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應該為匡超人的墮落負責?這事跟旁人可沒關係,只怪他甘於墮落

2020-12-28 小Q大話

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非常特殊的一個人物,讀者如果只看到故事的前半部分,或許會認為他是一個勤勞純樸的好青年,然而到了故事的後半部分,卻發現他竟然成了書中最無恥的小人。匡超人故事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從善到惡的轉變,吳敬梓通過匡超人的故事,為讀者詳細展示了封建科舉制度下的儒生們,是如何一步步墮落的。

匡超人的墮落離不開環境的影響,更離不開他自身的問題,他本性乖巧聰明、可塑性強、適應性強,這些特點在某些時候也會成為致命的缺點。匡超人的這些特點如果都用在正途上,那麼他就可能成為虞育德、莊尚志那樣的上等人物,如果用錯了地方,他就只能成為嚴貢生、牛浦郎那樣的下流無恥之徒。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匡超人的確只把聰明用到了歪門邪道上,因此贏得了全書第一等下流人物的惡名。

環境對於匡超人的影響,其實可以歸結為三類人對於匡超人的指引與改變,即是分別對他有過幫助的馬二先生、杭城名士、潘三。客觀地說,無論是馬二先生、杭城名士,還是潘三,他們待匡超人都是很真誠的,都希望能以自己的方式幫助到他。只可惜匡超人總是不能理解朋友的好意,在善與惡的選擇中選擇了後者,一步步完成了從白到黑的蛻變。

一、科舉的誘惑

馬二先生是匡超人遇到的第一位幫助他的人。當匡超人流落杭城無法返鄉時,是馬二先生給了他十兩銀子、一件舊棉襖、一雙鞋,對於初次見面的兩個人,這絕對算得上是一份大恩情。當然物質上的幫助並不是最重要的,馬二先生後來的那一番「人生世上,除了文章舉業,就沒有第二件可以出頭」的說教,才真正點燃了匡超人對於功名利祿的欲望。

在遇到馬二先生之前,出生於貧苦人家的匡超人是無心科舉的,甚至都沒有幻想過要通過科舉考試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馬二先生作為科舉考試的資深研究者,他對於匡超人的這番說教,無異於是給長期處在黑暗中的匡超人點燃了一盞明燈。從此以後,匡超人的內心開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他的欲望開始膨脹,參加科舉可以獲得金錢、食物、美女,成了他白天再苦再累,晚上也要堅持「讀書到四更鼓」的動力。

但是匡超人心中的科舉,從一開始就與馬二先生心中的科舉背道而馳。馬二先生作為一個學者,他所謂的科舉,是要學會寫兼顧才氣與理法的科舉文章,用真才實學去考取功名,舉人、進士才是終極目標。匡超人則不同,他只對馬二先生說的科舉考試可以獲得的好處感興趣,他參加科舉只不過為了名利而已。

二、社會大染缸

杭城名士們對於匡超人同樣有過許多幫助。匡超人擔心受恩師李知縣的官司牽連,被迫背井離鄉再到杭城,這一次匡超人的處境仍然很慘。孤苦伶仃無依無靠,連個朋友都沒有,是以景蘭江為首的杭城名士們接納了他,主動帶他一起玩。從後來的交往中可以發現,杭城名士們也不是什麼真名士,不過是一群學問不怎麼樣卻最愛自我吹捧、阿諛奉承、謊話連篇之輩。作者以匡超人的角度,對這群假名士的才學進行了無情地揭露:

匡超人也做了。及看那衛先生、隨先生的詩,「且夫」、「嘗謂」都寫在內,其餘也就是文章批語上採下來的幾個字眼。拿自己的詩比比,也不見得不如他。

如上所述,匡超人僅僅花了一天半時間學習作詩,杭城名士中自視頗高的衛先生、隨先生也不見得比他做得好,可見都是一些名不副實之輩。然而可恨的是,這些假名士的自我吹捧、阿諛奉承、謊話連篇之本領,盡數都被匡超人學去了,而他們身上的優點,卻被匡超人完全忽視。可塑性極強的匡超人,至此已經替自己塑造了一副醜陋至極的惡人嘴臉,他的墮落也只剩下了最後一步。

