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那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被一個叫「洋仔」的小夥子唱火了;若不是王琪攜他的原創作品登陸央視春晚,恐怕沒幾個人能記得住可可託海這個名字。
2021春晚王琪單曲《可可託海的牧羊人》
可可託海的秘密
可可託海功勳礦
平觀世界
讀者選刊
可可託海,是蒙語中的「藍色的河灣」,是哈薩克語中是「綠色叢林」,又更是世界級的地質公園、礦藏之鄉!知道嗎,從這裡開採過 16 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 公斤重的黃玉,12 噸重的石榴石,30 噸重的綠柱石。
1930年,當地牧民
阿牙闊孜拜在被剝蝕出露地表的花崗巖石堆中,無意中發現了含有色彩豔麗的石頭,隨後自發開採並加工成裝飾品。這座礦脈擁有全球幾乎一半的礦物種類:世界上已知的礦種有140個,三號礦坑獨佔了 86 種!更為傳奇的是,三號礦脈中發現了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沒有的7 種稀有元素,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鋰、鉭資源量分別居全國第五、六、九位。
鈹,是運行核反應堆不可或缺的原料。銫是火箭發動機的理想燃料,人造衛星所用的控制器——銫原子鐘就源自於銫。鋰礦石中提取的同位素鋰6,更是引爆氫彈的重要動力。鉭、鈮被稱為「宇宙天空時代的稀有金屬」,其合金被廣泛應用於太空飛行器的製造。三號坑礦藏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開採規模之大,為國內獨有、世界罕見。它更是
國家機密和
國家財富,曾經在新中國艱苦的前三十年,立下了不世功勳。
起初聽說,有人在三號坑面前淚流滿面、長跪不起,筆者不太理解:而當筆者真正走進了三號礦坑的歷史,真正站在她面前的時候,再也抑制不住滿腔熱血在迸湧!如下圖,因為筆者已深深體會到,
唯有長跪才能表達此刻的震撼、虔誠、敬重和感動。▲興衰百年的可可託海礦坑,曾是國家的頂級機密與頂級財富。在哈薩克語中,可可託海是「綠色叢林」之意,但那礦坑偏偏是粗糙醜陋,寸草不生,像阿勒泰山脈中一塊被剜去的傷疤,令人心痛。小時候就聽說,阿爾泰山是座金山。那裡的老人都知道金子藏在哪裡,但從不示人,只是在極其困難的時候,才去摳上一點渡過難關。
老平註:在很久以前,就有這麼一個段子,說的是日本人將中國的瓷碗買回去,然後敲碎,從中提取一種叫做「工業黃金」的東西。大家不要小看了這「工業黃金」,它不但比黃金貴,更是各國政府趨之若鶩的
重要戰略資源。沒有它,美軍制導系統將統統失靈,沒有它,美國最先進的F22猛禽戰機將不再擁有超音速,更別提什麼隱形了.這絕對不是在危言聳聽,因為這毫不起眼的寶貝疙瘩,就是大名鼎鼎的稀土,被稱為「新材料之母」和「工業維生素」。而在我國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中,有一個礦坑,這裡曾蘊含著國家的頂級機密與頂級財富。據說,當年有個蘇聯地質學家,在額爾齊斯河的泥沙裡發現了稀有礦石的蹤跡,逆流而上,追蹤到了可可託海。1935年,蘇聯地質隊正式進入阿勒泰,發動當地牧民四處採集礦石標本,加以收購;經過重重篩選,最後把開採點定到了三號礦坑的位置上。到了1950年,蘇聯人開始大量湧進,可可託海這個偏僻的彈丸小鎮,竟然聚集了近四萬人!說俄語的專家、教授,搞科研的、講學的,掮客官商伴隨其中,學者奸細混跡其裡。他們從三號坑挖走了多少寶貝,價值多少,我們無法知道,而他們像賊一樣地竊喜。善良到近乎愚昧的中國人,從來沒有想過跟「老大哥」算帳。但是中國人能夠看到的,是三號坑的日漸加深!是每年夏季,額爾齊斯河漲水的時候,蘇聯人拉運礦石的貨輪,一直開到布爾津,然後絡繹不絕地滿載而歸;留下的,是貨輪煙囪裡冒出的一股股黑煙,以及堆積如山的礦渣。▲空寂的三號坑令筆者傷懷,它難道不像一隻被擠幹了乳汁的乳房?擠出自己的「乳汁」,哺育自己的核工業,償還蘇聯債務。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採掘,三號礦脈由原先高出地表200多米的山巒,變成深143米,長250米,寬240米的礦坑,一圈一圈的內壁旋環車道,狀如古羅馬的巨型鬥獸場(如上圖)。