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閃爍的微光,勾勒出「雷鋒的樣子」
掃描戰「疫」中的凡人英雄,因為TA們,今天的我們更理解和懷念雷鋒
戴飛躍(左)在查看病人CT片。通訊員 供圖
徐軍美和同事在湖北抗「疫」前線。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疫情當下,今年這一天意義尤為不同。在這場戰「疫」中,湧現出無數的凡人英雄,以血肉之軀抗擊著疫魔,踐行著雷鋒精神的真諦。
醫護人員、水電工人、志願者……一個個堅定而又平凡的身影奮戰在抗「疫」前方,迎難而上,逆風前行,釋放自己的「光」和「熱」,以平凡的力量聚集起全民戰「疫」的強大合力。
面對突發的疫情,沒有什麼能比看到這些平凡人物更能點燃希望與信心的火種。
「雷鋒」名片
徐軍美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院長、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支援武漢抗疫國家醫療隊前方指揮部指揮長、武漢武昌方艙醫院醫療副院長
臨危受命
創建「方艙醫院湘雅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2月3日,國家衛健委關於派出國家緊急救援隊的通知文件正式下達僅1小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就已集結完成。徐軍美教授主動請纓奔赴前線並任救援隊隊長。
他們是全國第一支抵達武漢的國家緊急醫療救援隊。在這裡,徐軍美和他的隊員們奮戰了31天,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艙醫院湘雅模式」。
2月3日晚,隊伍抵達後,面對洪山體育館新建的方艙醫院,幾乎所有工作都要從零開始。在徐軍美的帶領下,救援隊伍迅速行動。
2月5日凌晨1時許至清晨6時,救援隊成員用五個小時連夜搭建11個醫療帳篷,共計60張床位。徐軍美和他的隊員們,3天只休息了4個小時。
到2月6日零時許,首批確診輕症新冠肺炎患者正式收入武漢洪山體育館武昌方艙醫院。
2月9日,徐軍美教授再次受命,擔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支援武漢抗疫國家醫療隊前方指揮部指揮長,同時受武漢市委組織部任命為武昌「方艙醫院」主管醫療的副院長,統籌協調4支不同省市醫療隊。他帶領隊員在全國首先編寫了《走進方艙》和《走出方艙》的心理輔導手冊,建立「溫暖方艙心靈氧吧」,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艙醫院湘雅模式。
截至目前,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支援武漢抗「疫」的醫護人員已達177人,負責方艙醫院住院床位249張,共收治確診新冠肺炎輕症患者364人,治癒患者出院90人,轉出重症患者57人。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李佳寧 陳雙 王潔
「雷鋒」名片
範方彪 「00後」男生,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專業1701班學生,因為給武漢捐贈21噸辣椒醬成了校園裡的「辣椒哥」。
21噸辣椒醬,是「00後」火辣辣的愛
範方彪在這個假期做了一次極具「創意」的捐贈——將21噸辣椒醬送去武漢。「採摘辣椒的手雖火辣辣的,但心裡卻格外溫暖!」
範方彪是湖南軍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之子,疫情蔓延以來,他找到父親:「老爸,我想為武漢做點什麼。」一家人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見:送點辣椒醬過去,原因也很簡單——武漢人喜歡吃辣。 就這樣,範方彪獨自帶領20餘名企業員工奔赴廣東湛江,投入到辣椒的採摘、採購行動當中。在異鄉,他與工人們起早貪黑、並肩勞作,長時間的採摘讓他手上的皮膚很快變了色,還火辣辣的。
在大家的努力下,湖南軍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快速生產並籌備湖北武漢疫區和醫護人員緊缺的生活物資,共捐贈辣椒醬21噸(4585件)、新鮮蔬菜110噸,價值102萬元,同時還捐助了現金20萬元。■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鎮東 黃京
通訊員 楊玲 蔣琴姍
「雷鋒」名片
楊帥 長沙望城人,「90後」水電工,集結20名同行馳援雷神山醫院,爭分奪秒完成了水電安裝工作。
此生無憾,集結同行馳援雷神山
「當時在朋友圈看到信息,獲悉雷神山醫院工期緊、人手緊缺,需要招募大量工人,我就主動撥打電話報名參加援建雷神山醫院。」3月5日,獲評長沙望城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的「90後」水電工楊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年輕,就得先上。」
楊帥掌握了一門水電維修安裝的好手藝,和妻子胡蓉經營了一家維修驛站,專為周邊群眾提供生活服務。2月3日,他通過電話和微信群集結了20名精通水電安裝的同行,一起加入馳援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隊伍。他們爭分奪秒地負責水電的安裝,全力保障了雷神山醫院的建成。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在武漢他和工友們每天6點起床,工作到深夜,每天工作時間有16個小時,除掉路上往返和消毒時間,只有不到4小時的休息。「不怕你們笑話,在那的日子,我們集體沒洗澡。」楊帥說,儘管很累,但他覺得很值得:「祖國需要的時候能夠盡一份力,此生無憾。」■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智芳
「雷鋒」名片
戴飛躍 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湘五」病區主任,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有難必至
他是方艙最溫暖的「大白」
「為醫者,奉命於病難之間,受任於疫虐之際,國有難,召必至,戰必勝!」這是戴飛躍出徵武漢前夜寫下的手記。
這個春天,戴飛躍在武漢度過了自己50歲的生日。下班後出了艙,回到宿舍,隊員們用一盒方便麵、幾個蘋果、幾盒旺仔牛奶給他過了一個簡樸卻真誠的生日。
在患者眼中,戴飛躍身材高大,說起話來卻細心體貼,湘五病區一共96個病人,每個患者的名字、病情、症狀甚至最近一次的舌脈、方藥他都清楚地記在心裡。患者們都說他是「方艙最溫暖的『大白』」。
胡阿姨51歲,入住江夏方艙醫院不久。因為不相信中醫,被收治在以中醫治療為主的江夏方艙醫院,她很焦慮,強烈要求轉到別的醫院治療。
戴飛躍溫和細緻地介紹了新冠肺炎發生發展過程,中醫中藥的治療優勢和目前取得的成效,通俗的講解逐漸打消了胡阿姨的心理顧慮。
隨後,戴飛躍為胡阿姨制定了一套中西醫結合、以中醫內服外治為主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短短幾天,症狀明顯緩解。之後,經過連續3次核酸檢測,胡阿姨符合出院標準,成了江夏方艙第一批出院的病人。
出院前一天,看到正在查房的戴飛躍,胡阿姨笑著對他說:「我要出艙了,以後我哪裡不舒服,去湖南找您看。」
戴飛躍憑著優秀的表現,被推選評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李佳寧 陳雙 王潔
[責編:夏博]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