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劇|《做工的人》:半個故事

2021-02-21 別的女孩
「做工的人」是臺灣對於在工地上工作的人的叫法。很親切吧,「做…的人」,塞進前後綴中間的詞條可以任意更換,做醫生的人,做官的人,做雞的人,大家都是一種格式。建築工地在飛速發展的城市隨處可見,綠色蓋網遮住與周邊格格不入的未完成時,上百號頭戴安全帽的人如工蟻般進出上下。而等綠色圍擋撤下,城市的一疊新樓待價而沽時,工蟻們已經撤到另一處蓋網內了。

劇名:《做工的人》

「一聊起了未來

你總是停不下來

還熱切期待

天真到不知悔改」

在工地上百號頭戴安全帽的人當中,五十來歲的鐵焊工阿祈,板模工昌哥,年輕的鏟車司機阿全關係最鐵,被工地上的人笑稱是「噗嚨共(閩南語,日語「浮浪者」的音譯,意為不切實際)三人組」。

不上班的時候,開著阿全的藍皮卡車,三個人擠在駕駛座,聽著「我剛下班油,今天禮拜幾,今天剛好禮拜六,我要喝啤酒要把妞」在街上飛馳。讓他們友情常存的秘訣是做白日發財夢的共同愛好,三個人總能靈光閃動想出發財點子,飽含熱情的奔忙復落空。人生又回到沒有方向的風風火火。

去廟裡給受傷的工友祈福,寺廟裡金光閃閃的佛像前,信徒排長隊往功德箱裡塞鈔票。做工的人似乎並不在意菩薩神佛都是管什麼的,見著就拜,求的無非是是健康發財。也敢拿神靈做賺錢的法子,百無顧忌。拜了幾拜後,他們就豁然「頓悟」:買尊神像建個廟,發財還會遠嗎?阿祈牽頭聯繫上賣佛像的泰國人,單從手機上看到四面佛照片,已經快活得像是親眼見著香火錢大豐收了。

三個人嘻嘻哈哈連廟址都選好了,卻接到賣家電話:四面佛被海關扣了,要加價二十萬才能贖回來。這一下晴天霹靂,阿祈把房契抵押才酬到錢,著急忙慌的跑去匯款,警察再三拉扯勸阻才證實他們是受騙了,那個聲稱賣佛像的泰國人是印尼人假扮的,早就跑路沒了蹤影。為了歡呼而提著的一口氣化作嘆息聲。新的「財路」很快出現。三個沒有任何養殖經驗的人買下一條小鱷魚養在工地頂樓的浴缸裡,圍坐在浴缸前暢想一個鱷魚皮包能賣幾萬塊,臉上溢滿天真的喜氣。興奮地乾杯,說不著邊的話,給小鱷魚餵酒吃肉,都醉了就在樓下卡車的車鬥裡睡個橫七豎八。

喝到渾然不知東南西北,誰還記得蓋好浴缸防止鱷魚爬出來。天色大亮,三個人揉著宿醉的腦袋準備上工,走到腳手架前,看到從頂樓摔下來的扁扁的鱷魚屍體。

埋葬了鱷魚,三個人上小館子鬱悶喝酒。電視上播放起一檔鑑寶節目,阿全從工地裡挖出來的一個舊青花瓷罐又點亮了彼此的希望。西裝革履的上了電視,鑑寶專家一通操作給了60萬高價。靜靜期待反轉——觀眾電話打進來:「這是我上學時候的工藝美術作品啦。」主持人一錘下去,罐子碎得像過去的每一個夢想支離的結局。

但是,看一出一出的白日夢怎麼從舞臺中心垮掉,看他們依然興致勃勃去倒騰新的點子,就像從來沒受過挫的小孩兒,也有些不忍醒來。人到中年,「幼稚」是個很可貴的評價:天真活潑得好像受不到任何傷害,絞盡腦汁為想像中的未來。局外人驚於這些點子的荒誕離譜:「這樣怎麼行的通!」但看三個人一本正經打磨成夢想的雛形,反而被他們「不知悔改」的努力和樂觀擊中。在這條跌跌撞撞的路上,就算不被命運疼愛,也能互相激勵,彼此照耀。

「你的世界照亮了我

每當我被烏雲籠罩的時候

會有地方可以躲」

我非常喜歡的一條感情線:小傑和小玉。

小傑是「白日夢三人組」帶頭者阿祈的兒子,念高中。老爸唯一一點靠譜沉穩的基因大概都在十幾年前給了他。

小玉是便利店兼職女孩,有點內向溫吞,因為母親是妓女的身份,經常被來店裡消費的女同學霸凌嘲笑。小玉媽媽小傑叔叔阿祈是她媽媽的常客,偶爾幫她媽媽給小玉帶食物,小傑跟著認識了小玉。

幫忙趕跑了嘲笑小玉的女同學,熟悉之後,小傑經常去便利店買飲料,選小玉喜歡的口味,買兩瓶,推一瓶到收銀臺上。去熱鬧的夜市玩射擊氣球和手柄遊戲,吃熱氣騰騰的章魚丸,是全世界之外的全世界的開心。
兩個人的鏡頭與忙碌著做工做雞的大人世界錯開了維度。「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的年紀,隨隨便便說萬一哪天結婚的話,不知道後來的人都如花落散開,又或許他們可以是例外。