從1950年代起,「可可託海」這個地名完全從中國地圖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111」這個神秘編號。直到1981年,可可託海礦區周圍還設有三道關卡;任何人進出礦區,都必須持有新疆公安廳開具的邊防通行證。因此,當三號坑的真相大白天下的時候,人們真的被驚呆了:原來,這裡竟是一個世界公認的「地質聖坑」,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礦種,有140個,三號礦佔了86種。稀有金屬鈹、鋰、鉭、鈮、銫……,有色金屬銅、鎳、鉛、鋅、鎢、錳、……,非金屬礦物雲母、長石、石英、重晶石……,珠寶石礦有海蘭石、紫羅蘭、石榴子石、芙蓉石,等等,佔人類已知有用礦物種類的60%的礦種。而鋰、鈹、鋮、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金屬,及放射性元素,佔到當時我國總儲量的九成以上。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居全國第五、鋰佔全國第六、鉭佔全國第九。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成帶性之分明,為國內外罕見。
門捷耶夫化學元素周期表上,原本沒有的7種稀有元素,是靠三號坑的發現填補上去的,僅此一條已夠炫耀天下!▲在可可託海地質博物館裡,每塊礦石都有傳奇的故事,獨特的價值。
聽說有人在這裡,採到過16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公斤重的黃玉;60公斤重的高含量鉭鈮單晶礦;500公斤重的水晶塊;12噸重的石榴石;30噸重的綠柱石晶體.中國工程師韓風鳴,在這裡發現了一塊「奇石」,全世界頂級地質學者、礦物專家誰都看不懂,愣是無法定名。1984年,它終於被權威的國際礦物學會確認為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礦物,按慣例要用發現者的名字命名,但被韓鳳鳴拒絕了。最終,這顆僅僅5克重、天下無雙的的寶貝,被賦名為
「額爾齊斯石」,捐給了可可託海地質博物館,成了鎮館之寶。
▲小小石片5克重!它舉世無雙,拿多少鑽石翡翠也換不了它。
然而,要拿這些稀世珍寶,跟能夠製造核武器的鈹銫鋰鉭鈮相比,又算得了什麼?聯人最先垂青的綠柱石——鈹,是運行核反應堆不可或缺的原料;銫是火箭發動機的理想燃料,人類最精確的「原子鐘」就源自於銫;而從鋰礦石加工提取的同位素鋰六,更是引爆氫彈的重要動力。蘇聯人用三號坑的稀有資源,支撐起了冷戰時期最具威懾力的核武裝,發展起了與西方媲美的太空航天技術!倘若蘇聯沒有衛星原子彈何談社會主義陣營的「東風壓倒西風」?更何談解體以後的俄羅斯,至今敢跟美國叫板的底氣!三號坑最初期的受益者,不用說,是當年的蘇聯「老大哥」。而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也曾經善良天真地指望著依靠「老大哥」,用資源換技術,發展起自己的尖端國防科技體系。1960年7月,蘇聯人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撤回專家,拆走設備,並逼迫我國限期還債。當時,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明白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樣的災難,更沒有人知道,這對於三號坑的命運又意味著什麼?回想和「老大哥」翻臉的滋味,我們這些新疆兵團的子弟們感受最為深刻,最為直接。因為蘇聯的背信棄義,意味著新疆由祖國的大後方,突然變成了大前線!意味著千裡邊境,可能變成千裡戰場;意味著「紅莓花兒開」的歌聲,變成了「鐵列蓋提」的槍聲;意味著發生數萬中國邊民在挑唆蒙蔽之下,趕著幾十萬牲畜「投蘇外逃」的事件——這就是著名的「伊(犁)、塔(城)事件」。就在1962年那個冬天,筆者的父親突然從兵團農業連被抽調到武裝連。沒有來得及訓練,就和他的戰友們扛起搶,告別了家人,開赴到塔城荒無人煙的中蘇邊境!他們在冰山雪嶺上駐守設防,同時阻止受到煽動的邊民盲目地驅趕牲畜外逃,斬斷蘇聯間諜的越境策反陰謀。
