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一則學生吃壞橘子當午飯的短視頻引起網友關注,視頻中女孩子桌上放了幾個橘子,沒吃午飯,老師提出給女孩子買午飯。該視頻在平臺榜單上迅速成為熱搜第一,點擊量達千萬次,網友紛紛表示心疼孩子。6日晚,陽朔縣委宣傳部闢謠:網傳視頻與事實不符,事發當天該生沒有帶盒飯,也不願回去吃,在學校吃桔子時被該校某教師發現。教師未經核實進行網上傳播。該教師也在抖音平臺進行澄清並道歉(據1月7日《瀟湘晨報》)。 <br><br> 從當地官方初查的通報來看,該事件基本就是一出「烏龍」。視頻中的小女孩上是當地一所希望小學的二年級學生,父母確實離異,女孩父親長期在外打工,將女兒寄養在伯父家裡,每月都會給伯父郵寄1000元作為女兒的生活費,而伯父、伯母對女孩也很疼愛,女孩基本是衣食無憂。之所以出現視頻中「拿橘子當午飯」的情況,原是女孩除了從伯父家帶午飯到學校之外,也偶爾帶些小零食和水果到學校充當午飯。事發當天小女孩沒有帶飯,在學校吃桔子被該校老師發現。老師未經核實,就給女孩拍了吃桔子的視頻發到朋友圈及抖音APP上,並稱孩子用壞柑橘當午飯。 <br><br> 的確,作為老師看到自己的學生用「壞柑橘」當午飯,確實感到心疼。儘管拍下視頻在網上傳播,沒有任何惡意,但沒有經過認真核實就將這種很容易煽動社會同情心理的視頻在網上發布,並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涉事老師的不負責任態度也確實該受到譴責。但透過女孩「吃壞柑橘當午飯」的背後,所折射出的農村留守女童問題,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再次關注。 <br><br> 很顯然,相比起很多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尤其是女童,視頻中小女孩尤某某無疑還是很「幸運」的。雖然父母離異父親不在身邊,但她有伯父伯母的疼愛和庇護,再加上父親每月寄來的1000元,相比起很多偏遠農村的留守兒童,小女孩的生活無疑還是相對很「優越」的。 <br><br> 但在當地官方的通報中,我們還是發現了某些不利於尤某某健康成長的「端倪」。儘管小女孩的伯父家,在當地的經濟條件算是「較好」,也很疼愛寄養在自己家裡的小侄女,但這種疼愛與父母對自己女兒的情感遠不能同日而語。父母離異,已經讓小女孩的親情缺失一半,而父親又長期在外打工,尤某某實際上已經是「無家可歸」。雖然通報中說,尤某某隻是偶爾帶些零食當午餐。但這種「偶爾」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小女孩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也是最愛在父母身邊任性撒嬌的年齡段。如果父母都在身邊,何至於會讓她「偶爾」帶點零食當午餐?這則「吃橘子當午飯」的視頻,背後何嘗不是留守兒童生活狀況的一個「縮影」。 <br><br> 留守兒童問題早已是老話題,箇中的酸甜苦辣鹹已無需贅言,儘管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共同努力之下,留守兒童尤其是女童的境遇已經有大改善,但「留守」的根本問題並沒有得到實質性解決,不少偏遠農村地區依然存在較多的尤某某們,他們雖不會「吃壞柑橘當午飯」,但親情、家庭的長期缺失,卻比「偶爾」的一次吃壞柑橘更有害身心,也更讓人「心疼」。因此,當地官方在對事件本身進行「闢謠」的同時,不妨再努力一把,摸清本地究竟有多少留守兒童,幫助他們合家團圓才是根本。(作者系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