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司機使用自動駕駛作弊被發現

2021-01-09 網易

2020-12-26 14:38:36 來源: 新浪VR

舉報

  Tesla駕駛員偷偷地打開了他的全電動汽車的Autopilot系統,以重新進行駕照考試。不幸的是,他的策略在看被發現了。

  

  在Shpataj的駕照測試期間,DMV審查員注意到信息娛樂系統的駕駛可視化中的藍色轉向聲。「那是像某種自動駕駛或巡航控制的東西嗎?」特斯拉車主試圖通過將自動駕駛儀描述為一種簡單的駕駛員輔助來迴避這個問題。

  DMV審查員原諒了片刻,當他回來時,他對特斯拉車主有個壞消息。他說:「好的,我將不得不讓你失望。」

  根據在駕駛員TESLAPEG YouTube頻道上看到的事件,建議他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在測試期間使用了自動駕駛儀。評論中的許多人分享說,某些DMV甚至在許可測試期間甚至都不允許備用攝像機,更不用說駕駛員輔助系統了,尤其是像Tesla的Autopilot一樣先進的系統。

  根據駕駛考試,大多數DMV禁止在駕駛執照考試期間使用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某些DMV可能要求許可證申請人禁用那些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威馬的自動駕駛之路企業推動+政策導向,自動駕駛產業化提速
    而我國《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新車中L2級別的駕駛輔助系統搭載率要達到30%以上。  任何技術的發展都應以滿足人類的需求和願望為核心,任何一款汽車產品也應立足於解決用戶痛點、滿足用戶需求。那麼用戶在汽車使用中遇到的痛點是什麼?
  • 自動駕駛機器人如何駕駛?
    以一款自主開發的自動駕駛機器人為研究對象,介紹自動駕駛機器人功能和結構,分析自動駕駛機器人的關鍵技術,開發自動駕駛機器人在車輛道路測試試驗、車道保持、跟車、換道和遠程駕駛方面的應用。隨著汽車工業的大力發展,人們對汽車的安全性能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這需要大量的汽車可靠性和耐久性試驗來不斷提高設計水平[1]。
  • 自動駕駛衝出亞馬遜
    這裡出現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亞馬遜為什麼要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這其中的原因涉及一個數萬億美元的市場,聰明的技術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這個領域。那麼亞馬遜真正關注的東西是什麼呢?亞馬遜收購Zoox是看中了後者最重要的資產:最新的計算機視覺技術。計算機視覺是現在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技術風口。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汽車自動駕駛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生活中實際看到的不多,但是隨著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北京和深圳運行,大眾可以越來越多的接觸到自動駕駛。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
  • 自動駕駛開發者利器:華為雲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亮相上海車展
    該服務基於華為雲,提供自動駕駛數據、訓練以及仿真三大子服務,助力車企開發者快速開發自動駕駛產品,共同探索智能網聯汽車時代。華為雲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包含自動駕駛數據、訓練和仿真三大子服務,覆蓋自動駕駛數據、模型、訓練、仿真、標註等全生命周期業務,將有力提升企業的自動駕駛產品開發效率。  數據服務:處理車載硬體平臺上輸出的傳感器數據,回放雷達、攝像頭等不同格式的數據;支持PB級海量存儲、交互式大數據查詢和海量數據治理。
  • 萬字長文揭秘:Uber與Waymo自動駕駛專利大戰始末
    Levandowski 和他的同事在谷歌主攻自動駕駛汽車,這波燒掉了谷歌無數錢財的天才工程師們 2007 年正式加入搜索巨頭,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是 DARPA 自動駕駛挑戰賽的資深技術專家。 在 2004、2005 和 2007 年的三次 DARPA 自動駕駛挑戰賽中,大部分參賽車隊都選擇了汽車這個載體,而 Levandowski 卻獨闢蹊徑開發出一款兩輪自動駕駛摩託車,並取名為「幽靈騎士」。賽後,Levandowski 也承認,自己這樣做其實是為了吸引更多注意力。
  • 百度自動駕駛部王石峰:詳解自動駕駛大腦、傳感器、硬體架構及汽車...
    如果說人工智慧技術將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腦,那麼硬體系統就是它的神經與四肢。從自動駕駛汽車周邊環境信息的採集、傳導、處理、反應再到各種複雜情景的解析,硬體系統的構造與升級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至關重要。
  • 自動駕駛主觀評估 - 橫向控制駕駛體驗和精神壓力
    「 我們之前寫過兩篇基於客戶屬性感知自動駕駛的文章(未來自動駕駛系統認證方法- 自動駕駛好不好權威機構認證,自動駕駛性能評估方法- 自動駕駛好壞不是廣告和配置說了算)得到不少自動駕駛行家的點評,其中有一些朋友指出源自於整車主觀駕駛的基於主觀駕駛評估的自動駕駛開發過時了,其實只要汽車開發的目的是服務於人就是會需要主觀評估,因為當前人類很多複雜的情感和感覺還無法完全能夠通過簡單的客觀衡量所以服務於人的產品肯定是無法缺少主觀評估
  • 你離自動駕駛,就差一個百度帳號了?
    百度的開發者大會無疑是最近自動駕駛界最矚目的事情,甚至沒有之一。作為國內非常早開始做自動駕駛的大公司,我們似乎很難找到理由如果自己有不錯的數據積累的情況下,作為自動駕駛水平的重要依據,不去提這個數字。在百度謎一樣的路測/數據背後,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法律法規的缺失導致路測在沒有合法身份的情況下,並沒有辦法大規模的或是高效的開展。
