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巢湖 | 踏尋濡須塢

2021-03-05 最憶是巢州

作者:亦書

來到銀屏山,想了卻夙願,踏尋一下古戰場——濡須塢。友人與同伴也很有興趣,說雖家住此地,卻也沒去過濡須塢,並且濡須塢究竟在何處,況且書上還眾說紛紜,更增添了迷惑與吸力。

 

三國時,魏吳兩國曾多次在長江北岸到巢湖這一帶交戰,連通巢湖與長江的有一條著名的河流叫「濡須水」,無論是曹操南下,還是孫權為了抵禦曹操的南下,濡須水都是他們的軍事要道。

 

孫權聽從大將呂蒙之策,於濡須水上的濡須口處著塢(城堡、要寨),因為水流到此處北有濡須山,南有七寶山,兩山對峙如峽,形成水口,據此可以防禦曹兵。於是這裡成了魏吳兩國多次交戰的古戰場,不僅在三國,乃至後來,也是各個朝代的軍事必爭之地。

請放大看下圖。此處地形,一目了然。此照片攝於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三國時魏、吳交界處:巢湖、長江、濡須水、濡須塢位置圖

史志上說,濡須塢,吳軍於濡須水口所築之塢,濡須口實指濡須山和七寶山之間的水口。濡須山在今含山縣東關鎮境,臨河設關謂東關;七寶山在今無為縣黃龍鄉境,臨河設關謂西關。

 

然而到現場一看,卻又多出了一個龜山,而且它與七寶山相併(龜山在北,七寶山在南)地排在了濡須河的西南岸,東關鎮倒卻仍在濡須河的東岸,只是近水處無特別明顯的山隘了,它是太湖山脈向水邊的延續。站立龜山頭上,如今的濡須河水從它的東邊,自北向南流去,這是何故?原來是歲月久遠,河流改道了。

 

本來濡須河是從現在的龜山與七寶山之間流過了,這兩山之間便是水口,也就是濡須口,龜山即是濡須山。關於這種說法,明代的吳廷翰在他的《釣臺紀遊》一文裡的:「意今龜山即古濡須山,湖水經過,名濡須山。」他同時還寫了《釣臺》詩六首,其中《七寶山》一詩云:「七寶山荒濡水移(自註:水非故道),千年蹤跡使人疑。於今灌莽空曹壘,何處煙霞有杜詩?」

 

如今的《無為縣誌》(1993年版P587)便持此說了:「巢湖水向東南流,經七寶、濡須兩山對峙間,以『口』名之,即『濡須口』。濡須塢,就是孫權在濡須口東濡須山抗魏時所立的塢;曹操於濡須口西七寶山立柵以攻吳。」此話的最後一句,我以為太坐實了,因為在三國時,魏吳雙方是拉鋸戰,很難說「七寶山」就是曹操的地盤,從此處的實際地形來看,還是「關口」一體化為妥,要佔都佔了,要失都失的。

 

釣魚臺上看濡須河的來水方向——東北向

濡須河在濡須塢這一段,大致是由西北流向東南的,464年前(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二月十二)吳廷翰是從濡須河的下遊,坐小船自無為縣城來遊覽的,所以濡須河西岸的三處古遺址依次是:七寶山、龜山(濡須山)、釣魚臺,它們相距不甚遠,只有三五裡的路。而我們今天是從巢湖方向來的,所以與吳廷翰遊覽的方向相反,第一個到達的是釣魚臺。這是站在釣魚臺小山丘的寺廟上拍的。

 

釣魚臺的對面方向——東向

寺廟所對之景,水光山影,十分清麗。然而遺憾的是,小丘身後及附近山巒,由於大量採石,一片殘山剩土、昏天黑地,慘不忍睹。釣魚臺作為採石場,歷史非常長了,早在吳廷翰來時,這裡就已經就成了採石場。他在《釣臺紀行》裡說:「釣臺傳為浮丘公釣魚處。雖不甚高,而巨石崚層在水涯者,不知其數。又多青石,石工伐以為料,不堪者燒石灰,其餘多生土中,惟露其頂。」

