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心事—畫家楊明玉的畫

2021-02-13 工筆畫院

           個人簡介

楊明玉,字楊樹,1972年生,山東金鄉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重彩畫學會會員,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蘇百鈞先生入室弟子。

2013年 作品《耕讀》參加「大象—風範」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3年 作品《藕象》參加首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中美協主辦)。

2013年 作品《偶像之二》參加」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展(中美協主辦)

2013年 作品《藕象之一》(豎)獲「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中美協主辦,最高獎)。

2013年 作品《藕象之一》(橫)獲「紀念惲南田誕辰380周年」全國花鳥畫展優秀獎(中美協主辦,最高獎)。

2014年 在北京丹鳳朝陽美術館舉辦」界-非界「工筆畫作品展

2015年 作品《藕象-潔》參加「泰山至尊」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獲優秀獎(中美協主辦,最高獎)。

2015年 作品《生生不已》參加「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優秀獎(中美協主辦,最高獎)。

2015年 作品《藕象-清》參加「美麗中國「中國工筆重彩畫作品展,

2015年 作品《守望》參加」裡面的魅力-匠心傳承「蘇百鈞師生作品展,

2016年 作品《藕象-豐》參加「學術100」山東美術作品全國巡展,

2016年 作品《師夢》參加蘇門美術館成立暨蘇百鈞師生美術作品展。



《事事如意》

      丹青心事

                                                          — 楊明玉

   花鳥畫創作的取材是相當廣泛的。花卉、野草、樹石、翎毛、草蟲、走獸等等皆可入畫。我在創作時通常是選自己喜歡、熟悉、感覺好的物象去表現,把自己對所繪物象的認知、感受以及對生活的情感通過藝術語言表達出來,以期達到「以物寄情」、「天人合一」的創作狀態。


《遊系列》之一


《潮系列》之一

 自古以來,中國畫的發展無不是由一代代藝術家們在批判性的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蓬勃發展的。不失傳統特徵和審美意識是國畫的基本要求,而新穎和時代感又是花鳥畫創作的重要特徵,「筆墨當隨時代,尊古而不泥古,」這就要求畫家要有飽滿的思想,充沛的感情和寄予探索、洞察情趣,開創意境的精神。


《根系列》之一


《家系列》之一

   國畫花鳥在表現形式上分工筆和寫意,但是一直以來在技法上是很難分的一清二楚的。點,染,鉤,填,罩,潑等等技法已經是高度程式化了的,而程式化也正是花鳥畫的顯著藝術特徵。可以說沒有成熟的程式就沒有成熟的花鳥畫創作。假若沒有成熟的技法運用和表現能力,往往想法越多一上畫面就會手忙腳亂,疲於收拾,最後畫面一灘糊塗、凌亂不堪。這就要求畫家應該熟練掌握傳統技法,並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技法表現完成畫面,併合理運用一些新的技法表現形式。


《鄉土系列》之一


《萌系列》之一

   中國畫有著自己獨到的色彩理念。講究墨與色彩的和諧統一,而且不受所畫物象固有色彩的限制,完全按照畫家自身的感受和藝術思維去表現。高於自然的感情色彩給了畫家更多自由表現的機會和提升空間-。但中國畫在顏料上也有自己的缺憾,我在創作時經常選擇使用一些適合於展現作品藝術性的其他畫種的顏料。這樣往往會得到更好的藝術效果。而色彩關係的運用很關鍵,注意色塊與色塊之間的對比關係,同類色之間的協調關係將決定畫面色彩整體的傾向色調。這在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上相當重要。


《秋碩系列》之一


《案頭系列》之一

  我喜歡獨自到大自然中去寫生,遊弋于田園荒野,山澗雨林……。感動於千草百花的生生不已,競相生存,爭奇鬥豔的草木精神以及它們和諧生長的蓬勃景象。體味大自然的的壯麗和神奇,從茂密、繁蕪中尋找生命的節奏,尋找大自然的鮮活和本原的無窮魅力,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每每在寫生時就有了創作的激情和表現衝動。寫生稿貫穿著自己的立意和創作思路,在刪減,增補,組合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創作的第一步,再通過繪畫的藝術語言轉化為高於自然、表達自己內心對自然感悟的意象性畫面。


