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工的人啊
所以看到這部《與惡》班底製作的新戲,開宗明義,簡單直白的名字,做工的人,我就天然有了一分好感。《做工的人》描述電焊工阿祈阿欽兩兄弟、板模工昌哥夫婦以及開弔車的阿全,幾個在工地上辛苦討生活同時懷抱發財夢的工友,在建宮廟、買樂透、抓鱷魚、攢發票的逐夢路上進擊挫敗集氣又奮起的循環努力和錯雜的悲喜。不額外愁苦,不過分酸澀,不塗脂抹粉,也不強顏歡笑。我覺得蠻誠懇,也很認真。
-
《做工的人》生活不易!做工不易!
老婆抱怨他在做「白日夢」,但是他卻認為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他的口頭禪都是「人生就是要有希望,管他是做工人還是做神仙。」在《做工的人》這本書中,林立青把自己對於工人這個群體的熱愛傾注其中書中封面上寫著「如實託付的生命故事,報以承接的悲憫溫情。」
-
【中國臺灣劇】做工的人 (2020)
做工的人的劇情簡介 · · · · · · 改編作家林立青同名暢銷書,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劇集!鐵工兄弟阿祈、阿欽和板模工昌仔、怪手阿全,幾個懷抱發財夢的好友,在工地裡搬演一場又一場荒謬搞笑的發財戲碼,這些古怪夢想述說著這群人面對的各種困境。他們發夢、夢破、滿腔熱血再來一個…..以噗嚨共精神在塵土中不敗向前。從這塊地轉那方圍籬,幫人做工蓋房,卻只能望樓興嘆。有著各種人生難題的他們,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活著,只是再怎麼樂觀,如果期待的一直事與願違,還能怎麼撐下去?
-
《做工的人》要看到。
《做工的人》改編自林立青的同名小說,講說的是幾個懷抱著發財夢的工人兄弟一起鬧出各種笑話,事與願違,滿懷熱血卻屢戰屢敗的故事。這部作品現在才出到第三集,HBO製作,可以在微博上找找資源,還是比較容易。本劇開場就是一位工人出了事故,領頭的阿祁等人熟練地操作下救下工人,送去醫院。
-
《做工的人》牛X,被這9分臺劇炸到
每天收工還會一起喝個小酒,再聊聊各自的煩惱與夢想。 有天喝酒時阿全說,那些領固定薪水的人才能談尊嚴。生而為人,人人平等,我們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一如《做工的人》一次又一次幻滅的夢想。 《做工的人》也有溫暖的時候。小玉的媽媽是性工作者,擔心女兒被人看不起,媽媽從來都不敢在公開場合與小玉相見。 片中有一幕,男友與小玉在夜市和媽媽偶遇。小玉想習慣性地低頭裝作不認識媽媽,媽媽也在默契地配合著女兒演戲。
-
《做工的人》|這才是真實的後浪生活
這些對於他們來說,唯一有安慰的是,那一點微薄的工資。有一個細節是,當「工地三傻」進便利店時,阿昌在便利店門口,就把剛從工地上穿出來的鞋子脫下,自己踩著襪子進去。這一定是阿昌的善意,但認真想,這未嘗不是一種小心翼翼。怕被店員指責,怕別人對做工的人的異樣眼光,這也是世俗的眼光——不被看好、被友善對待的天然現實。
-
《做工的人》:讓人非常心酸的句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琢磨
前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做工的人》這部電視劇?它講述的是一群在工地裡幹活,每天除了幹活沒有其他選擇的人!他們一直都在看向當下,因為想的再多都沒有用處,在工地裡的時時刻刻仿佛看到了自己身邊人的生命。那今天就帶大家回顧一下《做工的人》裡的苦樂,那些好笑又讓人深思的句子,人生就是這樣。開廟也是生意在《做工的人》中,阿祈是一個一直做著發財夢的工人,他最大的興趣就是帶著三個兄弟到各個地方想盡辦法賺錢,一次在某個寺廟裡看到了有信眾捐香油錢的場景,於是想說了他們一起買一個神像開妙的歪招!
-
《做工的人》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尊敬
,每天做著白日夢,夢想著一夜暴富。當哥哥說:「人生就是要有希望,管他是當工人還是當神仙。」阿欽說:「你說的那些,都是給有未來的人聽的,像我這種人再想也沒有用。」「讀書不好的人,才去做工咧。」我覺得有哪兒不對,卻又無法反駁。畢竟,這世上有很多職業是「沒有選擇的」。劇中的三傻,他們在生活的夾縫中掙扎,懷揣天真的夢想,跌倒又爬起。看著他們,我笑不出來。
-
看劇|《做工的人》:半個故事
「做工的人」是臺灣對於在工地上工作的人的叫法。
-
笑著看哭 爆紅臺劇《做工的人》全集
這部由HBO出品的新劇《做工的人》改編自臺灣同名暢銷書,製作團隊是曾打造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原班人馬。是臺灣地區少見的講述工人工地故事的電視劇。作者林立青本職是一位有著十多年工作經驗的工地監工,他用真實生動的筆觸記錄並描繪了這群「做工的人」的真實群像。這本小說問世之後便引發了不小的反響。
-
閃電十一人:一群追求夢想的足球少年們的熱血傳奇!
