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不到3斤 早產兒「小七妞」出院啦

2020-12-26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德陽消息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在各地肆虐,這個冬天也因為疫情的持續顯得更加寒冷。在這段特別的日子裡,綿竹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迎來了一個胎齡31周,體重只有1.4kg的早產兒——「小七妞」(化名)。她雖然不是科室收治的最小最輕的早產兒,但治療的難度卻是首屈一指的。經過41天日夜守護,「小七妞」在12月16日終於從新生兒7床出院了,這也是她小名的由來。

2020年11月5日11點50分,綿竹市人民醫院手術室5號手術間,隨著一聲微弱的啼哭,「小七妞」出生了。一個顏色發紫,皮膚薄嫩的小生命被放在輻射暖臺上,四肢鬆軟,呼吸微弱。早就守護在此的新生兒搶救團隊立刻開始新生兒復甦,呼吸循環支持,以最快的速度轉運到新生兒病房,入住多功能暖箱。這種無縫的銜接,為維持患兒生命體徵、內環境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在前期的救治中,「小七妞」病情危重反覆,難治性的呼吸窘迫症候群,全身嚴重的感染中毒表現,血液系統三系降低,內環境紊亂,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損傷等等症狀。根據病情需要,醫生給予了3次氣管內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質,呼吸機呼吸支持,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全腸外靜脈營養、呼吸道管理、鳥巢式護理、微量餵養等等救治措施。全科上下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看護著這個脆弱的小生命,唯恐眨眼間她就會溜走。在此期間,醫護人員為「小七妞」的每一點進步歡呼雀躍,也為她的病情反覆黯然神傷。在「小七妞」的暖箱裡,醫護人員還為她做了一個可愛的手套氣球玩具,為她加油打氣。

「小七妞」的成長似乎格外漫長,1天……1周……終於滿一個月了,「小七妞」度過了呼吸關、感染關、黃疸關、出血關、餵養關,順利撤下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拔除輸液管道,實現了經口餵養,體重順利增長。12月10日,滿月「小七妞」各項指標也恢復正常,進入出院倒計時。好好吃奶長肉肉,是她接下來的任務。

「小七妞」的救治過程也遇到很多困難,比如沒有條件進行外出胸片,放射科的同事頂著寒夜來做床旁胸片。抽血標本需血量太多,檢驗科的同事就爭取用最少得血標本完成更多的檢查。輸血沒有小袋包裝血,輸血科的同事節假日也加班領取分裝血。在相關輔助科室同事們的全力支持下,克服了檢查不便、血製品短缺且浪費嚴重等一系列困難,規範及時的完成了很多檢查和治療。

疫情的寒冬已過,定會迎來春暖花開,「小七妞」體重已經2300g,長成個「胖」姑娘了,也迎來了屬於她的甜甜的母親懷抱。12月16日,「小七妞」順利出院了。「小七妞」的爸爸,一個高大魁梧的漢子,一個在女兒病危救治過程中日夜守護在新生兒門外的父親,眼中閃耀著淚光,媽媽更是親著「小七妞」的小臉蛋無語凝噎。(吳慶)

