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街舞3》驚險舞臺當噱頭,用虐明星和壓榨舞者創造歷史?

2020-09-02 茶見淵娛

《這!就是街舞》第三季隊長大換血,三個流量王一博、張藝興、王嘉爾,一個國民男神鍾漢良,還請了影帝黃渤客串主理人,可謂是雄心勃勃,想要擴大影響,把街舞這個比較小眾的運動推向全民。

但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他們。

開始之前,讓我們先記住這兩個人:

這個滿腦子熬夜、吃火鍋和「創造歷史」的導演陸偉

以及這個專注尬cue流程搶主持人活的編劇王晨辰(別問我為什麼一個街舞比賽綜藝編劇的戲份那麼足,我也不懂)

其實看過節目的人,應該都記住他倆了。這兩位的存在感真的很強,比battle主持人廖搏的存在感還強……

而這兩個人能讓節目粉、舞者粉、明星隊長粉集體吐槽,也是不容易。

水火舞臺真的很有意義?

從這一季錄製初始,節目組就一直宣傳這一季高大上的「水火舞臺」。

但如今看到節目,水火舞臺,水深火熱。

誠然,水舞臺單看效果好像不錯。

但真的跳起來,水花太大吃掉了所有細節動作,幾乎只能靠道具和大招創意出效果。現場錄製的時候,就因為總拍不出效果,錄製結束後還補錄了近十遍。

總之,噱頭大於美感。

新奇是夠新奇了,但這是街舞綜藝,又不是舞臺劇綜藝。

水的應用並沒有給舞蹈本身太大的分加成,到底有什麼意義?

而且現場的水很冷,水舞臺很滑,不但限制發揮,還會增加受傷概率,尤其對街舞這樣動作幅度強度都很大的舞種來說,真的很不友好。

肖傑,街舞國際賽事鎖舞類世界冠軍拿到手軟,JD一冠一亞,WDC一冠,KOD四冠,賽事成績天花板,鎖舞的頂級大神,這次也在水舞臺彩排拉傷,正式錄製帶傷上陣,之前排的動作已經做不了了。

人稱「國際張」的大編舞師張健鵬,上水舞臺彩排時整個人都摔懵了,額頭腫起桌球大的包,牙齒也摔鬆了,發文說「長這麼大,沒摔這麼狠過。」

最嚴重的陳默被摔到腰椎骨折,三個月不能做大運動,錄製節目時只好坐著輪椅,在舞臺下看隊友表演,然後沒有展示自己實力的機會,直接被淘汰。

還有更多受傷的舞者,只能從去現場的觀眾口中得知隻言片語。

安全起見,舞者們很多原本設計好的動作,在正式錄製時被簡化,演出效果大打折扣。

水舞臺的創意是致敬電影《舞出我人生》,其他舞蹈表演也不是沒有用過,芒果跨年時的水舞臺就讓很多舞者大招使不出,被吐槽慘了。

可是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動作更加大開大合的《這街》還是這麼搞,完全只是為了圓導演的一個執念。

王嘉爾吐槽得對:「那個是電影啊!」

分不清電影的藝術效果與現實,不管舞種是否適合,把舞者當特技演員使,把街舞玩成極限運動,只為追求刺激效果博眼球。這樣的價值導向真的合適嗎?

而下一期,即將迎來另一種意義上的驚險的火舞臺。

賽制為了虐隊長?

街舞的賽制此前就一直被吐槽,因為每次比拼過後,都要隊長親自選擇淘汰隊內的哪幾位舞者。

雖說牽扯到後面齊舞排兵布陣,但街舞本身是街頭比拼的battle文化,不用battle來決定淘汰人選,只靠齊舞作品比拼完成後隊長自己選,完全依賴於隊長的選擇就有點不太公平的感覺。

