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創藝十年之際,丹青海藏網推出《丹青百家》系列微專題。十年藝術沉澱,為藏友、藝友們推出這樣一批藝術家:他們有思想、有追求、有情懷,他們藝術功底紮實,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的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他們持續三十年以上一直埋首藝田、辛勤耕耘,他們是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願與諸君同享他們的藝術。
今天的這位畫家:他出生在文化世家,滋養於太湖靈秀,臨習過名家碑帖,經歷過市井倫常,進修於國府廳堂,鍾情過民間美術,志向趨寫意人物,輔教於大家範揚。他筆下的寫意人物,高古清逸、靜睹蒼茫,空山未遠、文質悠揚。撫琴對飲嘯林去,謙謙君子入境來!他就是畫家吳宇華。
我覺得作為一個當代畫家,可以發思古之幽情,但更要畫出時代賦予他的感受,要有現代性和當代性的體現,即:吸收傳統繪畫的精華,表現一個現代人的思想情感,我稱之為:「文人畫的現代化」。
——畫家吳宇華
中國畫很有味道,深植於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土壤中,卿荏與共,淡隱光華。觀吳宇華的作品,就像品一杯茶,細細感觸那似有若無的醇香,自口鼻直入肺腑的清潤之氣,回味綿長。
《飲香浴露 》42x42cm 紙本設色 2017年
在見到吳先生前,我是先讀過他的畫,無論是四時樹木、山色湖光,還是寫意高士、現代人物,從簡率筆法到設色構圖,都給人一種不事張揚、靜雅素樸、似曾相識的感覺。
纖細的鏡框、薄薄鏡片下,一雙深眸似在追憶,帶有蘇南口音,說話卻不急不緩的吳宇華先生,給人一種溫文爾雅、謙謙君子的感覺。
對,原來這就是:畫如其人,人如其畫。
《九嶷聲遠》 35.3cm × 34.6cm 紙本設色 2020年
簡素質樸的畫風與含蓄儒雅的士氣,雋意蔻闔,「與君初相識,猶似故人歸。」也許這就是吳宇華的藝術,準確的說是他筆下的中國繪畫藝術的魅力所在吧。
《綠綺新聲》 34.5×34.7cm 紙本設色 2017年
吳宇華,1961年生於無錫。1988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中國國家畫院範揚工作室畫家......腦海中回想著他的履歷,當面聆聽著他的藝術歷程,看似平靜謙和的外表下,原來也隱蓄著眾多曲折與不凡。
《雅逸》 69.9cm × 34.4cm 紙本設色 2019年
「我的祖父吳復初(1896-1988),早年教過私塾,民國時期在常州教了四十多年國文,學問好,書法風骨獨具。」毋須多言,僅就此寥寥自述,足以令同時代的許多人豔羨,生長在這樣一個文化世家,吳宇華是幸運的。
《酒罷有餘香》 52.8cm × 70.3cm 紙本設色 2020年
有這樣學識淵博的祖父教導,吳宇華在幼年時代就受到了傳統藝文的滋養,對書法、文學、詩文產生了特別的嚮往,個人品行修練也棄濁濾清,隱隱然蒙養出一絲君子之氣。
吳宇華
八十年代前後,高中畢業的吳宇華趕上了「上山下鄉」的尾聲,做好了插隊準備的他雖然沒有成行,但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時代的周折」。
《茶禪一味》 35.3cm × 34.6cm 紙本設色 2019年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染整工、澆鑄工、機修工、泥人生產......一個個活計做過來,「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經歷過這些不平凡的「寫生歷練」的吳宇華思索變革,篤定藝途。經過充分的準備,1984年吳宇華考入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自此伊始,「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雙清圖》 41.9cm × 50.6cm 紙本設色 2020年
南師大的求學生涯是吳宇華藝術的轉折點,在這裡,他幸遇了一批優秀的藝術伯樂,國畫大家範揚先生也從此開始了與他三十多年的師友之誼,深深的影響了吳宇華的繪畫藝術。
吳宇華隨範揚看展
隨後,
吳宇華又先後赴京在中央美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深造,
畫風漸趨成熟。多年的生活磨礪、
學府修養和「跨時代」的經歷,
令吳宇華的藝術和人生一樣
充滿了詩性與精彩。
他藝趣寬博,
為了努力突破藝術自我,
遍覽古今:
秦磚漢瓦、漢賦晉文、唐詩宋詞、
敦煌壁畫、書法碑帖、青花古瓷......,
無一不令他痴迷。
《竹林吟遊》 12.8×16.5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尤其是對民間瓷繪的青睞,
不知不覺中,
他累積了兩萬多片青花瓷殘片,
細細研琢,
將其中的色調與圖飾、紋理與筆意,
梳解圓融到他的繪畫中,
將民間藝術的「原生態」
與文人畫的「詩逸」相融合,
創作出了寫意高士、現代人物、
工寫花鳥、四時樹木等
眾多獨具情致格調的作品。