「我朋友如果取笑我,或者瞧不起我女朋友,就不會是我朋友。」「李媽媽你好,我是小玉的朋友。我叫小傑,傑出的傑。我等下會陪小玉回家,你不用擔心。再見。」少年的話,會在另一個少年心中紮根很久吧。就算有一天生活把單純作弄成汙濁,也不要嘲笑曾經的你我真心相見,純良熾熱。

生活有時候會在一瞬間坍塌,人生的B面翻開時,沒有哪個人準備好。後面的故事挺慘的,都是病了啊,吸毒啊,不想寫了。所以只有半個故事講給你們聽。

相關焦點

  • 《做工的人》看劇隨想
    《做工的人》第一集阿欽有點意思。阿欽和女人在床上交談的時候,阿欽把醉酒的兄弟一個一個送回家的時候,阿欽說,我這樣的人沒有未來的時候。聽到片尾曲裡面有一句,生活,生了,不快活。應該是主旨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工的人 第二集片尾那句詞是,生活,只生,不快活。還是看到阿欽就覺得好心動。
  • 【中國臺灣劇】做工的人 (2020)
    做工的人的劇情簡介 · · · · · ·  改編作家林立青同名暢銷書,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劇集!鐵工兄弟阿祈、阿欽和板模工昌仔、怪手阿全,幾個懷抱發財夢的好友,在工地裡搬演一場又一場荒謬搞笑的發財戲碼,這些古怪夢想述說著這群人面對的各種困境。他們發夢、夢破、滿腔熱血再來一個…..以噗嚨共精神在塵土中不敗向前。從這塊地轉那方圍籬,幫人做工蓋房,卻只能望樓興嘆。有著各種人生難題的他們,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活著,只是再怎麼樂觀,如果期待的一直事與願違,還能怎麼撐下去?
  • 笑著看哭 爆紅臺劇《做工的人》全集
    這部由HBO出品的新劇《做工的人》改編自臺灣同名暢銷書,製作團隊是曾打造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原班人馬。是臺灣地區少見的講述工人工地故事的電視劇。作者林立青本職是一位有著十多年工作經驗的工地監工,他用真實生動的筆觸記錄並描繪了這群「做工的人」的真實群像。這本小說問世之後便引發了不小的反響。
  • 真「打工人」!豆瓣9分好劇《做工的人》今晚首播
    豆瓣9分好劇《做工的人》今晚首播 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 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 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
  • 《做工的人》生活不易!做工不易!
    01開場工友受傷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然而這部劇並沒有「仇大苦深」,而是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讓我們窺探到工人的生活。其中故事的主角阿祈,有著「發財夢」。再想想我們哥幾個弟兄,一天在工地辛苦賺錢才那麼點工資。
  • 《做工的人》故事誇的太多,談談演技。
    這種細緻描摹底層人民苦中作樂的故事,寫得好,拍的也好,把傷口慢慢撕開最後潰爛的劇情,戲劇張力十足,故事層面很多人都談過了,我這篇誇一下演技部分。《做工的人》全員演技在線,甚至是這些年難得讓我在關注故事同時還能注意到並且讚嘆他們演技真棒的電視劇。昌哥昌嫂就是典型的老好人,一看他們就慈眉善目,日常生活裡應該也是常常會笑著和街坊鄰居打招呼的老實本分的普通人。
  • HBO新臺劇《做工的人》刻畫人心的好作品
    圖片來自《做工的人》官方FB粉專請注意,以下會有一點點的劇透,如果不想被劇透的,你現在就可以退出,立刻去看這部劇!
  • 《做工的人》寫在朋友圈的安利文案
    很久沒有熬夜看過一部劇了。我在工地度過童年,我舅舅是做工的人,我認識最多是做工的人,工地又髒又險,他們也又髒又臭。我還記得他們抱我坐挖機駕駛室,坐裝載機貨鬥,坐他們肩頭上;機油抹手上,拿出更臭的汽油來給我洗;吃飯時候要先幫我把筷子上的毛刺刮乾淨。不只是工地讓我感到親切,劇裡每一個鮮活的人物,每一樁司空見慣的意外,都讓我親切,這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身邊人的故事。
  • 《做工的人》要看到。
    《做工的人》改編自林立青的同名小說,講說的是幾個懷抱著發財夢的工人兄弟一起鬧出各種笑話,事與願違,滿懷熱血卻屢戰屢敗的故事。這部作品現在才出到第三集,HBO製作,可以在微博上找找資源,還是比較容易。本劇開場就是一位工人出了事故,領頭的阿祁等人熟練地操作下救下工人,送去醫院。
  • 《做工的人》:重新認識勞動者的價值
