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上)

2020-08-28 西瓜家的放映廳

一個誕生於彈丸之地的「夢幻王國」

眼下正值TVB一年一度的臺慶月。不知不覺間,這個華人世界的電視巨擘,已悄然走過了51個年頭。

51年間,儘管TVB曾歷經「一次變革、兩次金融危機、三次搬遷」,但其在香港「一家獨大」的格局卻從未被打破。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無線電視的節目」,從創臺之初的200名員工到如今超過5000名員工,TVB的影響力早已從香港拓展至大陸和海外,成為全球最大的華語電視節目製作商之一。

電視劇作為TVB出品的「王牌」,一直被視為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亦深刻影響著全球華人社區,成為華語地區觀眾最重要的收視選擇之一。

TVB三個字母對內地的文化濡染絕無僅有

香港影視劇對內地的影響,甚至早於港資進入內地市場。

港劇在內地聲名鵲起,始於上世紀80年代TVB製作的《射鵰英雄傳》和《上海灘》。此後的一些倫理劇、武俠劇,如:《火玫瑰》、《義不容情》、《我本善良》、《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等也不斷在內地掀起收視狂潮。

可以說,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港劇對內地影響最為深刻的十年。

TVB,這三個字母在內地觀眾心目中代表的不僅僅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更是一連串如雷貫耳、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從某種角度來看,TVB劇集就是幾代內地電視觀眾了解香港和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窗口。

港劇背後有一群憑實力論英雄的真「大佬」

然而,喜愛港劇多年的觀眾們卻未必知道,香港電視劇製作實行的是「監製中心制」,與世界上大多數電視製作體制截然不同。

在內地或臺灣,不論電影還是電視,導演才是一個劇組中最位高權重的。但在香港電視圈,監製才是一個劇組或節目組的最高首領,相當於電影裡的導演。

這一點在TVB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從故事大綱的確定,到演員的選拔,再到具體的製作,事無巨細都離不開監製。

換句話說,「成也監製,敗也監製」,一部劇的成敗得失和監製有最直接的關係。

黎耀祥、鄧萃雯憑李添勝監製的《巾幗梟雄》獲封視帝、視後

TVB每位已經成就江湖地位的監製都有自己擅長的戲劇風格,而正是因為每個監製的風格不同才造就了TVB劇集百花齊放的局面。

戚其義、梅小青、黃偉聲、潘家德、鄧特希、鄺業生……或許你會對這些名字感到陌生,但是他們監製的作品你一定看過:《鑑證實錄》、《金枝欲孽》、《宮心計》、《學警狙擊》、《妙手仁心》、《陀槍師姐》……

這群在TVB眾多監製中個人風格最鮮明的佼佼者,有的已離世,有的已退休,有的仍然堅守在老地方,有的早已北上發展多年,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那些年你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

他們「群雄逐鹿」的年代,不也正是曾帶給我們無窮樂趣的香港電視黃金時代嗎?

(本期先為大家介紹八位TVB歷史上的金牌監製,還有八位留在下期介紹,敬請關注。)

王天林

王天林(1928-2010),著名導演,香港著名商業片導演王晶之父。他曾被香港影壇譽為「大娛樂家」,也是TVB上下公認的第一監製。

王天林擅長製作民初劇和古裝劇,而這兩種題材的劇集正是TVB在華人社會廣受歡迎的源頭。《射鵰英雄傳》、《萬水千山總是情》、《楚留香》、《千王之王》、《京華春夢》……每一部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在TVB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王天林」三個字無疑就是經典港劇的代名詞,他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也代表了無線電視的鼎盛時期。此外,他還是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峯的啟蒙恩師。

代表作品:《射鵰英雄傳》(1983版)、《萬水千山總是情》、《楚留香》、《千王之王》、《京華春夢》、《陸小鳳》、《書劍恩仇錄》等

蕭笙

蕭笙(1927-2004),香港1980年代著名電視人,曾分別效力過多家電視臺,製作過多部膾炙人口的長篇武俠劇,堪稱香港武俠劇的「開山始祖」。

蕭笙的名字可能並不為內地觀眾所熟悉,但提到他監製的作品卻幾乎無人不曉:其早年名作有《天蠶變》、《大內群英》及張國榮首當男主角的《浣花洗劍錄》。他在佳藝電視臺拍攝的《射鵰英雄傳》,轟動一時,從此掀起開拍金庸劇的熱潮。

