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哲藝 :我喜歡跟愛電影的人合作 | 深鮮企劃·直擊平遙

2021-02-08 烹小鮮

要說今年平遙國際電影展的爆款電影,當屬《熱帶雨》。算上媒體場,一共放了三場,一票難求。最終費穆榮譽·最佳影片大獎、費穆榮譽·最佳女演員、迷影選擇榮譽三項大獎證明《熱帶雨》不負眾人期待。

 

陳哲藝,這位來自新加坡的導演,處女作《爸媽不在家》就獲得了第66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成為新加坡影史第一人。

 

陳哲藝在平遙國際電影展上獲獎

 

同年,在第50屆臺北金馬影展上,《爸媽不在家》從《一代宗師》、《毒戰》、《郊遊》、《天註定》的海峽兩岸三面「圍剿」下突出重圍,從侯孝賢手中接過最佳劇情片的獎盃,此外還獲得了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新導演總共四項大獎。

 

被《綜藝》雜誌評為「2013年最值得關注的10位導演」之一。那一年的陳哲藝風頭無兩,大有扛起新加坡電影、乃至亞洲電影未來大旗的勢頭。

 

今年他的新作入圍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臥虎單元」,《熱帶雨》與《爸媽不在家》一樣,再次將鏡頭對準了新加坡的普通家庭,通過馬來西亞女教師阿玲的視角展開。

 

楊雁雁

 

本片是導演陳哲藝、女主楊雁雁與男主許家樂繼《爸媽不在家》之後的第二次合作,這一次,楊雁雁與許家樂不再是母子,發生了一段師生間的禁忌之戀。

 

楊雁雁在《熱帶雨》中飾演的阿玲,與《爸媽不在家》中飾演的母親,在角色設置上都有著極大不同。在拍攝《爸媽不在家》是,楊雁雁身懷六個月身孕,片中懷孕母親形象是楊雁雁的真實狀態,片末出現的楊雁雁生小孩的畫面,還是陳哲藝拿著機器去產房拍的。

 

在《熱帶雨》中,阿玲與丈夫努力多年依然無法懷孕,夫妻關係漸漸走向分崩離析。身為中文老師的阿玲與班上的學生郭偉倫(許家樂飾演)產生了感情。最終幾經波折,阿玲重新找回了自己。

 

距離上一部《爸媽不在家》過去了6年的時間,陳哲藝再次選擇描寫事業女性在新加坡社會裡的境遇,以及女性在社會中身份認同的課題。

 

筆者在平遙國際電影展期間,與導演陳哲藝、女主角楊雁雁聊了聊《熱帶雨》背後的故事。

 

 

其實,對於一個處女作很成功的導演來說,6年的空白期有些長。

 

實際上,陳哲藝在這6年間做了很多事情。2014年,他與黃文鴻成立了「長景路工作室」,幫助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的青年導演製作電影。工作室剛成立的時候,編制只有三個人,陳哲藝不想把公司的工作做太大,他希望資金以不幹預創作為前提,維持創作的純粹。

 

《再見,在也不見》

 

「長景路工作室」目前已經製作了《再見,在也不見》,以及他學姐的處女作《大笨象》,後者在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世界電影單元劇情片編劇獎。

 

期間他又用3年時間打磨《熱帶雨》的劇本。在談及這6年時光,陳哲藝說,他成長了,不管是作為導演、電影人,還是生活層面,都成長了。現在他已經升級成了一個「奶爸」,經常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曬娃。拍《爸媽不在家》的時候,他28歲,現在他已經35歲了。剛剛慶祝了結婚10周年,人生閱歷的積累,婚姻、生活、家庭的歷練使得他更加成熟。

 

陳哲藝的電影很私人,在《爸媽不在家》裡女傭和孩子的故事,映射的是他自己小時候與菲傭之間的關係;《熱帶雨》中的「求子」也是源於陳哲藝與太太當初的「求子」經歷。

 

陳哲藝

 

他原本寫的是女主角阿玲的故事,在創作過場中就將他自己生活中的東西融合到了劇本中,他說他的電影有很多他自己的個人情感和人生經驗。

 

