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百家人物吳宇華」從素昧平生到華語入境——畫家吳宇華作品...

2021-01-08 丹青海藏

編者按

在創藝十年之際,丹青海藏網推出《丹青百家》系列微專題。十年藝術沉澱,為藏友、藝友們推出這樣一批藝術家:他們有思想、有追求、有情懷,他們藝術功底紮實,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的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他們持續三十年以上一直埋首藝田、辛勤耕耘,他們是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願與諸君同享他們的藝術。

今天的這位畫家:他出生在文化世家,滋養於太湖靈秀,臨習過名家碑帖,經歷過市井倫常,進修於國府廳堂,鍾情過民間美術,志向趨寫意人物,輔教於大家範揚。他筆下的寫意人物,高古清逸、靜睹蒼茫,空山未遠、文質悠揚。撫琴對飲嘯林去,謙謙君子入境來!他就是畫家吳宇華。

我覺得作為一個當代畫家,可以發思古之幽情,但更要畫出時代賦予他的感受,要有現代性和當代性的體現,即:吸收傳統繪畫的精華,表現一個現代人的思想情感,我稱之為:「文人畫的現代化」。

——畫家吳宇華

中國畫很有味道,深植於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土壤中,卿荏與共,淡隱光華。觀吳宇華的作品,就像品一杯茶,細細感觸那似有若無的醇香,自口鼻直入肺腑的清潤之氣,回味綿長。

《飲香浴露 》42x42cm 紙本設色 2017年

在見到吳先生前,我是先讀過他的畫,無論是四時樹木、山色湖光,還是寫意高士、現代人物,從簡率筆法到設色構圖,都給人一種不事張揚、靜雅素樸、似曾相識的感覺。

纖細的鏡框、薄薄鏡片下,一雙深眸似在追憶,帶有蘇南口音,說話卻不急不緩的吳宇華先生,給人一種溫文爾雅、謙謙君子的感覺。

對,原來這就是:畫如其人,人如其畫。

《九嶷聲遠》 35.3cm × 34.6cm 紙本設色 2020年

簡素質樸的畫風與含蓄儒雅的士氣,雋意蔻闔,「與君初相識,猶似故人歸。」也許這就是吳宇華的藝術,準確的說是他筆下的中國繪畫藝術的魅力所在吧。

《綠綺新聲》 34.5×34.7cm 紙本設色 2017年

吳宇華,1961年生於無錫。1988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中國國家畫院範揚工作室畫家......腦海中回想著他的履歷,當面聆聽著他的藝術歷程,看似平靜謙和的外表下,原來也隱蓄著眾多曲折與不凡。

《雅逸》 69.9cm × 34.4cm 紙本設色 2019年

「我的祖父吳復初(1896-1988),早年教過私塾,民國時期在常州教了四十多年國文,學問好,書法風骨獨具。」毋須多言,僅就此寥寥自述,足以令同時代的許多人豔羨,生長在這樣一個文化世家,吳宇華是幸運的。

《酒罷有餘香》 52.8cm × 70.3cm 紙本設色 2020年

有這樣學識淵博的祖父教導,吳宇華在幼年時代就受到了傳統藝文的滋養,對書法、文學、詩文產生了特別的嚮往,個人品行修練也棄濁濾清,隱隱然蒙養出一絲君子之氣。

吳宇華

八十年代前後,高中畢業的吳宇華趕上了「上山下鄉」的尾聲,做好了插隊準備的他雖然沒有成行,但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時代的周折」。

《茶禪一味》 35.3cm × 34.6cm 紙本設色 2019年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染整工、澆鑄工、機修工、泥人生產......一個個活計做過來,「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經歷過這些不平凡的「寫生歷練」的吳宇華思索變革,篤定藝途。經過充分的準備,1984年吳宇華考入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自此伊始,「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雙清圖》 41.9cm × 50.6cm 紙本設色 2020年