在無線電視期間,他又拍攝了《書劍恩仇錄》、《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等一連串金庸武俠劇,大受歡迎。此外,由黎明首度擔當主角的《天涯歌女》,遠赴內蒙古拍攝的《成吉思汗》,以及亞視經典武俠劇《雪花神劍》等也都是其代表作。

縱橫香港電視圈四十多年,眾人都以「阿叔」稱呼蕭笙。當年的無線「五虎將」、萬梓良、米雪、黎明、鄭伊健、陳松伶等多位巨星都由他一手發掘提攜,可謂桃李滿門。

2004年11月27日凌晨3時30分,蕭笙因肝癌病逝,享年77歲。劉德華曾說:「沒有蕭笙就不會有劉德華!當年是蕭笙叔決定用我當《神鵰俠侶》的男主角。沒有這個伯樂,香港的娛樂圈就不會跑出那麼多千裡馬。」

代表作品:《天龍八部》、《神鵰俠侶》、《蜀山奇俠》、《仙鶴神針》、《雪花神劍》等

韋家輝

1962年出生,TVB家族劇監製第一人,1981年加入無線電視臺編劇組,曾經編劇的經典作品包括《神鵰俠侶》和《新紮師兄》,《誓不低頭》是其監製的第一部劇集,彼時其獨特的個人風格已在劇中有所顯現。

1989年,27歲的韋家輝擔任《義不容情》的監製,這部講述兄弟倆恩怨情仇的劇集是TVB長劇中的經典之作,也是「全球最多華人收看的電視劇集」。該劇的大獲成功讓韋家輝獲封「金牌監製」之名。而他於1992年監製的商戰倫理劇《大時代》更是TVB的「鎮臺之作」,至今再無後來者能夠逾越。1994年,黃日華重回TVB拍攝的首部劇集《馬場大亨》也是出自韋家輝之手。

1996年,韋家輝與杜琪峯攜手成立電影公司「銀河映像」 。1997年,由韋家輝獨立執導的電影《一個字頭的誕生》榮獲當年度「香港影評人協會」最佳劇本獎,至今仍然是香港CULT電影中的殿堂級作品。

1998年至2003年,韋杜二人合作拍攝出了《孤男寡女》、《瘦身男女》、《我左眼見到鬼》、《嚦咕嚦咕新年財》、《鍾無豔》、《大隻佬》等影片。

2008年後,韋家輝主要從事電影編劇和製作工作。

代表作品:《義不容情》、《大時代》、《誓不低頭》等。

戚其義

在為TVB服務的30多年裡,戚其義拍劇無數。慣拍長劇的他絕對是個多面手,從鼎鼎大名的《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創世紀》到被萬千劇迷熱捧的《金枝欲孽》、《珠光寶氣》、《天與地》,無論何種類型的劇都能信手拈來,且拍得精彩萬分,是TVB中生代裡當之無愧的「首席監製」。

他的作品既承接了師父韋家輝的風格,又有所創新:人物線索眾多,情節錯綜複雜,戲劇張力十足,卻往往主題沉重,引人深思,絕非一般的肥皂劇可比。

戚其義尤為擅長在扣人心弦的劇情中展示人性,他慣用的悲劇式結尾令他的作品在以「團圓」為主的港劇中獨樹一幟,堪稱「決不讓你好過」。在他的幾乎每一部作品中,都會有一個或幾個角色淪為犧牲品,比較著名的有《創世紀》中的許文彪、岑穎欣,《妙手仁心》中的唐姿禮、葉淘,《金枝欲孽》中的孫白楊、玉瑩。似乎在他眼中,大團圓結局就意味著劇集以失敗告終。

戚其義是個從不甘於走舊路的人,因此他每一次監製的作品都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即使題材相似也是如此。能夠多年堅持在商業味濃重的TVB不斷推陳出新,拍出有深度的好劇,實屬難得。

