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覆滅的原因不止暴秦:秦始皇埋下兩個隱患,百萬秦軍去了哪?

2021-01-07 騰訊網

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王朝和割據政權多達幾十個,這些王朝長的有幾百年,短的僅僅幾十年甚至十幾年。在這其中,秦朝雖然是出名的短命王朝,但是歷史地位卻數一數二。

因為秦朝的出現,讓中國第一次實現「大一統」。

秦朝之前雖然有「夏商周」三朝,但這幾個朝代的「王」只是「天下共主」,被四方尊敬,並不代表他有多大的權力。這些「王」不能真正統治國土,相反還被強大的部族或諸侯壓制。

夏商周時期,中國境內的部落和諸侯數不勝數,夏朝曾一度亡於東夷,而商朝國內有800諸侯,最後被西周政權滅亡,周朝更是在下半葉成為諸侯割據的亂世,天子有名無實。

而秦始皇第一次將天下所有的貴族政權打垮,用郡縣制控制中國,讓秦軍駐守邊疆,定下了大一統國家的基礎。

秦朝雖然開天闢地,但這個政權居然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跟王莽「新朝」一樣位列中國最短命王朝的行列。秦朝在秦始皇死後迅速瓦解,其速度之快讓人咋舌,後世的史學家們將其列為「反面典型」。傳統觀點認為,秦朝的暴政是導致它迅速被推翻的主因,後世也對秦始皇大加鞭撻,將其列為「暴君」。

因為古代中國根深蒂固的儒學觀念,古人是從道德眼光審視秦朝的,「暴秦」之名流傳了2000年。而現代人雖脫離了儒學束縛,卻對秦朝滅亡有更多的疑問。

秦朝的覆滅,其實疑點重重:秦國統一天下不久,強大的秦軍為何消失了?秦始皇自知年邁,為什麼不早立儲君?六國早已滅亡,為什麼貴族卻沒有被趕盡殺絕?隨著現代史學的發展和考古發現,這些問題其實都有了答案。

一、神秘消失的秦軍

秦國用武力奪取天下,靠的就是百萬秦軍。在秦始皇滅掉最後的諸侯國——齊國後,秦國有接近100萬大軍,分布在整個秦國境內。但是在十幾年後,秦末烽煙四起,國內的義軍肆虐時,秦人居然無兵可用,只能用章邯手下的「驪山徒」來出戰。

僅僅15年,百萬秦軍原地消失,這在很多人眼裡像是個未解之謎。但是其實仔細查看史書裡的蛛絲馬跡,人們就會發現秦軍並不是原地蒸發的,而是南北並進,執行一項偉大的任務:開疆拓土。

秦始皇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群山——百越。他向貴州及兩廣地區的百越政權用兵,前後花了七八年,調軍50萬徵服了古中國的南方邊境。

此戰耗空了秦國國力,徵服南方讓秦軍流光了血。

當時,越人久居南方,佔據天時地利,戰鬥力強悍。秦軍克服了瘴氣、毒蟲、熱帶疾病、補給困難等等不利因素,最終佔據了南越土地,並且在當地長期駐紮了下來。秦始皇在這裡設立桂林、南海、象郡等郡縣,將其納入中央管轄。而一些秦軍將領卻在亂世佔山為王,他們燒山種田,讓士兵休養生息,自己則變成軍閥。例如在遠在番禺的秦將趙佗,就自立為南越王,從此不問中原戰事,更談不上勤王了。

同時在北方邊境,先秦中國最大的憂患就是草原的匈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將匈奴人趕到大漠,導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30萬秦軍從此就駐守在長城一線,直到秦始皇死去都從沒回到中原。

長城守軍離中原更近,確實參與了楚漢時期的亂世。駐守邊疆的大將蒙恬在始皇帝死後被秦二世賜死,軍中已經人心惶惶。之後這支軍隊被一分為二,一部分繼續盯著匈奴,另一部分則被秦將王離帶著南下平亂。

此時的中原已經烽煙四起,農民軍和六國貴族兵合一處,出現了項羽這種一代霸王。王離率領的秦軍和章邯的「驪山徒」兵合一處,共40萬人之眾迎擊叛軍,但是在巨鹿之戰被項羽5萬楚軍打敗。秦軍或死或逃,被項羽俘虜了20萬人。項羽怕秦人作亂,將20萬俘虜全部坑殺,自此秦人再無兵可戰。

二、六國貴族未滅,留下隱患

秦國短命還有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秦始皇對六國貴族沒能斬草除根,導致六國貴族瘋狂反撲。秦始皇在後世都被稱為暴君,但是他比起後來那些動不動就「屠城」、「滅族」的皇帝來說,他實在是太文明了。

