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雞之味 Poulet aux prunes (2011)
導演: 瑪嘉·莎塔琵 / 文森特·帕蘭德
編劇: 文森特·帕蘭德 / 瑪嘉·莎塔琵
主演: 伊莎貝拉·羅西裡尼 / 格什菲·法拉哈尼 / 瑪麗亞·德·梅黛洛 / 馬修·阿馬立克 / 基婭拉·馬斯特洛亞尼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德國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2011-10-26(法國)
片長: 93分鐘
又名: 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臺) / 依戀在生命最後8天(港) / 梅子雞
沒看到電影,
但看了好評與差評便已嚮往之,
掃了幾眼預告片,
單奔向死亡的鏡頭便讓我心頭一喜。
簡潔而不簡單,
我的最愛。
莫名地,
想起了海子,
用自己被碾去頭顱的身軀去詮釋《太陽王》——
無頭的靈魂
英雄的靈魂
靈魂啊,不要躲開大地
要躲開這大地的塵土
大地的氣息大地的生命
靈魂啊,不要躲開你自己
不要躲開已降到大地的你自己
你為何要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
扶著你騎過萬年的天空飛馬的頭顱
你為什麼要倒下 你為什麼這麼快的離去
你再也不能離去
海子去了,
不知道他是不是成了他筆下的太陽王,
而從此不再只是隸屬於他。
但我相信,
藝術作品常以創作者的死亡作為註腳,
因為不把靈魂注入的作品會速朽,
唯得靈魂後方永生。
《如果你也搞藝術,你就知道此片多真實》
開頭我以為是喜劇片,看著看著,我就看哭了。
關於琴
如果你不拉小提,你不會知道琴有多重要。
小提琴家的琴,別人不能碰,不能拉。小提可嬌貴,每個人手法不一樣,音色跟著變。一旦被別人的音色帶去,要找回來可困難。碰不得水積不得灰,溫度溼度對琴都有影響。
插播1,弦樂類都是這樣,比如杜普蕾那把琴在馬友友手裡,一樣的埃爾加e小調協奏,感覺完全不同。
插播2,當年我換琴,老師幫我搞了把法國琴,木質音色。一個月之後,幾萬的琴被我拉悶掉,拉成幾千的音色,被老師差點給抽死。還好認識做琴的師傅,換了一把金屬音色的。然後一見鍾情電光火石,幾萬的琴拉出十幾萬的音色。之前那把木質音色,後來我知道老師用了半年才拉回來。挑琴絕逼就跟挑情人一樣阿!氣場不合不行阿!
好了,插播完畢。
所以在他到處尋覓一把新琴的時候,這種感覺太理解了。砸了他的琴,這不就殺了他的摯愛麼。
不經歷苦逼,又怎麼能牛逼。那把師傅的師傅傳下來的琴,本身氣場也就是苦逼。男主角失去摯愛,才終於合上了氣場。功成名就,換來的代價卻是永失摯愛。每個音符的悲傷,都是為她而奏。
關於情
茫茫人海,一見鍾情這事兒,多尼瑪牛逼阿!簡直跟被隕石砸了似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你看上了別人,別人當你是路人。一廂情願。
偏偏遇到了兩情相悅,菇涼的親爹出來阻止。活生生拆散了。菇涼最終嫁人生子,做了媽媽還做了奶奶,平凡的過完一輩子。
可是那種明明相愛卻不得不分開的悲傷,化成男主角心頭一根刺。
關於生活
多牛逼的藝術家,終究也是肉身鑄造,經不起世俗摧殘。
當生活落實到了柴米油鹽,雞毛蒜皮,還清高個p。
例子數不勝數,多少文青搞藝術,多少藝術搞死人。
記得當年和別人開玩笑說,畫家出瘋子,音樂家很多來不及瘋,直接死了。沒幾個活的過50歲。
搞藝術,還不是別人說你牛逼,你就牛逼,別人說你傻逼,你什麼都不是。典型例子參見梵谷,參見舒伯特,參見n多數不勝數苦逼一生死後卻流芳百世的藝術家~不管畫家音樂家,能在有生之年功成名就,都是人中牛魔王,奇葩中的戰鬥機。
文藝青年一直就是一個苦逼的存在。如果你不做出高於生活的東西,那就不是藝術。太高了,群眾理解不了,潦倒一生鬱鬱而終。例子多的數不過來了。音樂家基本日子都不好過。莫扎特這種神童年少成名的,不還遭遇過打擊只得出來單幹。
就算你再清高,就算你揚名世界,終究還是一個人類。有世俗的壓力。