2012年12月末,戚其義離開TVB,與老搭檔周旭明共同開設製作公司,轉戰內地發展。

代表作品:《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創世紀》、《妙手仁心Ⅱ&Ⅲ》、《金枝欲孽》、《火舞黃沙》、《珠光寶氣》、《天與地》等

梅小青

梅小青,1953年出生,人稱「小青姐」,「才女監製」。早年曾於亞洲電視擔任劇集編導及監製,1987年轉往TVB擔任劇集監製,經歷了無數的辛酸與努力,終於憑著一部《今生無悔》成為金牌監製之一。

梅小青認為電視劇是普羅大眾會接觸到的事物,因此,凡她所監製的作品總以「情」和「善」為中心,且無論古裝時裝,都精彩紛呈,收視驚人。

梅小青尤其擅長製作輕鬆幽默的愛情小品,並且十分善於挖掘新人。1992年開拍《兄兄我我》時便找來剛卸任的港姐梁小冰出演,順便撮合了她與陳嘉輝的一段夫妻情緣;《絕世好爸》和《洛神》又把陳豪從默默無聞的十八線藝人送上了「一哥」之位。

2012年3月23日,梅小青離開TVB,與同為TVB監製的丈夫劉家豪一起轉戰內地發展,製作的電視劇《衛子夫》在內地網絡播放量過億。不過,2016年,這對有「香港電視界神鵰俠侶」之稱的夫婦已回巢,一起升任TVB戲劇製作總監。這兩年已相繼推出《宮心計2:深宮計》、《溏心風暴3》等大製作,由梅小青監製的《法證先鋒4》也正在緊鑼密鼓的拍攝當中。

代表作品:《今生無悔》、《原振俠》、《洛神》、《絕世好爸》、《錦繡良緣》、《金牌冰人》、《法證先鋒1、2》、《宮心計》、《公主嫁到》等。

鄧特希

鄧特希在TVB的一眾監製中屬於尤為顯眼的一位。他在TVB的時間不算太長,所拍劇集也不是太多,但單憑一部《壹號皇庭》——TVB歷史上最長的職業劇,便已可將鄧特希視為一個絕對值得標榜的另類監製。

在以往的港劇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平民百姓的草根階級,就是大富大貴的上流社會,而直到鄧特希的出現,才第一次將鏡頭對準了都市白領階層:他們往往有著一流的專業水平和一份令人羨慕的高薪厚職,一眾可以交心的朋友,平日的休閒生活不是泡酒吧、打網球,就是遊艇出海。

他們既不至於有錢到揮金如土,也不會整日為三鬥米發愁,是有心也有能力去講究生活品味的一群人。他們的生活總是讓人覺得既充滿誘惑又有實現的可能性。

可以說,鄧Sir的作品在劇中人物所處的社會階層上首開了TVB的風氣先河,他監製的劇集更像是一個另類「童話」。

對於那些年TVB一眾蟄伏多年的「小演員」來說,鄧特希就是不可多得的「伯樂」。歐陽震華、陶大宇、吳啟華、林保怡、宣萱、蔡少芬、陳慧珊等一大批讓觀眾至今都津津樂道的演員們,無不是因為他的發掘才成功轉型或上位的。

《壹號皇庭》一共拍了5部(100多集),部部大受歡迎。《妙手仁心》是他在無線的最後一部作品,堪稱再成功不過的謝幕,而這也恰是他留給我們的最大遺憾。因為自他走後,這種職業劇便無人可接手。即使有戚其義臨危受命監製《妙手仁心2&3》,其反響也遠遠不如第一部。

鄧特希轉到亞視之後也是一蹶不振,所拍劇集與TVB時代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他的出走無論對TVB還是他本人,都是頗為「慘烈」的。

代表作品:《壹號皇庭》系列、《妙手仁心》。

蕭顯輝

令人遺憾的是,在圈中人稱「蕭公子」的蕭顯輝已於2008年突然去世。雖然他曾監製過《冤家宜結不宜解》、《又是冤家又聚頭》這樣的時裝劇和《全院滿座》、《七姊妹》這樣的靈異題材劇,但還是古裝劇拍的更多一些。

歷年作品中較成功的有1988年的《新紮師兄》續集,1990年由陳嘉輝、邵仲衡主演的《螳螂醉拳》,劉錫明、黎美嫻主演的《天龍奇俠》,1993年由伍衛國主演的《南俠展昭》,1994年由蔡少芬主演的《白髮魔女傳》等。