而且在前面的小黑屋環節,很多選手還是隊長從其他隊長街道搶來的,現在讓隊長自己選擇隊內人淘汰,真的很為難。

但是呢,每次淘汰舞者都是一場大型催淚秀。就像這一次,鍾漢良一哭,節目就又可以上一次熱搜。似乎以「虐明星」來出效果,已經成為不少綜藝的吸引眼球的法寶。

而且這一季的賽制跟以前相比更奇怪了。

小黑屋組隊後第一期,就是強制所有隊長精簡隊伍,每隊都要淘汰三人,戰隊秀贏了的也不例外。

剛剛好話說盡拉人組好隊伍,沒有經過比賽就先隊內自相殘殺。剛剛說過「我需要你」,轉頭就要拋棄,也是有點尷尬。

另外,第一次戰隊秀第一的獎品只是13個舞者總共獎勵1萬元,讓舞者們都連連吐槽。要知道,街舞錄製一期的黃牛票都賣到了1萬。

這樣平攤下來每個人買雙好鞋都不夠的獎勵是埋汰誰呢。

除此之外,有些人質疑操控選票。

第一期王一博跳得很好的隊長大秀卻排名墊底,而第六期組隊後第一次戰隊秀最爛卻拿了第一,也一直讓很多觀眾質疑現場的大眾評審。

從第七期開始,節目採取專業評審+大眾評審一起評判的賽制。

其實現場投票確實不會有假,都是實名制光明正大,節目上還會公布每人投票狀況。

但是呢,還是有些票數是可以引導。看一下第七期的投票統計,會發現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舞蹈家協會無疑是專業人士,大眾評審是四家粉絲每家5人。粉絲投票傾向很固定,而舞蹈家協會投票傾向對結果影響不大的樣子。

而每次投票傾向都與結果一致的「雙師教育城市合伙人」和「媒體人」看起來就是可操作空間就比較大的群體了。

媒體人水平不一,有街舞圈的自媒體,也有湊熱鬧的各家新聞平臺,偏偏這個群體比重最大。而「雙師教育城市合伙人」是什麼呢?

說白了就是節目組自己人。

不過別的節目操控選票是保關係戶「皇族選手」,《這街》卻不同。

有經驗的觀眾說,它是每一期導向專虐一兩個隊長,四個人輪流來,每人都有份,誰都不會落下。而各家粉絲都以為battle的對方是節目組要捧的「皇族」,開始掐架,節目的熱度就有了。

究竟是不是呢?拭目以待吧。

對舞者的尊重在哪裡?

《這街》從第一季開始就被戲稱為「這就是熬夜」,每次錄製都會錄到第二天凌晨。

正片錄製完成,隊員時常需要補錄,而隊長會被大半夜拉去吃火鍋,繼續錄尷尬無比的衍生綜藝《一起火鍋吧》。

這一季一開始,就讓4名隊長和400名參賽選手跳了個通宵,從星辰滿天跳到旭日初升。而第七期的水舞臺,因為舞臺帶來的困難,錄到凌晨三點。

70進52的比賽,要求兩隊舞者在24小時排出35人的大齊舞。

正常來說這是需要十天半月來完成的任務,卻被節目組要求壓縮在一天之內。於是選手們繼續不眠不休,練舞24小時後直接錄製節目表演,繼續熬夜。

雖然在這種壓力下能排出來這麼大規模的齊舞,讓人十分嘆為觀止。但效果也確實完成得比較潦草,只能欣賞創意。

如果說,通宵大齊舞還能說是有儀式感,24小時編排是激發壓力下的潛力。但是到了水火舞臺這樣驚險的場景,就有點過了吧。

而在正片之外,舞者也沒有得到節目組足夠的尊重。

《一起火鍋吧》中,有一期節目組竟然安排舞者去當服務員給隊長們做吃的。美其名曰「練攤」送驚喜,但是隊長吃飯他們上菜,那個畫面真的不好看。

結語

每一次絞盡腦汁給舞者高壓產出作品後,主持人或導演再自我感動地宣布我們又創造了歷史。但這樣靠壓榨舞者創造的記錄,究竟感動了誰?

打著「推廣街舞」的旗號,吸引了眾多專業選手來參賽,最起碼要尊重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吧。

舞者們憑著一腔熱愛,熬夜、受傷無怨言,但在毫無必要的情況下,給他們這樣大的壓力和風險,算不算壓榨呢?

