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時間寫在人們記憶中的組詩,有些記憶掩埋在卷帙浩繁之中。有人留下浮光掠影,有人寫下了永久銘刻的濃墨重彩,閃耀著獨特光芒,照亮並撫慰了無數人群。
宋漢章乃中國近代銀行業奠基人之一、中國金融業翹楚、中國近代保險業之父,餘姚旅滬邑人。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春,愛鄉心切的宋漢章為家鄉人民減除疾病痛苦,在家鄉餘姚籌建創辦一所現代醫院的設想並付諸行動。曾擇址陽明鎮太守房路9號(今餘姚城區健康路)。宋漢章感懷仰慕鄉邑先賢王陽明先生,故把醫院名命為「陽明醫院」。
1947年8月1日,經餘姚縣政府核准,醫院開診,翌年三月二十一日接收住院病人。
宋漢章家族世居餘姚老西門外豐山西南麓的滸塘朗廈。父親宋世槐年經時經商於福建建寧,1872年宋漢章出生於建寧。
1881年宋父攜眷返鄉,在餘姚縣城老西門置房「積慶堂」。準備在此安度餘生,頤養天年,九歲的宋漢章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鄉餘姚。
姚江畔之泛舟晨夕,龍泉山之松濤竹影,中天閣之大音稀聲,瑞雲樓之高山仰止……點點滴滴浸染著少年宋漢章對故土餘姚的孺慕之情。
宋漢章曾為維護銀行信譽,三次冒死抗命陳其美、袁世凱和蔣介石,無懼政府的無理命令,剛直不阿的品格令人稱道。他對獨立商人的理想與追求所顯示的巨大勇氣與人格魅力更是贏得人們普遍的敬仰與讚譽。
宋漢章認為醫者最能體現為社會服務的美德,他奔波於上海灘,捐出來的是錢,但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他的一顆慈愛之心、一位企業家對社會的責任和良知、對故鄉的一片深情。
陽明醫院成立後,建院一年多即在浙東名聲鵲起,姚江流域最早成名、最富有文化脈絡和底蘊的「浙東第一醫院」的美譽不脛而走。
翻開陽明醫院這一張張珍貴的歷史檔案,猶如看到了一顆顆陽明醫者的慈懷之心:
1948年的一份「貧民難民免費住院申請書」記載,大隱鄉搖船工胡金瑞因家境貧寒,向陽明醫院申請免費住院,得院長核定準許;餘姚育才孤兒院孤兒無力承擔醫療費,陽明醫院「博施濟眾,慈愛為懷,加惠群幼」,伸出了濟世扶困之手……如此不勝枚舉,無數貧困民眾感德無已。
1957年餘秋雨離開餘姚,那時的他「吃過了楊梅,拜別上林湖畔的祖墳,便來到了餘姚縣城,也來不及去瞻仰一下心儀已久的『養命醫院』,立即就上了
去上海的火車」
一個偶然機會,餘秋雨向人提及故鄉餘姚,對方激動不已,「王陽明的故鄉,了不得!你家鄉現在大概只剩下一所陽明醫院了吧?」餘秋雨震驚了,原來
他從小聽到的「養命醫院」竟然是「陽明醫院」。
餘秋雨曾誤讀多年的「養命醫院」,其實何嘗不是一種美麗的誤會?七十年來,陽明醫院以其仁醫仁術,成就了一方百姓口碑相傳的「養命醫院」。
醫之道最微,微則不能不深究。醫之方最廣,廣則不能不小心。
「陽明醫院」無聲地訴說著七十載風雨滄桑。今天的陽明醫者接過了宋漢章等慈懷邑人手中的火炬,致敬於陽明心學的良知精神,薪火相傳。
拍攝花絮
編導手記:
今年8月1日,是陽明醫院建院七十周年。電視傳記片《陽明醫院》開機,沒有舉行任何的儀式就悄無聲息地投入了拍攝。從構思、策劃、查閱大量史料、踩點、拍攝、撰稿、去上海等地採訪餘秋雨等著名學者、時任院長等相關人物,再進入大量的後期工作,創作時間不到一個月,這給我們創作組是有很大壓力的。
七十載風雨滄桑,在歷史長河中只是匆匆而過,而這些歷史片斷卻凝聚了陽明醫者幾代人的仁懷和記憶,閃耀著陽明心學的良知精神。是的,我們不能浮光掠影。
製作的時間只剩下半個月了,侷促的時間只是激勵我們更高的創作熱情,硬的拼,靜心雕,賦予我們的使命不可辜負。
「魯旭安「個人公眾平臺
長按掃二維碼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