 

正因為長期的採石,當年的釣臺,以及吳廷翰遊覽時留下的石刻,也都蕩然無存,不見了蹤影。

 

 釣魚臺上看濡須河的去水方向——東南向

吳廷翰的那次遊釣臺,在釣臺呆的時間,前後共有三天,他是二月十二到的釣臺,「晚宿臺下。是夜,月色如晝。」「十三日早,復環行臺上,周旋石間。」「是夜,復宿臺下。」十四日且並不是一早就離開釣臺的,而是「十四日,令人採小石於黃家山,在臺裡仍舊書『濡須口』三字於『太虛坐』之右。」

 

從吳廷翰的這次整個出遊來看,釣臺是他的主要目的地,他是十一日自無為縣城動的身,當天「晚泊黃落河」,第二天的「已時」就到達了魏吳古戰場的「八角廟」,人們就傳說那裡是「東關」。十四日離開釣臺,途中在「花家保」住了一晚,十五日「晚,至家」。從他出門自十一日到十六日的幾天時間裡,他共有三天在釣臺,並且他的這次遊記的題目就是「釣臺紀行」,可見釣臺是他這次出行的重心和目的。

 

他為什麼要在釣臺花這多的時間與精力呢?一方面,釣臺傳說是「浮丘公」的釣魚處,此時的他已經從官場退回老家休養的,他的內心中充滿著對古仁人的嚮往與追慕;更重要的是,濡須口乃是在家鄉的一處重要而有名的古戰場,然而它的位置卻不能肯定是哪裡,史書上說的也不明確,與現實地理上對不起來,於是,他想像蘇東坡考察石鐘山一樣,把魏吳的濡須塢古戰場弄個明白。

 

龜(錐)山及它上面的錐(龜)山塔

吳廷翰在他實地考察後,得出了如下一些結論:其一,龜山(錐山)即濡須山,它與對峙的七寶山,就是歷史上說的東、西關,如今濡須水改道了,龜山與七寶山站到了水的一邊來了,關於水的改道,如今龜山與七寶山之間的兩山腰間還留有縴繩的劃痕。其二,承認了古書上說的「釣臺」,即「濡須口」,釣臺至龜山的這一段河邊即為「濡須塢」。其三,「東興堤」即「濡須塢」,「蓋防水使不得入,取以藏兵,故謂之塢。堰水使之倒浸,兼其上可行,取以過兵,故謂之堤。諸葛恪作東興堤,堤即塢,取義各不同也」。四,堰月城與東興堤,及濡須塢,是三而一體的。「其謂堰月城則以其狀,東關二城相接其中,灣環如月之偃,故名。」

 

 「東興堤、濡須塢、堰月城」幾個地名,參見前面的譚先生歷史地圖。現再在轉錄一段他人的實地考察文字,也許對我們也有好處。

 

錐山,位於無巢邊界的居巢一側。七寶山、濡須口均為錐山村地界。史料記載「巢湖水向東南流,經七寶、濡須兩山對峙間,以『口』名之,即『濡須口』。濡須塢,就是孫權在濡須口東濡須山抗魏時所立的塢;曹操於濡須口西七寶山立柵以攻吳」(《無為縣誌》1993年版P587)。東西二關,山形水勢,極其險要。

 

然七寶山、濡須口,怎麼成了現今居巢地界?這裡的人說錐山、龜山,而很少提濡須山?濡須口,只見附近有山,卻不見有『口』?對此,錐山村傅書記和村幹部都客觀地作了解答。傅是本地的關山傅村人,對這裡一山一水如數家珍。據他介紹,錐山村的土改是在無為搞的。當時,他父親是民兵幹部,鎮壓反革命時,罪犯押到黃龍鄉(無為)公審。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錐山歸屬巢縣。七寶山煙霞寺,聽村上老人講,原來的廟很大,九十九間屋。抗戰時,為防日寇佔為據點,被新四軍七師所部派兵拆了。