《記憶系列》之一


《生生不已》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完全浸醉於當初寫生時的環境狀態裡,那是一種或輕鬆,或沉靜,或激昂,或遐思的忘我心境,是一種遊走於畫中的美好感覺。


《藕象-清》


微信連結:ys721111

相關焦點

  • 宿遷本土寫意花鳥畫家郭尤柏 澄心悟道 丹青抒懷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 通訊員 陳兆安)家住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格裡拉花園的郭尤柏,四十多年致力國畫藝術研習創作,在墨色生動的渲染中著力尋覓畫作的意境,在飛舞的線條勾勒裡恣意探求丹青的魂魄。花鳥畫和其他國畫一樣,某種意義上是畫家心靈和情致的映照,這些靈動與美妙需要畫家凝神靜心才能捕捉到。郭尤柏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以「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寂寞,開始獨自沉靜地探索追求,竭力去尋找自己表現花鳥畫的超然之美和獨特情趣。在汲取古人和當代名家傳統技法的同時,大膽揉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在保持傳統中彰顯自己的胸襟和意趣,凸現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筆觸,從而在花鳥畫上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 中國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史國良做客微拍堂紅人駕到 論道丹青風雅
    10月23日20:00,中國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國家一級畫家史國良大師做客微拍堂紅人駕到,將在平臺商家「會拍美術」直播間與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畫苑》雜誌主編付京生、中央數位電視國學頻道創始人、會拍美術董事長李靜一同圓桌對談書畫藝術、論道丹青風雅。此外,藏家還將有機會競拍眾多書畫重器、名家大作,盡享一場書畫精品饕餮盛宴。
  • 「丹青百家人物吳宇華」從素昧平生到華語入境——畫家吳宇華作品...
    編者按在創藝十年之際,丹青海藏網推出《丹青百家》系列微專題。十年藝術沉澱,為藏友、藝友們推出這樣一批藝術家:他們有思想、有追求、有情懷,他們藝術功底紮實,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的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他們持續三十年以上一直埋首藝田、辛勤耕耘,他們是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願與諸君同享他們的藝術。
  • 人物畫家張忠安‖戲曲舞臺繪丹青
    霸王別姬張忠安/戲曲舞臺繪丹青這些戲畫既抓住人物「亮相」的瞬間神態,又展示武打翻騰跌扑、投槍舞綢的「動感」,情景交融,畫出了生旦淨末醜之美,集詩書畫之大成。多年來,張忠安的戲曲畫作品曾在全國各地及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亞、法國等多個國家展出。他的《楊貴妃》和《王昭君》、《回眸》、《梨園精靈》分別於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入選世界藝術聖殿法國羅浮宮畫展。《鍾馗臨風圖》獲2009年中國-東協藝術家盛典等金獎。
