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1年,他為這個只有線條的遊戲做了一張地圖

2020-12-28 品質中國

哈莉葵茵遊戲研究社

2019年12月31日,站在2020世代的門前,David按下了視頻的發送鍵。

在他的Youtube頻道上,一個名叫《Line Rider - Omniverse II》的視頻進入了審核流程。

《Line Rider》是一個2006年的Flash遊戲,在這個遊戲的畫面裡,只有一個圍著彩色圍巾、坐著雪橇的小人,孤零零地在雪白的屏幕中間等待著。用畫筆給這個小人畫出一條供他滑雪的道路來,就是這個遊戲的全部內容。

11年前,David曾經參加過一個《Line Rider》的比賽。在這個比賽裡,選手們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張遊戲地圖,按照其精彩程度決出勝負。他們通常會拿出自己珍藏了一年的殺手鐧,上交一份作畫精緻的答卷,來爭奪當年的最受歡迎Youtube《Line Rider》視頻作者的頭銜。

就在與這些精彩作品的角逐中,僅僅憑藉一張未完成的Beta版作品,David獲得了2008年比賽的冠軍。

這份作品的名字叫《Omniverse II Beta》。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部Beta版作品成為玩家爭相模仿的標杆。而玩家們也在期待著,這份本就十分出彩的地圖設計真正被完成時,能夠給玩家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只不過在接下來的11年裡,他們都沒有等到完整版的出現,直到2019年的最後一天。

1

《Line Rider》最初並不是作為一款遊戲誕生的。

剛被創作出來時,《Line Rider》僅僅是一份插圖課的課後作業,正在工業設計專業就讀的大三學生的作者Botjanade-Fk將它作為一份工具上傳到校園網上,完全沒有預料到接下來爆炸式的傳播。

《Line Rider》確實更像一個工具,它擁有極佳的重力表現系統,這使得它在某些地區一度成為了課堂上的教學工具。《Line Rider》沒有目標、也沒有分數,沒有遊戲中應該有的任何獎勵機制,即使你讓滑雪人劃得再遠,也無法在遊戲中獲得一朵小紅花。

或許正因為它不那麼遊戲,《Line Rider》擁有了獨特的魅力。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這款簡單的遊戲席捲了全球,成為了一款現象級的作品。玩家們喜歡它充滿創造性的留白,讓遊戲充滿了無限的可能;也喜歡它精妙的重力系統,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遊戲中一些絕妙的創意。

2008年的《Line Rider》社區

憑藉著在玩家之間不小的影響力,2007年,《Line Rider》誕生的一年之後,作者在GDC遊戲開發者大會上斬獲了創新獎,《Line Rider》也一併被作為遊戲買下了版權。

在2019年的一次展覽中,作者還帶來了VR版的《Line Rider》

至此,這個「工具」才正式晉升成為了一款遊戲。

2

時至今日,在《Line Rider》的官網上,你還是可以輕鬆嘗試到這個作品。十幾年來,《Line Rider》經歷了數次更新,為方便玩家操作增加了許多輔助模塊,但這款遊戲還是和十多年前一樣保持著它原始的風味。簡潔的遊戲畫面,沒有任何門檻的操作,這個披著彩色圍巾的小人就這樣坐在畫板中間等待著冒險。

和其他作圖軟體相比,《Line Rider》中的作圖工具顯得過於簡單。默認頁面上沒有任何輔助圖形,只有畫筆、直線和一塊橡皮,拿起畫筆,在雪橇底端畫出一條略帶弧度的線條,再點擊播放鍵,就算開始了這個遊戲。

上方是畫筆,下方是進度條

但在我的試驗中,這個遊戲的樂趣就僅此而已了。因為我總是會不小心畫出過高過低的弧度,讓小人一飛沖天再急速墜亡,又或者想要試試那些視頻中看起來簡單高端的技巧時,因為找不準落點車毀人亡。於是簡單枯燥的一條直線看上去就是最安全的遊戲方式。

不過對那些在《Line Rider》中鑽研了多年的遊戲玩家來說,使用重力系統來嘗試更華麗的滑雪路線,算得上是遊戲中的基本功。僅僅在一年時間裡,《Line Rider》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社區平臺,遊戲技巧也在這裡被傳播、學習、不斷優化,並自我發展。