 

塔門門楣上的勒石被鑿去大半

與七寶山相對的錐山,一作龜山,也叫濡須山。名異山同,「三山」歸一。這裡的龜山非巢湖的龜山。相傳,朱元璋起兵反元時,劉伯溫見濡須山是重要隘口,山形似龜,頭朝大江,為防「龜」移「關」廢,穩其龍脈,遂於山頂建錐塔一座,以塔鎮「龜」,以「錐」定山。此塔原為五層,後改建為七層。曾遭兩次雷擊。在1987年(最後一次)的雷擊中,塔頂下的三層被斜劈成半個「膀子」,成了殘塔。

 

濡須口在史稱濡須山、今稱錐山和七寶山之間。「口」為農田基本建設時所建的欄水壩湮沒。村幹部領我們登上錐山。山不高,海拔約百多米。山腰處原有一塊揹纖石。巢湖來的船行至濡須口,須揹纖才能過「口」。「口」似「瓶頸」,水流急、落差大,異常險惡,屢有船翻。民間有「船過揹纖石,家書報平安」的傳說。

山頂平地,形同龜背,「兩間低矮破舊的房舍,似廟非廟,供著菩薩,住著老尼。」

佇立「龜」首遠眺含山,「東關」雄踞;回望居巢,「西關」龍蟠。釣魚臺與河對岸的林頭鎮亦依稀可見。「龜」的東南側,是上世紀新開的濡須新河;「龜」的西北側,原存的古濡須河道被新築的大壩阻斷。河移關廢,往事越千年。當年,七寶山曹操的立柵,濡須山孫權的立塢,均不復重見。昔日曹軍的放馬灘,如今已是一望無際、菜黃麥綠的農田。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鉦鳴,眼前只有這不息的巢湖水和東流的濡須河,似乎還在詠嘆著魏吳徵戰留下的歷史故事和「草船借箭」等民間傳說。

遠方,左手之山為現在的「東關鎮」,右手當為「七寶」嗎?如果錐山(龜山)與七寶成「關」,哪有這樣大的關?這還能叫關嗎?只有一種可能,就在此山邊上的山。才叫「七寶」,況那遠處之山,也沒名字,只是我們一味的估著。右手邊一條細細的河,才是真正的古「濡須水」,七寶就在這水的上遊不遠處,這是一定的!

 

龜(錐)山及它上面的錐(龜)山塔

尾聲:關於譚其驤的歷史地圖上「濡須口」的位置需要再說明一下,一條河的河口,至少有兩個水口,即上遊和下遊各一個,「濡須口」是指濡須河的上水口,還是下水口呢?根據歷史上說的,當為上水口,而譚先生卻標為下水口,妥嗎?以供方家評述。