  • 雷射雷達與相機—哪種更適合自動駕駛?
    LiDAR的使用並非僅限於自動駕駛汽車。那是使用相機系統的主要論點。相機提供圖像,使用AI的軟體可以高精度地分析這些圖像。特斯拉模型上的攝像頭通過其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功能來提供其周圍環境的360度視圖。一切都是可視的,並且不像LiDAR一樣依賴測距和檢測。 相機代替光脈衝,而是使用從鏡頭中的光學元件返回到車載軟體的可視數據進行進一步分析。
  • 韓國立法護航自動駕駛商業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過研究韓國在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的立法工作,可為我國未來出臺完善的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借鑑和參考。  自動駕駛汽車的本質是由自動駕駛系統代替人類駕駛員完成駕駛任務,這給基於傳統汽車的結構、功能而建立的既有法律體系帶來較大挑戰。從全球範圍看,各國都面臨現有法律體系不適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問題。
  • 大眾全新電動車ID.3使用手冊曝光:自動駕駛能力不輸特斯拉
    其上顯示了ID.3除了擁有駕駛模式切換、能量回收、OTA升級等功能之外。還具有自動跟車、車道保持、主動變道等功能,自動駕駛能力甚至能夠比肩特斯拉車型。從他公布的信息中可知,ID.3的主要特色功能有,四種不同的駕駛模式;不同強度的能量回收系統;自動變道功能,當檢測到前方慢車時,會自動更換車道行駛,不過只有車速在88km/h已上時,該功能才能使用;支持OTA升級;充電後槍頭自動解鎖等功能。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車載指紋方案首獲規模商用,搭載領克05 ●豐田與Momenta合作自動化地圖平臺 ●小米與蔚來合作將手錶打造成智能遙控器 ●百度中標重慶永川自動駕駛測試基建項目 ●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首次落地投入使用 ●四維圖新旗下傑發科技發布新款車規晶片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在電話會上,王凱透露了理想在自動駕駛上的具體計劃:2021年將發布全自動泊車輔助系統等功能;2022年,L4級自動駕駛將應用於理想全新的自動駕駛產品上;L3級別以下的自動駕駛,理想不會單獨收取費用。以L4和L5級別的自動駕駛為例,一輛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要安裝大量的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單目、雙目攝像頭等,成本共計超百萬元。 以滴滴為例,「自動駕駛道阻且長,內部還需要至少做十年的持續投入。」滴滴出行CEO程維在此前的一份公告中提到。
  • 紛紛發布L4、L5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車企頻發自動駕駛「高射炮」
    如果說今年自動駕駛行業最大的特點是圍繞商業化落地做文章,那麼,L4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絕對是熱詞。  在日前舉辦的2020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姜德義表示,北汽集團將力爭在2025年之前,實現L4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及L5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成熟。  加速L4自動駕駛車型量產已經成為我國汽車行業的集體目標。
  • 長安汽車總裁當主播,親測能脫眼的真·L3級自動駕駛
    3月10日下午5點,長安汽車總裁當主播,直播親測能脫眼的真·L3級自動駕駛。此舉使L3級自動駕駛技術脫離概念,並讓用戶真切地感受自動駕駛技術優勢。智能化是汽車未來競爭的制高點,據介紹,UNI-T搭載L3級自動駕駛能在部分工況下實現自動化駕駛,繼解放雙手雙腳之後,解放雙眼。
  • 苦熬自動駕駛,百度的奮力一搏
    而後,在10月11日,百度官方發布消息,稱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用戶可在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站點直接下單,無需預約就能免費試乘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要知道百度發力AI已久,而自動駕駛是百度AI項目裡的重中之重,所以這一消息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 【車雲報告】雷射雷達與自動駕駛,最佳CP初養成
    不難發現,隨著企業自動駕駛方案的選擇和規劃,車用雷射雷達的商業化正悄然發生。但不同雷射雷達企業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策略各不相同,產品技術也存在差異。雷射雷達與自動駕駛作為最佳CP如何走到一起?作為雷射雷達的領軍企業,Velodyne,Ibeo和Quanergy打開市場有何不同姿勢?來看車雲菌的調研。
  • 沃爾沃擬利用「配樂」解決自動駕駛汽車暈車問題
    據悉,沃爾沃這個為期兩年的項目聚焦於自動駕駛汽車乘客如何建立對自動駕駛系統的信任以及如何利用聲音避免暈車。該項目提出了一種「聲音靈魂」配方,從而可以讓這種未來交通方式變得不那麼陌生。早在2018年,該公司就發布了自動駕駛汽車--沃爾沃360c。最近,沃爾沃和RISE研究機構和音頻製作專家Pole Position Production合作的新項目則探索了自動駕駛汽車中的聲音。SIIC--全稱Sound Interaction in Intelligent Cars(智能汽車中的聲音交互)專注於如何使用音頻,從而既能建立人們對系統的信任又可以幫助人們在乘車時避免暈車。
  • 自動駕駛成噱頭:賣車的不信買車的信了
    時隔22天之後,理想給出了回應,一是宣布了交警部門的判定結果,大貨車違規變道負全責;二是承認L2級的輔助駕駛系統目前仍存在局限性,建議各位車主安全使用輔助駕駛。一時間,理想官方說明引發了很多車主與網友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