2007年,這款既擁有極高自由度,又擁有穩定玩家群體的遊戲,在自己特有的生態系統裡誕生了第一次玩家之間的技術碰撞——《Line Rider》冠軍錦標賽。參加比賽的玩家需要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傳的參賽視頻,再根據社區中玩家的投票來決定勝負。

2007年的參賽作品已經擁有了很高的完成度

冠軍錦標賽的第二年,David和他的《Omniverse II Beta》為《Line Rider》創造了歷史。

3

在那時候的參賽作品中,一張好看的滑行圖配上一段和遊戲畫面差不多時長的音樂差不多就算是入圍水準,音樂和畫面的契合程度決定了作品最終能否進軍決賽圈。

而如果能夠做出一副精美的圖畫,再繪製一張畫面精美的圖案,讓角色在這張圖案上滑過,就當作帶觀眾欣賞了一番作品的亮點。

只有David的作品不一樣,他更喜歡利用遊戲系統來創造更精彩的滑行手段。在2007年的第一屆冠軍錦標賽上,David就曾經帶著初代《Omniverse》參加過一次比賽。在這次的參賽地圖裡,他利用遊戲的重力系統來使角色一路反向運動,並摻雜了多種遊戲技巧,並在2008年的下一次參賽將這種炫技式的跑法發揮到了極致。

Beta版本的《Omniverse II》有太多缺點。從時長來說,他只有3分26秒。因為優先選擇好了音樂卻在完成之前發現時間不足,在最後幾十秒只好以簡單的弧線跑法一筆帶過。從故事敘述上來說,這個原計劃設定從遊戲宇宙中逃離的角色最終以卡在跑道盡頭而倉促了結。

《Omniverse II Beta》的結尾

即便如此,《Omniverse II Beta》仍然遠超當年其他同一時期的作品。因為這短短三分鐘的視頻,幾乎是當時最尖端的《Line Rider》滑行技術的堆疊。

在律動的音樂陪襯下,David給觀眾帶來的一段酣暢淋漓的表演。

他讓角色從在圓形弧線的邊框極限划行。

在無序的短橫線中飛馳而過。

利用慣性讓角色豎直向上滑行,在空中翻轉五個三百六十度之後順利落地。

在看似沒有盡頭的無限循環中找到出路。

直到三年之後,在玩家們想起它時,還會發出感嘆:這是我曾經見過的最讓人心潮澎湃的《Line Rider》作品。

憑藉著一己之力,David為《Line Rider》作品之後的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在之後的幾年比賽作品中,不管作者是不是在畫面或者技巧上做出了優化,都無法逃脫來自David最初創造的串燒式跑法,以致於玩家們還以這部作品為名創造了一個新的單詞「omnitrack」,意為在一條賽道中展現出了多種不同的技術風格。

無論何時在《Line Rider》社區裡提起這個作品,都就像是提起一個傳奇故事。只不過和大多數傳奇故事一樣,你都很難尋覓到故事的後續。

在這之後,David逐漸在社區裡銷聲匿跡,只有偶爾更新的Youtube頻道,會分享一些和《Line Rider》不那麼有關聯的內容。等待了好多年,這個故事始終沒有再續寫下一章,玩家們猜測他不再回來了。

但David始終記得,他的滑雪小人,還卡在地圖的角落裡,等待著解救。

4

很難用語言描述最終版的《Omniverse II》是一個什麼樣的作品。它繼承了Beta版的技術內核,卻擁有了完全不同的視覺體驗。它加入了大量的幾何圖形、視覺效果,在遊刃有餘地掌握了運動軌跡的同時,還將線條的美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如果描述讓你感覺不知所云,或許你可以花上四分鐘在這個視頻裡體驗一下《Line Rider》的魅力。

《Omniverse II》完整地講述了一個滑雪者從世界中逃脫的故事。它不再拘泥於尋找新的滑行技巧,轉而通過音樂、鏡頭的語言來講述故事的起承轉合。在這個視頻裡,你很少能夠直接看到角色滑雪的路徑,它們大多被包裝成了形狀各異的圖形,等比例安置在地圖中。