相關焦點

  • 三國戰役之濡須之戰(上)曹操一生都沒打下來的地方
    曹操要攻東吳必須要渡長江,走水路,所以這次曹操決定從譙縣出發,入巢湖,進濡須河,這樣就能進入長江了。濡須河進入長江的地方叫濡須口,因為這裡夾在七寶山和濡須山兩山之間,地勢就像瓶口,江水到此突然變得狹窄,再加上海拔落差,因此這裡水流分外湍急,一不留神就翻船。船行至此,船槳無法用力,需要岸上有人拉縴才能通過。
  • 第二次濡須口之戰(上):曹操最後的南徵,這次孫權有大麻煩了!
    因為除了赤壁之戰和第一次濡須口之戰,以及本次的第二次濡須口之戰以外,其實曹操還在本次戰役前,也就是孫權被張遼胖揍後,對孫權進行了一次討伐,但因為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過程,所以皖城、濡須、瓜步、歷陽等地都有可能是曹操的進攻方向,因此,此次南徵暫且不計入濡須口之戰。
  • 第三次「濡須之戰」不僅是孫權和曹操的較量,還有山越勢力的參與
    曹操在世的時候,為爭奪濡須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下面小編要聊的是第三次"濡須之戰",在曹操與孫權對抗的正面戰場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戰場:山越勢力配合曹操作亂,被賀齊和陸遜平復。第三次"濡須之戰"的歷史背景第三次"濡須之戰"發生在東漢建安二十一年到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
  • 《三國演義》第155回 濡須口孫曹會戰
    第155回 濡須口孫曹會戰趙子龍截江奪阿鬥。
  • 「典軍國密事」的徐詳,「濡須之戰」向曹操請降,還是諸葛恪前輩
    當時的背景是曹操南下進攻孫權,在濡須水爆發戰爭,濡須水一直是雙方爭奪的重點,即有利於進攻又有利於防守,就像合肥對於孫權一樣。而建安二十二年這次已經是第三次"濡須之戰"了。孫權打合肥總也打不下來,得到"合肥戰神孫十萬"的綽號。
  • 《三國演義》第155回 濡須口孫曹會戰,《三國演義》原文全集免費聽
    第155回 濡須口孫曹會戰趙子龍截江奪阿鬥。可把趙雲將軍給為難壞了。他站立船頭懷抱阿鬥手持寶劍,瞪眼看著這船~往江東這邊兒劃。他一點兒辦法沒有。主公一方面可以派人~~在濡須口是築塢拒曹啊,」塢即城也。「咱們就在濡須口那兒修築點兒工事,是以逸待勞哇。咱們在濡須口水旱兩路各分隊伍,將船隻一字排開等曹操來了給他來個出其不意水陸並進,曹操討不得什麼便宜去。說不定,有二次赤壁之戰等候著他呢。他許把他這四十萬人馬交待給咱們。再一方面呢,你可以派人去秣陵建都,咱們就什麼也別耽誤。等您把都城也建好了~~曹操也打敗了~~荊襄咱也得過來了。
  • 安徽巢湖:「民歌之鄉」文藝匯演展示傳統民歌魅力
    此次司集民歌文藝匯演由中共巢湖市蘇灣鎮委員會、蘇灣鎮人民政府主辦,共分盛世歡歌、歌鄉之音、小康之路3個篇章,整場匯演在序曲《祥獅鼓韻》激昂的鼓聲中拉開序幕,原創配樂詩朗誦《不負過往,接力前行》、司集民歌《唱蘇灣》、舞蹈《又唱請茶歌》《美麗巢湖》等精彩文藝演出,為現場觀眾獻上一場獨具魅力的視聽盛宴;此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巢湖民歌傳承人李家蓮等帶來的《新打小船亮光光》《秧歌》等5首民歌聯唱
  • 「詠巢湖」絕句大賽終評結果
    (註:鳳臺:中廟所在巨石磯狀似飛鳳;玉螺:登中廟而望姥山其狀似青螺)總 分:45.4平均分:6.4981、NO.888詠巢湖神仙境地此中求,水碧山青白日悠。正欲泛湖尋嚮導,飛來一鷺立船頭。欲向九峰尋太姥,殷勤酌我紫霞杯。總 分:43.9平均分:6.27123、NO.697中秋後二日夜遊巢湖有懷良辰辜負在巢湖,夜靜愁眠夢愈殊。月近星移更欲斷,幾聲雁叫楚天孤。
  • 《三國演義》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155回 濡須口孫曹會戰