▲今日的中俄邊境,不再「有邊無防」,但武裝巡邏從來容不得半點鬆懈。
在那裡,筆者第一次看到了匆忙用鐵絲網豎起的「國境線」!筆者還看到了父親的巡邏分隊和蘇聯的巡邏分隊,在鐵絲網的兩邊互相對峙;更親眼目睹了蘇聯直升機越過邊境線,在我們屋頂上快意蠻橫,轟鳴著盤旋掠過。自此,筆者第一次有了「國家意識」,並開始逐漸理解「國家、國土、國民」的含義。三號坑當然也難逃厄運:
由於蘇聯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可可託海礦區所有的蘇聯先進設備,礦業機械、地質與核能的工程專家,都在一夜之間撤走了。昨天的大哥,突然變成站在面前的「殺手」。中國人結結實實地領教了一次被老大哥背信棄義地拋棄、被出賣後的慘痛與無奈。然而,令蘇聯人沒想到的是,毛澤東領導下的新中國不吃那一套。中國人開始餓著肚子,咬緊牙關,建設自己的核工業,發展自己的核武器。可可託海三號坑沒有倒下。相反,它除了為秘密研製的中國「兩彈一星」提供原料外,還挑起了另一副「國之重擔」——替中國償還蘇聯債務。1963年,二機部秘密派出一支部隊,從新疆鋰鹽廠押送了30噸氫氧化鋰到四川,用來提取重氫氘——鋰原料正是來源於可可託海的三號坑。國難之際,三號坑只能加速擠出自己的「乳汁」,哺育自己的核工業,償還蘇聯債務。
▲在極度嚴寒中使用著最原始的工具,這些三號坑的採礦者們至今籍籍無名。
聽老人們說,那時候幹活沒有上班下班,除了吃飯睡覺都在工地,幹部工人都一樣,而且幹部的夥食標準,還低於工人——幹部一天只能喝四碗糊糊,而工人則是一天六碗。起先,還能吃到摻雜著麥殼、沙子的饅頭;後來到了最困難的時候,連最基本的糊糊都保證不了了,飢餓的人們拖著浮腫的雙腿繼續堅持上工。與此同時,一車車的稀有金屬礦石,仍舊在武裝警衛的守護下,源源不斷地運出。而礦物質的放射性危害,也正悄悄侵蝕著採礦者們的健康,悄無聲息地侵入人們的機體。當時,我們這些兵團後代,一幫半大小子,不知哪裡來的一股子楞勁,擅自串聯了十幾個同伴,離家跑到了三號坑附近的「白楊河」——這裡駐紮著生產核原料的一個兵團連隊,全部由復轉軍人組成,產品「鈾」代號為「111」。我們用最原始的方法,把礦石敲碎,然後倒在水裡泡,等水慢慢濃縮成濃稠的醬汁,再灌進特製的陶瓷缸裡封存,再裝車拉走。而全部的防護措施,就是一雙膠皮手套,和一塊膠皮圍裙。我們胸懷著萬丈激情,為「反帝反修」的事業,做著最最光榮的奉獻。但是後來,大人們堅決不讓我們接近工地了,他們說:「幹這活將來生不了孩子,幹這活要得病,要早死……」我們漸漸懂得了三號坑的痛:它比白楊河的環境更險惡!有的人永遠地倒在了這裡,默默與三號坑相依相伴;有的人帶著自己終身的殘疾走了;也有人帶著遺傳給下一代的,致命的放射基因!這裡留下了幾代建設者的大好年華,他們獲得的,是國防科工委寫來的一紙感謝信,上面寫著
「為國分憂」這四個沉甸甸的字。
難怪有人還沒有走到三號坑就泣不成聲,難怪有人在這裡長跪不起,原來這裡埋著一代人的忠貞,埋著無數不舍的心魂!▲三號坑的冬季低溫可達零下-57℃,嚴酷的生存極限,丈量出國家意志的堅韌。
中蘇交惡,「老大哥」使出的一大狠招,就是限期逼債。中國欠了多少錢呢?周總理曾在人大報告中宣布:中國欠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14億600萬新盧布(其中大部分是抗美援朝戰爭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折合人民幣52億餘元。這52億元要撂在今天,一個演藝圈的爛藝人都能掏得出來;可是在當時災害連連、饑荒遍地的新中國,若是拿農產品還債,那無疑是從老百姓口中奪食啊!中國領導人的目光,別無選擇地投向了可可託海三號坑。偏偏在這時,日本人也拋來「好意」了。他們說:你們不是鬧饑荒嗎?我們拿一公斤糧食,來換你們一公斤的「廢礦渣」怎麼樣?是的,可可託海的礦渣堆積如山,而我們的百姓也正飢腸轆轆。但是,這時候的中國人,已經不是「甲午戰爭」時期的中國人!即便是礦渣,又豈容賊人覬覦。礦區的人們這樣說:
「寧願餓死,也要把日本人饞死。」誰都知道借債還錢,天經地義。何況,能否償還蘇聯債務,簡直是中國國家信用的試金石。但是,當時的中國實在是太窮了!那時候,逢上三年自然災害,造成大面積嚴重饑荒!再加上決策層咬著牙,「勒緊褲腰帶」也要自主研發「兩彈一星」,還能用什麼還債?然而債主要求雞蛋、蘋果要過篩子,大了小了都不要;豬肉要卡膘,肥了瘦了都不行!——這簡直是從中國百姓口裡奪食,在大饑荒裡奪人命啊!這時候,只有三號坑的稀有礦石,能擔當「國之重託」。
