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替馬斯克正名
最近,全球著名雜誌《科學》刊登一篇關於腦科學方面的文章,文中提及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團隊通過獼猴試驗,實現了虛擬視覺,計算機模擬虛擬世界是指日可待,科幻電影的情節正在變為現實,讓人不禁想到美國著名的「科技狂人」馬斯克。
科學家在獼猴大腦中植入1024個電極,並順利完成了實驗,整個過程與馬斯克的腦機接口高度相似。今年的8月28日,馬斯克為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代言,在全球範圍內招商引資,發布會現場親自展示了侵入式腦機接口。
隨後,馬斯克便受到各方質疑,比如360創始人周鴻禕表示這將會帶來新的安全威脅;「腦機接口之父」Nicolelis教授表示馬斯克所講的每一句話都不可信。的確,馬斯克的想法過於科幻,比如心靈感應、意念永生等,如今看來,荷蘭科學家反倒是替馬斯克正名了。
計算機虛擬世界
那麼,科學家是如何實現虛擬視覺的呢?這就必須了解物體的影像是如何進入大腦的,即視覺是如何產生的問題。光線照射物體,進一步反射到眼睛的視網膜上,再轉變為電信號,最終刺激大腦視覺皮層中的神經元,便產生了視覺。
上述的過程中,視野中的物體位置對應視網膜和大腦視覺皮層的位置;反過來,如果能夠確定這種對應關係,並在大腦視覺皮層的某一位置植入電極,直接「點火」產生電信號,就可以欺騙大腦,讓大腦誤以為視野中的某一位置出現了物體。
於是,科學家先對獼猴進行訓練,如果視野中的某一位置出現物體,獼猴便會移動視線至該位置;獼猴也會識別形狀等。實驗開始後,科學家讓植入獼猴大腦的1024個電極在預定位置「點火」,獼猴的視線隨之改變,識別形狀也沒有問題,實驗順利完成。
荷蘭科學家成功製造幻覺,讓獼猴誤以為是視野中存在真實的物體;換而言之,計算機虛擬世界是可以實現的,科學家們甚至對目前的人類世界產生了疑惑,人類是否處於虛擬世界中而不自知呢?
馬斯克腦機接口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比荷蘭科學家所用的接口更為先進,發布會現場展示的粉紅色小豬,大腦中被植入3000多個電極,可以同時監測1000多個神經元;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知曉小豬的情緒變化,即馬斯克所說的心靈感應等等。
有人表示,獼猴、小豬和人類不同,實驗結果不能當真;然而,獼猴、小豬和人類三者間的基因相似度最高,尤其是小豬,人類皮膚移植往往是使用豬皮;再者,馬斯克在發布會現場表示正在申請人體實驗。
按照這種趨勢,未來的世界將會大為不同。荷蘭科學家變相替馬斯克正名,在實驗的過程中,使用大數據分析,得出了視野位置、視網膜位置、大腦視覺皮層位置三者間的對應關係;而馬斯克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出小豬的喜怒哀樂,這的確會帶來新的問題。
不過,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確實是前途無量。所研發的侵入式腦機接口,電極數量高達3000多個,荷蘭科學家所用的電極數量僅為1024個。
結語:腦機接口前途無量
其實,計算機虛擬世界的實現與否,是無關緊要的,關鍵是大腦的數據安全,這是全新的問題。許多網際網路公司看到用戶手機上的個人數據,「口水」已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不惜通過植入木馬的方式獲得用戶數據。
一旦腦機接口普及,該如何保證用戶大腦數據的安全?幸好,荷蘭科學家們將利用實驗成果去幫助視力障礙群體,只要大腦視覺皮層沒有受損,便有重見光明的一日。對此,您有看法?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會往哪方面發展?是虛擬世界?還是醫療?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