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郭麒麟接了《最強大腦》《奔跑吧》和《密室大逃脫》等6檔綜藝節目。
網友評價:疫情導致相聲小劇場開不了門,少班主這是要以一己之力養活整個德雲社呀?
這當然是笑談。
不過,走出相聲圈的郭麒麟,真真切切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富二代」,一個少年老成的「95後」。
1996年,郭德綱和第一任妻子胡中慧生下兒子郭麒麟。
彼時的郭德綱23歲,剛到北京漂了一年,沒師傅沒名氣,一貧如洗,正是最難的時刻。不僅如此,因為夫妻兩人是「閃婚」,彼此了解並不透徹,感情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婚姻生活並不如意。
郭麒麟4歲時,郭德綱和胡中惠的婚姻走向了尾聲。離婚後,胡中惠赴日本發展,郭德綱仍在北京漂著,年幼的郭麒麟由爺爺奶奶撫養,變成了人們口中的「留守兒童」。
雖說如今郭麒麟是個名正言順的富二代,但在他上小學之前,也還是個普普通通的小胖子,一年也見不上父母幾次。好在郭家的家教不一般,郭麒麟從小就被嚴格要求。
命運待郭麒麟不薄,雖然親生父母早早離婚,但是郭德綱的第二任妻子王惠卻對他視如己出。
善解人意的王惠不忍心看到父子分離,便帶著郭麒麟一起去北京,經濟上雖然是捉襟見肘,但好在能闔家團聚。
生父嚴厲,繼母慈愛,郭麒麟被教養的謹慎謙遜,成績優異,到初三時還經常能拿滿分。
初中時,郭麒麟對父親說:「我想好了,我準備要說相聲了。」
郭德綱很納悶,問:「你現在成績非常好,為什麼要放棄讀書呢?」
郭麒麟回答:「你認為我喜歡讀書嗎?我成績好,是為了讓你們在朋友面前聊天時有一談資。」
聽到兒子的回答,郭德綱感到五雷轟頂,他想了又想,認為如果兒子能感到快樂,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遠比他委屈一輩子要強得多。
因此,郭德綱尊重了兒子的決定,準許他拜師自己的搭檔于謙,在15歲初中畢業之前退學,正式加入德雲社學習相聲。
郭麒麟是個懂事又孝順的孩子,早早退學的原因,不僅僅是他打心眼兒裡喜歡相聲,同時也是想為父親減輕壓力,支撐德雲社的發展。
在郭麒麟提出退學的前一年,德雲社經歷了一場重大風波——臺柱子曹雲金與郭德綱決裂,不僅斬斷了長達8年的師徒情分,更與搭檔劉雲天一起退出德雲社。
一場互撕,兩敗俱傷。
愛徒的背叛讓郭德綱深受打擊,也將德雲社卷進輿論的漩渦了,經歷了更名以來最困難的一年。
一切的困難,郭麒麟都看在眼裡,做出退學的決定,也無外乎是想早點傳承父業,幫他重振德雲社的聲名。
郭德綱本就十分看重家庭教育,更尊重中國傳統文化禮儀,自從兒子郭麒麟決定學相聲之後,父親的對他的管教就更嚴格了。
長輩站著,郭麒麟就不敢坐著;和師傅同臺,他一定會攙著師父走下臺。
郭德綱要求兒子每天早起練習基本功,稍有懈怠,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
自小跟師哥們一起住在家裡,郭德綱告誡兒子:「擺著什麼吃的,也得記得外人先吃,最後才是你。」 所以到郭麒麟二十歲了,無論吃什麼都還是先問,「這個我可以吃嗎?」
如此教育,讓郭麒麟把「教養」兒子刻在了骨子裡,時時處處彬彬有禮。
後來郭麒麟說,父親成名前的苦是外界給的,而自己一路走來受盡了委屈,挫折都是父親給的。
對此,郭德綱的看法是:在家裡被罵夠了,出了社會就沒人罵了。
兒子18歲的時候,郭德綱給他寫了一封信當做成人禮。
信裡寫道:
何為角兒?
舞臺上的頂梁柱、劇團班社的靈魂。貼出你的名字要保證賣得出票,全團老少指著你吃飯。
角兒是有責任的藝人。
郭麒麟剛十八,我不希望兒子大紅。人紅麻煩多,一大三大,名氣大後,開銷大壓力大是非大。
紅起來容易,難的是接住自己。
年三十吃頓餃子容易,之後呢?得天天吃餃子才行啊,可你有那麼多的面和餡兒嗎?
所以,要多下功夫,並且要保持一個好心態。
很多人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太尊重自己了。
在信的結尾,郭德綱說:
芸芸眾生富貴貧寒,不是誰都可以傲視乾坤。
其中有命有運,要知因果懂善惡,我兒且記,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八個字是嚴父對兒子的叮囑,更是郭德綱總結出的人生哲理。
我推薦你看一看郭德綱的親筆自傳《過得剛好》,這本書記錄了德雲社創立前後不為外界所知的故事,以及班主郭德綱一路辛苦走來的心路歷程。
————END————
作者丨婉君
圖片丨來源網絡,侵刪
來稿丨十三夜文化工作室
校對丨李子語 編輯丨尹七七
郭德綱敢於讓兒子輟學學習喜歡的事情,如果你是家長,你敢嗎?
評論區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