三、良知徹底泯滅

匡超人終於要和潘三走到一起了,在那之前他已經成為了秀才、吹牛大王以及厚顏無恥之徒,現在他還將徹底拋棄從父親那裡繼承的善良、純樸。為了滿足貪慾,匡超人可以毫不猶豫地出賣一切,這在他與潘三的相處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潘三說可以帶匡超人做有想頭的事,也就是可以帶他發財,他二話不說就拋棄了他之前的朋友,即以景蘭江為首的杭城名士們,態度轉變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潘三說拐賣人口可以賺錢,匡超人就積極參與其中;潘三說科場舞弊可以賺更多的錢,匡超人就豁出性命也要幹一回搶手。在匡超人的心裡,視律法為何物?視天理為何物?視公平正義為何物?更為諷刺的是,帶匡超人發財、給匡超人娶親、視匡超人為兄弟的潘三,東窗事發鋃鐺入獄之後,匡超人又在第一時間拋棄了潘三,與潘三徹底撇清了關係,匡超人視恩情、友情又為何物?

回想匡老頭對匡超人的臨終勸誡:「不可因後來日子略過的順利些,就添出一肚子裡的勢利見識來,改變了小時的心事。」看來匡超人是一絲一毫也沒有聽進去,徹底改變了小時的心事,可惜匡老頭一生樸實、厚道,匡超人竟然墮落成這般模樣。

誰應該為匡超人的墮落負責?馬二先生、杭城名士以及潘三都不應該背這個鍋,馬二先生有他的古道熱腸、治學嚴謹,杭城名士有他的與人為善、文人相惜,潘三有他的慷慨仗義、言而有信。匡超人與他們交往,卻沒有學到任何優點,最終成為《儒林外史》中最下流的敗類,根本原因還在於他自己甘於墮落。