  • 中國繪畫縱橫導覽|閻立本:初唐人物畫家,被譽為「丹青神化」
    唐朝時期宰相、畫家,隋朝殿內少監閻毗之子。隋朝時,閻立本門蔭入仕,累遷朝散大夫、將作少監。唐武德年間,擔任秦王(李世民)府庫直。貞觀年間,歷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遷將作少監。繪製「昭陵六駿」和「凌煙閣」功臣圖,監修翠微宮。顯慶元年(656年),出任將作大匠,遷工部尚書。總章元年(668年),檢校右丞相,冊封博陵縣男。當時姜恪憑藉戰功擢任左丞相,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說。
  • 七夕佳語萬巷言,丹青筆墨伴一生—伉儷畫家高學年、史玉愛情故事
    今天所要講述的愛情故事的兩位主人公是以藝結緣,以藝共進,以藝相伴,以藝相守的模範夫妻,巧合的是他們之間也有一個感情的橋梁:筆墨丹青中的花鳥。以丹青雀鳥為題,以筆墨鵬翅為友,夫妻二人共同創作花鳥畫已三十餘載。
  • 畫如其人 自然天成——記畫家林德坤藝術人生
    畫如其人 自然天成——記畫家林德坤藝術人生畫,載物寄心,畫如其人,以物寫心,以物寄情,乃文人一種情懷。初觀山水畫家林德坤先生作品時,有一種意趣,疏朗的清澈,一種幽遠之意境和瀟灑的個性。林德坤先生亦是一位謙遜,健談,真誠的謙謙君子。
  • 陳靜的《崇武秋風》斬獲「八閩丹青獎」
    「80後」福建青年畫家陳明龍長期在廈門生活、創作。他熱衷畫油畫,尤其喜歡向陽花題材。
  • 水墨丹青、江南畫卷——無錫江南丹青文化中心
  • 畫家韓滉畫牛堪稱經典,個個姿態互異,各具特色,簡直畫活了!
    韓滉是唐朝著名畫家和宰相,生長在大唐盛世,韓滉卻並沒有狗血的成為鬥雞走狗,欺男霸世,安於享樂,風流多情的貴族公子哥兒。相反他特立獨行,不攀附權勢,相比於和小夥伴們出去遊玩,他更喜歡在家刻苦讀書。韓滉尤為擅長畫人物、牛馬。可以說,在性情與氣質上,五牛的憨態可掬,與韓滉是很神似的,真是什麼人畫什麼東西。前人說畫牛馬最難畫的是形狀的相似,而韓滉畫牛馬一下筆就超過了所有人。真是世上少得的畫家。所以韓滉曾經自己說過:「不能定筆,就不能談論書畫。」他認為書畫非急務,因此深自隱晦,秘不傳人。丹青點染的能力,絕非泛泛之輩,人物、牲畜、風景均可曲盡其妙。
  • 「復聖軒藝術大講堂」巴蜀鬼才魏明倫:《粉墨丹青》代序
    粉 墨 丹 青 ----代序粉墨喻戲曲,丹青喻國畫。我是門外談畫,淺識美術,深知戲曲。昔年與戲畫大師關良、高馬得、韓羽有緣。韓羽仁兄更是垂青,把筆者本人畫進戲裡,阻攔武松殺人,保護躲到我身邊的潘金蓮!在四川,我認識愛畫川劇的張鴻逵、王雙才、葉久明等畫家。當流行歌壇狂熱,快餐文娛暴漲,戲曲門庭冷落之際,老友黃光新和畫家王雙才退休之後,筆耕不停,自費出版畫冊《觀圖說戲》。我曾作一幅長聯詠嘆此事。現在稍加潤色,重錄於下。電腦王朝,螢屏世界,取代戲曲鼎盛春秋。看無數粉絲玉米,疏遠梨園。
  • 閨秀丹青,中國女子書畫會的美女們
    謝月眉與「中國女子書畫會」畫家們討論扇面畫稿閨秀的字畫,向來惹人喜愛,然「丹青之在閨秀,類多隱而弗彰」。明清之際還真有不少驚豔聞名且雅擅丹青的女子,恰以青樓居多,如柳如是、馬湘蘭、薛素素等,惜才貌雙全者多英年早逝,難逃自古紅顏多薄命的宿論,她們所遺的片楮零箋更是得到名流、士大夫的揄揚,珍愛有加。
  • 仇英:一生只為丹青美