南師大的求學生涯是吳宇華藝術的轉折點,在這裡,他幸遇了一批優秀的藝術伯樂,國畫大家範揚先生也從此開始了與他三十多年的師友之誼,深深的影響了吳宇華的繪畫藝術。

吳宇華隨範揚看展

隨後,

吳宇華又先後赴京在中央美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深造,

畫風漸趨成熟。多年的生活磨礪、

學府修養和「跨時代」的經歷,

令吳宇華的藝術和人生一樣

充滿了詩性與精彩。

他藝趣寬博,

為了努力突破藝術自我,

遍覽古今:

秦磚漢瓦、漢賦晉文、唐詩宋詞、

敦煌壁畫、書法碑帖、青花古瓷......,

無一不令他痴迷。

《竹林吟遊》 12.8×16.5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尤其是對民間瓷繪的青睞,

不知不覺中,

他累積了兩萬多片青花瓷殘片,

細細研琢,

將其中的色調與圖飾、紋理與筆意,

梳解圓融到他的繪畫中,

將民間藝術的「原生態」

與文人畫的「詩逸」相融合,

創作出了寫意高士、現代人物、

工寫花鳥、四時樹木等

眾多獨具情致格調的作品。

《水流無聲 花開有香》 42.1cm × 70cm 紙本設色 2020年

吳宇華筆下的寫意高士,

學習了範揚老師的大寫意筆風,

但又基於自身頗顯細膩的江南人文性格,

將筆力線條為之一收,

整體輪廓約略施以高華格調的淺黛,

簡筆點觸的眉宇間

流露出五代石恪《二祖調心圖》的「靜、酣」,

傳遞出一種淡遠、隨性、禪定的清雅之意。

《坐愛林泉 》29×60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就像英國藝術教父大衛·霍克尼

熱衷於表現他周圍的親朋好友一樣,

吳宇華把他的藝術視角

投矚到格調悠遠的高士系列小品上,

畫中人物亦師、亦友、亦己,

或坐而撫琴、或憑欄思索、

或凝神靜坐、或對飲而和、

或文筆相會、或煮茗而作;

簡筆勾勒的人物,

面容沉靜、思緒暢然,

寫意筆法點綴的流水、山石、草木

怡然自得。

《松下獨詠》 12.8×16.5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在這裡,

天與地、人與物、

古與今、動與靜,

達到了和諧統一。

腹氣自華,靜從中來。吳宇華先生通過他的藝術作品

向廣大素昧謀面的朋友們

傳遞了一種心境,淺述著一種情緒:

似曾相識滿天下,

黛染風物宜性情。

鷗鳥忘機翻浹洽,

交親得路昧平生。

《穆如清風》 70cm × 69.3cm 紙本設色 2020年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教。」

鬥膽古意新解之,

吳宇華浸染於國學世家,

自策天成:

培煉淳諄之藝術真性;

《壺觴雅遊 》74×42cm 紙本設色 2015年

飽歷「周折」的時代,

變革於廟堂學府,

藝途初成於盛世中華天命之年,

堅韌與率意:

覓得心儀之藝術泰道;

師於範揚等一批名家,

又授業於江南大學和範揚藝術工作室,

將自身所思所學反哺吐育後進學子,

寓師道於藝術之教。

吳宇華和學生在一起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素昧平生的我們走進吳宇華的作品,

漫隨勁健的書風,

透過淳厚的色調,

與名士撫髯對弈、長嘯山林之際,

歸來頗似曾相識,

分明看到一個學者正坐悟其間,

仰觀宇內,入境中華。

文/ 主編楊公白

名 家 點 評

吳宇華的筆下大都是一些高人雅士、琴棋書畫、漁樵耕讀等等,這些內容和形式跟傳統整個是接氣的,也跟大眾審美是接氣的。既接了天氣,又接了地氣,又有了人氣,這也是三才在宇華作品中的體現,我覺得這是一條很不錯的路子。他走的正好!他會走的越來越好!

