當前在廣州的無人駕駛試運營及測試車隊已達100輛,預計 2021年將達到260輛。

這意味著,無人駕駛從前幾年僅供部分業內人士可見、可體驗,正逐漸面向越來越多的普通公眾揭開神秘面紗,融入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當中,特別是接入了滴滴、高德打車、百度地圖等國民級應用後,無人駕駛真正變得「接地氣」了。不僅如此,伴隨著Waymo、百度、文遠知行、AutoX等紛紛宣布推出沒有安全員的Robotaxi測試或者試運營服務,真正的無人駕駛時代也在加速邁進。

未來一段時間,據了解百度Apollo、元戎啟行、大眾、東風等還將分別在上海、杭州、安徽、武漢投放一定數量的Robotaxi,供普通用戶試乘體驗。其中百度計劃在未來3年將Apollo GO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從目前北京、長沙、滄州全面開放至30個城市,部署至少3000輛自動駕駛計程車,為3000萬用戶提供服務。

政策層面也為Robotaxi的普及應用提供了重要助力。近日,由百度牽頭,聯合海淞泓、信通院、威馬、東風、博世、大唐電信等共同起草的Robotaxi技術要求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在Robotaxi安全、體驗、運營、測試等關鍵領域均提出了具體的執行要求,有望進一步加快Robotaxi規模化應用,加速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邁向商業化。

至於在基於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由於在交叉路口碰撞預警、闖紅燈預警、弱勢交通參與者碰撞預警和綠波車速引導等日常高頻場景具有較好的安全保障作用,也正獲得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比如蘑菇車聯的車路雲一體化自動駕駛,已於11月份正式落地蘇州高鐵新城。而在紅旗E-HS9、2021款別克GL8 Avenir艾維亞、福特探險者與銳界PLUS等新車上,也均實現了V2X的量產應用,逐漸拉開商用大幕。

燒錢難以為繼,繁榮背後也有無奈

回顧2020年,雖然自動駕駛整體發展形勢在持續向好,但背後其實還潛藏著諸多無奈。特別是去年上半年,受疫情衝擊,很多自動駕駛創企均遭遇了資金困難,導致部分玩家無奈關停或者走上「賣身」路。

無人駕駛卡車初創公司Starsky Robotics是2020年宣布倒下的第一家創企。年初 Starsky Robotics由於融資和尋找買家失敗,在裁掉大部分工程師和辦公室人員仍未有效緩解困境後,於3月中旬因資金鍊斷裂正式宣布停止運營,成為繼Roadstar.ai、Oryx Vision後又一家關停的企業。

Zoox 自動駕駛計程車,圖片來源: Zoox

3個月後, 「獨角獸」企業Zoox以超過12億美元的價格被電商巨頭亞馬遜收購。據悉原因是Zoox一直在尋求建立自己的自動駕駛計程車車隊,並運營此類車隊,但卻沒有更多的資金來支持後續研發和生產,故無奈「賣身」。按照兩家公司的規劃,亞馬遜收購Zoox後,後者將繼續作為獨立部門運營,並繼續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助力亞馬遜優化配送體系,削減快遞成本。

與Zoox境遇類似的還有自動駕駛卡車新創公司Ike和Uber自動駕駛部門ATG。前者由蘋果、谷歌和Uber的資深員工創立,於12月下旬宣布被Nuro收購,但收購金額未公開。而Uber則由於疫情加劇了公司出行業務虧損,於12月底宣布以40億美元的價格把旗下燒錢嚴重的自動駕駛部門出售給Aurora,以優化成本結構,將重點放在打車、外賣配送等核心業務上,加速實現盈利目標。不過與Zoox不同,Uber並未完全從自動駕駛賽道上抽身而退,而是通過持有Aurora約26%的股權,入駐Aurora董事會,保留了決戰自動駕駛的底牌。

由此可見,研發成本過高,玩家遲遲未能獲得投資回報,已然成為自動駕駛前行路上的一大攔路虎。尤其是Robotaxi,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且2020年在技術成熟度、商業化試水、監管方面等方面均迎來了新的突破,但在燒錢程度和落地難度等方面,相較於封閉場景的自動駕駛應用依舊有過之而無不及,Uber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更不用說真正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此,去年也有部分玩家選擇調整自動駕駛戰略優先級,或者同時布局多條路線,來加大跑到終點的可能性。

比如在Robotaxi領域玩的風生水起的小馬智行,2020年11月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首次展示了針對重型卡車研發的自動駕駛軟硬體系統。據悉,目前小馬智行同時在中美兩地開展自動駕駛卡車技術研發,其中在中國,小馬智行已經於12月中旬獲得了由廣州市頒發的首張自動駕駛卡車測試牌照,獲準開展公開道路測試。