談到創作《熱帶雨》的初衷,陳哲藝一直想寫一個關於女人經歷了婚姻,然後到了40歲,開始遭遇各種危機,不管是家庭,還是事業都碰到了瓶頸。陳哲藝說,他對於這樣的角色是著迷的,在寫阿玲的時候,在了解、在摸索阿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楊雁雁說,阿玲這個角色對她是很大的挑戰。首先是從造型上,與前作比起來。從《爸媽不在家》的短髮,變成長發,製作組在造型上花了很長時間,片中的長髮實際上是假髮,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

 

其次是在性格上,《熱帶雨》中的她,淪為一個四處看眼色的「受氣包」。在學校,她的中文課不受重視;回到家,遭遇丈夫的冷暴力,乃至出軌;而在《爸媽不在家》中,她是性格火爆的 「實權派」。

 

楊雁雁說自己的性格更傾向於《爸媽不在家》裡的媽媽,在演這個角色的時候,她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幫著阿玲哭一場,在她眼中,阿玲這個角色什麼事都會壓在自己身上。

 

她還說即便遇到很多挫折,阿玲還能溫柔待人,去關心別人,她很佩服阿玲,因為楊雁雁本人做不到。

 

《熱帶雨》中有很多場雨戲,每當阿玲情緒發生波動的時候都會下雨,她在小姑子家被奚落沒孩子的時候、被告知受孕失敗的時候、撞見丈夫外遇的時候、與學生郭偉倫「分手」的時候。

 

陳哲藝談到,片中的雨契合主人公阿玲的心境。影片倒數第二個鏡頭,阿玲與丈夫離婚後,回到了馬來西亞。在家裡,她與母親晾床單,兩人把水擠出來。這時擠出來的水,就代表生活中的包袱,把水擠出後,太陽就出來了。

 

這象徵著阿玲的自我覺醒,楊雁雁補充道。在影片的第一個雨景,阿玲正在開車,不管雨刷怎麼刷,還是看不清前方的路,這時阿玲就已經身處迷霧裡面。

 

說到影片中的雨,在拍攝的過程中,給陳哲藝帶來了不少麻煩。他原計劃用CG來實現雨,但後來覺得CG不適合這部現實主義影片,後來就改用現場操作。新加坡的供水系統,實際上是從馬來西亞買水後進行處理,水非常貴。

 

 

陳哲藝一開始花了一年半在新加坡海選符合條件的16歲男孩,看過幾百個孩子都不滿意。偶然間他在instagram上看到了許家樂的近照,試戲之後還是覺得許家樂更合適。

 

片中有一場長拳比賽,其實許家樂從7歲開始就開始習武,只不過在拍《熱帶雨》之前有好久沒練了,陳哲藝就找了位武術老師,花了一年的時間重新訓練家樂。

 

在確定了家樂之後,陳哲藝不想用楊雁雁。因為二人之前角色的關係是母子,再演《熱帶雨》會很奇怪,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女演員,才把劇本給了楊雁雁。

 

片中有一場尺度比較大的戲,據導演講已經被刪了1分鐘。那場戲用了半天時間,一共拍了五六遍。陳哲藝對於許家樂的表現很滿意,他說,不確定新加坡能不能找到另外一個17歲男生來演。

 

陳哲藝還笑說,家樂經常問他,為什麼整天拍這些沒人看的電影;還直截了當地告訴陳哲藝,拍他的電影,並不覺得驕傲。不過聽導演講,許家樂有了想當演員的意願。

 

正因為連著兩部電影的主角都是同一位少年,讓人不得不懷疑導演拍一個「新加坡少年時代」三部曲。在被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導演回答拍三部曲也是有可能的,拍《爸媽不在家》的時候,許家樂11歲;拍《熱帶雨》的時候,許家樂17歲。如果再跨域6年的話,許家樂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

 

如果真要拍,還挺讓人期待的。

 