    這一年,他又畫了兩幅作品,分別是《玉洞燒丹圖》和《職貢圖》,都由他的好友文徵明題跋詩文。是年冬,仇英走完了其於坎坷中自強不息的一生。北風蕭瑟,大地悲歌,仇英闔目長眠,攜走了一腔煩惱,留下了百卷丹青。仇英畫像明代畫家影響最深遠的是立足蘇州地區的「吳門畫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為代表,稱「明四家」。
  • 畫家李羿畫鞋賞讀:泥濘的鞋子和玫瑰一樣的美麗
    梵谷一生畫了8幅鞋子題材的油畫,這是畫家對勞動者的致敬,是一種至高至純的精神境界,也是梵谷生活艱辛的寫照,類似野生派的堅韌和不屈。」海德格爾論《農鞋》:「從鞋具磨損的內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著勞動步履的艱辛。
  • 汲古寄趣,才情並茂——記女畫家李曉璇其人其畫
    ▲李曉璇作品 《林中小景》 68釐米×46釐米吾友女畫家李曉璇,又名辰玉,潮汕揭陽人也,彬彬女史,丰神卓犖,居穗有年,而在潮汕大地工作生活既久,深受潮府文化薰染,父母、家公均浸淫於翰墨丹青多年,滿門風雅,淵博有自,尤其家公,蘭竹名畫家楊如及先生,對她藝事教益尤深,影響尤大。
  • 「藝術中國雙年展」——中青年畫家李維維
    李 維 維,字伯綱,中青年畫家。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書法家送萬福進萬家」榮獲「先進個人」稱號。西藏自治區書法家協會理事。林芝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林芝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丹筆濃墨作佳韻 花香浸染素紙間——記著名青年畫家李維維——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在當今畫壇中的青年畫家李維維,正是一位丹青造詣著實不凡的後起之秀,他的丹青以大寫意花鳥最為出眾,作品以墨著筆,淡墨勾花,濃墨繪葉,眾幅花卉氣韻大方,色調濃鬱,墨色相輔,可謂氤氳。品味良久,畫面似有香氣撲面襲來,若隨之閉目凝神,更是能產生無限遐想。
  • 歌手、演員、畫家、一生傳奇的顧媚
    1970年代起,顧媚專注於畫壇,成為中國畫畫家。著有《從破曉到黃昏——顧媚回憶錄》。1963年起,顧媚隨趙少昂(嶺南畫派代表畫家)習畫;1969年起,在臺灣隨胡念祖(黃君壁弟子,北宗山水畫家)習畫;1974年起,隨呂壽琨(香港山水畫代表畫家)學習現代水墨畫,從此開始建立自己獨特的畫風。
  • 中國頂級女畫家,貌美畫更美
    潘玉良 瓶花與少女潘玉良曾兩度遠涉重洋到法國去探索藝術的真諦,旅歐四十餘載,創造了「融中西畫於一治」的獨特畫風,堪稱是一位真正溶入西方文化的卓有成就的中國女畫家。然而,她並不專攻花卉,又並非專攻水墨丹青,舉凡油畫、風景、靜物、肖像等,無不喜愛,無所不能,對藝術方面的旨趣和學養之寬廣在同一時代的女性藝術家中可謂當之無愧的佼佼者,其藝術成就承繼了中山蕭氏名門之風。
  • 粉彩畫家李因福走進蒙陰金山書畫院
    大雅容物 丹青潤永漢朝時候,文人士大夫知識分子們就開始了繪畫。到了蘇東坡這兒,他給定義叫文人畫,也算給有別於宮廷畫民間藝人畫的以往的知識分子們的繪畫一個很雅致的稱謂和極高的名分。到了明朝,董其昌更是著文界定,再次為以後的文人畫興盛推波助瀾。
  • 翰墨丹青寫春秋——當代著名畫家譚曉風
    400cm×100cm‍‍‍‍‍‍‍‍‍《翰墨丹青寫春秋》‍‍‍‍‍‍‍‍‍‍‍‍‍‍‍詩‍‍‍‍‍‍人畫家譚曉風,有人稱其為「怪才」、「鬼才」;有人贊其為「中國花鳥畫聖手」;有人譽其為「畫黑頸鶴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