勸節目組冷靜一下吧。

相關焦點

  • 足夠精彩的《這就是街舞》,沒必要消耗舞者身體來創造歷史
    對於傳統的四大舞種來說,王者戰和團戰跟以往沒有太大區別,久經battle沙場歷練的舞者們已經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對於編舞師來說,隨之而來的規則卻可以稱之為「噩耗」。3V3編舞,以往需要一天時間的活兒,被壓縮到15分鐘進行;這還不算完,接踵而來的是一個35人大齊舞的「艱巨任務」,任何一名選手都不能缺席,且僅有一天時間進行編舞和訓練。
  • 《這就是街舞》:看起來很炫酷的水舞臺,卻是舞者們的修羅場
    作為一個綜N代,即使已經走到第三季,《這!就是街舞》的鋒芒依然很盛。能夠有這麼突出的表現,導師和選手的共同努力是一回事,同時,也離不開背後導演組的各種殫精竭慮,從規則到舞美,各種「花招」層出不窮。這不,進入第七期,導演組又放大招了!
  • 《這就是街舞3》水舞臺賽段發生意外,舞者受傷,賽制是根本問題
    隨著賽程的不斷深入,《這就是街舞3》的下輪比賽即將在水舞臺展開,如果沒有了解節目的預告,或許會對水舞臺這個概念產生一些疑惑?究竟什麼是水舞臺?為什麼《這就是街舞3》會選擇設計水舞臺呢?畢竟水舞臺的地面和普通地面不同,水的出現或許能讓舞蹈呈現出另外一種感覺,但舞者的動作將會因為水的出現而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動作根本無法完成。觀眾的擔心沒有錯,在《這就是街舞3》水舞臺的比賽階段,確實出現了舞者受傷的意外情況發生。
  • 《這!就是街舞3》落幕 它又一次掀起了遼寧街舞熱鞍山舞者中國風大秀 大連多位舞者參賽
    今年夏天綜藝圈最燃的話題之一就是街舞。在剛剛結束的十一黃金周期間,優酷街舞選拔類綜藝《這!就是街舞》第三季迎來了決賽盛典冠軍之夜的激烈爭奪。本報記者在總決賽現場投票,見證了年度冠軍舞者的誕生。而八強舞者中,來自鞍山的舞者喬治,以一段中國風大齊舞,驚豔了全場。
  • 這就是街舞3,水舞臺battle,張藝興撕衣服完美呈現蓮廣受好評!
    3張藝興#《這就是街舞3》水舞臺battle播出後引起了不少爭議,很多觀眾都戲稱這期節目簡直就是讓舞者們玩水,因為看完後觀眾都會有一種相同的觀後感,那就是形式大於內容那麼問題來了,水舞臺到底是創造歷史還是節目組的敗筆?
  • 《這!就是街舞3》王一博,王炸水舞臺
    《這!就是街舞3》迎來了首次戰隊battle,而這一期的battle舞臺是水舞臺。隨之而來的可以滾動變化倒計時和LOGO的水瀑布才是這次battle的主舞臺,也是節目組花費重金打造的視覺吸睛點。那麼《這!就是街舞3》為何會選擇將電影中的舞蹈表現形式復刻到綜藝節目舞臺呢?很簡單一點就是為了噱頭,綜藝節目需要什麼?收視率、關注度,而一些新鮮的節目製作方式能夠提高觀眾對節目的期待值,節目自身的熱度自然也會有所提高。究竟什麼是水舞臺?
  • 《這就是街舞3》嘗試「水舞臺」,舞者動作受限制,整體表現一般
    對於《這就是街舞3》來講,當下的處境並不算絕對「安全」,所謂「安全」指的是其市場影響力以及節目熱度,畢竟隨著多檔現象級綜藝相繼播出,《這就是街舞3》的熱度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分散,而想要重新得到市場的關注,《這就是街舞3》就需要尋求一些改變,至少在比賽方式上進行一些調整。
  • 《這就是街舞》3現場,張藝興王嘉爾王一博鍾漢良追星舞者
    我們看到了什麼,前兩季街舞多的是,明星和舞者之間的磨合和交流。還記得街頭選拔時的惺惺相惜和自然交流。這一季怎麼了,隊長們仿佛是來追星現場,他們自己是明星,卻來追星舞者,眼光中充滿著由衷的喜悅。這大概是街舞的魅力吧 ,大家一起在街舞的廣場上比賽,打破明星和普通人的界限。
  • 看《這就是街舞3》的三新三舊,這一季的舞者恐難出圈
    《這就是街舞3》以年輕人喜歡的街舞題綜藝節目,做到第三季實屬不易,而且一季比一季做得更好。目前,《這就是街舞3》總共播出了三期,第三季的海選和分隊環節和前兩季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感覺這一季的主要著重點是放在齊舞部分上,海選的復活賽和battle環節也體現了節目組很人性化的一面。
  • 看《這就是街舞3》的三新三舊,這一季的舞者恐難出圈!
    《這就是街舞3》以年輕人喜歡的街舞題綜藝節目,做到第三季實屬不易,而且一季比一季做得更好。這一季的四位明星導師全部換人了,比賽的風格也有了很多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舞種呈現在大家的眼前,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 《這就是街舞3》收官:超長直播創紀錄,留下節目卻不多