1996年由古天樂主演的《圓月彎刀》拍得盪氣迴腸,頗得古龍神髓,在內地和臺灣均大獲好評。

當然在他眾多作品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要數《苗翠花》了,此劇不僅奠定了關詠荷的「港劇天后」頭銜,也是TVB古裝搞笑劇中的佼佼者。

他後期監製的《洗冤錄》、《九五至尊》等劇也屬上乘力作,在內地廣受歡迎。

代表作品:《九五至尊》、《苗翠花》、《圓月彎刀》、《冤家宜結不宜解》、《七姊妹》、《洗冤錄》等。

莊偉健

長著一張溫柔敦厚的大叔臉,臉上總是一副笑眯眯的隨和模樣,人稱「阿建」的無線著名監製莊偉健,自1989年加入TVB至今,馬上要滿30個年頭了。

對TVB始終不離不棄的他,是出了名的高產監製,製作劇集不僅數量多,品質也頗有保證,代表作包括武俠劇《武林啟示錄之風之刀》、歷史劇《楊貴妃》、商戰劇《富貴門》和經典穿越劇《尋秦記》等。

莊偉建擅長以快打慢,憑藉快節奏營造戲劇張力。他的作品風格多變,宜古宜今。

當年由他監製的《尋秦記》首開「穿越劇」先河,讓當時的小生古天樂贏得第一個視帝獎盃;在他監製的《鳳凰四重奏》中,佘詩曼也是一人分飾四角,「穿越」四個年代,最終憑精彩演技贏得首個視後獎項,並穩坐TVB「一姐」之位。

2011年,莊偉健一連推出《魚躍在花見》、《潛行狙擊》、臺慶劇《萬凰之王》三部重頭劇。大熱門《潛行狙擊》以全劇平均收視31點,大結局最高收視40點,位居全年收視榜第二位,並斬獲臺慶「最佳劇集 」獎。

近年來,他的作品主要有《情逆三世緣》、《點金勝手》、《華麗轉身》等。

代表作品:《尋秦記》、《南帝北丐》、《金玉滿堂》、《大唐雙龍傳》、《倚天屠龍記》(吳啟華版)、《潛行狙擊》等。


他們是最早投入電視劇製作的一群人,從劇本、預算到選角統統要計算在內;

他們是最廢寢忘食的一群人,從勘景、拍攝、剪輯、配樂,每一步都必須親力親為;

他們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一群人,工資幾年不見漲,

劇集收視高口碑好,觀眾第一個想到的是演員,

接到投訴批評,老闆第一個想到的是他們……

他們就是香港電視工業獨有的風景——監製。

本期先為大家介紹八位TVB歷史上的金牌監製,還有八位留在下期介紹,敬請關注!

