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世紀末的技校,曾經也輝煌一時,那時候,因為畢業後,工作包分配,所以,在多數人們的觀念中,只有成績不好的人,才會上高中。這裡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國內,數千萬的大學畢業生,為爭奪一個崗位,而不得不擠破頭顱,我所看到的,不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而是被夾在中間,為此感到痛苦的理想主義者。
文/金葉哥哥
在國內一些地區,初中畢業,要想讀上高中,甚至,比考大學更難。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在部分人的觀念中,上職校,多數都是進來「混日子」的。
除去繁華的大都市,多數的,還是那個城中城,還是那個狹小的縣城。
沒哪個讀書的娃,會思考過,命運竟會如此不公,到那兒,多半只能打工,看不到光明。
職校的生源,大部分都來自於貧窮的村落,哪怕,上過縣城最好的初中,考試成績差,也會面對這兩種現實:
要麼打工,要麼選擇進職校,等一兩年後能掙錢了,再打工。
有傳言說,當一個女生進入這裡,就是墮落的開始。
部分學生會偷偷懷孕,然後,再選擇流產,最終,只能去流水線當工人,消失在人來人往之中。
那些因考試落榜,拿錢擠進普通高中的孩子呢?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因為基礎知識學得不好,加之高中的題更難,在這樣的環境下,成績也總是吊車尾,時間長了,還會自卑。
老師總是青睞「成績好的人」,學習落後、苦苦掙扎,最後進入社會,不僅書本上的知識用不上,還掙不到什麼錢。
父母時常斥責到:
「就你這個成績,上大學,考不上怎麼辦」?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哪怕,現在考上了大學,又能整樣呢?
要知道,在中國,還有著7萬碩士生,在當著外賣騎手。
讀書再多,也要吃飯睡覺;去逛超市,用不著理論知識;把東西拿走,要錢。
在混跡底層的勞動者,他們多半認為:
沒讀過書,沒知識,多吃苦,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你無法改變事實。
經過了義務教育階段,在社會上,能認識字、會算帳,也能正常生活,繼續往上讀書,是為規劃好人生。
職校只是過渡期,父母只是不想,讓你十六七歲就混跡天涯,過了,也就能打工了。
在人才市場中,文憑的確很重要,擁有它,你就能擁有,和千萬人共同競爭的機會;
天底下,總有一些東西會讓人們求而不得。或許,這只是一張紙,用來證明你交過學費、讀過書的東西。
相比「小鎮做題家」的故事,高中和職校,都要面對現實,只是,你究竟該如何選擇?
讀書,達到忘我的精神世界,是種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事情。
畢業生多了,而在基層製造業,那裡的崗位空缺。
讀過書的人不願進去,因為不想整天被領導訓斥,重複勞動,卻拿著微薄的薪水。
在古代,考試是為了做官,在現代,讀書是為了掙錢,是為了活著。
「孔乙己」的悲劇,似乎,又在一些人的身上重演,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些現象?
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是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勞動大學。
天底下最大的悲哀,不在於「丟臉」,而是對人生沒規劃,二十多歲的年紀,卻都不能養活自己。
本期話題:
在「中考分流」的大環境下,以及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你認為,讓娃讀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本文系「金葉哥哥」原創發布,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