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雨798
朱爾斯·約瑟夫·勒菲博爾(Jules Joseph Lefebvre 1836—1911年)法國人物畫家、美術教育家、理論家,出生於法國塞納河畔馬恩省的圖爾南恩布裡。
父親的支持
勒菲博爾的父親是一個麵包師,但他以自己的遠見卓識,鼓勵他對繪畫充滿濃厚興趣的兒子追求自己的理想,並為勒菲博爾的求知之路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支持。
1851年父親將勒菲博爾送到巴黎學習專業繪畫。
來到巴黎一年後,勒菲博爾順利考入了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跟隨老師萊昂·科涅特(LéonCogniet 1794—1880年)學習油畫。
萊昂·科涅特是法國著名的歷史題材及肖像畫家,他所教授的學生中有一百多位在後來成為了頗有名氣的畫家。如:託尼·羅伯特·弗萊裡(Tony Robert Fleury 1837年—1911年)
立志羅馬大獎
1855年勒菲博爾的作品在巴黎沙龍首次亮相,接下來的幾年裡,他一直在追求令當時的年輕畫家都趨之若鶩的羅馬遊學大獎,此獎項為年輕畫家贏得去往義大利羅馬五年學習的所有費用,這在當時幾乎是年輕畫家藝術事業成功的保證。1859年,勒菲博爾以微弱優勢屈居大獎第二名。
兩年後的1861年,他的歷史題材畫作《普裡亞姆之死》為他贏得了羅馬大獎賽冠軍,勒菲博爾如願以償,開啟了他的藝術之旅。
在羅馬美蒂奇別墅學習期間,勒菲博爾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定位。勒菲博爾如饑似渴的研學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的作品,他被那些自己所仰望的大師所折服,尤其是安德烈亞·德爾·薩託(Andrea del Sarto)的繪畫作品,勒菲博爾不厭其煩地研摹大師的作品,如果你仔細端詳他的畫作《畫面具悲劇的男孩》(1863),可以看到安德烈亞·德爾·薩託的影響力。
像其他的學院派畫家一樣,勒菲博爾以歷史題材的作品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
直到在他的繪畫創作逐漸成熟之後,具備了遊刃有餘的高超技藝,方才專注肖像畫的創作,尤其是女性肖像作品。
人生低谷
勒菲博爾將他1866年創作的《格拉奇之母科妮莉亞》送到沙龍畫展。然而,未成想這幅作品卻受到專家們的冷遇,並遭到壓倒性的批評。
不幸的是,同年,他的父母和姐姐相繼去世。個人生活和繪畫創作中的這些負面事件使他陷入了嚴重的抑鬱。
經過一年的痛苦煎熬,勒菲博爾從抑鬱中走出來,回到巴黎,對藝術有了更加深厚的認知,對題材的興趣也發生了變化。他顯然對傳統的程式化繪畫方法不再抱有幻想,而是轉向更精確的生活渲染。
終有所成
1868年,他再次參加沙龍的展出,這與他上一次的重要作品不同,《側臥的裸女》好評如潮。
兩年後,的作品《真理》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子,左手緊握一根繩子,右手高高舉起一面鏡子——真理的寓言,這個符號,被設置在畫幅的頂端,當你看到那面耀眼的圓鏡時,你的眼睛必然已沿著畫幅中央修長的女性柔美曲線,瀏覽貫穿,方才延伸到畫作頂端。少女純淨的眼睛凝視前方,體態勻稱,曲線流暢,富於青春活力。
這幅畫作的成名後不久,他被授予為榮譽軍團騎士。
此後,法國雕塑家弗雷德裡克·奧古斯特·巴託爾迪(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 1834—1904年)受油畫《真理》的啟發,設計製作完成了自由女神像。
隨後幾年,勒菲博爾創作了眾多女性題材的著名作品,如1876年的《抹大拉的馬利亞》、1877年的《潘多拉》、1879年的《黛安娜》、1883年的《賽琪》等。
在19世紀70年代,勒菲博爾任教朱利安學院,著名的繪畫專業工作室,這裡打破傳統,十多年間,培養出包括女性藝術家在內的眾多專業畫家,這裡畢業的女性畫家,之後也被允許進入巴黎藝術學院。據說,在那裡,他向學生們強調了嚴謹素描的重要性。在那裡,他成為來自世界各地學生所最受尊敬和追捧的老師。
1855年至1898年間,勒菲博爾在巴黎沙龍展出了72幅肖像畫作品。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共獲得過三枚藝術沙龍獎章,1891年,勒菲博爾榮登法國藝術學院院士,並獲得了榮譽軍團指揮官頭銜。
1881年巴黎沙龍的一位評論家對朱爾斯·約瑟夫·勒菲博爾這樣評價到:
「只要提到他的名字,朱爾斯·勒菲博爾,就會了解他比任何人都更善於用精確而又穩健的畫筆描繪女性形體的優美曲線」。
朱爾斯·約瑟夫·勒菲博爾於1911年2月24日在巴黎去世,享年75歲。
「 唯美品鑑 」歡迎大家留言點讚+關注,謝謝!
讓古典油畫名著進入迪士尼明星的樂園——西班牙藝術家的精彩演繹
炫動色彩的熾烈激情——美麗的俄羅斯女畫家埃琳娜·邦德油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