陳哲藝說,跟他合作的公司,或者會投資他電影的公司,都是愛電影的人。從《爸媽不在家》開始,所有的出品方、出品人,都是愛電影的人(《熱帶雨》中有來自中國的出品方赤角)。他覺得愛電影很重要。

 

他無法跟一個不愛電影的資方合作,因為他們根本不關心他想做的東西。合作,當然是一個具有交易性質的行為,但是他還是希望大家一起完成一個好作品。

 

現在陳哲藝除了是一個導演外,還是一個監製。他希望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幫助青年導演,不管是找資源,還是找錢,因為很多青年導演對於預算,或是執行層面是沒有概念的。誰去幫你找錢,誰去幫你把項目做起來同樣是很重要的事。

 

陳哲藝在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希望自己的長景路工作室可以每年固定拍攝兩部作品,持續地幫助行導演的創作,同時也可以回收成本,以便資助下一個項目。

 

當被問到自己是什麼類型導演的時候,陳哲藝說自己是一個很關心人的導演。哪怕他會去拍一個科幻片,或是其他類型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他一直以來關注的重點。

 

他對於現在的超級英雄電影不感興趣,因為他不愛看漫畫。他接著又說,如果找他拍「007」,他肯定去拍。

 

在採訪的過程中,陳哲藝侃侃而談,溫柔而謙遜。他對於自己的目標很清晰,可以感受到他對於電影發自內心的愛。

 

李安是這麼評價陳哲藝的《爸媽不在家》,「《爸媽不在家》勝在清新、不做作、很純、很感人,是大師沒法比的」。

 

今年的評審團如此評價《熱帶雨》,「一部細膩、冷靜、克制的影片。它帶領我們進入一段生活,精練地展現了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與情感悸動,具有穿越地域限制和文化隔閡的內核。」

 

真誠不做作,細膩不失克制,這兩句話正是陳哲藝電影的最佳註解。

 