一個簡單的,僅僅只有畫線內容的遊戲,不僅從畫面中成長為了值得觀賞的藝術作品,在敘述中也同樣獲得了飛躍。和大多數平鋪直敘通過一段旅途來講述故事的《Line Rider》不同,《Omniverse II》在一張地圖的反覆循環中困住了角色。

視頻中的每一次鏡頭拉遠,都給了角色一次出逃的契機,也給了觀眾一探全圖的機會。

在欣賞完近一分鐘各類圖形的花式表演後,鏡頭第一次被拉遠,「YOU MUST ESCAPE」的標籤霸佔中央,好像電影序幕結束之後才緩緩升起的片名。

第二次鏡頭拉遠在視頻的兩分鐘整。在經歷了電路圖式的迷宮探索後,角色獲得了一定的加速度向左上角的出口發起了第一次衝擊,最終卻以直線墜落告終。

在視頻的第三分鐘,故事即將走向終點。此時,整張地圖都呈現在了玩家眼前,地圖的右半邊,是剛剛經歷完的冒險,而地圖的左半邊,是David在2007年第一次參加比賽時的地圖,在那個名叫《Omniverse》的圖中,角色最終因為卡在出現Bug的出口未能成功脫逃。

在最後的三十秒裡,這個圍著彩色圍巾的小人,以豎直向上的加速衝出了軌道,終於和這張逃離了11年的地圖正式告別。

5

今年3月末,David在自己的網站中發布了一篇萬字長文,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在這11年中是如何一點一滴構思出這份最後的答卷。他在視頻設計中用盡了自己畢生所學,也毫不吝嗇地在分享了視頻中的所有技巧。在文章最後,他正式宣告了自己《Line Rider》生涯的終結。

是的,這個遊戲或許也終於要走到盡頭了。不管它曾經擁有過怎樣的輝煌,在近幾年來,它的關注度正在呈現斷崖式下跌,最近一年的年度盤點視頻已經只有寥寥一萬播放量了。

年度盤點節目的播放量一年不如一年

《Omniverse II》或許是它最好的結果。在這個視頻發出近一年之後,擁有了近九萬的播放量,在視頻下方的評論中,觀眾們毫不吝惜自己的讚美之詞,稱讚這是有史以來最棒的《Line Rider》作品;另一個專做《Line Rider》點評的Youtube頻道做了一個長達20分鐘的視頻來給現在的觀眾們回顧《Omniverse》的故事。