    《做工的人》,同樣由《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同班底製作,改編自臺灣本土的工地工程師林立青的同名暢銷書,講述工地上幾個工人的生活故事。該劇目前在豆瓣分數達到8.8分。在某些中產敘事的電視劇中,對於不同階層人物和人物關係的表現,幾乎有了一套鐵律:主人公一定是中產,中產被更上一級階層青睞、向上一級階層獻媚,能寫出一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職場劇或者「麻雀變鳳凰」的偶像劇;中產被底層糾纏索取、努力想擺脫底層陰影,這是「原生家庭原罪論」的家庭劇和婆媽劇。許多電視劇中出現的底層人物,都缺乏前史塑造,很多上來就是不講道理、貪婪成性、毫無公德心的反派形象。
  • 《做工的人》專訪導演製作人
    的時候,片頭音樂呈上一支臺客萬花筒,直白告訴你,這就是做工的人的故事,而且就和《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樣是在 HBO 首播。原來在地化的臺灣故事,一直都是能登上國際化平臺的。林昱伶製作的第二部臺劇《做工的人》,再度證明了這件事。近年,臺灣很多優秀的演員和影人都開始正視並投入電視劇做耕耘,如今已蔚為國際潮流。
  • 從臺劇《做工的人》看見臺灣女性群像
    其二,在《雙城故事》飾演ABC的演員曾珮瑜,這次在《做工的人》化身為地方媽媽美鳳,必殺技是用臺語連環轟炸老公不用喘息。這張臺灣婦女臉孔對觀眾來說再熟悉不過,戲裡戲外大家都見過不少。多數臺灣家庭若不是靠她這股有力的氣場撐著,家的感覺恐就頓失七八成。
  • 《做工的人》有夢想就永有熱血
    我感覺這部劇大概是說,即使是做工的人,在婚戀市場被看不起的那群人,他們依然也有自己的夢想與熱血吧~雖然這部劇並沒有勵志教育,通過不懈努力,真的創業成功,據說原著還要慘,但是這部劇如果叫做工的人的幸福生活,我也是認同的,就像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一樣。
  • 《做工的人》好作品要回歸文學。
    恰巧最近看了一部很棒的劇《做工的人》,我個人覺得兩者可以一起聊一下。兩部作品同樣改編自小說,同樣是底層人物,中年男人的自救,同樣是很「作」的人,同樣是黑色幽默,《做工的人》比《我是餘歡水》從各方面都要優秀很多。《我是餘歡水》改編自餘耕的《如果沒有明天》,講述的是各個方面都不得志的四十歲中年男子餘歡水因誤診為癌症晚期決定放飛自我意外成為全民英雄而引發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的故事。
  • 做工的人,你不知道的愛與哀愁
    5月10日播出的《做工的人》,同樣由《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同班底製作,改編自臺灣本土的工地工程師林立青的同名暢銷書,講述工地上幾個工人的生活故事。該劇目前在豆瓣分數達到8.9分,而更早之前就已面世的同名暢銷書在豆瓣分數也有8.2分。這些工地上的水泥匠、焊接師傅、女工以及工地大嫂,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 《做工的人》關於死亡
    《做工的人》讓我覺得很感動的一點就是對死亡的態度。阿祈爸爸死的時候,他對他爸的靈位說,你終於畢業了。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個身邊至親的死亡是很難接受的一件事情,有可能你會用的你餘下的一生去思念他。但是這部劇告訴死亡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可怕,死亡有時候是一種解脫,是一種利益最大化。就像最後阿祈選擇死亡一樣。他並不是不愛他妻子他兒子他弟弟以及這個世界了,而是他不想再讓他拖累身邊的人了。
  • 《做工的人》完結,底層人物的喜與悲,笑著笑著就哭了
    出品,改編自臺灣同名暢銷書《做工的人》,首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劇集!還好弟弟阿欽靠譜,幹活勤快,做工精細。阿欽雖平時沉默寡言,但是家裡家外經常幫助這個倒黴大哥,沒有半句怨言。就算明知大哥天天在做不切實際的白日夢也任由他。
  • 裝臺、做工的人、藍領的血和淚
    最近看了兩部表現社會底層藍領階級生活的電視劇,一部是《裝臺》,一部是《做工的人》。兩部作品的豆瓣評分都頗高,但表達出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 說說《做工的人》
    《做工的人》播出後,不少人感嘆臺灣的電視劇已經從偶像劇霸屏的時代走出來了,前有《我們與惡的距離》,後面又接著播出建築工人的故事,俊男靚女以外的群體,仿佛終於走進了娛樂化的大眾傳播平臺。詼諧的劇情、放大的人物衝突吸引觀眾們看下去,那劇情中間隱藏著的常見工人問題,不知觀眾們又看到了多少?
  • 做工的人啊
    所以看到這部《與惡》班底製作的新戲,開宗明義,簡單直白的名字,做工的人,我就天然有了一分好感。《做工的人》描述電焊工阿祈阿欽兩兄弟、板模工昌哥夫婦以及開弔車的阿全,幾個在工地上辛苦討生活同時懷抱發財夢的工友,在建宮廟、買樂透、抓鱷魚、攢發票的逐夢路上進擊挫敗集氣又奮起的循環努力和錯雜的悲喜。不額外愁苦,不過分酸澀,不塗脂抹粉,也不強顏歡笑。我覺得蠻誠懇,也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