「西瓜家的放映廳」:堅持先娛己後娛人,做有深度的原創影評、劇評、娛評分享者。

相關焦點

  • TVB金牌監製:那些年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港劇「幕後大佬」們(下)
    一批又一批從業人員在這裡被孕育為優秀的創作人,其中讓內地觀眾津津樂道的金牌監製就有十幾位。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為大家介紹了8位TVB歷史上的金牌監製,今天繼續介紹(下)篇。21歲便加盟TVB的李添勝一共在公司服務了43年,是資歷最老的監製,門生無數。他最早從布景組做起,後機緣巧合在《歡樂今宵》節目短片中客串演出「掃街茂」一角,開始被大家熟悉。鍾情於幕後工作的他,沒有向臺前發展,卻選擇從攝影、場務、編導、助導等基層工作做起,逐步累積經驗。經過10年的打拼,他終於坐上了監製的位置。李添勝製作的經典劇集數不勝數,為TVB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 那些為TVB服務了幾十年的金牌配角們
    不知從何時開始,看港劇港片的時候總會切換粵語,感覺粵語原音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港片精華港式幽默的靈魂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內地開始引進港產片,那些年通過錄像廳、DVD、VCD領略到的香港風情在我幼小的心靈落下深深的烙印。時至今日,仍然對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情根深種,依然未變。
  • TVB十大金牌監製:李添勝的金庸劇部部經典
    曾經的港劇有多麼鼎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TVB每一部劇的成功,除了演員,當然也少不了監製們的功勞。大家常看TVB的劇就會發現,每部電視劇的片頭,都會有一些熟悉的名字,包括監製、編審、編導、編劇,而且不止一個人。一集戲常常不止一個編導和編劇,而領導他們的就是監製和編審。其中監製的權力最大,有最終決定權。今天就來總結一下,我們熟悉的那些金牌監製以及他們的代表作。
  • 昔日TVB當家小生紛紛轉幕後,與金牌監製強強聯手為港劇創輝煌
    前幾個月,林文龍表示將會與金牌監製戚其義合作,而且下半年將會有進一步的動作,不過這都馬上要年底了,網友們卻沒有等來新的消息,想必已經開始著急了。對此,幾日前在媒體前公開亮相的戚其義則代林文龍出來回復大家,他聲稱,劇本還在準備階段,加上如今整體的大環境不是很理想,想來新劇開拍也會是明年三月份的事情。
  • 香港回歸二十載,最激動的是tvb和它的港劇.
    為了慶祝這個偉大的日子,狗哥決定帶大家來一波回憶殺瞅瞅港劇,不是yjgj(有句港句)的那個港句呦。注意本篇可能會暴露年齡,各位小朋友請謹慎發言。(「萬人空巷的年代」????編劇大概也不會想到,三十年後的上海已經把當年的「亞洲四小龍」遠遠甩在身後了吧。)
  • 盤點那些年我最喜愛的TVB劇集(一)
    相信現在只是tvb經歷的一個轉折期,就像人生都總有一段低潮期一樣,會過去的。我們也不會忘記tvb為我們曾經帶來的經典劇集,所有一切都是屬於我們集體的美好回憶。今日,小編帶各位老友一齊來回憶下,那些曾在tvb創下收視巔峰,成為經典傳奇的優秀劇集。tvb的輝煌歲月裡,優秀的作品數之不盡,小編艱難在近年選取我最喜愛,記得系我最喜愛系我最喜愛!
  • tvb配音演員都是幕後功臣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是看tvb港劇大的,除了兩廣地區之外,很多地方都是看國語配音版本的,相比起原版,它同樣是經典之作。因為tvb一直以來都是自帶國語配音組,通過這些經驗老道的幕後人員傾力演出,讓劇集完全突破了地域語言和文化的限制。所以說,tvb配音演員絕對是一部港劇能夠紅遍大江南北的幕後功臣。
  • 探秘港劇中那些熟悉的場景
    文章選自頭條號「劇透社 」與最熟悉的TVB取景地來張合照,體驗是不是會很不同呢?作為一個還算資深的港劇迷,看港劇也有些年頭了。
  • 隱世者們「最不TVB的TVB劇」
    在許多八零、九零後的青春年少裡,《尋秦記》、《刑事偵緝檔案》、《壹號皇庭》等等經典劇集曾佔據了我們許多的美好記憶。 從83年製作《射鵰英雄傳》讓內地一時萬人空巷,再到新千年《妙手仁心》、《金枝欲孽》的熱播,輾轉千回,TVB已經陪伴了我們三十多年,可以說整整兩代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這些港劇。