秦始皇在滅掉六國之後,並沒有對六國貴族大規模屠殺,甚至連那些跟秦軍作戰的六國將軍,都沒有追究太多責任。秦國滅六國後,六國的君主除了一些鬧事的不安分子被處死外,其他都是流放。至於六國的貴族,只要乖乖聽話,秦始皇從不濫殺。

史記記載,秦始皇曾「徙天下富豪於鹹陽十二萬戶」,就是將六國的富豪、貴族、名人聚集在鹹陽,方便監視。在當時的民間,還有些落魄的貴族和將領的後代四處遊蕩,時不時製造麻煩,項羽就是這樣的「刺頭」代表。

在2000年前的春秋戰國,貴族作為世襲的國家統治者,是社會凝聚力的結晶。六國百姓只知道自己土地上的貴族是誰,卻不知道誰是國君。他們聽聞六國的貴族起義,最能激發起愛國之心。秦末起義雖然是陳勝吳廣這些貧民最先造反,但這個亂世很快成為六國的「復國之戰」,齊楚燕韓趙魏的國號再次出現。項羽在滅秦之後分封天下,就是想恢復戰國時期列國並存的情形。

秦始皇的一時之仁,成為了葬送秦朝江山的伏筆。

三、秦始皇的長生之夢

在最後,秦朝在始皇帝死後分崩離析,嬴政自己身上的原因也不得不提。

在歷史上,一個王朝在兩種時期最容易發生動亂,第一種是大規模戰爭,第二種則是皇權的傳遞。秦國在始皇帝死的時候其實很穩定,但是秦二世胡亥繼位後就出現了問題。

首先就是誰來繼位的問題,關於秦始皇的遺詔是立胡亥還是立扶蘇,後世一直爭論不休。在很長時間內,胡亥和趙高假傳聖旨,賜死扶蘇,屠殺宗室,是被公認的史實。趙高篡改遺詔後讓胡亥登基,自己把持朝政,此二人倒行逆施,禍國殃民,導致了秦朝迅速覆亡。

雖然趙高和胡亥是壞人,但這個作惡的機會卻是秦始皇親自給的。當初秦始皇要是早早立儲君,讓扶蘇成為世子,胡亥和趙高怎麼敢蒙蔽天下人篡改遺詔呢?秦始皇晚年不立儲,在歷史上有不同的解釋,但是綜合來看,跟他本人晚年的「長生」迷信最為相關。

在先秦時期,「方術」是各國貴族追捧的修身秘法,其內容主要是傳統巫術。懂這些巫術的人被稱為「方士」,他們居無定所流浪四方,據說能上天入地,出海訪仙,懂長生不老之術。秦始皇在晚年時對方術深信不疑,因為有方士曾信誓旦旦說世上有不死藥,可能在海外仙山上。於是秦始皇就四處派人尋找「不死藥」,並且多次東巡,就是為尋找長生不死的法子。

自認為能得到不死藥的秦始皇,在晚年一度進入痴狂狀態,史書記載:「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從不讓提死後之事,群臣害怕他發怒,也不敢說諸如立儲、傳位之類的身後之事,這讓秦朝的立儲問題一直拖延。

結果,秦始皇在第六次東巡路上生病,很快就病情惡化而死,在臨死前他才發出遺詔立新皇帝,卻被趙高給奪走了權力。古代的皇帝都有「長生不死」之夢,從秦漢到明朝,煉丹修道的皇帝不少,但長生依然是鏡花水月。秦始皇因「惡言死」而導致國無儲君,這一點被後世引以為戒,立儲成為了封建王朝頭等大事,一直到清代都極為重視。

本文作者:商學野

參考資料:

1、《秦徵百越與當代嶺南》,程曉勵

2、《封建郡縣之爭與秦始皇嗣君選擇》,熊永

3、《先秦秦漢時期的長生不死藥研究》,耿雪敏

相關焦點

  • 秦朝滅亡場景有多慘烈?秦朝是怎麼強大的?為何短短兩年就覆滅?
    秦始皇死後小兒子胡亥即位,但是即位後的胡亥不加治理國家,反而濫用民力,加上秦朝的律法之嚴厲,胡亥上位一年有餘便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秦王朝的統治根基因此而動搖,導致之後的項羽、劉邦等人陸續起義,為秦朝覆滅創造了有利條件。
  • 秦末天下大亂秦朝危在旦夕,戍守百越的50萬秦軍為什麼不回師救援
    這篇課文是在哪一個年級哪裡學習到的呢,相信也還有很多人都記得,是在初三的語文課本裡,即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這篇文章叫《陳涉世家》,出自漢朝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是《史記》中的第四十八篇文章。《陳涉世家》主要寫了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農民起義,喊出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
  • 評選秦朝五虎上將:白起落選的原因有一個,章邯落選的原因有兩個
    秦始皇嬴政一統山河,成為萬世帝師,當然不是因為比舉鼎身亡的先祖秦武王嬴蕩更能打——等到君王親自衝鋒陷陣,那這個王國也真就要亡國了。秦始皇文有呂不韋李斯,延續商鞅留下來的軍功制度,秦軍成了當世最勇悍的部隊,而帶領秦軍縱橫天下的大秦名將,因為曾經是六國讎敵,其事跡大多已經湮沒,我們只能從史料中的片言隻字,去遙望秦始皇麾下名將的風採。
  • 郡縣制比分封制好,秦始皇實行郡縣制,為什麼秦朝反而加速滅亡?
    中國歷史上,周朝國祚791年,是時間最長的王朝,分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周朝採用分封制,把土地分給周天子的親屬,功臣或古帝王的後裔建立諸侯國。秦始皇劇照1. 秦朝軍功勳貴的不滿秦國建立主要依賴商鞅變法確立的軍功爵制,有軍功者,不僅有爵位,而且有田有宅,有僕人。這也是秦軍戰鬥力強悍的真正原因。
  • 秦朝滅亡時,為何還有50萬大軍按兵不動?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
    西安作為我國十三朝古都,很多歷代帝皇都在這片土地安家,所以如今的西安作為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每年都要吸引無數遊客前去一探究竟,到了西安,除了品嘗肉夾饃之外,還很有必要去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如今的秦始皇兵馬俑還未完全開發,但已經相當之壯觀,就算現代文明要建造這座兵馬俑都要花費不少力氣,可見當年秦始皇時期的秦國是多麼的強大。
  • 如果給秦始皇一個地球儀,嬴政得知世界格局,會有什麼可能發生?
    秦朝百萬精銳也就不會因為沒有戰爭導致部分戰士解散回家,而是靠著商鞅變法的下的「軍功爵制」,奮勇殺敵,建功立業,秦朝的版圖也不斷向外延伸。秦朝作為中國歷史第一個多民族、大一統的國家,但是其版圖在中原大地上,對比後續朝代的版圖並不大,甚至算小的,就拿秦朝之後的漢朝,版圖都有超過600百萬平方公裡,而秦朝的版圖只有300多萬平方公裡,雖然漢朝的版圖比秦朝的版圖大,並不代表漢朝的實力強,相信秦王政還健在的時候,劉邦面對秦國時期的百萬精銳也要顫抖,西楚霸王項羽也不敢叫囂。
  • 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
    說到這個秦朝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的,也還是非常厲害的一個朝代,做了很多這個歷史上第一,但是就算是這麼厲害的秦朝最後也是被滅亡了。
  • 秦國滅亡時,百萬虎狼之師去哪了?始皇帝的這步棋走的太急了
    秦朝軍隊橫掃六國,所到之處,攻城拔寨猶如喝涼水一般,擁有百萬甲士,蒙恬、王翦等超一流帥才。按理說有如此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應該在二世就滅亡了,就算是他六國搗亂,也不應該幾年就把老秦家的百萬甲士給全部消滅了,那麼這支百萬雄師在去哪了?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秦將王翦得以善終原因在於王翦明白秦王的為人秉性的,懂得進退,也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也不參與朝堂上的政治糾葛。在秦滅六國後,王翦在史書上便失去了記載,在秦二世胡亥即位稱帝時,王翦也已安然離世,因王翦家族不參與朝堂上的政治鬥爭,其家族也得以存續,王翦的孫子王離在秦二世胡亥時期依然擔任了秦軍的重要將領,繼蒙恬後,成為守衛北方邊疆幾十萬大軍的主帥。
  • 秦朝滅亡時,老秦人為何不再保衛大秦?只因秦始皇的錯誤決策
    讓他繼承了祖先的嬴姓,後來經過秦朝36代國君加上老秦人的奮發圖強,像大家熟悉的「秦孝公變法」、「秦昭襄王稱霸」等,才有後來的秦始皇開始統一六國。秦朝滅亡時,老秦人為何不再保衛大秦?這個話題要從商鞅變法開始講,商鞅變法在經濟制度上有一句:「主民客民分業」、「重獎殺敵強兵」,這裡的主民也就是秦國的農民,也就是老秦人。什麼是客民呢?