從一份課後作業到《Omniverse II》的誕生,《Line Rider》在十幾年的滑行裡走得有些出乎意料的遠,可能誰也不記得起初它只是一個工具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到最後,這個黑白的遊戲,學會了講彩色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彩虹六號:圍攻》「血蘭花行動」最新地圖展示:香港遊樂園中的殺戮 | 遊戲快訊
    ▼隨著《彩虹六號:圍攻》「血蘭花行動」的即將到來,育碧也放出了新的預告片。預告視頻展示了 「血蘭花行動」的新地圖,這是一張位於香港海岸邊的廢棄遊樂場。整個環境十分的複雜,此外,從地圖場景中,我們還能看到很多中國元素。《彩虹六號:圍攻》「血蘭花行動」將於8月29日登陸三大平臺。
  • 從無到有設計一張RPG遊戲地圖,需要注意哪些關鍵點?
    編者按 在設計地圖和場景時,你最先考慮的是什麼?
  • 最大的地圖竟是它!遊戲中十大開放世界地圖排名
    來自Reddit論壇的BradburyMan在地圖的紅色邊界內測量了整個遊戲的可探索區域,發現其大小只有3.82平方英裡。不過這個測量所涉及的範圍只有《輻射4》本體遊戲部分的室外區域,如果算上遊戲的室內面積以及地下部分和DLC《遠港驚魂(Far Harbor)》和《核子世界(Nuka-World)》的話,總面積會更大一些。
  • 《神界:原罪2》開發者:我們原本想做一張完整大地圖
    《神界:原罪2》開發者:我們原本想做一張完整大地圖 2019-03-27 14
  • 科普| 地圖的誕生!解密一張地圖的前世今生
    可快速關注我們一直以來,地圖君都是為大家推薦各類樣式的地圖,確從未和大家介紹地圖君的地圖是如何「變」出來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張地圖,是如何誕生的。▲《清乾隆二十七年溫州府境全圖》溫州市城建檔案館 提供而現如今,一張紙質地圖的製作需要通過測、編、繪、印四大流程步驟,下面由地圖君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測 -地圖製作的第一步是測量,主要目的是獲得地物的位置信息。
  • 湘潭縣這個扶貧隊繪製了一張脫貧攻堅地圖
    「這是我們工作隊繪製的天龍村脫貧攻堅地圖,我們利用手機衛星地圖軟體建立了一個全村貧困戶資料庫,下村走訪時隨時可以點開手機上的地圖查閱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情況,還可以拍照記錄貧困戶的住房、飲水等相關內容,非常方便……」近日,湘潭縣烏石鎮天龍村駐村工作隊長譚鋮程介紹。
  • 「卡通+寫實」開放世界遊戲,這個團隊花了3年做一款高識別度作品
    這款作品有著鮮明的角色形象,寫實的遊戲大世界,豐富的遊戲故事設定,而這背後是團隊花了三年多精雕細琢的結果,而接下來他們打算繼續豐富遊戲內容,與更多的玩家接觸不斷打磨作品。GameRes遊資網採訪了《卡庫遠古封印》副總經理Nego分享遊戲的理念和項目的最新進展: 大家好,我是《卡庫遠古封印》的副總經理,Nego。我們的團隊BINGOBELL成立於2016年。
  • 怎樣畫一張地圖?
    視頻文字稿: 怎樣畫一張地圖? 用紙筆勾勒出道路大概的方向、周圍建築物的輪廓,寫上路名。這樣就得到了一張簡單的地圖,但是你照著它可能連自己家都找不到。 因為你的地圖不能準確地描述道路的長度、方位等信息。
  • 這個遊戲的地圖滿足你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守望先鋒(OW)這個遊戲,這個由暴雪娛樂製作的遊戲相信質量就不用我再贅述了,大公司大品牌。其不管是從遊戲性還是畫質方面來說質量都是非常的過硬的。 而且這個遊戲還一直在更新它的英雄、全新玩法和地圖。在這裡面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它的地圖之豐富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欣賞幾張遊戲裡面的地圖。
  • 武俠巔峰金庸群俠傳:96年做開放地圖,現今的武俠遊戲怎麼比?
    每一個小孩心中都有一個大俠夢,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小說的主角闖蕩江湖,而遊戲則成了每一個人實現夢想的載體。在1996年,一款名叫《金庸群俠傳》的遊戲橫空出世。超前的開放性世界玩法,鑄就了25年來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國產單機武俠遊戲,成就一代人的武俠夢,影響力可以說吊打現在一眾武俠遊戲。
  • 《勇者鬥惡龍11》SWITCH版年內無望 《噴射戰士2》新地圖明天更新