    恰恰就在這時,有流星探馬來報,說曹操曹孟德由打許昌起精兵四十萬,要報赤壁之仇,現在是進兵濡須。「啊?」噼啊~~把孫權緊張的把張紘那信吶~~扔桌子上了。先別研究打荊州了,也別研究建都了,曹操來了。曹操真來了?那~~還開玩笑?那怎麼回事兒呢?這事兒很清楚,是劉備起兵取西川,孫權就立刻要發兵奪荊襄。因為孫權覺得荊襄現在空虛。曹操也一樣。你孫權不是得荊襄嗎?
  • 三國戰爭篇18:第一次濡須之戰
    這兩場戰爭,第一次被稱之為第一次濡須之戰,第二次戰爭無法概括,姑且稱之為建安19年曹操南徵。濡須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如果東吳丟失濡須口,那麼曹魏就可以進入長江,進而攻佔采石磯然後就可以威脅到建鄴。而在建安16年,也就是211年,孫權把他的治所由京口搬到了建鄴,所以濡須口是絕對不能丟失了的。
  • 近日,這首《巢湖小丫頭》火了!
    近日,一首發布在網易雲音樂上的名為《巢湖小丫頭》的巢湖本土原創說唱歌曲在朋友圈刷屏,贏得廣泛好評。這首原創歌曲使用當下潮流的說唱藝術形式,運用大量巢湖方言,流淌著巢湖人可親可近的生活氣息,讓人倍感熟悉和親切,為巢湖帶來了一股難得的潮流和時尚氣息。
  • 巢湖又來了一家高顏值店!
    拇指巢湖,巢湖社交類新媒體資訊傳播交流平臺。拇指巢湖,巢湖人的大朋友圈;拇指巢湖,巢湖人每天生活中的一部分。
  • 「詠巢湖」絕句大賽第十四批入圍作品
    NO.964詠巢湖輕舟犁破一湖波,碧水澄天洗玉螺。太白詩成中廟月,銀魚宣酒醉吳歌。  宣酒:巢湖名酒,全國白酒50強。  吳歌:安徽古屬吳地,亦喻徽音或黃梅戲。NO.965巢湖遊巢湖碧水曉生煙。日照粼花暖畫船。
  • 憶崢嶸歲月,向老兵致敬,金種子馥香盛宴走進巢湖!
    11月15日下午5時許,「憶崢嶸歲月,向老兵致敬」暨金種子馥香盛宴巢湖站活動在巢湖國際飯店盛大舉行。出席嘉賓抗美援朝老英雄張民生、王業祥、楊先樹、倪進兵,巢湖相關政企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徽金種子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向陽,巢湖華榮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義應、總經理張華近400人齊聚一堂,共同參與馥香盛宴巢湖站活動。
  • 辯證施治 「巢湖保衛戰」的堵與疏
    環巢湖圩口內人口眾多、交通幹線密布、影響面廣,分洪時機受到降水不確定性研判、洩洪通道窗口期捕捉、環湖堤防風險評估等影響,安排極為困難。 內漲和外壓的雙重挑戰將巢湖防汛難度推高,「一方面,巢湖上遊有30多條大小河流從南、西、北三面匯入,導致巢湖本體的水位不斷上漲,支流也全線超保證水位;另一方面,巢湖入江通道只有裕溪河這一個主要出口,長江水位居高不下,湖水外排不暢。」
  • 巢湖之畔!歡樂舉行!
    巢湖之畔放眼望去,心曠神怡。花海掠影  張三勝/攝花塘河溼地  楊忠銘/攝由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合肥在線主辦、合肥合晚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三瓜公社協辦的「2020巢湖之畔音樂嘉年華」在巢湖經開區三瓜公社冬瓜民俗村開幕。本次活動以「活力巢湖、 合肥名片」為主題。
  • 馬踏飛燕!去感受井研別樣文化與魅力
    又到周末,小編和你一起走進井研馬踏,去感受那裡獨特魅力!「遊在馬踏」,讓你樂此不疲01、馬踏標誌性建築「馬踏飛燕」馬踏原名「馬拖井」,據傳明代前,汲滷製鹽,用騾馬拉絞車取滷而得名。05、身臨吉安古寨06、感受古風庭院07、綠生生態蔬菜採摘08、賞鵝卵石創意「吃在馬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