《水流無聲 花開有香》 42.1cm × 70cm 紙本設色 2020年
吳宇華筆下的寫意高士,
學習了範揚老師的大寫意筆風,
但又基於自身頗顯細膩的江南人文性格,
將筆力線條為之一收,
整體輪廓約略施以高華格調的淺黛,
簡筆點觸的眉宇間
流露出五代石恪《二祖調心圖》的「靜、酣」,
傳遞出一種淡遠、隨性、禪定的清雅之意。
《坐愛林泉 》29×60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就像英國藝術教父大衛·霍克尼
熱衷於表現他周圍的親朋好友一樣,
吳宇華把他的藝術視角
投矚到格調悠遠的高士系列小品上,
畫中人物亦師、亦友、亦己,
或坐而撫琴、或憑欄思索、
或凝神靜坐、或對飲而和、
或文筆相會、或煮茗而作;
簡筆勾勒的人物,
面容沉靜、思緒暢然,
寫意筆法點綴的流水、山石、草木
怡然自得。
《松下獨詠》 12.8×16.5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在這裡,
天與地、人與物、
古與今、動與靜,
達到了和諧統一。
腹氣自華,靜從中來。吳宇華先生通過他的藝術作品
向廣大素昧謀面的朋友們
傳遞了一種心境,淺述著一種情緒:
似曾相識滿天下,
黛染風物宜性情。
鷗鳥忘機翻浹洽,
交親得路昧平生。
《穆如清風》 70cm × 69.3cm 紙本設色 2020年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
鬥膽古意新解之,
吳宇華浸染於國學世家,
自策天成:
培煉淳諄之藝術真性;
《壺觴雅遊 》74×42cm 紙本設色 2015年
飽歷「周折」的時代,
變革於廟堂學府,
藝途初成於盛世中華天命之年,
堅韌與率意:
覓得心儀之藝術泰道;
師於範揚等一批名家,
又授業於江南大學和範揚藝術工作室,
將自身所思所學反哺吐育後進學子,
寓師道於藝術之教。
吳宇華和學生在一起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素昧平生的我們走進吳宇華的作品,
漫隨勁健的書風,
透過淳厚的色調,
與名士撫髯對弈、長嘯山林之際,
歸來頗似曾相識,
分明看到一個學者正坐悟其間,
仰觀宇內,入境中華。
文/ 主編楊公白
名 家 點 評
吳宇華的筆下大都是一些高人雅士、琴棋書畫、漁樵耕讀等等,這些內容和形式跟傳統整個是接氣的,也跟大眾審美是接氣的。既接了天氣,又接了地氣,又有了人氣,這也是三才在宇華作品中的體現,我覺得這是一條很不錯的路子。他走的正好!他會走的越來越好!
——博導、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 範揚
《月夜清談 》34.5×52cm 紙本設色 2008年
吳宇華的寫意人物畫、寫生作品秉承了他的一貫精神面貌,追求一種神清氣爽的意境。他的人物畫一方面注重對人物精神世界的表現,另一方面則著意於畫面獨特意境的營造,刻畫人物造型簡潔概括,筆法洗鍊,畫面質樸而練達,雖有古韻,卻又不失時代氣息。這些作品恰 如一陣清風拂面,令人如飲甘泉,沁人心脾。這不能不說是吳宇華的獨造。
——美術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郭曉川
《澄觀 》48cm×69.5cm 紙本設色 2019年
觀吳宇華的畫,就產生被引領到無錫山水裡面的感覺,在他營造的藝術氛圍和境界裡,你能很清晰、也很深地感受到無錫山水人文的原質之美。吳宇華的作品所洋溢的質樸與天真,實質是對生活與自然情趣表現的結果,在他對繪畫藝境的自覺追求中,他從藝術形式的本身理解到這種意趣並有效地傳達出來,這是更為根本和對我們有啟示的方面。
——美學博士、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趙建軍
《聽琴圖》 138.5×69cm 紙本設色 2015年
吳宇華汲取青花瓷畫精髓以文人筆調創作的小品畫,以率意簡練的筆觸表達他對民間文化的體悟和理解,簡雅而天真,質樸而生動,簡遠的意境中傳達出活潑潑的天機逸趣。
——著名詩學、美學、美術史論學者 楚默
吳宇華,1961 年出生,江蘇無錫人。1988 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無錫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太湖畫派」研究會副秘書長,江南大學書畫研究所研究員,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水墨畫院特聘畫家,中國作家書畫院特聘畫家,中國國家畫院範揚工作室畫家。
繪生慧語寄丹青
吳宇華題 「丹青海藏網」
責編/軒軒
十年藝術家足跡記錄者品好畫 玩收藏 別忘關注呦!
墨軒傳媒:丹青海藏網(www.pp6.cc)、丹青海藏微信公眾號、《收藏》雜誌、《收藏快報》、山東《收藏天下》電視專題、展覽策劃、活動錄製、宣傳片、紀錄片、活動媒體總策劃統籌、名人名家字畫收藏、拍賣國畫徵集 ……
品牌運營:墨軒(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品牌聯盟:
墨軒傳媒 捨得坊沉香 誠一齋 海棠芳館 蘇華美術館
融德畫廊 世紀視覺傳媒 張憲藝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