▲如上圖,停採後的三號坑積水成湖,美麗絕倫,令人難以聯想起當年「功勳英雄礦」的名號。
在1960年代初,按當時農產品與礦產品價值的對比,一噸普通礦砂,能抵幾噸農產品;而一噸稀有礦產,更是貴過幾十噸,甚至上百噸農產品。
有資料證實,三號礦坑大約承擔了償還全部蘇聯債務的47%份額!試想,假如沒有這個47%,我們還要拿出多少農副產品抵債?我們還要承受多少饑民的生命悲劇?就這樣,為了早日向蘇聯還債,也為了中國自己的「兩彈一星」研製,三號礦開始了歷史上強度最高的開採:從1961年冬天開始,200名黨員和骨幹組成突擊隊,在礦區不斷進行劇烈的爆破和外擴,可以說超越了礦脈開採強度的極限,一度造成了大量塌方滑坡的事故發生。所有這些付出的結果,是1964年,我國提前一年還清了欠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這也是不同凡響的一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沖天起爆,隨後便實現了飛彈運載原子彈的實驗成功;接著,1967年第一枚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一時間《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震動了世界。因為所有這些成功,無不凝聚著可可託海人的心血。這顆耀眼的衛星,所使用的精確到十億分之一秒的銫原子鐘,正是可可託海出產的銫鎦石提取的銫!
▲如上圖,奢華美麗的海藍寶石,在當年的可可託海俯首可得,卻無人理睬。
從中國核工業和航天夢想的起飛,到尖端科技「大國利器」的誕生,哪個沒有可可託海的貢獻!三號礦,因此被稱為「英雄礦」、「功勳礦」。然而年復一年,隨著開採難度的加大,隨著中國更多金屬礦資源的發現,它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1999年11月,可可託海礦坑終於停採了。這個創造過無比輝煌的中國地質「聖坑」,進入了「冬眠」。但是在
2006年夏季,閉坑7年的三號礦坑重新甦醒。我們聽說,這一次新探明的礦層儲量更讓人振奮,僅氧化鈹就有300多萬噸。既使那些過去日本人要買的「礦渣」,也在中國的選礦技術提升之後,成了我們自己的「寶貝」!如今,當我們駕車穿越阿勒泰山脈和清澈的額爾齊斯河時,見到的是絕美的風景,和一撥一撥的遊客!可可託海旅遊熱,和額尓齊斯大峽谷旅遊熱,日趨火爆。人們來這裡尋找的是什麼?
▲如上圖,可可託海給了我們大自然的豐厚饋贈,永遠具有某種令人遐想的魅力。
在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神舟飛船已實現了與天宮一號的對接,我們對太空已不再陌生。但是人類對腳下的地球,卻仍舊知之甚少。「上天容易入地難」,三號坑才挖下去二百米,就獲得如此大的收穫;那麼,再挖到兩千米呢?筆者堅信,在這裡每掘進一釐米,都會給人一份新的驚喜!因為它的蘊藏,太厚太厚;它的秘密,太多太多。如果筆者有能力,一定要在三號聖坑的身邊,立起三塊大碑。
第一塊是科學碑。寫上門捷耶夫的化學元素表,並特別標示出,從這裡發現的七種新元素。第二塊是史事碑。寫上三號聖坑對蘇聯人的貢獻,對中國人的貢獻,對當年社會主義陣營的貢獻,對穩定世界和平的貢獻。第三塊是英雄碑。要銘記所有對三號聖坑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來這裡工作過的科學大家——核彈之父錢學森,地質之父李四光等等。推薦閱讀李忠東:牧羊人的可可託海
石油化工學院
SPE:School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蘭州理工大學
LUT: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這是「 LUT化工 」 發布的第 535 篇文章💖
了解更多,關注微信號
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