    文/小橘子10月3日周六晚,第三季《這就是街舞》節目收官。不同於前兩季的錄播,此次的冠軍採用直播的形式。Ifeng電影記者受邀前往上海東方體育中心,作為媒體評審,根據自己的喜愛度,投票決出第三季《這就是街舞》總冠軍。
  • 這就是街舞3,張藝興和王一博太出彩,水舞臺令人冒火
    《這就是街舞》第三季自開播以來,屢屢創下「播放率」、「預約數」、「會員轉化數」、「互動活躍度」等多項歷史新高。人氣和口碑高開高走,節目內容、舞臺設計、舞者們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把「街舞」這個藝術拔高了幾個級別。無論是從文化傳遞還是商業拓展上,都擁有巨大的想像空間。
  • 《這就是街舞》第二季收官,「硬實力+真性情」實現街舞、觀眾與舞者的三贏
    「神仙打架」的集結,讓《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的舞臺充滿了專業的對抗感,也讓觀眾產生了飽滿的期待。即便是集結了街舞圈各個年代和舞種的大神級人物,節目的結果並沒有被舞者過往的名氣和成績所操控。《這就是街舞》以舞臺作為評判標準,舞者的現場表現是面向觀眾唯一的說服力。硬實力是節目的靈魂,也是街舞文化魅力的最佳體現。
  • 《街舞3》舞臺太危險引爭議,水舞臺導致選手受傷,又來火舞臺?
    《街舞3》舞臺太危險引爭議,水舞臺導致選手受傷,又來火舞臺?《街舞》第三季因為更換了全部隊長陣容,重新吸了不少粉。對比之前兩季,這一季節目組給了四位隊長充分的參與感,隊長們在街舞的種類上各有各的喜好,成組之後的舞臺呈現也算是充分體現了四位隊長對街舞的理解。
  • 《街舞3》水舞臺口碑下滑,下一集火舞臺能否扳回一局,贏回口碑
    為了兼顧安全修改動作用導演的話來說就是「見證街舞史上的歷史」,不過,節目播出後,通過彈幕來說效果確實略見一斑,整體口碑來說偏負面不只是這樣,很多幾場表演下來,印象深刻優秀舞者,也被這場水舞臺而湮沒了。甚至只能去上一題看看他們跳了什麼樣的動作。並且很多舞者的動作在水舞臺上限制了發揮,舞蹈本身的魅力,也下滑很多。不禁讓人反思,其實現在這類節目基本上只有街舞了,感覺穩著點保留住口碑才是關鍵!
  • 《這就是舞者》:韓宇、亮亮街舞大神的王者之路
    自《這就是街舞》播出後,小編的票圈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街舞粉」,除了每周準時駐足在優酷蹲點觀戰晉級賽外,更是不放過一絲一毫的「幕後花絮」。而《這就是舞者》的播出,可謂是滿足了我等死忠粉們對於那些舞者大神們的「偷窺欲」。
  • 誰是冠軍我也不在乎,求求《街舞3》別再讓舞者受傷
    《這就是街舞3》追著看了好幾期,節目的四位隊長很有趣,相比前幾季,也多了不少街舞大神,用主持人的話來說,這是把街舞賽事搬到了綜藝的舞臺,簡直不要太精彩。雖然街舞是好看的,但是節目組一直致力於創造記錄,這就讓隊長和一些舞者心有餘而力不足,之前讓舞者在幾個小時內完成大齊舞
  • 《這就是街舞》中,黃瀟無疑就是頂尖的舞者之一
    不得不說,《這就是街舞》真是一個寶藏節目,強大的明星陣容,炫目的舞臺基底,那些讓人心潮澎湃的舞蹈表演讓不少觀眾都眼前一亮。當然一支舞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編舞了,一個好的編舞老師,可以完美的運用語言藝術和肢體藝術,賦予一支舞蹈靈魂。
  • 《這!就是街舞3》水舞臺也太絕了,簡直是震撼炸裂全場
    前天晚上58同城贊助播出的《這!就是街舞3》如約而至,澎湃水幕開啟四大戰隊交鋒,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舞者們磨礪了追求完美的意志,並採取了用出超級大招來突破極限。 四位隊長真的也是首次與團隊成員共同展示團隊齊舞,這既體現了團隊的整體實力,也激發了團隊精神。八個巔峰舞臺,以及身臨其境的觀看體驗,為觀眾帶來了爆炸性的視聽效果。
  • 《這就是街舞》聚集街舞圈的實力舞者,他們幾個卻還沒去
    《這就是街舞》是街舞圈面向觀眾最大的一次賽事,在易烊千璽、羅志祥等明星隊長的助陣下,讓這檔節目得到更多觀眾的關注。第一季《這就是街舞》吸引了半個街舞圈的大神,而第一季節目的熱播無疑是在告訴其他街舞舞者,這檔節目有實力幫助他們在娛樂圈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