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時期被認為我國農民起義的起點,這裡面的人物經常會被拿來說到。天王中的翼王石達開,被認為是「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這樣形象的由來主要是由於石達開本人堅強的意志力得到來的。特別是石達開在刑場上雖被凌遲,但卻一聲不吭的表現被人嘖嘖稱奇。
石達開,歷史上把他認為是一個英雄人物,它十九歲就開始帶領軍隊打仗,少年氣的他在戰場上表現的有勇有謀,二十歲時被封為「翼王」,後來太平天國覆滅後,被清政府處死時年僅32歲。結束了他傳奇的人生,到死都表現的堅強不屈。
清代周詢撰寫的《蜀海叢談》裡面記載了當時石達開被凌遲的情形,周詢的父親是周甫是當時在成都擔任保甲總局提調職務,他親眼目睹了石達開凌遲的情形。所以周詢書中的描述還是比較可信的。凌遲這樣的酷刑是古代封建王朝為了懲治犯謀逆這樣大罪的人,專門使用的懲治之術。
為了既對那些有謀逆之心的人有威懾作用,又對唄凌遲的人在身心上都被懲罰。歷史上有些人只挨七八刀就會命喪黃泉,有些人卻被剮了幾千刀之後才死。而石達開本來就是軍武出生,對於疼痛的承受力可能比常人更強一些,也許再加上他可能在被處刑時,回憶自己豐富、傳奇的一生,轉移了注意力,這樣才承受住這個千刀萬剮之痛,在刑場上一聲不吭。
這些都只是我們的猜測,但是石達開臨死之時的凌然正氣和堅強品質,確實讓世人折服,就連它的對手四川布政司劉蓉都贊他不卑不亢之氣,是名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