    《勇者鬥惡龍11》SWITCH版年內無望Square Enix 宣布《勇者鬥惡龍11》歐美版將在2018年9月4日登陸PS4和Steam平臺。在介紹《勇者鬥惡龍11》相關版本的時候,對於玩家們非常關心的 Switch 版,官方在聲明中表示「我們依舊在努力開發 Switch 版遊戲,但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開發工作比預想中的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所以距離遊戲推出還要有很長的時間。」另據 Square Enix 的相關 PR 負責人向 IGN 透露,Switch 版《勇者鬥惡龍11》將不會在2018年年內發售。
  • 一張迷你世界地圖遇到6個梗,史蒂夫成標配?
    這些年在大大小小的遊戲中,相信大家也遇到不少有趣的梗圖。無論是玩家自製的還是在網上流傳,每每看到這些梗圖都會讓大家開懷大笑或者抓耳撓腮。不禁地對自己的世界觀產生疑問,「這都是什麼啊?」確定玩的是同一個遊戲?
  • 我的世界:網易做得好這個遊戲嗎?做不好,他沒這個能力你知道嗎
    接著就知道戰牆啊飢餓遊戲啊你畫我猜啊六年級就過去了接下來說愛玩我的世界盒子。我是從一個主播那裡知道的,還是老樣子,起床、戰牆、飢餓,我還記得當時我知道合金裝備崛起復仇的雷電,就在那裡換了個雷電的皮膚mcbbs,這個不用說了吧,都知道,我最初的伺服器就是從那裡找的。
  • 《星際爭霸2》二月精彩遊戲大廳地圖推薦
    在星際2中除了極致的RTS體驗之外同樣有非常好玩的休閒遊戲,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三張遊戲大廳中非常好玩的遊戲地圖,讓小夥伴們可以在新年假期過後也能夠盡情享受來自星際2的歡樂與激情。星空戰爭——星際2版本星球大混戰「星空戰爭」是遊戲大廳中非常經典的一張遊戲地圖,曾被選為2014年度的SOC線上冠軍賽的比賽地圖。星空戰爭是一張6v6地圖,在遊戲中玩家控制一艘強力宇宙戰艦,參加一場神族與人族的6v6戰艦對抗。先摧毀對方基地的一方獲勝。
  • 讓我為你繪製一張 private 寶藏地圖
    收有數量龐大的美國日本Vintage,和ragtag有點不同的就是不是奢侈品和設計師品牌,主要是很日式或美式的休閒服裝,像這種花襯衫就很容易找到。我這件不是 Vintage 是 vanquish,但也是故意做舊,其實這樣倒是不如直接買古著。Chicago 的古著種類齊全價格也很划算,基本能找到你想要的所有類型的古著。另外也有很多便宜的kimono和服。
  • 玩家藉助一張地圖做到了
    玩家藉助一張地圖做到了「迷你工坊」板塊為眾多迷你玩家提供了數不勝數的遊戲新地圖。酷跑、對戰、解密、創造,等等類型的遊戲新地圖都自帶獨特的遊戲玩法。任何迷你玩家都可以在「迷你工坊」板塊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遊戲新地圖,並且也有許許多多熱愛創造的迷你玩家都喜歡在「迷你工坊」板塊上傳原創地圖,讓自己創作出來的作品有機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 本周Switch遊戲推薦:畫個大地圖
    IGN中國為你介紹本周發布中最值得關注的幾款作品。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本周的新作吧!發售日:日服 2018.4.19有無實體版:無售價:3564日元玩家需要聆聽海上探索歸來的提督們的報告,然後通過對這些報告的信任與否,來創造出一張「原創」的世界地圖。在遊戲中,你將會聽到一些真實可信的內容,也會聽到一些讓人懷疑的內容,比如「怪獸出沒」之類的。你所記錄下的地圖只是你信任的那一部分,而這張地圖也會隨著你的信任或不信任的內容而改變。遊戲中將會有一個詳細的新手教學指南,來幫助玩家掌握遊戲的玩法。
  • 遊戲:三國志11和三國志12這兩款遊戲,你認為哪個更好玩?
    而三國志系列遊戲在結合了武將自身特色的同時加入了行軍打仗的元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策略,三國志就是這樣的一款策略單機遊戲。三國志11是回合制策略的巔峰,而三國志12又是即時策略的嘗試,兩個版本的遊戲各有優勢,你更喜歡哪一個呢?小編初次玩三國志11是在幾年前的時候了,那會還是高中,呃呃,暴露年齡了。初次接觸三國志,一上來就被那被宏偉磅礴的遊戲地圖給吸引住了,世間竟有如此遊戲?
  • 曝《使命召喚17》首發只有8張6v6地圖,Xbox老大已玩過《上古之環》,《刺客信條:英靈殿》通關時間大約60個小時
    不過Xbox老大菲爾斯賓塞已經提前試玩過了這款遊戲,並在最近GameSpot的採訪中談到了這件事。斯賓塞表示,他已經看過、玩過《上古之環》的不少內容;作為一名玩過宮崎英高近十幾年所有遊戲的玩家,斯賓塞這樣評論《上古之環》:「這顯然是他做過的最有野心的遊戲。
  • 快進到報恩 《百妖》一張讓紳士愛不釋手的二次元風地圖
    話說小雞以前最愛玩的地圖,就是各種二次元題材的地圖。 那會兒正直中二的年齡,更何況原來漫改的遊戲少之又少,想玩上一款自己鍾愛的動漫題材的遊戲,要麼沒有,不然就只特供主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