相關焦點

  • 儒林外史:匡超人的墮落,除了交友不慎,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一句話反映當時皇帝對於文章風格的喜好,唐宋天子重詩詞,當今(明朝)天子重文章,在匡超人生活的時代,學習詩詞就等同於自己斷了科舉正途。而他的朋友們與他不同,他們都在科舉上徹底失去了希望,而匡超人當時才二十多歲,更應該為了中舉而努力時,卻相識了這些加速了他墮落的儒生。
  • 農家小子匡超人的蛻變之路
    《儒林外史》中有個聰明孝順的農家小子匡超人,本來為人淳樸、勤奮、孝順,老父親臨終前還諄諄叮囑他「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可是後來他混跡於一批選家、名士、官吏中間,越來越醉心於舉業功名,一步一步地墮落變質,作惡多端。
  • 儒林人物丨匡超人
    下文在匡超人回家的船上, 後來成為他嶽父的鄭老爹講了三個秀才不孝的故事, 匡超人聽見後, 自心裡嘆息:「有錢的不孝父母, 像我這窮人要孝父母又不能, 真乃不平之事。」另有十六回匡超人對癱瘓在床的父親, 有大段感人淚下的描寫。或者此書是早買的?也不是。因為上面已引過是「新選的《三科程墨持運》」。讀這樣的書, 目的當然是為了科舉, 而科舉的目的自然是為當官, 而當官的目的又是為功名富貴。
  • 清醒的墮落,最為煎熬
    第二類人他們安於現狀、甘於平凡,秉承「一直放縱一直爽」的理念,看似「瀟灑自如」。第三類人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他們似乎有著崇高的理想,這一刻給自己打雞血,下一刻便洩了氣,之後又責備自己不應該放縱。這類人往往最煎熬、最痛苦,他們既吃不了自律的苦,又感受不到平庸的樂。但這類人卻是我們中的大多數。
  • 立德與樹人——以《儒林外史》匡超人為例
    如,法國巴爾扎克的小說《高老頭》裡的拉斯蒂涅,作為外省青年,本有淳樸的道德觀念,來到巴黎逐步蛻變,是歷經了著名的「人生三課」——經過當時的社會現實和濁流文化薰染,他為追逐名聲和金錢而墮落成不擇手段的極端個人主義者。  在拉斯蒂涅形象出現前近一個世紀,中國文學就出現了「被引誘者」「從善良走向墮落」的青年形象——《儒林外史》的匡超人。
  • 儒林外史:當善良的馬二先生,遇上心機少年匡超人,結局令人惋惜
    《儒林外史》中的讀書人,絕大部分都在漫漫科舉之路中逐漸墮落與迷失,像周進、範進這樣的還算好的,雖然有些迂腐、麻木,但本心還是善良的;像匡超人、牛浦郎這樣的就徹底完蛋了,禮義廉恥全然不顧,一門心思只想升官和發財。
  • 中國女性墮落致國家墮落?!俞敏洪深夜就不當言論道歉,但是……
    現場視頻可戳↓↓↓此番言論一出,立刻引發網友熱議。@長崎信箱:一個男權社會墮落了卻怪女人,跟以前誰亡國了都怪身邊有妖妃差不多邏輯。是怪女的不自立不賺錢?怪女的挑男人的眼光不好?還是說怪能賺錢的男人沒有良心?怪整個社會的男人出了問題?
  • 晚晴 | 越墮落越美麗——《墮落天使》影評
    於是在08年6月13日的凌晨我打開了王家衛的《墮落天使》,很顯然,我選擇了後者。不然,我今天說話的語境不會這麼的王家衛式。我只知道鳳梨罐頭會過期,但不知道壞心情是不是也會過期。越夜越墮落,越墮落越美麗。這一次,我有點接受王家衛了。於是選用了王家衛式的開場白。王家衛故事裡的人物通常沒有名字,他們活著只是一種符號,活著就是為一種態度。
  • 葉楚炎:匡超人原型人物考論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顯見的原因,在《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等著作中,都沒有將汪中作為匡超人的原型人物納入,甚至也不在「附錄」的存疑者之列。實際上,金和所說的匡超人原型人物姓「汪」並沒有說錯,而這位汪姓文人其實與吳敬梓之間有著密切的交往,在吳敬梓留存下來的詩詞作品以及旁人有關吳敬梓的記述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他。
  • 【人類的墮落】
    10 他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經文淺釋;弟兄姊妹!這兩節經文說明了始祖墮落的光景,當神呼叫始祖的時候,亞當就說我聽見你的聲音就害怕,我們知道亞當被造的時候,被稱為神的兒子,怎麼會聽見神的聲音害怕呢?哪有兒子聽見父親的聲音會害怕呢?說明了始祖已經犯罪墮落了。
