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人說《清平樂》是一半朝堂一半宮鬥,但是以我多年來觀看宮鬥劇的經驗來說,《清平樂》的宮鬥還不夠格。我對宮鬥的理解是:後宮中一群女人因為各種目的拉幫結派、明爭暗鬥。但是《清平樂》中,算起來只有張妼晗一個人在鬥,她將後宮所有的女人(包括公主徽柔)都當做自己的假想敵,試圖凌駕於眾人之上,而其他宮妃根本不理她。然而,張妼晗這個人你退一尺她進一丈,你讓著她不和她計較,她卻覺得你軟弱怕她。
而官家後宮女子中,苗心禾不理睬張妼晗的典型人物。對於苗心禾前期宮鬥的態度,可以稱得上「佛系」。然而,當張妼晗仗著官家的寵愛作天作地,甚至將毒手伸到了徽柔身上時。正所謂為母則剛,苗心禾在徽柔被誣陷後幡然悔悟,聯和心靈手巧的梳頭娘子董秋和,正式參與到宮鬥中。
恰逢官家要選梳頭娘子,而這個梳頭娘子不是選美,而是比梳頭的手藝,妥帖、細緻是關鍵。而張妼晗的候選人手藝精湛但華麗太過,與宋仁宗一貫的簡約風就不符合。而苗心禾推薦的董秋和其實是梳頭娘子的最佳人選。但是官家卻還是沒選她。而是選了俞婕妤推薦的顧氏。至於官家為什麼認可董秋和的手藝卻還是選擇了顧氏,這大概就是官家一貫奉行的「平衡」原則吧。
董秋和這個人,心靈手巧是曹丹姝的左膀右臂,但是她本可以不用留在宮裡一輩子,她本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人廝守一生,但是為什麼她還是留在宮裡當了官家后妃中的一員呢?
董秋和是張茂則推薦進宮的。張茂則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曹丹姝,他喜歡曹丹姝,但兩人身份懸殊,但即使這樣作為一個默默守護的愛慕者,張茂則依然希望自己喜歡的人能夠開心。哪知道,曹丹姝和官家是一對貌合神離的帝後,再加上後宮中有張妼晗將曹丹姝作為假想敵,時不時使絆子,所以張茂則就想到讓一個人來幫曹丹姝「固寵」。而張茂則選的這個人就是董秋和,可以說董秋和是張茂則按照官家的喜好找的,所以如果董秋和能成為后妃,那麼一定能得到官家的寵愛。
但是,這事兒落實的並不順利,問題在於曹丹姝。說起來,曹丹姝在未入宮前就雲痴戀官家,後來入宮為後更是視官家為丈夫,而非皇帝,並且在官家寵愛其他宮妃時,曹丹姝多次吃醋,根本不如她外表那麼淡定。所以,她怎麼會給自己丈夫找「小妾」呢?所以,將董秋和先給官家這件事兒就暫停了。
哪知道,恰逢官家的梳頭娘子出事兒,張妼晗想把自己的心腹張靜奴安插到官家身邊,意圖自不必說。雖說梳頭娘子官位不大,但是也是能日日面聖,算是官家身邊說得上話的人,而且搞不好就直接升級做了官家的女人。所以,這個崗位可以說非常重要了。這種時候,董秋和臨危受命參選梳頭娘子,當然最後是沒有被選上。
雖然最後選上的是顧氏,但顧氏梳頭的靈感和理念來自於董秋和,也就是說官家是欣賞董秋和的,也可以從側面印證出張茂則懂官家。但是即便如此,官家還是沒有選擇董秋和,歸根究底就是官家已經不信任張茂則了。
所以,雖然官家對董秋和有意,但是由於張茂則的這層關係,官家或許不會留下董秋和。也就是說,這時候的董秋和是可以出宮了的。再加上後來又恰逢畫師崔白求親,這個節骨眼上,只要董秋和答應她就可以和心上人雙宿雙飛了。但是,董秋和在愛情和恩情面前,她選擇了恩情,她選擇留在宮中報答曹丹姝。
有人會說,後宮女人多且年年都有新人,怎麼就能保證董秋和能一直享受帝寵。但其實,以目前後宮的情況來說,董秋和的對手只有一個,那就是張妼晗。而董秋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她幾乎是個完美的女人,她是張茂則按照官家的審美專門找的,可以說她是為官家量身打造的。而且,對比張妼晗的驕橫莽撞、愚昧無知,董秋和知書達理、像一朵解語花。時間一長,官家自然能對比出誰更好。其實只要董秋和能在官家跟前說得上話,不讓張妼晗「一言堂」那麼張茂則等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說起來,董秋和能放棄所愛留在宮中幫助皇后,確實令人敬佩。但是,位處深宮,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或許是董秋和這個人設太完美了吧,總覺得不太真實。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董秋和這個人,評論區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