相關焦點

  • 25周超早產,體重1斤半迷你小寶終於平安出院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通訊員 伍曉丹 彭睿宇圖/醫院提供在媽媽肚子裡25周+4天,小榆兒(化名)就迫不及待來到這個世界,出生3天體重才730克,小腿只有成人手指般粗細,身體比成人巴掌大不了多少。超早產兒全球存活率不到五成1月6日,珠江醫院新生兒科接到來自雲浮羅定某醫院的緊急求助電話——一名剛剛出生3天、出生胎齡只有25周+4天的超早產寶寶需要緊急轉運至上級醫院搶救。25周的早產寶寶猶如一株稚嫩的小胚芽,極其脆弱。
  • 24周超早產兒出院,體重720克!嬰兒能存活體重最低是多少?
    文丨福林媽咪 我以前只知道「早產兒」概念,最近卻被幾個新聞科普到了「超早產兒」一詞。 人衛出版社教材《婦產科學》明確:妊娠時間大於28周而不足36周出生的胎兒稱為早產兒。
  • 早產兒體重只有3斤 一出生就裹上保鮮膜轉診
    福州新聞網12月2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陳守月)早產兒一降生,就被醫護人員裹上保鮮膜,火速轉診,這是咋回事?產科醫生介紹,這種操作看似奇怪,但能有效救命。 一名26歲的孕婦一懷孕就出現原發性高血壓,這在產科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 26周超早產兒僅重800克!「小八百」闖關3個月,體重終於長到4斤
    剛出生時,他體重只有800克,僅僅有成年人手掌大小,被醫護人員愛憐地叫做「小八百」。如今,經過北京天壇醫院和北京兒童醫院醫護人員89天的悉心呵護,「小八百」闖過一道道難關,跟爸爸媽媽一起回家了。「小八百」是北京天壇醫院新生兒病房建立以來,成功救治的最小孕周和體重最輕的超早產兒。
  • 南昌:新生兒體重才530克!住院141天,終於出院了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在江西省婦幼保健院,一位出生時僅有530克的早產兒,達到了出院標準正式出院。孩子的母親陳女士說,小傢伙是她在妊娠6個月的時候生下來的,僅有530克。因為有了醫生的努力和堅持,對寶寶精心照料,寶寶才得以健康出院。對此,陳女士非常感謝醫生。
  • 早產兒奶粉要吃多久?
    早產兒奶粉要吃多久早產兒奶粉是一種對特殊人群、特殊時期適用的奶粉(僅食用20—30天)。在國內產科現有的環境條件下,早產兒食用專用奶粉,或者用專用奶粉與母乳共同餵養的效果要好於單純用母乳餵養的效果。對於新生早產兒要吃多久早產兒奶粉?
  • 25周超早產兒「巴掌寶寶」平安出院
    小欣欣平安出院 25周超早產兒,從565克半年「長胖」至4.7千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25周零4天出生的小欣欣就是這樣的超早產兒。那時,保溫箱裡的她瘦小又脆弱,經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幾個月的精心呵護,小欣欣頑強地闖過了一道道難關,伴隨著即將敲響的2021年新年鐘聲,小欣欣也迎來了屬於她的新生。 去年7月3日,由於母親較嚴重的妊娠期高血壓,僅25周零4天的小欣欣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
  • 早產兒出院後,第一年很關鍵,一定要注意這6個方面!
    但是,當早產兒脫離了危險,體重達到一定範圍後,就會被要求出院。這個時候,同樣的責任落到了毫無經驗的父母身上,變成了一道棘手難題。早產兒不同於足月兒,因為他們在母體內發育時間不夠,所以很多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就會導致寶寶生活能力差、抵抗力差,各方面都會落後於足月兒。
  • 出生體重不足2斤,奶量僅0.5毫升……超早產兒「小牛」挺過來了!
    經醫生檢查,這個胎齡26+4周,出生體重不足1千克的超早產兒,目前各項指標均已達標。蔣小牛於2019年11月1日早晨出生,他只在媽媽肚子裡「住」了26+4周。出生時他的體重僅990克,身長不過A4紙般大小。「極度嬌小脆弱」是重醫附三院兒科中心所有醫護人員對寶寶的第一印象。此外,這個「袖珍寶寶」呼吸微弱、呻吟、進行性呼吸困難,各個器官系統發育極不成熟。
  • 早產兒該怎樣護理?
    我家小寶就是個早產兒,35周+1剖腹產的,剛生下來4.8斤,一出生我還來得及看長得什麼模樣就被抱去新生兒科了。一周後小寶才我們接回家,小寶的出院報告寫著體重4.6斤,肌張力有點高,各種測試反應也比較慢,印像中心臟還有點小問題。
  • 新生兒體重多少斤最好?5斤、6斤、8斤差距大,父母千萬別大意
    有數據顯示當前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為3000克,而正常範圍在2500克—4000克之間。其中低於2500克的孩子多為早產兒,高於4000克的孩子則為巨大兒,對他們將來的身體發育有極大影響。一、新生兒體重5斤、6斤與8斤差別大都說生孩子是喜事,可剛生完寶寶的小張卻和婆婆大吵一架。