  • 匡超人,今晚有人盯上你了
    在功名與孝廉方面,也是以孝為上的。正如第十五回馬二先生問:「長兄,你此時心裡可還想著讀書上進?還想著家去看看尊公麼?」匡超人見問這話,又落下淚來,道:「先生,我現今衣食缺少,還拿甚麼本錢想讀書上進?這是不能的了。只是父親在家患病,我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獸也不如,所以幾回自心裡恨極,不如早尋一個死處!」此一番話,可以說是感人肺腑。也能體會這時的匡超人是很樸實,對孝涕之事很在意的。
  • 比墮落更可怕的是清醒的墮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耳朵·狗蛋兒 明明知道自己不應該如此沉淪不振!但是有時不得已卻依然如此墮落著,偶爾也會被自己的良心或潛意識中的自己所譴責,仔細想過,發現墮落著並不可怕,可怕的同時,還清醒著知道自己正在墮落。
  • 駱以軍《匡超人》|臺灣的「廢材」們關美猴王什麼事?
    駱以軍面對這樣的死亡,在書寫中停在了那樣出乎預料的意外之前,他也抽離出來和他人的死亡一同在別人的前進中後退。駱以軍寫袁哲生,他的同時代作家,寫生前的袁哲生在懷念黃國峻座談會上泣不成聲,近乎嚎哭的發言,袁哲生是明確知道黃國峻的死去,但駱以軍對於袁哲生的死去卻很模糊,當他看到書店裡袁哲生的作品時,突然不確定袁哲生自殺死去的這件事。
  • 《蝸居》海萍和海藻誰更墮落?
    不得不說,郭海藻的墮落離不開姐姐郭海萍背後的那隻推手。從第一集就能感受到郭海萍對妹妹郭海藻超乎尋常的愛,並且貫穿了全劇始終,那為什麼,眼看著郭海藻一步步的墮落,郭海萍卻沒有阻止,反而包庇縱容呢?1、 海藻第一次拿六萬塊回來的時候。這是郭海藻出賣自己的開始。連蘇淳一個做姐夫的,都能想得到。
  • 都市的女孩想墮落 愈墮落愈快樂
    原來,她們早晨只需用一種潔面霜均勻地抹在臉上,然後用紙擦掉,就算洗了臉;吃飯的碗筷都是一次性的,髒衣服則送進洗衣店,內衣穿紙質的,髒了就扔掉;喝水就更加方便了,口渴了只要把硬幣扔進自動售貨機就隨時有東西可喝;洗澡時用一種專門的沐浴劑,全身塗抹一遍,再用紙巾擦去。  這麼幹著自己,自然極方便了,可懶得觸摸水的女人,遠離水的女人,還會有水一樣清澈、柔韌、纏綿的特性嗎?
  • 《你好,之華》破罐破摔只會墮落,《勇往直前》才能迎接曙光
    《你好,之華》破罐破摔只會墮落,《勇往直前》才能迎接曙光電影《你好,之華》是一部由周迅(飾演袁之華)、杜江(飾演理工男丈夫)、秦昊(飾演落寞作家尹川)、張子楓(飾演女兒周颯然)、胡歌(飾演墮落廚子)等知名演員和日本導演巖井俊二合作的文藝片,影片上映於2018年11月9日,共114分鐘。
  • 春節墮落指南
    春節馬上就到了,這一年好像過得有點累。令人高興的是假期就要來了,終於可以歇一歇了。假期的時間,除了拜年走親戚、被催婚、被相親,剩下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來做點什麼呢?不去考慮什麼「提升自己」「努力成為更好的人」「定一個小目標」之類的喪逼問題,今天一份假期墮落生活指南分享給你。偶爾墮落,使人快樂。
  • 鄭智化的《墮落天使》因為一件事給了他感悟
    吃完後她就走進去了風月娛樂場所,鄭智化心想:她在裡面上班,應該是做「服務行業」的。結果兩年後!鄭智化在另外一家麵館吃麵,又遇到了一個女人,但她是素顏,面容有些憔悴,關鍵是胸前的刺青是熟悉的玫瑰。這才發現,她就是當年鄭智化遇到的那個女人,但如今她已經是這家麵館的老闆娘。
  • 我們和撒旦一樣墮落過一次,就再也沒有爬起來:小時候的抱負呢?
    現在他最終的職務是國務卿兼外交事務首腦。他和撒旦一樣墮落過一次,就再也沒有爬起來。而他的夢想呢?現在他的夢想在哪兒呢?他沉到血液底下,和那個當拍賣師人的夢一起粉碎了。那麼奧爾德裡奇小時候的夢想呢?夢想到哪兒去了呢?
  • 匡超人結交鬥方名士,讀《儒林外史》第十六,十七回
    匡超人深夜在庵裡讀書打動了無意中經過此地的知縣大人,李知縣通過潘裡正得知他不僅勤勉讀書,還是個可敬的孝子,十分欣賞他,讓他去考童生試。裡正告訴匡超人知縣的話,匡太公和匡超人都很欣喜,不久匡超人去縣裡考試,果然童生被選為第一,知縣對他很讚賞,又贊助他銀子,讓他去考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