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逾越的李小龍
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與葉問合影
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年僅33歲。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補拍版《死亡遊戲》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周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同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8年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1999年,國際武打巨星李小龍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他一生短暫而充滿傳奇,功夫蓋世,流芳千秋!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1940年11月27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順德均安村。李小龍自幼好武,14歲拜葉問師傅門下學習詠春拳。詠春拳學成後,又學習了跆拳道、空手道、西洋拳、泰拳等武術,併集眾家之長,自創「截拳道」。
年輕英俊的李小龍
1958年,李小龍移居美國。1964年,他在全美空手道大賽中擊敗蟬聯三屆冠軍的羅禮士,奪得冠軍。繼而應邀在加州長灘國際空手道大賽開幕式上,表演蒙目攔截攻擊、寸勁拳等絕技,引起轟動。同年,他與美國人琳達結婚,婚後生下一子一女,取名李國豪和李香凝。
李小龍非常注重兒子的功夫培養
李小龍熱愛武術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他的功夫日益嫻熟,達到很高的境界。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棍等各種器械,研習氣功和硬功,並且從實戰出發,以中國武術為基礎,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國拳等技擊術的優點和特長,總結多年的經驗而自創了一種拳術—截拳道。李小龍生前著有《截拳道》《功夫紀錄》《雙節根法》《截拳道研究》。世界各地成立了不少李小龍學會,研究李小龍的武術造詣。1963年,唯一一部生前完成的《基本中國拳法》自費出版。
與苗可秀合影
20世紀60年代後期,李小龍回到香港發展電影事業。他先後主演了《唐山大兄》《精武門》《龍爭虎鬥》《猛龍過江》等電影,引起世界轟動。他生前最後主演的一部電影是《死亡遊戲》。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突然逝世。他的逝世不僅是武術界的損失,而且是電影界的巨大損失。
李小龍的突然早逝曾令人無數影迷扼腕長嘆,唏噓再三。其死因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李小龍的真正死因是什麼?事情的經過又怎樣?經過警方的周密調查和分析,李小龍的死因終於真相大白。
與丁佩合影
1973年7月20日11時許,合伙人鄒方懷來到李小龍家,兩人仔細討論了《死亡遊戲》的劇本。隨後,他們一同前往丁佩(電影明星)家,而後三人又一起前往一家餐館進餐。餐後他們再次回到了丁佩家,到丁佩家後李小龍感到一陣劇烈頭痛,丁佩便給了他幾片阿司匹林。李小龍服藥後,便躺下睡覺了。
永遠思考的李小龍
直到晚上10時許,鄒方懷還有事要與李小龍商量,便去推叫李小龍,但他卻一點兒反應也沒有。鄒方懷感到情況不妙,便馬上打電話叫來醫生,但一切都晚了。李小龍因自己早已患有腦腫瘤,再加上服用阿司匹林而引起藥物過敏,導致他突然死去。事後,丁佩曾說:「她後悔草率地給李小龍服用了阿司匹林。」
數年前,電視連續劇《李小龍傳奇》在國內外的熱播,再次勾起了他的一些昔日往事。一家美資保險公司透露說,李小龍生前保險意識很強,曾向這家保險公司購買了多份巨額人身保險。李小龍死後,該保險公司根據法庭裁定的死因(死於腦癌)而支付了保險賠款,使其家人的生活費用有了保障。但醫院、法庭、電影公司、李小龍家屬都封鎖了他的死因,不讓傳媒及觀眾知道。
永遠的李小龍
由於李小龍在電影中樹立了堅強的民族英雄形象,洗去了中國百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若他死於腦癌的消息傳開,就會破壞他的形象,成為真正的病夫了。對於他的真正死因,一位生前好友曾經表示,他相信李小龍死於練功過度。由於李小龍承受與日俱增的沉重壓力,經常頭痛,又不斷高強度地操練身體,每次連續踢腳五百下,擊拳兩百下,日積月累,最終導致身體無法承受。
幸福一家
李小龍一直認為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還有更多的事要做。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要向世界所展示的也只剛剛開始而已。他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他希望通過電影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部分文化。(李小龍妻子琳達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