元戎啟行也在充分利用Robotaxi領域的技術優勢,在諸如港口、封閉園區等短中期能夠實現無人駕駛落地的場景進行商業化探索,以儘早帶來現金流。為此,元戎啟行參與了中遠海運港口廈門遠海碼頭智慧化建設,聯合東風商用車、中國移動等為港口運行的集卡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

文遠知行則在已有Robotaxi基礎上,另闢了Robobus業務。12月23日,文遠知行宣布完成宇通集團2億美元B1輪戰略投資,並透露目前兩家公司已共同研發了專為城市開放道路設計的全無人駕駛小巴,後期雙方將攜手推動自動駕駛在微循環巴士、公交車等商用場景的應用。而在此之前,文遠知行的業務重點一直是圍繞Robotaxi來開展,此次引入宇通投資,或意味著Robobus在文遠知行自動駕駛戰略中的優先級將獲得提升,畢竟Robobus、無人公交等的運營場景相對Robotaxi簡單的多。Nuro率先開啟商業化就是很好的證明。

12月23日,無人駕駛送貨初創公司Nuro宣布獲得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頒發的許可,獲準在San Mateo和Santa Clara開展商業運營。這既是Nuro無人駕駛布局中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重要裡程碑,意味著自動駕駛正式形成可量產、可收費的商業閉環。未來,在Nuro的示範效應下,加之無人駕駛在技術、政策等方面不斷獲得新的突破,有望真正迎來商業化破冰。據 ReportLinker 研究估計,到2025 年,全球包括運送乘客和貨物在內的 L4/L5級無人駕駛車輛數目將達到 53.5 萬輛。

