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手機充電發展時代
回顧一下手機充電的發展時代,從大哥大到智慧型手機,充電方式的變化也是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體現,而手機充電方式的演變可以分為三大階段。
1.0,有線充電
1.0階段,各大廠商自成一派,甚至同一廠商不同型號的手機產品,使用的都是不同規格的充電器,不同的充電接口,並且當時的充電器僅具備單純的充電功能。
比如諾基亞的圓孔充電頭,三星的長條形接口等等。諾基亞、三星、索愛、黑莓、HTC等品牌爭雄的初代手機爭霸時期,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特殊插頭,各大廠商都為自己的手機量身定做充電接口。
所以,當時手機用戶的一個最大痛點就是,如果在外出時自己沒有帶手機充電器,就很有可能在手機電量耗盡之後與外界失去聯繫。
隨著科技的發展,行動裝置的數據傳輸功能成為必須被考慮在內的剛需,誕生了兼具充電功能和數據傳輸功能的第二代充電器Mini USB插口充電器,不光手機,很多數碼產品上用得就是這種充電接口。
到了智慧型手機時代,早期在功能機時代曾被用於數據傳輸的Micro USB接口開始成為主角,並廣泛應用於安卓智能機。與Mini USB插口相比,Micro USB更小更薄,且隨著USB技術的不斷升級,數據傳輸速度越來越快,其與充電功能的結合也很快成為了主流,在安卓智慧型手機市場實現了統一標準。
包括在此之後出現的USB Type-c接口也是如此,但Type-c接口相比Micro USB有一個更人性化的升級,即接口不分正反,方便使用,並且Type-c接口的設計可以通過更大的電流,支持大功率充電、雙相供電的需求,數據傳輸更快,可以擴展出多種音頻、視頻接口,支持4K解析度。
2.0,無線充電
當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使用智慧型手機,人們發現有線充電在很多時候會給用戶帶來很不便利的使用體驗,在這個時候,無線充電技術出現了。最近三四年的時間裡,無線充電幾乎成為每個手機廠商必備的一項能力,但其實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有手機無線充電技術,只不過由於當時大眾接受度不高且因為處於技術早期,在充電速度上遠遠無法與有線充電相比。
隨著所有手機廠商都開始在無線從點上發力,技術越發成熟,功率大幅提高,越來越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無線充電在不同使用場景上取得了更大的普及,如車載無線充電,公共區域可以無線充電的桌面等等。
3.0,隔空充電
來到3.0階段,實際上這種技術的升級和突破代表著人們已經開始從另一個層面去看待與對待給手機充電這件事,比如,充電本質上是一種能量的傳輸,有線充電和有接觸的無線充電是通過有形的介質或實質性的接觸來進行能量傳輸,而隔空充電是通過技術打破了介質的限制。也體現了人對技術的掌控度越來越精準和深入,或許大範圍普及還需要不少時間,但其意義絕對不僅限於手機用戶對於便捷性的需求。
02
隔空充電概念並不新鮮
早在 2015 年,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的初創公司 Energous 就提出了「UNLEASH YOUR POWER(釋放電能)」概念,發布了 RF-to-DC 整流器 IC 概念樣本,預計通過 Wi-Fi 和藍牙低功耗技術將設備以 2.4 GHz 至 2.5 GHz 或 5.8 GHz 功率相互連接,藍牙找出待充電裝置後,再聚焦射頻替裝置進行自動充電,宣稱未來可隔空 15 英尺(457.2 釐米)以最高 10W 功率進行無線充電。
2017 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 Energous 展示了隔空充電技術 WattUp,通過特定的內置晶片,可實現遠距離隔空給多臺設備充電的功能。
03
隔空充電到底有沒有輻射
整個宇宙中,只要有溫度的物體都是有輻射的,但是這個輻射完全無害,是普通的電磁輻射。隔空充電的毫米波能量低,充電功率才5W,甚至還沒有燈泡的功率大。隨著空間定位技術的完善,隔空充電對人的輻射量幾乎微乎其微,因此不用擔心對身體有所傷害。
除了輻射無傷害的優勢,隔空充電巨大優勢還體現在體積上,以及元器件成本低、靈活、密封防水等。
無論是充電接口的演變,還是充電方式從科幻變為現實,這一切的背後意義都在於,基於用戶的體驗進行技術創新。
這不光是當下科技企業持續保持其用戶勢能所必備的能力、市場對企業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所有傳統企業所必須思考的關鍵問題。
總之,就像當年的有線電話後來被無線電話替代一樣,我們堅信無線充電將替代有線充電。技術革新一旦取得突破點,往往會在不斷地應用中日趨成熟和普及。
素材來源:穀倉爆品學院
編審:創萌君
· 行業領域:聚焦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5G下的物聯網、移動互聯、智能製造產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