  • 母乳餵養的早產兒與母乳強化劑
    它們才出生不到幾小時,就能站能跑了,這種極強的適應性,讓它們剛出生就能躲避天敵的追擊,適者生存。我們總是會為頑強的生命力而心動。健康足月兒具備了覓食、吮吸、吞咽、握持等原始反射,反映了人類生存的本能。但是,對於早產兒而言,可能會因為出生體重太小,需要重症監護和各種現代醫療技術,幫助他們渡過最艱難的生命關卡。
  • 如果你的孩子是早產兒,你需要怎麼做?
    如果你的孩子是早產兒,其外表和行為都會和足月胎兒很不一樣。足月的胎兒出生時平均體重為3.17千克,而一個早產兒的體重可能只有2.26千克,有些甚至還要輕得多。
  • 安醫大附屬巢湖醫院新生兒科成功救治三名低體重早產兒
    近日,安醫大附屬巢湖醫院新生兒科在重症監護室內成功搶救了三名低體重早產兒,其中一名出生體重僅800克,兩名出生體重1000克左右,創造了生命的奇蹟。10月14日,孕27 2周的寶媽在該院產科順娩出一體重僅1000克的男嬰。
  • 出生時550克,僅有手掌大 洛陽「巴掌寶寶」降生91天後健康出院
    經過91天的救治,「小奇妞」的各項生命體徵平穩,體重長到了2.06公斤,達到出院條件,這也打破了洛陽地區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紀錄,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4月23日,當趙欣從護士手中接過「小奇妞」時,她的眼淚唰就下來了。這是女兒出生後,第一次擁抱她,「感謝醫護人員的救命之恩,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 上海醫療機構嘗試開通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
    ,其出生的孕周越小,體重越小,越易並發其他疾病。出院的早產兒家庭碰到問題,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得到醫生的科學指導,護佑孩子健康成長。早產兒網上諮詢門診開通後,早產兒家庭足不出戶便完成早產兒居家照護中關於餵養。
  • 胎齡26周僅500克 廣西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超低體重早產兒
    胎齡26周僅500克的超低體重早產兒。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張連英 陳明娟 供圖患兒家屬送來感謝信,感謝醫務人員不離不棄地守護。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張連英 陳明娟 供圖廣西新聞網南寧6月15日訊(通訊員 張連英 陳明娟)日前,廣西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醫療中心一病區成功救治一例胎齡26周且出生體重僅500克的超低體重早產兒,刷新了廣西最低體重早產兒成功救治的記錄。歷經長達100多天的精心醫治,該超低體重早產兒順利停氧康復出院,體重增長至2380克,能全量經口餵養。
  • 上海開通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守護「早到的天使」
    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劉志偉介紹,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醫院便秉承「危重新生兒不僅要能夠存活,更要長期健康生活」理念,探索出早產兒圍產期一體化診治模式,從院內的「產前-產時-產後」,延伸到早產兒出院後的系統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診療效果。
  • 早產兒的護理,早產兒特別容易受傷,護理時需要特別注意
    早產兒一直要在產科醫院的兒科呆到健康狀況允許他出院回家的時候。在普通的產科醫院裡,也都設有為早產兒服務的單獨病房,病房的工作由有經驗的護士負責。出生時體重過輕的嬰兒或者由產科醫院的早產兒科護理,或者由為早產兒設有專門病房的區兒童醫院護理。
  • 武漢「落日合照」爺爺出院後:體重增加5斤,仍堅持每天拉小提琴
    「家裡人最開心的,還是他的體重增長了5斤。」據王欣外孫李先生介紹,在家休息了一個星期以後,外公王欣就恢復了正常的進食和規律生活,從入院時的105斤長到了110斤。88歲的王欣,最近的活動半徑聚焦在小區周圍一公裡的範圍內。他現在每天早上6點起床,8點出門「過早」,用芝麻醬拌勻熱乾麵、就著豆漿吃小籠,11點前拉30分鐘的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