——博導、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 範揚

《月夜清談 》34.5×52cm 紙本設色 2008年

吳宇華的寫意人物畫、寫生作品秉承了他的一貫精神面貌,追求一種神清氣爽的意境。他的人物畫一方面注重對人物精神世界的表現,另一方面則著意於畫面獨特意境的營造,刻畫人物造型簡潔概括,筆法洗鍊,畫面質樸而練達,雖有古韻,卻又不失時代氣息。這些作品恰 如一陣清風拂面,令人如飲甘泉,沁人心脾。這不能不說是吳宇華的獨造。

——美術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郭曉川

《澄觀 》48cm×69.5cm 紙本設色 2019年

觀吳宇華的畫,就產生被引領到無錫山水裡面的感覺,在他營造的藝術氛圍和境界裡,你能很清晰、也很深地感受到無錫山水人文的原質之美。吳宇華的作品所洋溢的質樸與天真,實質是對生活與自然情趣表現的結果,在他對繪畫藝境的自覺追求中,他從藝術形式的本身理解到這種意趣並有效地傳達出來,這是更為根本和對我們有啟示的方面。

——美學博士、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趙建軍

《聽琴圖》 138.5×69cm 紙本設色 2015年

吳宇華汲取青花瓷畫精髓以文人筆調創作的小品畫,以率意簡練的筆觸表達他對民間文化的體悟和理解,簡雅而天真,質樸而生動,簡遠的意境中傳達出活潑潑的天機逸趣。

——著名詩學、美學、美術史論學者 楚默

吳宇華,1961 年出生,江蘇無錫人。1988 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無錫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太湖畫派」研究會副秘書長,江南大學書畫研究所研究員,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水墨畫院特聘畫家,中國作家書畫院特聘畫家,中國國家畫院範揚工作室畫家。

繪生慧語寄丹青

吳宇華題 「丹青海藏網」

責編/軒軒

十年藝術家足跡記錄者品好畫 玩收藏 別忘關注呦!

墨軒傳媒:丹青海藏網(www.pp6.cc)、丹青海藏微信公眾號、《收藏》雜誌、《收藏快報》、山東《收藏天下》電視專題、展覽策劃、活動錄製、宣傳片、紀錄片、活動媒體總策劃統籌、名人名家字畫收藏、拍賣國畫徵集 ……

品牌運營:墨軒(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品牌聯盟:

墨軒傳媒 捨得坊沉香 誠一齋 海棠芳館 蘇華美術館

融德畫廊 世紀視覺傳媒 張憲藝術工作室

相關焦點

  • 「新一代牡丹王」——工筆畫家大昭居士
    1996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 ,跟隨西安美術學院山水畫家楊建兮教授研習中國山水畫 ,深得導師楊建兮先生的真傳實教 ,被收為入室弟子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展,並被收藏。1999年,代表作《 國色天香》入選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山東省美術作品展 。
  • 丹青心事—畫家楊明玉的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重彩畫學會會員,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蘇百鈞先生入室弟子。2013年 作品《耕讀》參加「大象—風範」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2013年 作品《藕象》參加首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中美協主辦)。
  • 「藝惠藏」古代國寶級名畫作品賞析,幅幅都價值連城
    作品清雅恬淡,畫江南茶鄉青山如黛,巨石崢嶸、古松兀立、遠處雲霧迷漫,隱約可見飛湍流瀑,幾間茅舍依山傍水,一侍童在旁扇火煮茶。木橋之上有老者柱杖而來,小童抱琴隨後,想必是赴約而來與讀書之人彈琴品茗的。較之《東山悟道圖》,《事茗圖》用筆工細,清幽秀雅,更多元人筆墨風格。
  • 傳神立骨法正宗,氣韻生動賦流麗 名畫家蔡淑珠作品欣賞
    無論是畫山水,還是畫花鳥,名畫家蔡淑珠精湛造型的態度,都是相當認真非常端正的。蔡淑珠多才多藝,深研美學的功夫,正是其於形之所得,所以才可以溢神流暢,能執筆墨得到「形韻雙佳」的境界,這正是種技高一籌的丹青修行!
  • 湛然網拍丨當代書畫名家作品保真專場開拍進行中
    湛然第三期線上當代書畫名家作品保真專場於4月26日拍賣,線上拍賣作品包含曾翔、劉揚、常朝暉
  • 「藝術中國雙年展」——中青年畫家李維維
    李 維 維,字伯綱,中青年畫家。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書法家送萬福進萬家」榮獲「先進個人」稱號。西藏自治區書法家協會理事。林芝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林芝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丹筆濃墨作佳韻 花香浸染素紙間——記著名青年畫家李維維——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在當今畫壇中的青年畫家李維維,正是一位丹青造詣著實不凡的後起之秀,他的丹青以大寫意花鳥最為出眾,作品以墨著筆,淡墨勾花,濃墨繪葉,眾幅花卉氣韻大方,色調濃鬱,墨色相輔,可謂氤氳。品味良久,畫面似有香氣撲面襲來,若隨之閉目凝神,更是能產生無限遐想。
  • 流香涓涓入境來——記畫家楊娟
    》入選「丹青鹿城 吉祥草原」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9月四幅作品發表在《藝術界畫刊》(第十六期);  10月作品《掘進隊》、《先進班組》等六幅作品發表在《藝術界》畫刊116期;  10月《掘進隊》、《先進班組》《追光者》等十幅作品發表在《正大藝術》第六輯;  12月學術論文《寫意精神是藝術的靈魂》和作品《塢調》、《揀福豆》、《採煤隊》、《掘進隊
  • 「藝惠藏」殿堂畫家陳清泉的作品的山水畫雄偉壯闊多神秀氣象萬千
    在畫壇,每一位畫家都以將作品懸掛進國家級的殿堂而為榮。陳清泉創作的兩幅大型山水《紫氣壯山河》《唐人詩意圖》能同時登上天安門城樓,其意義是非凡的。掛進殿堂的名家作品,不僅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更是國家、社會、專家對作者畫藝水平的最高認可!絕大多數畫家此生能夠有一幅作品,進入國家級殿堂已實屬不易,能夠長時間懸掛的更是少之又少,同時有多幅作品入選的定是國寶級大家!
  • 「復聖軒藝術大講堂」巴蜀鬼才魏明倫:《粉墨丹青》代序
    拙作川劇《潘金蓮》到上海、南京公演,關高二老分別觀劇,現場揮筆作畫。韓羽仁兄更是垂青,把筆者本人畫進戲裡,阻攔武松殺人,保護躲到我身邊的潘金蓮!在四川,我認識愛畫川劇的張鴻逵、王雙才、葉久明等畫家。當流行歌壇狂熱,快餐文娛暴漲,戲曲門庭冷落之際,老友黃光新和畫家王雙才退休之後,筆耕不停,自費出版畫冊《觀圖說戲》。我曾作一幅長聯詠嘆此事。現在稍加潤色,重錄於下。
  • 藝術香港|登界遊方——「港、京、滬六畫家聯展」亮相藝術香港空間
    由藝術香港主辦,賴東平、束淵策展的登界遊方——「港、京、滬六畫家聯展」於11月25下午1點在灣仔軒尼詩道342號藝術香港空間開幕。此次展覽策展人賴東平談了這次策展的構想。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受窗外風景活動的啟發,我們挑選了港、京、滬六位有獨特藝術語言的藝術家,冀觀者透過展覽的作品,隨著高小雲的油畫,牛志曄的水墨遊覽江南水鄉,神遊北京的故宮紅牆,領略四合院的魅力,隨著鄭山麓了解西藏風情 ,和廖小平一起進入花的世界,與高異老師一起了解中國書法的變化中……和女畫家董婷竹一起走進莊子……在藝術香港空間,您會不自覺隨著作品入境,畫中一遊。
  • 黃秋生爆「準備入籍臺灣」!親還原入境經過:過五關斬六將