姑娘的爸爸沒有錯,嫁給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男青年,自己女兒受苦去麼?真的當年他倆成了,估計也會演變成為另外一個悲劇:男主角木有經歷過撕心裂肺的痛苦永遠演奏不出感情,然後出不了名就賺不了錢,姑娘忙裡忙外最終也男主角的老婆也是一樣會咆哮,會發飆。然後不歡而散,童話破滅。我一直覺得這就是為毛童話的結尾永遠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然後的情節不是童話故事,就是王子禿頂發福變成中年大叔公主柴米油鹽淬鍊成一朵黃臉婆。
男主的媽媽也沒錯。自己兒子事業有成,都演奏家了,週遊世界20年,總不能做個老光棍吧。也41了,還不結婚也不搞基,那還幹嘛。來個姑娘死心塌地,工作穩定,有教養懂禮貌,長得也不錯,為什麼不結婚。多好的事兒阿。還當自己16歲玩純愛哪?結婚不就找個差不多的人搭夥過日子麼?再電光火石的愛情,最後還不淪為親情。所以這麼門當戶對這麼般配的菇涼,怎麼就不行了,怎麼就不能培養感情了。
男主的老婆也不容易。暗戀一個男人這麼久。如果當年一見鍾情的是他們,哪怕青梅竹馬也可以,那就是另外一個童話了。所以換個角度來說,不要找不愛你的男人,因為你花費再多心思,得到人得不到心。
琴沒了,事業沒了,心愛的姑娘嫁人了,多年之後相遇了,連句心酸的「好久不見」都沒有,而是直接路人不認識了,這還不得死阿。
關於藝術
藝術這玩意兒,真尼瑪不是普通人搞的。技巧神牛逼,一句沒感情,就是出不了師。
記得我的導師也跟我說過類似的話:你的人生太順利,沒有任何的苦難,所以你根本做不出有深度的作品。
這玩意兒太玄乎。不像數學題目,總有邏輯總有答案。什麼叫感情?什麼又叫沒感情?同樣的問題,我小提老師也很歡樂的跟我來過一句:你拉琴感情太外露,超越了你的技術可以掌握的範疇,所以到了爆點會失控。要不你轉行搞作曲去吧。我轉了,然後又換來一句沒感情,沒苦難,沒深度。wtf。
如果你也搞藝術,你就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在追求的路上,很可能被藝術挫骨揚灰,屍骨無存。大學導師和我說過:音樂學院總共1000來個學生,其實都是陪讀。這1000個人裡面,可以出一個音樂家,就已經很奇蹟了。其餘的都是炮灰。每個人在來的時候,都以為自己是那一個,最後發現,原來所有人都是炮灰。無一例外。
現在的導師找我談心的時候也說過,我們培養的是藝術家。當然很可能沒有一個學生出來了,但如果我們不去做,時代就不會進步。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但如果沒有把一身奉獻給藝術的心,絕對成不了。
慫逼最後選擇退學。慫逼沒有那麼強大,慫逼只想混口飯吃。
所以換一個角度來看,男主角其實什麼都有了。作為一個拉琴的,你都這麼出名了,你還求個啥?作為男人,自己老婆那麼愛你給你生了倆娃,還有一個初戀情人掛念你一輩子,人生贏家了阿。
世界上有兩種痛苦:得到和得不到。男主角都經歷了,所以,生又何哀,死又何苦。就這麼去了。
關於黑色幽默
其實這片兒情節一點不複雜,要清新要文藝了,那也就一小清新文藝片,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導演的敘事手法真心很牛逼。倒敘都可以說的那麼有層次。結尾大亮。笑著笑著,就哭了。
藝術家註定得孤獨。得苦逼。因為不經歷,你就永遠不牛逼。插敘的他倆孩子的故事也特別真實。莫扎特那倆兒子都沒從了爹搞音樂。何況男主的娃。這點很真實阿。
反正這是一部很傷感的片。至少開頭還沒有任何回憶,男主角就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琴想去死的時候,我就賊吧理解。加上後面的層層倒敘,真是太感傷了。
最後,畫面真的很贊~男主角喜歡那姑娘,太美了。影評轉載自豆瓣,僅代表個人立場。
作者:豆瓣ID 77
非常感謝各位對倫叔的支持,倫叔的微信平臺最近開始發力,以後除了電影推薦,所有的文章都是我們原創,或者翻譯自外網第一手資訊。希望大家持續關注,並將我們的公共帳號推薦給更多的人。
倫叔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方便大家相互交流,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直接在微信群裡諮詢倫叔。
添加倫叔微信號:alphatraderallen ,倫叔手動加你進群!
您看此文用 · 秒,轉發只需1秒呦!
更多理財資訊,長按二維碼▼快快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