  • 秦始皇陵發現麗字墓,墓主肢骨屈折,揭開秦朝謎案,網友:麗妃?
    麗妃原為朝鮮玉漱公主,進入秦朝境內後被秦始皇封為妃,但實際上這兩個稱號都是電影虛構的,秦朝歷史上並無與箕子朝鮮聯姻的記載,更無「妃」這一等級。不過,「麗」這個字的封號卻頗有淵源。由於歷史上的秦始皇陵並未留下名字(如漢高祖的陵墓叫長陵、漢武帝的叫茂陵等),所以後世常用「麗山」(通酈山)來代稱秦始皇陵。而電影中麗妃的結局是被強令陪葬於秦始皇陵中,冥冥之中與其封號形成了一種隱喻。
  • 如果上天再給秦始皇三十年時間,他會讓大秦帝國變成什麼樣?
    秦始皇要是多活三十年,不敢說天下沒有農民起義,但會比較少,可以說很少,秦朝的覆滅和秦二世胡亥有關,胡亥即位後,趙高開始掌握實權,實行的殘暴統治激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在陳勝、吳廣領導戍卒發動反秦起義之後,各地紛紛響應,劉邦、項羽以及六國之人也先後加入到大起義當中,如果換作是秦始皇,或長子扶蘇結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 秦始皇不到五十歲逝去,如果上天再給他三十年,大秦帝國會如何?
    秦始皇要是多活三十年,不敢說天下沒有農民起義,但會比較少,可以說很少,秦朝的覆滅和秦二世胡亥有關,胡亥即位後,趙高開始掌握實權,實行的殘暴統治激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 在陳勝、吳廣領導戍卒發動反秦起義之後,各地紛紛響應,劉邦、項羽以及六國之人也先後加入到大起義當中,如果換作是秦始皇,或長子扶蘇結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 秦朝早夭的原因是因為秦始皇過於仁慈?
    有人說是因為秦始皇的酷刑導致了秦國的滅亡,從一些史書上來看,秦始皇就是一個「暴君」,秦朝流行「酷刑」。兩千年來,幾乎所有人都是這麼認為的,縱使是一些秦始皇的粉絲,他們也只會說秦始皇的功績可以抵消殘酷治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史書也歷經了兩千多年,它們還真的可靠嗎?史書記載的秦始皇殘酷治理是真的嗎?
  • 秦軍很容易戰勝匈奴,而漢軍則不行,是秦軍太兇猛還是漢軍太弱?
    翻譯過來就是天宇之下的偉大首領,即為「天之子」,好傢夥,喻意為天子,比肩秦始皇。 當時秦始皇剛完成大一統的局面,邊境防禦一時疏忽,頭曼單于率領匈奴大軍趁機佔領河套平原(今內蒙古西部和寧夏)。
  • 秦始皇去世後,蒙恬、蒙毅兄弟為什麼不能為秦朝保駕護航?
    ,出自戰國後期秦朝的武將世家蒙氏。蒙恬的父親蒙武作為王翦的副將參與平定六國,蒙恬本人參與了滅齊國之戰,秦朝建立後蒙恬帶領三十萬秦軍北伐匈奴,並修建萬裡長城。蒙氏兄弟非常受秦始皇的寵信,秦始皇每次出巡都帶著蒙毅,蒙毅又以執法嚴格聞名。秦始皇為什麼要寵信蒙氏兄弟呢,因為別人都很難獲得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不立太子,後期迷戀長生不老之術的秦始皇認為自己不會死。秦始皇不立皇后,秦皇室(王室)太后幹政屢見不鮮。
  • 如果秦始皇帶領他的秦軍出現在清末,能打得過那時的八國聯軍嗎?
    秦始皇有謀略,難道那些船堅利炮不是有謀略的人造出來的,難道世界上的人不進步的。即便當年秦軍將士站在大沽口,應該也阻擋不了八國聯軍的入侵。不管是秦軍還是清軍,除了步兵就是騎兵,都不會懂得陣地攻防戰,同樣也都抵擋不住火炮和步槍射擊。這是兩個時代的戰爭,冷兵器的巔峰也不可能戰勝熱兵器。
  • 假如當年亞歷山大沒有迷路去印度,而是闖入秦國,那他碰上秦始皇...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作為新舊歷史的交匯點,秦朝完成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的混亂局面,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真正的王朝制度。基於此,後世對古代典章制度的研究多以秦朝作為分水嶺,將秦朝以前的歷史稱之為先秦,且自成一派。
  • 秦始皇死後,當真留有百萬大軍嗎?為何秦朝如何不堪一擊呢?
    很多人表示秦始皇臨死之前,給秦朝留下了近百萬的大軍,可問題也出現了,這麼強大的兵力,為何大秦滅亡如此之快,感覺這近百萬的大軍就是個擺設
  • 商朝存在五百多年、周朝延續八百年,為何秦朝只存在了15年?
    二千多年來,無數人探尋過秦朝滅亡的原因,今天我也向諸位朋友們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其實在我看來,夏商周三朝存世時間長和秦朝覆滅時間快的原因,這是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背後又涉及到了「社會是如何運作」,以及「生產力是如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知識。一、夏、商周三朝能夠長時期存在的社會根源;在傳說之中,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