希望陳哲藝的下部作品,不要讓我們再等6年了。

相關焦點

  • 專訪陳哲藝 :我喜歡跟愛電影的人合作
    那一年的陳哲藝風頭無兩,大有扛起新加坡電影、乃至亞洲電影未來大旗的勢頭。 今年他的新作入圍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臥虎單元」,《熱帶雨》與《爸媽不在家》一樣,再次將鏡頭對準了新加坡的普通家庭,通過馬來西亞女教師阿玲的視角展開。
  • 陳哲藝專訪丨35歲的他,為亞洲新電影代言
    Unica前言:第66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第60屆坎城主競賽單元短片特別榮譽獎;
  • 專訪陳哲藝&楊雁雁:創作過程非常痛苦,雨過之後終會天晴
    本屆平遙電影展日程已過半,目前展映或參加競賽的新片有兩部成了爆款,這其中場場爆滿、好評如潮甚至一票難求的要屬85後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執導的《熱帶雨》。提起陳哲藝這個名字,或許部分觀眾有點陌生。但如果你是藝術電影愛好者,經常關注三大電影節或者近幾年的金馬獎,你絕對很期待這位導演的作品。
  • 獨家對話陳哲藝(上):華語電影越來越保守,我很懷念膠片時代
    陳哲藝:我感覺只要是在亞洲或者說在華人地區讀電影的學生,大家都一定有過非常迷戀王家衛的一段時期。我記得我大概17、18、19歲念電影的時候就非常喜歡他的電影,他所有的電影,《阿飛正傳》、《花樣年華》、《重慶森林》、《墮落天使》,基本上他的電影我都看了很多次。
  • 陳哲藝:我的電影裡面都是真的
    「在寫劇本時,我通常都是有頭有尾的,中間有幾場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知道這場戲一定是屬於這部電影的,我先會把他寫出來,而且寫的很細,但其實還沒有把他和其他戲完全接上。」 「我的電影中很注重細節,大家可能在意比較大的輪廓或劇情,而我關注的都是細節,所以我的電影劇本裡面很多細節,比如轉身啊,情緒上的節拍,都是在劇本裡已經寫到的,不是前期在準備的時候才發出的討論,這部電影我們主要去呈現什麼。例如第一次在課室裡面吃榴槤的對看鏡頭,在劇本裡寫的就很清楚。」
  • 【CineCina專訪】陳哲藝&楊雁雁:人性還是要秉持著一種希望
    陳哲藝:其實我對人的一種觸覺嘛,我覺得是蠻深的,所以我電影裡面,不管是《爸媽不在家》,還是這一部電影,不管是對他們的談吐或者說外形,都有一種感覺,這個感覺是我一直在電影裡要捕捉的。不管是裡面的老人啊,裡面的校長啊,那個樣子或姿態,或者社會階層的那個背景啊身份什麼的,這個東西我是一直有很深的一種印象的,所以其實我想做的就是這個(去捕捉這個感覺)。楊雁雁:這個頭髮啊,還有妝,這個方面其實真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 專訪導演陳哲藝丨拍一部南國落雨的老電影
    所以我在片場可能沒那麼禮貌,會不加委婉地對著他們喊話,罵他們就像和自己家人吵架一樣,愛的時候很愛,氣的時候也很氣。所以完成《熱帶雨》之後我決定拍第三部,為我們三個人的合作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阿玲,楊雁雁飾)Q:您的兩部影片都很有女性關懷的視角,作為一個男導演,是什麼因素讓您特別關注女性並且能夠共情?
  • 今年,我們要在平遙影展搞搞事
    平遙影展尚年輕,但確實即將有一群來自天南海北的電影人相聚於山西晉中的一座古城,它已經毋庸置疑地成為了我們每年秋天的重要日程。今年將有超過50部來自全球各地的電影參與展映,而其中超過半數為全球首映電影,這其中不乏威尼斯、坎城等國際電影節上放映過的優秀作品。
  • 這一回,我們要去平遙搞點熱鬧!
    得益於影展創始人賈樟柯導演以及眾多專業選片人士的參與,僅是第三屆的平遙影展就已經成為國內非常有影響力的電影展了。每年也有非常多的電影人和媒體從業者,在秋季專門奔赴平遙,參與各項影展活動。而今年呢,將有超過50部來自全球各地的電影在平遙放映,其中超過半數為全球首映電影,這裡面不乏威尼斯、坎城等國際電影節上放映過的優秀作品。
  • 陳哲藝:從來沒有過的陳柏霖
    包括我第一次去他的公司見他時,我們就聊了很多。後來發現我們身上有很多共同點,都愛看電影,也喜歡討論電影,很愛吃,而且很愛吃同樣的東西,比如柏霖不吃內臟,我也不吃;我很愛吃海鮮,他也很愛。我們的差別在於,柏霖很有潔癖,我沒有潔癖,但我老婆有潔癖。也許正如柏霖所說,我其實也有潔癖,不過我不是物理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 大家都把最佳送給這部電影,是因為它真的很棒啊!