  • 【好日子】潘嘉德於TVB的最後作品 盤點金牌監製的十套神劇
    》由金牌監製潘嘉德德TVB最後一部作品。《衝上雲霄》2003。(電視宣傳海報)說到馬國明,雖然二人合作過只有3次,但馬明正因為《On Call 36小時》中飾演「張一健」(一件頭)而首次奪得「我最喜愛的電視男角色」(2012),為日後在各劇集中擔任男一的重要基石。
  • 一部被低估了TVB臺慶劇——《幕後玩家》
    最近又一部TVB劇吸引了阿雷我的注意,就是——《幕後玩家》。TVB迷都知道,港劇和大陸狗血不同之處在於,多數故事和人物都會基於一個事業或者職業,而《幕後玩家》這次的職業題材是PR,就是公關(當然不是你想的那種「公關」),就是負責幫明星公眾人物處理公眾關係的人,也可以說,是幫他們「洗白」的人。
  • 港劇「續集年」,TVB風雲再起,能否再創世紀?
    而隨著TVB金牌監製們的陸續退休和「離巢」,使得TVB無好劇可拍,只能拿出以往的經典劇「賣情懷」。遺憾的是,TVB這些年拍的續集,並未延續港劇的輝煌。其實,觀眾在意的永遠是劇情是否吸引人,演員的演技是否過硬,是不是續集並不重要。
  • ​TVB金牌監製,我只認他!
    98版《鹿鼎記》可以這麼好看,有一個人非常重要,他就是TVB金牌監製李添勝。人稱添哥的李添勝1969年就入行,加入TVB,在位期間,監製拍攝了不少經典,發掘了超多香港影視明星。而他被人熟識,還是因為他在90年的監製的一系列金庸武俠劇。
  • 盤點TVB金牌編劇,幕後功臣,每個人都代表了一個時代
    義不容情、大時代、天地男兒、創世紀、刑事偵緝檔案、妙手仁心等等經典劇集的締造者正是這些幕後的功臣,沒有他們我們無從體會人情冷暖,無從了解世態萬象。韋家輝:韋家輝是對香港影視劇影響很大的編劇,有「劇神」「編劇之神」的稱號。早期在電視臺的一些劇作甚至為港劇奠定了風格。一般來說,香港對韋家輝的評價是「去到盡」,也就是極致。
  • 金牌編劇張華標回歸《巾幗梟雄4》?港劇這回有望逆襲了
    想當年《巾幗梟雄》和《義海豪情》的經典劇情仍歷歷在目,如今《義海豪情》仍然在豆瓣的評分上保持9分以上的高分。 若是黎耀祥與鄧萃雯再合作,想必將會很有看點。 但這跟張華標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觀眾都知道,《巾幗梟雄》系列的監製,是金牌監製李添勝。
  • TVB五十年|配音篇:內地觀眾最熟悉的陌生人
    TVB五十年|配音篇:內地觀眾最熟悉的陌生人 阿之 2017-12-03 08:09 來源:澎湃新聞
  • 《使徒行者3》預告,這波男演員陣容算今年tvb最豪華的嗎?
    林峰先來吧,雖然結婚生娃了,但之前靠著《使徒行者》、《衛子夫》、《回到三國》拿過華鼎獎,出過唱片開過巡迴演唱會,曾連續四年進入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現在是tvb的新五虎之一,放在十幾年前也算是偶像界的頂流了,重點人家還是廈大建築系的高才生,這次顏值整體還是能hold住的,希望這次回歸後的首秀也爆一波。
  • 又一部TVB港劇開拍,這位TVB花旦再度擔任女一號
    可能對於很多內地的港劇迷來說,姚子羚這個女花旦不算很熟悉,畢竟早些年,她在TVB港劇大多數只是配角。雖然斷斷續續都有被TVB重用,在多部港劇中擔任女二號、女三號的,但始終都因為劇集質量不行,讓姚子羚沒能成功上位。就算曾在《鐵血保鏢》、《我們的天空》擔任女一,都沒紅起來。
  • TVB金牌監製潘嘉德70大壽群星匯聚,林峰陳鍵鋒時隔度年再同框
    TVB的經典劇集無數,而這些經典劇集都要靠編劇、監製一手打造而出,而在眾多的TVB監製中,除了梅小青、劉家豪外,相信大家對潘嘉德應該也不會陌生,而就算不知道潘嘉德這個名字,也一定看過看監製的劇集。潘嘉得1974年就已經加入TVB,但是他是以演員的身份加入TVB,成為了第四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的成員,毫無意外,他也跑過龍套,時間不長,後來因為對幕後製作有興趣繼而深情專職幕後,逐步成為TVB監製,1981年由他監製的第一部電視劇,汪明荃主演的《四季情》就正式誕生。
  • TVB與ATV的電視劇爭霸時代(四)
    當然,九十年代的十年也是TVB電視劇巔峰的十年,因為這十年間,有更多的港劇被引進大陸播出,大陸80、90後們最熟悉的就是這一時期的經典港劇和又帥又靚的港星。年黎明主演的《今生無悔》奪得了港劇年度收視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