    知名港星黃秋生今(12)日凌晨突然發表示自己目前已經入境臺灣,正在進行居家隔離14天,獲得臺灣網友熱烈歡迎,更有人直言要黃秋生乾脆移民,沒想到獲得本人親回「準備中」 ,讓許多網友又驚又喜。也有人好奇在臺灣仍實施邊境管制的情況下,他是如何獲準入境,黃秋生則簡短表示:「過五關斬六將。」黃秋生目前已經入境臺灣,正在進行居家隔離。
  • 中國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史國良做客微拍堂紅人駕到 論道丹青風雅
    10月23日20:00,中國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國家一級畫家史國良大師做客微拍堂紅人駕到,將在平臺商家「會拍美術」直播間與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畫苑》雜誌主編付京生、中央數位電視國學頻道創始人、會拍美術董事長李靜一同圓桌對談書畫藝術、論道丹青風雅。此外,藏家還將有機會競拍眾多書畫重器、名家大作,盡享一場書畫精品饕餮盛宴。
  • 「津門網」中國畫壇最具學術與價值潛力推薦畫家,趙一農作品欣賞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趙一農山水畫高研班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範揚工作室畫家,河北美院特聘教授,中國華夏萬裡行書畫家協會理事,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會員,《OPIENTAL 藝術焦點》雜誌藝術顧問,全國百家收藏籤約畫家,中國畫壇最具學術與價值潛力推薦畫家,國際集郵文化中心授予「中歐藝術交流大使」榮譽稱號。
  • 畫如其人 自然天成——記畫家林德坤藝術人生
    畫如其人 自然天成——記畫家林德坤藝術人生畫,載物寄心,畫如其人,以物寫心,以物寄情,乃文人一種情懷。初觀山水畫家林德坤先生作品時,有一種意趣,疏朗的清澈,一種幽遠之意境和瀟灑的個性。林德坤先生亦是一位謙遜,健談,真誠的謙謙君子。
  • 「藝術中國」———記著名畫家林佩潮
    2019年拜著名山水畫家高顯惠院長學習山水畫:展覽:2003年國畫作品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展覽館展出;2018年書法作品入展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廣東省書法大展。畫以致用歸根本,工筆寫意法全能——記著名畫家林佩潮創作一幅畫的主旨根本是什麼?是畫以致用。繪畫藝術從起源的那一刻起,就是為「有用」而存在的。
  • 宿遷本土寫意花鳥畫家郭尤柏 澄心悟道 丹青抒懷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 通訊員 陳兆安)家住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香格裡拉花園的郭尤柏,四十多年致力國畫藝術研習創作,在墨色生動的渲染中著力尋覓畫作的意境,在飛舞的線條勾勒裡恣意探求丹青的魂魄。花鳥畫和其他國畫一樣,某種意義上是畫家心靈和情致的映照,這些靈動與美妙需要畫家凝神靜心才能捕捉到。郭尤柏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以「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寂寞,開始獨自沉靜地探索追求,竭力去尋找自己表現花鳥畫的超然之美和獨特情趣。在汲取古人和當代名家傳統技法的同時,大膽揉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在保持傳統中彰顯自己的胸襟和意趣,凸現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筆觸,從而在花鳥畫上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 著名畫家 孫曉君為書畫 藏家發出「鄭重聲明」
    《水墨丹青》《名家講堂》欄目籤約藝術家。文化部現代工筆畫院新銳畫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國山水畫創作院院士。浙江省神學院客座教授北京禮君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助力雄安」河北·高碑店·北京宋莊第二屆繪畫藝術展作品參加「翰墨集緣 · 中國精神」——著名女畫家邀請展作品參加北京大唐國瓷書畫藝術院一一當代著名女畫家邀請展作品參加「樂在宋莊」2019年中國畫名家小品邀請展作品參加慶祝祖國70華誕丹青彰顯時代氣象全國名家邀請展
  • 人物畫家張忠安‖戲曲舞臺繪丹青
    ■2009年-2011年,作品《楊貴妃》《王昭君》《回眸》 連續三年入選法國羅浮宮國際藝術展。■2013 年,  瓷畫作品 《蓮花童子瓶》 獲「八桂天工獎」 金獎, 廣西藝術作品展優秀作品獎。■2014 年 1 月 , 作品 《梨園精靈》 參加中法建交 50 周年巴黎東西方國際藝術展, 獲傳統文化傳承獎。
  • 丹青逢——陳玉虎、趙奮、徐堅作品展
    《丹青逢——海上名家陳玉虎、趙奮、徐堅作品展》,本次展覽匯聚了數十幅三位老師創作的書畫精品,將於12月25日至31日在上海國拍三樓拍賣大廳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師從上海老畫家洪祖超先生。其書法追求博採眾長,樸實流暢,入古出新,自成風格。現為上海顏文樑藝術促進會顧問、上海百草畫院顧問、上海市筆墨博物館特聘畫師、上海憩墅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