    在昨晚的平遙「榮譽之夜」上,羅伯託·羅西裡尼榮譽、費穆榮譽、青年評審榮譽、迷影選擇榮譽等各大獎項結果先後公布。當然,這其中,我最關注,並想力推的,還是我們的迷影選擇榮譽(畢竟是我自己參與發起創立的一個獎)。迷影選擇榮譽是由迷影精神賞與平遙影展合作設立的一個關注華語電影節展的影評人平行獎項,旨在打造華語電影界的「費比西獎」。
  • 賈樟柯退出平遙影展,留下的不止是一地雞毛
    皆因平遙影展與賈樟柯的努力是分不開的。2017年,平遙影展第一次在平遙古城舉辦,在縣城舉辦一臺國際級別的影展不容易,從政府關係,場地的選址和安排,國內外電影人的邀請,選片,以及當地工作人員的培訓,平遙影展都是一切從零開始的。之所以能夠在四年時間內成長為成熟的國際電影展,這與賈樟柯和其團隊的經驗分不開的,但也由於其民間性質,這四年來都是以「影展」命名,而不是冠以「電影節」的名頭。
  • 陳哲藝"熱帶雨"將代表新加坡"申奧"
    時光網訊新加坡選送了陳哲藝導演的《熱帶雨》,競爭2021年奧斯卡獎的「最佳國際影片這是兩位男女主角第二次與陳哲藝合作,他們此前在導演2013年的《爸媽不在家》中飾演的是母子,本次則在《熱帶雨》中轉變了身份。《熱帶雨》也是繼前作《爸媽不在家》之後,陳哲藝的影片第二次代表新加坡「申奧」。
  • 《來處是歸途》是如何從平遙電影展中脫穎而出的|導演劉澤專訪
    作者 / 白蘿蔔 國慶過後,平遙古城裡的電影世界又熱鬧起來。許多新人老人聚在2700年的古城牆裡邊,討論著關於電影的一切。導演劉澤是土生土長的山西人,他的出生、成長、立業、成家都在家鄉,所以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也自然而然地選擇了取材家鄉,講述了一個本土家庭故事。
  • 在每年出產10部電影的新加坡,他再次創造了文藝片奇蹟
    與陳哲藝合作多年的製片人黃文鴻告訴第一財經,過去6年,他們收到很多中國公司寄來的企劃書,拿著時下最火的IP、巨額預算和明星主創邀請陳哲藝出任導演。但是他知道,陳哲藝並不喜歡這樣的項目,他想拍自己想講的故事。其間也有很多有名的、規模較大的經紀公司找到陳哲藝,他也一一婉拒了合作:「陳哲藝不想做一個賺錢的導演,他想做一個有影響力的導演。他很知道,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創作空間。」
  • 陳哲藝導演《熱帶雨》將代表新加坡「申奧」
    新加坡選送了陳哲藝導演的 《熱帶雨》,競爭2021年奧斯卡獎的「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本片講述的是中年女教師(楊雁雁飾)與未成年男學生(許家樂飾)之間的「不倫之戀」關係。這是兩位男女主角第二次與陳哲藝合作,他們此前在導演2013年的 《爸媽不在家》中飾演的是母子,本次則在 《熱帶雨》中轉變了身份。《熱帶雨》也是繼前作《爸媽不在家》之後,陳哲藝的影片第二次代表新加坡「申奧」。
  • 專訪海瑟·格拉漢姆:喜歡王家衛 望與李安合作
    專訪海瑟·格拉漢姆:喜歡王家衛 望與李安合作      電影網訊(圖文/上影節報導組)曾出演《不羈夜》的美國演員海瑟·格拉漢姆亮相上海電影節並擔任金爵獎評委
  • 致敬電影人!平遙電影展53部影片詳解
    五位導演共同為田壯壯頒獎田壯壯導演說,「我覺得可能是電影讓我對很多事情有了認知,然後讓我知道應該在自己有生的年華裡做什麼。這個獎給我是一個提醒,可能我年齡確實大了,但還得為電影鞠躬盡瘁。賈樟柯導演介紹這個特別活動的主題「178天,125年」,2020年是電影誕生的第125年,卻因疫情被迫停工178天。
  • 專訪陳柏霖:我從來都沒有變,只是你們看我的方式變了
    這聽上去是一部具有濃重文藝氣息的電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男主角陳柏霖的處女作《藍色大門》。陳哲藝承認,他和幾位導演都很喜歡《藍色大門》,覺得它是一部十分經典的青春片,不過引起他注意的,還有另一部陳柏霖主演的文藝片。「當我看到陳柏霖在演過很多偶像劇和商業片之後,又去演了李玉的《觀音山》,我發現他身上出現了新的東西。」
  • 僅用三年,平遙國際電影展打造了自己的權力江湖!
    我也在參加了五天平遙影展之後,又趕赴福州主持了《春江水暖》《六欲天》映後交流以及相關論壇活動。另外,電影資料館自己這個月也在做一個臺灣影展,見證了臺灣電影新浪潮的電影剪輯師和導演廖慶松先生也來了,除了大師班和剪輯工作坊,他也會跟咱們大陸的青年影人一起參加相關的活動。電影節展多了,真的就是業界和影迷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