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儀式儀式結束後,遊客爭相與「神十」返回艙近距離接觸。
2020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127周年誕辰。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完成正式交接,將長期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陳列。儀式前,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在長沙與來湘出席交接儀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一行座談。
湖湘兒女多奇志,逐夢蒼穹不止步,神十入湘背後映照著湖湘兒女的航天夢想。從屈原「九天之際,安放安屬」的天問,到毛澤東同志「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期盼,再到嫦娥、神舟、天宮等一系列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航天工程,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兒女在探索浩瀚星空的徵途中,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奮力圓夢。有夢想的人都了不起,有夢想的湖湘兒女天不負,神十入湘,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太空送給湖南的一份「厚禮」,就是對湖湘兒女逐夢精神的最好饋贈。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神十入湘背後寫滿湖南擔當。航天工程技術是當今世界各國比拼國家實力和國家競爭力的制高點,這樣的核心技術是等不來、要不來、買不到的,只能靠自己走自立自強、自主創新之路。在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創新創造歷程中,眾多湖湘兒女始終秉承「胸懷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不斷展現湖南擔當、湖南智慧、湖南力量。中國第一代航天專家張履謙,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和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嫦娥工程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總設計師謝更新……正是因為眾多湖南籍的科學家和工作人員奉獻無悔青春,傾力貢獻光和熱,中國航天事業才得以捷報頻傳。
湘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神十入湘必將激蕩蓬勃動能。不忘來時路,才能更好前行,將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放在韶山紀念館陳列,有利於載人航天精神與偉人故裡紅色文化深度融合,使飛天壯舉與偉人豪情互相烘託;有利於更好發揮載人航天工程的綜合效益,達到展示航天成就、推進航天科普、傳承紅色文化的效果;有利於弘揚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促進基礎研究,助力湖南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可以想見,神十入湘可以催生釋放更多的中國復興動能。
神十入湘,湘得益彰。這既是榮譽,又是激勵,既是成就,又是期望,帶著這份榮光,有夢想、有擔當、有激情,新湖南將更新,強大中國將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