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傳記片《陽明醫院》是由余姚本土團隊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創作完成的。
本片以傳記篇幅式的手法講述了七十年前,餘姚鄉賢、中國近代銀行業奠基人之一、中國金融業翹楚、中國近代保險業之父宋漢章先生攜餘姚旅滬邑人為家鄉人民減除疾病痛苦,在國難深重時創辦陽明醫院的生動故事。
拍攝中的點滴感想
傳記類電視片最難突破的是,作為重要構件的固本史料表現出深刻的歷史感和藝術性,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生動的刻畫。那麼,如何把陽明醫院僅有的幾本檔案、幾張歷史照片和幾尊先輩雕像構成一幅幅充滿力量和無聲的語言畫面,不刻意的來把故事講好,吸引和打動觀眾呢?
為了拍攝這些史料,我們特向金橋紅木展館借了張百來斤重的紅木桌運至醫院作為拍攝史料襯底,我們又大膽打破了以往影視片表現實物史料時避免擺放動作的陳規,並用最新利帥微聚燈,使一本本泛黃的史料、一張張黑白影像,顯得極為厚重和珍貴,閃耀出了獨特的光芒。
尤其在片尾三尊雕像的表現,彰顯了厚重的歷史感,提升了對先輩的敬仰之情,畫面極富視覺衝擊力,讓人十分感動。
在拍攝本片時正遇今年最炎熱的盛暑,攝製組去上海、寧波等地,採訪我國著名學者餘秋雨、寧波大學教授孫善根和年已九旬的人民醫院老院長喬鑫鐸,這期間的前期溝通、設備運輸、場地(背景)的選擇布置、燈光、收音等一系列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片子從「碎片化」的思路到主題風格的策劃溝通確定、近十易其稿、資料的查找、音樂的編輯、,央視級配音、後期10個日夜的閉門製作等等,回頭細數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與壓力,感慨太深,在此不再一一吐露。
不過有一點是值得一提,片子確定基本調子後,從開機到成片,製作方領導和其它創作班子人員全權委託導演操守。如此對作者的高度信任和尊重讓人感動,這同時也更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性和使命感。
辛苦如此,艱難如斯,這一切都化為我們來之不易的鍛鍊機會,提高創作水平的動力和增強應對挑戰的能力。
不斷創作出優秀的影視作品,這份責任感始終在驅使和鞭策著我們努力前行。汗水亦化為甘霖,我們甘之如飴,終為餘姚奉獻了一部可載入史冊的電視作品而深感欣慰。
2017年8月1日上午8點15分,《陽明醫院》在餘姚市人民醫院舉行了首映式。當被邀的多名全國著名醫學專家、省、寧波市相關部門領導、餘姚市市長、各級勞動模代表和醫院領導、專家等人士靜靜地看完時,坐在角落裡的我見到全場在一陣掌聲中有一雙雙溼潤的眼睛時,我的心裡卻有著一種微微的苦澀,而臉上綻開了舒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