相關焦點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2019年,由曾任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親自參與運營的明星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宣布永久關閉。融資不順,是其「轟然倒下」的重要原因;今年6月,另一家頭部自動駕駛公司Zoox也因「資金鍊斷裂」而賣身亞馬遜,但其收購標價還不及上一輪融資估值的一半。同樣的危機更發生在2020年。
  • 自動駕駛數據安全白皮書PPT版(2020)
    2020年1月11日,區塊鏈技術與數據安全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下稱「實驗室」)發布了《自動駕駛數據安全白皮(2020)》,聚焦自動駕駛數據安全問題,首次對自動駕駛數據進行了分類、分級,提出自動駕駛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和技術架構,旨在進一步推進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自動駕駛數據安全相關工作,推動解決相關標準不健全、安全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為行業主管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推動行業安全健康發展。
  • 蘋果最新自主導航專利公布 為自動駕駛進一步鋪路
    蘋果最新自主導航專利公布 為自動駕駛進一步鋪路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 2020-11-10 14:47:47 蘋果的造車計劃中又新添一項專利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汽車自動駕駛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生活中實際看到的不多,但是隨著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北京和深圳運行,大眾可以越來越多的接觸到自動駕駛。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
  • 關門、賣身、落地、上市,復盤全球自動駕駛「跌宕起伏」的 2020
    自動駕駛「跌宕起伏」的2020"src="https://static.leiphone.com/uploads/new/images/20201231/5fed6f659a4e6.jpg?imageView2/2/w/740">2019年,自動駕駛「幻滅論」甚囂塵上,不少從業者直指迅速發展的行業固然令人嚮往,但仍存難題幾筐。
  • 威馬的自動駕駛之路企業推動+政策導向,自動駕駛產業化提速
    2019年,由中國發起並聯合歐美日提出的《自動駕駛汽車框架文件》獲得了聯合國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審議通過。2020年,我國11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該文件意味著我國自動駕駛汽車正式進入發展快車道。  當前自動駕駛技術大多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路線,即在現有汽車上不斷豐富自動駕駛功能,然後逐漸過渡到完全的自動駕駛。
  • 2020線上智博會|自動駕駛哪家強?答案來了!
    今(14)日隨著最後一項商業化進程挑戰賽鳴金收兵在兩江新區舉辦的2020i-VISTA自動駕駛汽車挑戰賽順利完成所有比賽來自車企、高校、科研機構的19支專業車隊以及22名消費者選手,三天的激烈比拼為大家呈現了一場高水平的自動駕駛精彩賽事誰摘得佳績?
  • 自動駕駛機器人如何駕駛?
    以一款自主開發的自動駕駛機器人為研究對象,介紹自動駕駛機器人功能和結構,分析自動駕駛機器人的關鍵技術,開發自動駕駛機器人在車輛道路測試試驗、車道保持、跟車、換道和遠程駕駛方面的應用。隨著汽車工業的大力發展,人們對汽車的安全性能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這需要大量的汽車可靠性和耐久性試驗來不斷提高設計水平[1]。
  • 苦熬自動駕駛,百度的奮力一搏
    而後,在10月11日,百度官方發布消息,稱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用戶可在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站點直接下單,無需預約就能免費試乘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要知道百度發力AI已久,而自動駕駛是百度AI項目裡的重中之重,所以這一消息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 紛紛發布L4、L5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車企頻發自動駕駛「高射炮」
    如果說今年自動駕駛行業最大的特點是圍繞商業化落地做文章,那麼,L4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絕對是熱詞。  在日前舉辦的2020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姜德義表示,北汽集團將力爭在2025年之前,實現L4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及L5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成熟。  加速L4自動駕駛車型量產已經成為我國汽車行業的集體目標。
  • 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論壇
    基於單目相機的障礙物檢測演講者簡介:陳嘉豪,百度高級研發工程師,2020年加入百度,從事百度 Apollo 開源平臺感知方向的算法研發工作。演講議題:Apollo 雷射雷達感知技術解析演講議題介紹:感知模塊是無人駕駛系統的核心模塊之一。
  • 百度自動駕駛部王石峰:詳解自動駕駛大腦、傳感器、硬體架構及汽車...
    如果說人工智慧技術將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腦,那麼硬體系統就是它的神經與四肢。從自動駕駛汽車周邊環境信息的採集、傳導、處理、反應再到各種複雜情景的解析,硬體系統的構造與升級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至關重要。
  • 四維圖新程鵬:自動駕駛黎明將至
    2017年,四維圖新戰略成型,發布了包括「數字地圖+車聯網+自動駕駛+大數據+晶片」的智能汽車大腦戰略,在汽車產業新四化轉型賽道上的地位迅速攀升。而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2020年或將成為四維圖新業績上的至暗時刻,但程鵬認為在戰略轉型上今年有著特殊意義,「2020年應該是2015年以來的轉型進入收尾期,從明年開始公司進入新賽道的二次創業期。」
  • 特斯拉司機使用自動駕駛作弊被發現
    2020-12-26 14:38:36 來源: 新浪VR 舉報
  • 小牛電動發布首款自動駕駛電摩TQi,引領未來十年城市出行
    小牛電動發布首款自動駕駛電摩TQi,引領未來十年城市出行2020-01-10 18:4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責任編輯:houxianyong  作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城市個人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小牛電動在2020 CES上給出了未來十年城市出行的思考,小牛電動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說,未來十年城市個人出行的最佳解決方案,一定是便捷、安全、高效的個人自動駕駛城市出行網絡。
  • 韓國立法護航自動駕駛商業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過研究韓國在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的立法工作,可為我國未來出臺完善的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借鑑和參考。  自動駕駛汽車的本質是由自動駕駛系統代替人類駕駛員完成駕駛任務,這給基於傳統汽車的結構、功能而建立的既有法律體系帶來較大挑戰。從全球範圍看,各國都面臨現有法律體系不適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問題。
  • 零售商布局自動駕駛:亞馬遜投資沃爾瑪合作
    1、Zoox Zoox最新推出的機器人計程車 2020年,亞馬遜以12億美元收購了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就在12月14日,Zoox推出了它的新工具。Zoox的重點業務是拼車,儘管這些車輛也可以運輸貨物。
  • 「L3自動駕駛量產」背後的文字遊戲與真相
    3 月 10 日,長安汽車通過在線直播展示了號稱「中國首個 L3 自動駕駛量產體驗」。標準和新車先後上線,這讓「L3 級自動駕駛」的熱度空前高漲,以至於有人開始將 2020 年稱為「L3 級自動駕駛元年」。
  • 深評丨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業務,快閉環了
    言及於此,筆者認為屏幕前的讀者有必要再重溫一項通用認識,即在現有技術水平下,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及商業化,需要的條件:其一、有一臺支持高度自動駕駛的汽車;其二,有一種能滿足自動駕駛的環境,包括道路(車路協同)、法規等。
  • 自動駕駛行業專題報告:Waymo公司案例研究分析
    截至2020年3月,共有 64 家公司在加州獲得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而在 2019 年, 有 60 家公司在加州的公開道路上進行了測試。 2020年2月27日,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發布了2019年度的《Autonomous VehicleDisengagementReports》(自動駕駛接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