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與中秋節雙節合一的喜悅和8天小長假,使過年時鬱鬱寡歡的氛圍和籠罩在全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散去不少,離家的遊子從四面八方趕回家鄉,只為共度中秋佳節。
「家鄉」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它和遊子之間有一根似有似無的長線,時時牽動著遊子的七魂六魄,使他們歸家之心蠢蠢欲動。
無論是鄉村的嫋嫋炊煙和盤山小道,還是城市的小商小販和豆漿油條,哪一種都能溫暖遊子的五臟六腑,是別人復刻不來的味道。
十一長假才開始,人口變動已經達到5.5億,幾乎一半的人或回家團聚或全家上下一起出遊。
國慶檔的電影趁勢而上,在《姜子牙》和《奪冠》的雙重夾擊下,《我和我的家鄉》衝出一條道路,第一天的票房就達到3億。
由此可見,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思鄉情結和愛國情懷。
和去年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一樣,這兩部電影都是分單元進行。
由不同的導演和不同的演員展開不一樣但是很感人的故事。
觀看完影片的觀眾們普遍表示:「《回鄉之路》和《最後一課》最感人。」
範偉飾演的患阿爾茲海默症的支教教師,忘卻了自己的前半生卻唯獨忘不了身為教師的使命。
學校的一磚一瓦與他的一舉一動在多年來已經存在默契,即使記憶遺忘,肌肉記憶依然工作著。
《回鄉之路》裡鄧超的演技和故事催人淚下,身為治沙人每天都在與天作鬥爭。
鄧超所飾演的角色雖然貧嘴、愛吹牛,有一大堆的毛病,但他拿著治沙稻草拼命奔跑在綠樹綠草和寬闊大道上,一心一意為事業獻身的精神,才真正使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這麼多年,中國有很多主旋律電影。
它們不像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一樣乏味,而是再現歷史,重溫先輩們的熱血鬥志,喚起中國人的狼性,使人熱血沸騰。
《橫空出世》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很多觀眾不知道它的存在,是因為它上映太早,自1999年上映到現在已經21年。
年代久遠條件簡陋不代表它不是一部好電影。
它的評分很高,在這個所有人的眼光都高,審美都挑剔的年代,它的評分高達9.4分,好於99%的歷史片和99%的劇情片。
老戲骨李雪健和李幼斌傾情出演,共同演繹那段秘密的艱難歲月。
那時蘇聯專家撤走,中國崛起的唯一可行之路就是默默研製重武器,以大型核武器牽制對中國蠢蠢欲動的人的心。
他們白手起家,什麼材料都沒有,製作原理也不精通,只是懷著滿腔熱血埋頭苦幹。
「好,596,59年6月,蘇聯人走了,我們自己幹!我們的工程代號就叫596!」
他們句子很簡短,一言道出辛酸,但說出的話擲地有聲,有一種不服輸的韌勁,這就是中國精神。
他們有時用語很粗俗,在被敵國恐嚇,被別人誤解,被斷絕糧草時會大罵一句髒話。
這一句話義憤填膺,但所有的委屈都隨著這一句話噴湧而出,發洩完之後繼續完成手頭的工作。
一部電影的成功不只是跌宕起伏的劇情,還有演員的教科書般的演技。
李雪健、李幼斌等人的扮相很樸實,穿上軍裝真的有那樣的效果。
他們的外貌正氣凜然,根正苗紅的氣質別人模仿不來。
老一輩的藝人很懂得吃苦,明白戲大於天,總是將拍戲作為畢生的事業。
《焦裕祿》《亮劍》中二位的扮相和演技也令人至今難忘。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令人熱血沸騰的電影。
《戰狼》《湄公河行動》在那年開播時就引起轟動。
每個人的心中總有一顆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心,普通人是,演員亦是。
正因如此,演員才願意零片酬出演影視劇,為的就是將祖國之魂重現。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