閃電十一人:一群追求夢想的足球少年們的熱血傳奇!本劇講述的是中學足球隊的隊長円堂守,在千餘名足球小將中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並組成全日本最為厲害的「閃電十一人」足球隊的故事。這是一部關於運動的熱血動漫,故事的發展進程很是新穎,讓人意想不到。
-
《做工的人》好作品要回歸文學。
恰巧最近看了一部很棒的劇《做工的人》,我個人覺得兩者可以一起聊一下。兩部作品同樣改編自小說,同樣是底層人物,中年男人的自救,同樣是很「作」的人,同樣是黑色幽默,《做工的人》比《我是餘歡水》從各方面都要優秀很多。《我是餘歡水》改編自餘耕的《如果沒有明天》,講述的是各個方面都不得志的四十歲中年男子餘歡水因誤診為癌症晚期決定放飛自我意外成為全民英雄而引發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的故事。
-
《做工的人》關於死亡
《做工的人》讓我覺得很感動的一點就是對死亡的態度。阿祈爸爸死的時候,他對他爸的靈位說,你終於畢業了。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個身邊至親的死亡是很難接受的一件事情,有可能你會用的你餘下的一生去思念他。但是這部劇告訴死亡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可怕,死亡有時候是一種解脫,是一種利益最大化。就像最後阿祈選擇死亡一樣。他並不是不愛他妻子他兒子他弟弟以及這個世界了,而是他不想再讓他拖累身邊的人了。
-
有笑、有淚、有血、有汗、有夢想,這就是「熱血合唱團」
國際知名合唱團鐵血指揮家嚴梓朗(劉德華飾),為幫助昔日恩師(盧冠廷飾)返回香港,帶領一群因闖禍而被迫參加「熱血合唱團試驗計劃」的廢柴學生們,從零起步學習合唱。眾人共同面對生活的挫折與挑戰,最終在音樂中找回了自我,而嚴梓朗身上的秘密也逐步被揭開。
-
願所有的人都能有夢想——看紀錄片《熱血芭蕾》
昨天早上聽新聞聽到著名舞蹈家陳愛蓮老師駕鶴西去的消息,想起前些天看到的電影《熱血芭蕾》。《熱血芭蕾》是一部拍攝於2012年的美國紀錄片,講述了6個6-19歲的孩子為了自己的芭蕾夢而奮鬥的真實片段,原名是The first position,直譯是"第一個姿勢",我瞎想起《愛麗絲漫遊奇景記》中愛麗絲說過一句"那是跳舞的第一個姿勢",芭蕾的美,算的上跳舞的姿勢中的第一吧。
-
《做工的人》與富豪相比,這部臺劇,更像當下的現狀
最近就有一部臺劇,拍出了普通人的一種生活,相比富豪的生活,卻有一種不同的精彩。在他們看來,尊嚴是老天決定的,真正有尊嚴的是人,是那些領固定薪水的人。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另一個發財的夢想。他們是做工的人,處處能夠體會到生活的不易,但同時,也透過他們的苦,看到了生活的樂趣。一個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另一個是喜歡做發財夢的呆子。
-
《熱血捕快陸小蝦》,小人物終成夢想的曲折奮鬥
精彩的打鬥場面,配上古風古韻的熱血臺詞,張哲導演從小人物陸小蝦的視角講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熱血與情懷。展現不一樣的江湖。廣受觀眾好評,《熱血捕快陸小蝦》以明朝嘉靖年間,倭患嚴重,匪寇肆行為背景,六扇門負責偵查並找出官員通倭證據。小捕快陸小蝦臨危受命,同時被六扇門總捕頭於初心派人追殺,危難之際被「山河兵團」的七爺所救並帶回兵團之中。
-
《做工的人》快逃!這根本他媽的就不是喜劇?
(邊畫圖邊看,有感而發,寥寥幾句,權當做個記錄)近期的劇集評分與個人主觀評價有較大落差,使得我對這部9+的劇集也沒有很大的衝動。但是看到《與惡》原班人馬就知道不會失望。去年我躺在病床上,脖子動不了,但是每天都可以聽見有做工的人呻吟著被推上病床。老闆不給醫藥費,妻子日日夜夜的照顧,工友們打個不停的電話。如果沒有親眼見到,我很難相信這是骨科病房每天都在大量發生著的事情。買佛像,養鱷魚......每天發著白日夢的三個憨憨大概就是全劇唯一可以設計的笑點的地方了。
-
HBO新臺劇《做工的人》刻畫人心的好作品
對我來說,做工的人跟我還比較有關係,因為我就是做工的人養大的孩子,我的阿公開始從臺北到桃園創業,成為桃園龜山第一家做鐵工、蓋鐵皮屋、鐵卷門的工廠,到我爸跟叔叔從小耳濡目染與放學就回家幫忙,長大也是走向這條路,在我的印象中,晚上阿嬤就會為明天準備茶水,讓他們明天出門做工的時候,在豔陽天工作的時候有茶水喝,每晚回家伴隨的就是空茶壺與曬的黝黑的皮膚、指甲的泥巴汙垢是要洗手至少三次才會乾淨的,
-
【MV】動力火車被《做工的人》感動 獻唱《永遠不再》為結局重頭戲...
收視、口碑連創佳績的原創影集《做工的人》,昨晚(7日)迎來最終結局,劇中鐵工兄弟阿祈與阿欽的感人情誼,搭配上由動力火車所演唱的動人歌曲《永遠不再》,相互幫襯之下更是將劇情張力推至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